在農村有多少存款才不算窮?

吳昆華


我覺得農村有個幾十萬就可以了,因為現在國家政策好了,每個月還可以領社保錢,有些還可以領獨生子女費。這樣算下來每年都可以領好幾千了,他們的零用錢差不多都夠了。然後把自己的存款放銀行還有利息,所以農村有幾十萬就是富人了。


重慶小容


剛看到問題的時候,以為在問有多少錢才不算窮,再仔細看吶,是手裡有多少存款,這個就是無底洞了。在我們這邊,拆遷戶都不敢說富😁生活在晉北地區,走西口那一輩的時候,就說我們這邊十年九不收,可見那會有多窮。在我出生的年代,90年代,都流行萬元戶,有個摩托騎已經很厲害的了。所以村裡出個萬元戶也很難的。再看現在,外地人來我們這裡紮根的人多了,物價也上漲了,一個縣城的消費,趕上了市裡的。自從發現了煤層,拆遷越來越多,房價也漲的越來越快。在農村,誰家不得有四五口人呀,房子買小了不夠住,買大了也得百十來萬。就算是蓋房子,也得三十萬以上,家家戶戶都買車,不得十來萬呀,再蓋個車庫……父母這輩,給孩子準備彩禮,十幾萬,買房子準備50,車子10萬,還要準備養老錢……如果手頭沒有百十萬存款,哪能說自己富呀。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機會多了之後競爭也激烈了。


毛毛的日記


其實這個問題沒標準,就算在農村有點錢,現在的孩子都往城裡去,買房子對農村人來說是座大山,錢不多不少那麼十萬八萬的在農村過得悠閒,我是70後,孩子大了,兩個女兒大學畢業了,兒子還在大一,身上也有存款60萬,房子夠大,鎮上買了門面,好像還是沒有優越感,心裡很累,孩子進城買房還是非常有壓力,房價太高,本來辛苦20幾年的積蓄,還是不夠用,我感覺很多很多和我同時期的人,並沒有什麼錢和財產,每天確過的悠閒,所以我肯定一點,幸福快樂永遠不會和金錢成正比。


鄉村你胖哥


小的時候,就經常聽到周圍的人談論,誰家是萬元戶,誰家有輛摩托車,誰家有VCD。在以前的村子裡如果你家有個一萬現金,那恭喜你,你們家就是所謂的萬元戶了,在村裡裡面也是響噹噹的一號,非常的有錢了。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物價也跟著不斷的上漲,不說城鎮,就是在農村萬元戶的輝煌早已經沒落下去,一萬元錢也沒有昔日那麼大的價值,問題來了,這樣看來在現在的農村,在家裡面需要有多少存款收入才不算是窮人呢?

有車,有房,結婚完,還有20萬存款算是小康了!

如果你生活在三、四線,甚至更小的小城市,而且有房有車,無債務,那麼30萬存款還是可以讓你的生活滋潤一些的。

個人感覺,窮和富在沒有具體的概念,窮有窮的活法,富有富的態度,在農村大多數人文化程度都比較低,大多數人都在務農的道路上,守著自己的土地。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有多少錢也撐不住人世間的悲苦,活在當下,做好自己能做的,享受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你覺得呢?




翠花和毛毛


在農村存款如果說務農基本上存不了多少錢,第一土裡刨食,基本看老天爺的臉色,風調雨順,一年收成還可以,手頭有餘,還能上街轉轉,給家裡置辦點東西,家裡人買幾件好衣服,買點好吃的,如果天氣不行,那收成幾乎就沒了,拉饑荒了,就那我們村裡面靠種地一年掙個幾萬的基本沒有,外出打工的家裡還能存點,所以現在出去打工了,存款基本也沒多少,掙得錢蓋房子,娶媳婦花完了


西北老張


在30年前,那時候糧食才2毛錢1公斤,單位上班的月工資21元,那時候在農村如果你是萬元戶確實了不起。隨著改革開放經濟飛速發展,全國人民的收入在逐步提高,萬元戶在農村也是算底層人群了。在農村有個順口溜:“十萬元戶剛起步,百萬元戶馬馬虎虎,千萬元戶才算富”。不得不說現在時代不一樣了,我們對財富的認知也在改變,隨著物價飛漲,如今在農村有多少錢才不算是窮人?在農村生活,有3件事最花錢。

