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讀書最有效?

魜溣


這個問題的關鍵是“有效”兩個字。所以,你在讀書的時候,必須把握下面2點:

01

有目的地去讀書

什麼叫“有效”?舉個例子,假設你面前有一堆木柴,你的目的是要生一堆火。

不管你用什麼方式,打火機、火柴,哪怕是鑽木取火,只要火能點起來,這就是有效的。

所以,在讀書的時候,如果你帶著問題和目標去讀書,只要你達成你的目標,那就是有效的讀書。
比如,讀一本“早起”的書,你讀完後知道了早起的方法,並且,第二天真的做到了早起。那這樣的讀書,就是有效的。

如果你讀完後,第二天還是沒有早起,一個月也沒有養成早起習慣。那這樣的讀書,就是沒有意義的。

02

要做到高效率的讀書

有效的第二層含義,就是效率。假設1本書只有100頁,你花了10天看完,這樣的讀書,效率確實不咋地。
但如果1本200頁的書,你花了2個小時就看完,而且,還產生了價值,這樣的讀書才是高效率的。

所以,這時你就要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也就是說,對於你需要的、或者能夠解決你問題的內容,你要仔細看,認真看,甚至做好筆記。

而對於你並不需要的,沒有什麼價值的,甚至你已經知道的知識,可以一帶而過。就好比我們吃香蕉一樣,你的重點是把皮剝開,吃裡面的香蕉,而對那些沒有什麼意義的、沒有太多營養的內容,可以不吃。
這樣,“讀”到的,才是美味的知識,這樣的讀書也才是有效的讀書。
更多讀書技巧,可以到我主頁查看哈。在左下角“讀書方法論”,20多種讀書方法,超級實用。
我是千城,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歡迎【關注】我,一起拼命努力,實現加速崛起!

在下千城


年輕時可以說自己手不釋卷,缺什麼補什麼,捧起書本惡補。是七二年吧,中央要求讀哲學,規定了書目,馬恩列斯毛,記得有反杜林論、國家與革命、哲學筆記、費爾巴哈古典哲學的終結、兩論、人的正確思想是從那裡來的等等。另外還有參考讀物,好象有康德和黑格爾的。當時讀得非常艱難,儘管有輔導也不行。宣傳部一位同志建議我從哲學ABc開始,他帶我去己封存的黨校圖書館,挑了艾思奇三本書,一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一本大眾哲學,一本哲學與生活,另外還有山東省王眾音兩本書,好象是兩論解說。這些書我翻來覆去讀了一年,算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有了粗淺的認識,也培養了我讀書的興趣。後來我就堅持缺什麼補什麼的態度,跟著北大法學院遠程教育系統地讀了法學,又補了金融學城市管理學及對工作有益的書籍,要不然根本不知道羅斯柴爾德高盛美國南北戰爭拿破崙滑鐵盧美國綠幣等。讀書的興趣靠培養,培養興趣靠指導實踐。


彈琉璃球的人


這個也要看你的功底和養成的習慣。雖然高效率讀完一本書還是非常困難的,但是並不是沒有方法。我多年讀書以後總結出來的經驗分享給你,多次練習後就可以做到,一個小時看一本書也是非常正常的。

第一,看書的目錄,現在書的目錄裡面都有很多基本內容,你從書的目錄裡可以看到書的整個全貌,同時也可以看到自己哪些需要哪些,不需要直接跳轉。

二,通過輸入目錄已經有一些印象了,那麼對事物有一個快讀過程,也就是說,不要認真去看大體的過一下,先把整個書的意思看明白。在這個過程,有些書覺得不適合自己的,或者不是自己想要的,就不看了。

三,精讀過程,針對於自己篩選過來的,知道哪些重點精讀就可以了。這是我讀書的辦法,也就是說短時間短一本書,

四,還有就是如果我想補充某一類知識,我會一下把世面當中的主流的一次全部買過來,然後在一個短時間內全部看完,然後大概就瞭解了這個知識的規律,自己心裡就有底了,然後再精準學習,從而增加了一種能力。

五,讀書筆記和讀後感是很重要的記錄和總結,很多時候自己看完思路正在活躍的時候,把讀後感全部寫下來,下一次再看的時候可能跟這一次看的思想完全不同,通過讀後感的比對,讓自己的認知,再增加一層。比如我在讀孫子兵法的時候,每一次讀的時候感覺完全都不同。