一、建新房

在農村如果有兒子的話,肯定要蓋新房,老房子娶媳婦都難,自己也沒面子。現在農村一棟3層樓房成本得20萬左右,如果兒媳不願意和父母住,房子還不能蓋在原宅基地上,要分戶,如今村民一戶只有一處宅基地,想分到新的宅基地是很難的,這種情況只能去城裡買房,現在的房價,普通縣城也得40萬以上吧。

二、娶老婆

娶妻生子是人生大事,結婚就避不開彩禮這個話題,彩禮其實是舊社會的陋習,很多農村家庭結個婚欠一屁股債,彩禮陋習所引發的社會矛盾正日益受到關注,一些地區為此開展了多種行動進行整治。不過你要娶老婆就別談什麼是不是陋習,彩禮不到位別人也不嫁給你,在農村結個婚平均成本得10萬元,每個地區不一樣。

三、養孩子

80後一代人都知道,以前根本沒有什麼學前教育,在6、7歲時上一年幼兒園,然後直接上一年級,如今在農村也有大、中、小班了,現在養孩子和以前不一樣了,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我們算一下各個階段需要的費用,幼兒園3000-6000一年,小學義務教育少一些,高中10000~15000之間一年,大學10000~15000之間,全部算下來,教育要花費10萬元。這三件大事在農村是主要開銷,其實城市基本差不多,這些算下來至少要存款30萬才能維持一個家庭,買車咱就不提了,所以說現在農村存款低於30萬就有點捉襟見肘了,前提是家人身體健康,病來如山倒,再多的存款也無濟於事。


布衣峰哥


一、現行農村貧困標準是否與小康社會相適應

  農村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現行農村貧困標準是否與小康社會相適應,不僅影響到對我國反貧困成果的評估,也直接關係到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認同。有人認為:現有農村貧困標準每年2300元,相當於每天6.3元,只夠吃一碗麵,不能保障一天三頓飯,更達不到“兩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的水平,進而發出“按現有標準脫貧能算小康嗎?”的質疑。對此,國家統計局根據貧困監測調查結果和相關資料進行分析研究。

  (一)現行農村貧困標準確定和更新方法

  2011年,經國家統計局測算、各部門共同研究、國務院確定,2011—2020年的農村貧困標準為“按2010年價格水平每人每年2300元”。

  該標準當時同時滿足兩個假設:一是標準中的食品支出不僅要讓人吃飽,而且適當吃好。我國在2010年以前採用的老標準中,食品支出只考慮能否裹腹,不考慮食物質量。而2010年新標準中的食品支出,從營養上講,不僅可滿足維持生存的基本需要,即每人每天2100大卡熱量,而且與小康社會相適應,可滿足健康生存的基本需要,即除了滿足熱量需要外,還要滿足每人每天60克左右的蛋白質需求。二是恩格爾係數,假設食物支出佔貧困標準的比重為60%,以此保障一定數量的非食品支出。

  國家統計局每年根據農村貧困人口的生活消費價格指數,對此標準逐年進行物價水平更新。至2014年,該標準達到2800元。在實際測算貧困人口時,對高寒地區農村每年採用1.1倍貧困線。

  (二)現行農村貧困標準就是農村居民跨入小康的門檻

  “兩不愁”符合普通百姓對於小康的基本預期。古人云“久困於窮,冀以小康”。雖然從社會層面上講,小康可以有較多物質、精神、制度等方面的內涵,但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小康是脫貧後的生活,其基本內涵是指一種能安穩度日比較寬裕的經濟狀態,“不愁吃、不愁穿”形象地反映了這種狀態。

  根據實際調查結果,現行農村貧困標準中的食品支出能滿足與小康生活相適應的基本營養需求。若仍以恩格爾係數60%的假設計算,2014年,每年2800元的消費支出中,食品支出約為每天4.6元。根據全國住戶收支調查數據實證驗算,在已有基本住房的情況下,人均生活水平等於每年2800元的貧困標準戶的實際恩格爾係數為53.5%,人均每天食品消費支出為4.1元。從當年物價水平看,食品支出大於每天4元,在農村地區大約能每天消費1斤米麵、1斤菜、1兩肉,可滿足健康生存需要的熱量和蛋白質需求,做到“吃飽,適當吃好”。