傳奇只爭朝夕


讀適合自己的書,才是最好的。

相信很多人在讀書時候,都會想要把書中的知識化為己有。我曾經也有過此類想法,不過這是在我中學的時候,因為那時候看課外書的時間並不多,但是呢,學習語文又需要多讀多背多記。也許是因為思維還很簡單的原因,很多書也看了,摘抄本也記了,可是實際中並沒有感覺自己能夠用到多少書中的知識,倒是說話寫作文,詞兒啊句啊,拽了不少,哈哈哈。

後來進入到大學了,因為學的文史專業,還是離不開看書,這時我在看書已經有了不同的看法,原來這個世界是這麼的複雜而又精彩,原來這個作者思考問題和看待問題的角度是那麼的新穎獨特。因此慢慢的也學會了養成自己看書的一套方法,以下謹是個人拙見。

一般我在看書時候,會首先選擇文史哲類讓人思考和發散思維的書籍,以經典書籍為首選,因為這些書是經過時間的篩選的。在看書之前我會將書的前言或者序言部分反覆的看上兩三遍,因為書的最前面這部分往往是一個作者嘔心瀝血寫作的初衷,不走進作者,也就無法走進他的書。

然後帶著問題,每看完一章要多多思考作者如此寫作的角度和深意,最好是能夠做好筆記,通常我會一段時間只看一本書,保證專心致志。一般第一遍是吸收不完一本書的精華,但是下一次在看,就會重點看書中的精華部分,就這樣反覆的咀嚼一本書,直到自己能通曉大意。

當然,讀書最重要的是能夠給自己帶來思想和眼界的昇華,學以致用於生活、工作等方面,才是屬於自己的所得。


小城的好故事


前幾天一個親戚給我打電話,口氣很著急,說自己想看書,但是一看書就困怎麼辦?讓我給他支支招,有沒有什麼閱讀的好方法。我特別奇怪他會問這種問題,因為這個親戚並不是個愛看書的人,上學時成績就不好,但在社會上做生意卻很厲害。我曾經跟他討論過這件事,我說要是你能再多看點書,生意會更好。他當時挺驕傲的說自己就愛琢磨人,不愛琢磨書,做生意的不也做得挺好的嗎。這樣一個有自己路子的人怎麼又想起來看書了?一問才知道,原來是他最近加盟了一個大城市的項目,在參加培訓和開會的過程中,越來越意識到不會讀書,只是憑生活經驗去摸索,就算全部都琢磨透,知識量也還是太窄,想要通過讀書來增加自己的見識,這才想要問我能看下去書的方法。

生活中不乏很多知道讀書好,卻讀不下去的人,就算讀完了,當時有點印象,過後卻對書的內容都忘了,時間花掉了,卻沒得到實際的效果。愛讀書當然是好事,但也要掌握讀書的方法,不僅要知道書上的知識,還要讓知識為我們所用。

這裡我推薦讀《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作者大巖俊之用五章來分別介紹,如何有效率的讀書,怎樣做筆記,怎樣牢記書中的內容,如何將書中的內容付諸行動,以及讀書對人生產生影響的實例。


作者大巖俊之自己曾經也討厭讀書,但是他想要自己創業,就模仿了成功人士的習慣,一年看了300多本書,可看的書雖多,對他自己卻沒什麼幫助。最後他參加讀書研討會,總結自己讀書的經驗,讀更多的書為己所用,最終創業成功成為了一名出色的講師,達到了自己的目標,。

下面我就從五個方面來介紹一下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一、有效率的讀書

做一件事之前先要想想自己的目的是什麼,讀書也是一樣。

我之前看書很隨意,基本就是想看了拿起來就看,接著之前中斷的地方繼續讀就是了。大巖俊之不這樣認為,他說讀書要想有效率,就一定要先確定自己的目的,想從書裡得到什麼,帶有目的的讀書會讓你的閱讀更有針對性。看書的時候要先看看序言、目錄和後記,對作者及其寫書時的情況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會更加想要讀這本書。有意識的輸出和儘可能的多讀不同種類的書,同樣是提高讀書效率的方法,讀完這本書可以抱著複述給別人聽的前提,這樣讀書的時候就會更加容易記住書的內容。多讀不同種類的書可以讓大腦不停的轉換思考,讓讀書這件事更有趣味性。