  微觀經濟學效用理論認為,消費者總體上可理性地在消費的各個方面分配支出,使各項支出同等重要、使未來的生活水平與現在保持基本一致,從而達到效用最大的目的。按此理論,根據貧困標準戶的實際食品消費達到健康生存的水平,可推論貧困標準戶的穿、住、用、行、教育、醫療等非食品消費也可達到與健康生存的食品消費基本一致的水平,並且在可預期的正常情況下,長期保持比較穩定的消費水平。因此,可以認為現行農村貧困標準達到小康生活要求的穩定溫飽水平。

  住戶調查資料也證明,貧困標準戶在食品消費以外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較好滿足。其中居住在竹草土坯房中的比例為5.6%,93.3%的戶人均住房面積超過15平方米,96%的戶有彩電,95.9%的戶有手機或電話,7~15歲兒童在校率超過99%,青年中受教育程度在初中以上的人口比重為93.9%,參加新農合和醫療保險的人口比重為98.1%。

  上述理論和推論也用於世界銀行向發展中國家推薦的確定本國貧困線的通用方法中。採用世界銀行推薦方法,可確定兩條貧困線,一條是低貧困線,一條是高貧困線。無論是高貧困線還是低貧困線,其中的食物支出相同,都是以滿足基本營養需要確定的,所不同的是確定非食物支出的方法。其中,高貧困線是“吃飽”需要的食物支出,加上“與吃飽同等重要”的非食物支出。不同國家可根據實際情況,對如何“吃飽”提出具體要求。低貧困線是“吃飽”需要的食物支出,加上“寧可捱餓也要換取的”非食物支出,如基本衣著、取暖等支出。一般認為,根據微觀經濟學效用理論,高貧困線中的食物支出和非食物支出都達到了“吃飽”所代表的生活水平,從長期看,是代表“穩定溫飽”的真正貧困線。我國現行貧困標準所代表的實際生活水平符合世界銀行所說的高貧困線的要求。而低貧困線中的非食物支出的效用水平,低於食物支出的“吃飽”水平,因而低貧困線是代表“基本溫飽”的極端貧困標準。我國在2010年以前採用的農村貧困標準以及世界銀行每天1.25美元標準都是不同程度的極端貧困標準。

  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要真正做到“兩不愁”,還需要做好“三保障”以及養老、救助和臨時救助等工作,保障基本住房,並儘可能消除個體家庭難以預測的偶發不利因素。二是這裡所說“貧困標準是小康的門檻”,是指所有人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要條件之一,而不是指平均收支水平達到貧困標準就算實現小康。

  (三)使用農村貧困標準要注意適用範圍和時間

  每人每年2300元是2010年不變價的農村貧困標準。在實際工作中,有人只注意每年2300元這個數值,卻忽略與之相關的範圍和時間。比如,近一兩年,一些省在確定本省反貧困相關工作標準時,一直盯著2300元這條線,按當年價衡量的貧困人口沒有被完全覆蓋。還有一些省認為本省的農村低保標準已超過2300元,應該沒有貧困人口了,為什麼統計上還有一些貧困人口呢?除了存在臨時性返貧人口這個原因外,低保標準未達到當年價貧困標準是重要原因。再比如,2012年以來,每年有人組織“用6.3元過一天”的貧困體驗活動。不少參與人員認為,每天6.3元標準太低,並進而質疑“按這個標準脫貧能算小康嗎”?實際上,這種體驗活動通常在城鎮或在學生中開展,體驗者所面對的環境主要是在城鎮到食堂、餐館吃飯、買熟食。由於活動範圍和農村貧困標準的適用範圍不一致,又未考慮政府實際採用的貧困標準已隨物價因素逐年提高,作出的判斷不盡客觀。因此,實際工作中,在使用2300元貧困標準時需要注意到農村這個特定範圍和2010年這個特定時間。

  總之,“兩不愁、三保障”以及與之對應的現行農村貧困標準是小康的門檻。實現現行標準以下貧困人口全面脫貧符合人民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預期。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正確使用現行農村貧困標準,至少按物價水平逐年上調各種扶貧工作標準,使反貧困工作更加完整覆蓋貧困人口。同時,應加強相關宣傳,儘量減少社會公眾對標準的誤解。

  二、中國農村貧困標準比國際貧困標準高還是低

  中國現行農村貧困標準按2010年價格為每年2300元,即每天6.3元。有人認為只相當於1天1美元,遠遠低於世界銀行每天1.25美元的極端貧困標準。國家統計局根據貧困監測調查資料和相關情況進行分析研究, 按照世界銀行方法換算,我國現行農村貧困標準約等於每天1.6美元,介於兩個常用的國際貧困標準即每天1.25美元和2美元之間;與“三保障”共同實施時,現行農村貧困標準實際生活水平相當於“不愁吃、不愁穿”的穩定溫飽生活水平。

  (一)國際貧困標準現狀、由來與調整情況

  1.國際貧困標準主要是指每天1.25美元和2美元的標準。

  世界銀行是國際上研究貧困問題的最重要機構。通常所說的國際貧困標準是指世界銀行發佈的貧困標準。目前,世界銀行主要用每天1.25美元和每天2美元標準衡量發展中國家的貧困狀況。其中,前者是衡量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實現程度的極端貧困標準。

  2.每天1.25美元及2美元標準的由來。

  2008年,世界銀行根據15個最窮國家(馬拉維、馬裡、埃塞俄比亞、塞拉利昂、尼日爾、烏干達、岡比亞、盧旺達、坦桑尼亞、幾內亞比紹、塔吉克斯坦、莫桑比克、乍得、尼泊爾和加納)的平均國家貧困標準,確定每天1.25美元的標準。同時,世界銀行根據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國家貧困標準的中位數,確定每天2美元的標準。

  世界銀行曾向各國推薦確定代表“穩定溫飽”的高貧困線和代表“基本溫飽”的低貧困線的通用方法①。雖然兩個國際貧困標準並非直接來自上述通用方法,但與高、低貧困線所代表的生活水平是可比的。因為,15個最窮國家的國內貧困標準大多對應代表“基本溫飽和免於飢餓”生活水平的低貧困線,所以,每天1.25美元的標準也是與“基本溫飽”對應的極端貧困標準。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國家貧困標準一般是代表“穩定溫飽”的高貧困線,因而每天2美元通常被認為也代表相應的生活水平。

  3.國際貧困標準在不同年度有所調整。

  國際貧困標準根據物價水平在不同年度之間有所調整。以極端貧困標準為例,1990年為1.01美元,1993年為1.08美元,2005年為1.25美元。據瞭解的初步情況,世界銀行目前正在測算按2011年價格計算的貧困標準,每天1.25美元的極端貧困標準有可能調整到每天1.8美元以上,每天2美元標準有可能調整到每天3美元。

  (二)按照世行方法換算,中國現行農村貧困標準約相當於每天1.6美元

  國內貧困標準用人民幣表示,國際貧困標準用美元表示。要比較兩者的高低,應當用適當的比價進行換算,統一計量貨幣,即將國際標準轉換為用人民幣表示,或者將國內標準轉換為以美元表示。按照世界銀行方法,我國現行農村貧困標準相當於每天1.6美元。

  目前,世界銀行更新以人民幣表示的國際貧困標準的方法包括三步:用2005年PPP指數將美元標準換算成人民幣標準,考慮中國城鄉差異後、下浮對農村使用的國際貧困標準,用中國分城鄉貧困人口生活消費價格指數進行年度更新。

  採用上述方法反向換算,無論是2010年的每年2300元,還是2014年的每年2800元,都相當於2005年的每天1.6美元。因此,從數值上看,我國現行貧困標準高於每天1.25美元的極端貧困標準,但低於每天2美元的一般貧困標準。