二、邊讀邊做筆記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很多人都喜歡保持書本的乾淨,比如有的孩子在書上劃一筆,大人們還會說書上不能劃,要愛惜書本。這樣的由來其實是因為過去的時候,紙很貴,書本都是貴族階級才能接觸到的東西,當然不能在書上亂寫亂畫,但如果想做筆記,在書上圈圈畫畫還是可以的,這樣在讀到讓自己有感觸的地方,把想抒發的話寫在旁邊,下次翻到時,原來自己是這樣的心情,不是很好的思考嗎,所以讀書的時候不要怕把書弄髒,用崔永元的話說,他買書一般都一次性買兩本,一本用來收藏,一本用來看就是書弄髒了也沒事。

當然做讀書筆記還有很多種方法,可以做摘錄,做摘要分項羅列,在把握了書的結構層次後,可以做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最近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的方法,現在很多小學生培訓班好像都已經開設了思維導圖的培訓課。作者用三節內容介紹了思維導圖的定義、基本規則和製作方法。首先什麼是“思維導圖”,它是由英國教育家託尼博贊提倡的一種思考方法,是將我們頭腦中正在思考的內容,以可視化的圖形呈現出來的思考工具。使用思維導圖的好處有很多

好處1:整理思路

好處2:大幅度提高構思水平

好處3:提高記憶力

好處4:容易產生新的創意

好處5:可以簡短地總結大篇幅信息

好處6:圖標等增加視覺效果,讓人一目瞭然

好處7:可用於演講、會議、項目管理等,應用範圍廣

那麼如何製作思維導圖呢?首先你需要準備好白紙、至少6種顏色的彩色水筆和我們要做思維導圖的書。然後按照以下6種規則

l 將紙張橫向擺放

l 不要用黑色筆而用彩色筆

l 放在正中央的圖像要用三種以上顏色,要有立體效果。

l 從中心開始呈放射狀伸展旁枝

l 分枝(曲線)上只寫單詞

l 多利用圖畫、符號等形式

如果用軟件的話更簡單,現在手機上有許多製作思維導圖的軟件,大家也可以下載使用就更簡單了。

大巖俊之建議在製作思維導圖的時候,一定不要寫文章,只寫單詞就可以了,並且要寫上對自己最重要的部分,寫到中心圖直接往外延伸的粗枝上。先從頭到尾讀一遍書,有個整體把握,做好標記,再對著做好標記的書製作思維導圖,

三、牢記讀到的內容

在寫到怎樣記住讀到的內容部分,書中分析了為什麼人會在看過書後記不住內容。這是因為人類大腦的構造原本就善於忘記,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就解說了這一現象,如果人類不主動記憶,只要1周就會忘記大部分內容。

而想要有意識的記住看過的東西,可以用很多種方法,比如反覆閱讀加深記憶,找出重要的20%,帶著感情閱讀,以向他人複述為前提來閱讀,整理成故事來記憶,聯想記憶,便利貼記憶、首字母記憶等等。

四、將書中內容付諸行動

當我們看了書,也記住了內容,還要將所學到的知識付諸行動,否則這些知識對你依然用處不大。行動起來就是先設定自己的目標,然後去想象,想象出細節,然後體會一下如果目標達成後自己的心情和感受,這種情感的激勵會帶動你去行動起來。現在正視你自己現在的位置和目標的差距,細分一下具體的行動,雖然邁出第一步很不容易,但如果按照書上所說的程序走,想成功達成目標並不難,然後就開始行動吧!