  (三)在“三保障”的前提下,中國農村現行貧困標準的生活水平相當於國際標準每天2美元的“穩定溫飽”水平

  根據住戶調查分戶收支數據測算,2014年中國現行農村貧困標準每年2800元,是一條代表“穩定溫飽”,即“不愁吃、不愁穿”水平的貧困線。在已有基本住房的情況下,生活在此條線上的家庭,恩格爾係數為53.5%,能為貧困人口提供每天4.1元的食品支出,約可每天消費1斤米麵、1斤菜、1兩肉等食品。這不僅可滿足“吃飽”要求的每天2100大卡熱量的需求,而且可使貧困人口“適當吃好”,滿足健康生存需要的每天60克左右的蛋白質需要。根據微觀經濟學效用理論,可推論達到此標準的家庭,其非食品消費水平也與“吃飽、適當吃好”的水平相當,並在可預期的正常情況下,長期維持相應生活水平。

  因此,在“三保障”,即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的情況下,中國農村現行貧困標準代表了“不愁吃、不愁穿”的穩定溫飽生活水平。這與世界銀行每天2美元的國際貧困標準所代表的生活水平是基本一致的。

  (四)注意事項及相關建議

  第一,要注意國內標準與哪條國際標準比。我國現行農村貧困標準高於每天1.25美元的極端貧困線,低於每天2美元的貧困線,但實際生活水平接近於每天2美元的國際貧困標準所代表的“穩定溫飽”生活水平。

  第二,要注意國內標準和國際標準是否屬於相同年份的、用於相同範圍。比如基期是否為同一年,比較的貧困人口範圍是全國貧困人口還是農村貧困人口等。

  第三,直接用市場匯率換算比較是不合適的。由於市場匯率受多種因素影響,變化較快,不能很好反映相關國家之間生活消費價格水平的差異,各國研究人員一般不採用市場匯率進行國際比較。

  第四,用PPP指數換算比較也存在一定的侷限性。首先,PPP指數更新是不定期的,而且參與國家很多,基礎數據來源不一致,結果不可預期,其準確性也常常引起爭議。其次,不同輪次的PPP指數可能會跳躍過大,造成換算的貧困標準跳躍過大,從而影響貧困標準比較結果和貧困狀況測算結果。比如,世界銀行在測算2005年中國農村貧困狀況時,原來用1993年PPP,將極端貧困標準換算為每年935元,2008年改為用2005年PPP換算成每年1362元。目前,世界銀行正計劃用2011年PPP指數再次測算國際貧困標準,這可能會引起中國貧困人口比重和規模數據發生新的變動。

  因此,筆者建議在正式場合或正式報告中不使用PPP換算比較中國貧困標準和國際貧困標準的高低;而是基於我國現行農村貧困標準,從正面解讀標準所代表的實際生活水平。同時建議有關部門就世界銀行目前正在進行的新一輪國際貧困標準研究,做好事先溝通協調以及事後宣傳解釋。

  三、以國際貧困標準衡量中國貧困人口有多少

  用國際貧困標準衡量,中國有多少貧困人口?目前說法較多,從1.5億到2億、再到2.5億,差距很大。這使不少人包括我國的外交人員感到困惑。國家統計局對世界銀行網站2014年發佈的最新數據和相關資料進行整理,以供參考。

  (一)以國際貧困標準衡量的中國貧困現狀

  世界銀行最新公佈的是中國2011年貧困數據。2011年生活在每天1.25美元的極端貧困標準以下的中國貧困人口規模是8410萬人,貧困人口比重是6.3%。2011年生活在每天2美元的貧困標準以下的中國貧困人口規模是2.5億人,貧困人口比重是18.6%。世界銀行網站也公佈按每天2.5美元、4美元、5美元標準衡量的各國貧困人口數。

  (二)以國際貧困標準衡量的中國反貧困成就

  以每天1.25美元標準衡量,中國貧困人口比重在1990年為60.7%,1990—2011年下降54.4個百分點;貧困人口規模在1990年為6.89億,1990年-2011年減少6.05億,減少87.8%,遠遠超過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提出的“極端貧困人口減半”目標。

  以每天2美元標準衡量,中國貧困人口比重1990年為85%,1990—2011年下降66.4個百分點,貧困人口規模1990年為9.64億,1990—2011年減少7.14億,下降74.1%。

  表1 世界銀行發佈的中國貧困狀況

年份

每天1.25美元

   每天2美元

規模  (萬人)

比重(%)

規模  (萬人)

比重(%)

1990

68940

60.7

96460

85.0

1993

64640

54.9

93760

79.6

1996

45520

37.4

80600

66.2

1999

45100

36.0

77520

61.9

2002

35930

28.1

64950

50.7

2005

20560

15.8

46970

36.0

2008

16350

12.3

37530

28.3

2010

12290

9.2

31020

23.2

2011

8410

6.3

25010

18.6

注:數據來自世界銀行網站。

  (三)貧困和反貧成果的國際比較

  無論是用每天1.25美元還是2美元標準,1990年中國貧困程度顯著高於全球和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到2011年,中國的貧困程度大幅度低於全球和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

  2011年,全球生活在每天1.25美元以下的極端貧困人口比重是14.5%,每天2美元以下的貧困人口比重在30%左右。中國貧困程度顯著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略低於亞太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高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預計2014年,中國的貧困程度會達到或低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從1990—2011年,全球極端貧困人口從19.2億下降到10.1億,減少9.1億,其中6億多來自中國。中國極端貧困人口減少數量佔全球減貧數量的2/3。

  表2 發展中國家以國際標準衡量的貧困人口比重    單位:%

地區/收入類型

每天1.25美元

每天2美元

1990年

2011年

1990年

2011年

亞太

57.0

7.9

81.5

22.7

歐洲和中亞

1.5

0.5

6.3

2.2

拉美加勒比海

12.2

4.6

22.6

9.3

中東北非

5.8

1.7

23.8

11.6

南亞

54.1

24.5

83.7

60.2

撒哈拉以南

56.6

46.8

76.0

69.5

按收入分

低收入國家

66.0

46.8

85.3

73.7

中等偏下收入國家

47.1

22.0

64.8

36.3

中等收入國家

43.5

13.7

66.3

33.0

中等偏上收入國家

40.2

5.0

59.4

14.3

發展中國家合計

43.4

17.0

64.8

36.2

全球合計

36.4

14.5

--

--

注:數據來自世界銀行網站。

  (四)世行用國際標準衡量中國貧困狀況的方法

  目前,世界銀行測算每天1.25美元標準以下中國貧困人口規模的具體步驟如下:

  一是確定2005年每天1.25美元相當於人民幣每年1865元,用於測算中國城鎮極端貧困狀況。2005年在居民生活消費方面的購買力平價指數(PPP)為1美元=4.09元。每天1.25美元對應每年1865元人民幣。PPP調查只在中國城鎮開展,因此世行用每年1865元測算中國城鎮貧困狀況。

  二是確定2005年每天1.25美元相當於每年1362元,用於測算中國農村極端貧困狀況。考慮2005年PPP指數的侷限性和中國城鄉價格水平差異,世界銀行將每年1865元標準下浮37%,即每年1362元人民幣,用於測算中國的農村貧困狀況。

  三是用中國貧困人口的生活消費價格指數對2005年的人民幣標準進行年度更新。按2010年價格水平,相應標準約為2460元和1800元;按2014年價格水平,相應標準約為3000元和2200元。

  四是使用中國國家統計局住戶調查數據,分城鄉計算調查樣本中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在標準之下的貧困人口比重,再乘以分城鄉常住人口,計算分城鄉貧困人口規模。城鄉貧困人口加總即為全國貧困人口規模。

  每天2美元換算的人民幣標準按比例放大,測算貧困人口規模的基礎數據和方法同上。

  表3 世界銀行換算的以人民幣表示的國際貧困標準 單位:元/年.人

年份

每天1.25美元

每天2美元

農村

城鎮

農村

城鎮

2005年

1362

1865

2180

3000

2010年*

1800

2460

2880

3945

2014年*

2200

3000

3500

4800

注:標註*為國家統計局推算數。

  

(五)注意事項和相關建議

  在使用國際標準衡量的中國貧困數據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應根據用途引用適當數據。在反映《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實現程度時,要引用按每天1.25美元極端貧困標準衡量的貧困狀況。在其他情況下,考慮到中國按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水平在全球屬於中等收入國家,用每天2美元標準衡量貧困狀況和反貧成果比較合適。

  二是要注意引用最近更新的數據。世界銀行根據全球情況和中國實際情況,有時對測算方法進行調整,使得不同年度公佈的數據也會有所不同,甚至相差很大。比如,世界銀行前行長沃爾芬森在2005年上海國際扶貧大會上曾經使用過的“中國貧困人口1.5億人”的數據,指的是世界銀行在2005年發佈的中國2002年極端貧困人口規模。但是,按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結果,中國2002年極端貧困人口是3.6億人。世界銀行公佈的中國2008年按每天2美元標準衡量的貧困人口比重也從曾經的26%,調整到現在的28.3%。

  三是要注意說明是用哪條標準衡量的哪一年的貧困人口。標準不同,中國的貧困人口規模不同。中國的經濟增長較快,年度間貧困規模變化也較大。如中國2010年在每天2美元標準以下的貧困人口還有3.1億人,2011年就降到了2.5億人。

  四是正式場合要直接引用世界銀行已發佈的數據。世界銀行公佈數據相對滯後。有時,為了儘快掌握中國貧困緩解最新情況,應有關部門要求,國家統計局用世界銀行基本方法,對國際標準衡量的中國貧困狀況進行模擬測算:比如,2014年,按每天1.25美元衡量,中國還有約4000萬貧困人口;按每天2美元衡量,還有1.7億多貧困人口,其中1.3億人在農村,4500萬人在城鎮(包括城鄉結合部)。國家統計局模擬測算可用於內部參考,不宜用於正式場合或報告中,主要原因:一是用國際標準測算中國貧困人口時,要用到購買力平價指數,而我國政府不承認購買力平價指數;二是世界銀行實際測算方法在不同年度間會有所調整,導致最後公佈結果與國家統計局的模擬測算結果可能有所不同;三是不宜在世界銀行之前搶先公佈採用世界銀行的方法測算的結果。

  綜上所述,建議在正式場合或報告中,直接引用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貧困狀況,並說明是按哪條標準衡量的貧困。正式引用前,最好重新向世界銀行或通過中國國家統計局查詢確認。

  需要說明的是,在某些場合引用以國際貧困標準衡量的貧困人口數,並不妨礙我們用國內標準說明本國的貧困狀況和反貧成果。國際貧困標準主要用於貧困狀況的國際比較。全球多數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確定本國貧困標準,併發布按本國貧困標準衡量的貧困人口數。世界銀行貧困數據庫和世界發展報告也提供各國按本國貧困標準衡量的貧困人口數。


嶺碩老陳


小的時候就經常聽到周圍的人談論,誰家是萬元戶,誰家有輛摩托車,誰家有VCD。以前在村子裡,如果你家有個一萬現金,你們家就是所謂的萬元戶了,在村裡面也是響噹噹的一號,非常的有錢了。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物價也跟著不斷的上漲,不說城鎮,就是在農村萬元戶的輝煌早已經沒落下去,一萬元錢也沒有昔日那麼大的價值。

在農村如果有兒子的話,一定要蓋新房,老房子很難娶到媳婦兒。現在,如果媳婦不想和父母住在一起,農村一幢3層樓的造價是20萬左右,房子不能建在原來房子的基礎上,房子應該分開。現在村民只有一個宅基地,新房子很難分割,只能去城裡買房子,現在的房價,普通縣城也得40萬以上吧。


西北二求


有些人生來要強,別人有的他要有兩份。

有些人生來瀟灑,別人有的他有一半就好!

對生活的態度不是每個人都相同的。

有些人十塊錢可以買點零食吃一星期。

有些人十塊錢就只能買點零食吃一天!

雖說錢越多越好,但知足者常樂!

所以在夠自己能快樂生活每一天的情況下。

每個人對物質的要求其實不太一樣。

願你們,下雨有傘,天黑有燈,路上有良人相伴!





久久阿金i


我認為,在農村不是有多少存款才不窮的問題,而是要看他們對國家政策的認可度以及對社會環境、物質生活的滿意度。有些人有幾十上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存款,但每天官司纏身焦頭爛額,這難道說他們不窮嗎?物質上或許他們是富人但精神上他們一定是窮鬼!而有的人雖然沒有很多存款,但家庭和眭幸福,不缺吃穿而且對社會的滿意度也極高,這難道說他們窮嗎?所以我的認為是,在農村不是有多少存款是富人,也不是沒有多少存款就是窮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