五、讀書對人生產生影響的實例

最後,大巖俊之用自己看的5本書和自己結合的實例,說明了讀書可以對人生產生多大的影響力。他在萌出創業的想法時看了《週末創業》這本書,開始了真正的創業;在讀《思考致富》時,啟發了自己實現了目標;在想考證書的時候看了《考上就靠心智圖》,成功考過了職業諮詢發展諮詢師的資格證;在做部門負責人時讀了《人性的弱點》,不僅收穫了別人的信任,還給自己帶來了工作的機會;在成為企業法人後讀了《銷售的鐵則》,讓自己的企業有了更好的運作。這一切都和讀完一本書,並付諸了實際行動分不開的。

我最有體會的是《實用性閱讀指南》中說的,讀書時要有時間意識,在讀到這一章時,我就按照他的說法給自己讀完這本書定了時間。我把時間定為兩個小時,並且將兩個小時後的時間寫了下來,寫在我隨時都能看到的地方,很神奇的是,我果然在兩個小時內把書看完了。在這兩個小時之內我看了三次手機,以前我一看手機就刷呀刷,不知不覺一個小時就沒了,但這次因為我定下看完這本書的時間要在兩個小時內,並且白紙黑字的寫下了看完的時間,每當我拿手機時就想看看還剩下多久,一看時間所剩不多,可還有很多頁沒看,我就趕緊放下手機接著看書。最後我算了一下,這三次看手機加在一起的時間都沒超過十分鐘!有手機上癮症的人可以試試,給自己設置一個deadline真的很有效果。

當然思維導圖的方法也是實用性非常強,我一開始畫的也不太好,這也沒關係,可以先用起來,再和高手做的思維導圖進行對比,多練幾次孰能生巧,最終就可以用好這個工具啦。當然還可以用思維導圖軟件,常用的有Xmind,大家也可以研究一下。

大巖俊之在《高效能閱讀指南:把獨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這本書中,從功利性閱讀的角度,對教你如何讀書,讀書有哪些方法,怎樣把書上的內容應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和工作中,都做了詳細的介紹。他個人也是讀書的受益者,他的成功經歷更是讓我們看到了學會實用性讀書的用處真的非常大,如果按照這本閱讀指南來讀書,每一本都最大化的利用起來,相信你一定會收穫良多,走上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


瀟邦協奏曲


【今天我只想談談模塊讀書法,那個讓我顛覆認知的讀書方法】

讀書,你真的會讀嗎?是不是和我一樣,拿到一本書翻開第一頁,從頭看到尾,看了5分鐘就想去看手機。看完第二章已經忘記第一章講的什麼內容。也沒有自己的閱讀思路,完全按照作者的排版一個字一個字的看。這樣看完一整本書都不知道這本書到底講了什麼內容。


以前也有看過關於如何高效快速閱讀的書,看的時候是感覺挺有收穫的,很想用書中的方法去實踐。但是等你看完一整本書,又已經忘得七七八八了。因為方法太複雜了,懶得去實踐,更別說應用了。

這周我學習了模塊讀書法,經過一週的練習與實踐,體驗很不錯。通過學習模塊讀書法學會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在自我認知上就邁了一大步。學會用模塊讀書法去讀書,帶著問題去閱讀,真正的讓知識為我所用,解決實際問題。而不再是拿到一本書從頭看到尾。而且模塊法還可以運用到工作生活中去,把模塊法當做工具去使用,使複雜的問題簡單化。

一、什麼是模塊讀書法?

模塊讀書法很簡單,就八個字:提問、答案、道理、價值。

提問:你在讀前、讀中、讀後的問題

答案:針對這些問題,作者給出的答案

道理:作者給出的答案有沒有道理,優劣在哪裡

價值:你和作者共同創造的科學解決方案,怎麼發揮更大的價值。

二、模塊讀書法的應用

這樣講可能有點抽象,你會想就這簡單的8個字真的能高效的看完一本書。看看我運用模塊讀書法閱讀古典老師的《躍遷》第三章內容的讀書筆記:



1 你帶著一個什麼核心問題去讀這本書? 如何進行聯機學習?提升認知效率?

2 作者給到的解決方案?

1️⃣站著知識源頭,萃取知識晶體。區分一二三四手知識,站在知識源頭,極其功利地讀書。

2️⃣聯機學習,用一塊晶體換回來更多晶體,和他人交換知識,聯機獲取他人腦子裡最新的知識。

3️⃣以問題為中心學習,創造自己的問題樹

4️⃣用知識IPO讓知識變成價值。知識IPO:以提出問題為驅動,以解決問題為整合,用輸出倒逼輸入產品化。

3 作者的方案靠譜?

🌻靠譜,作者提出的這些方法和六字老師設計的模塊讀書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都認為要帶著問題去學習。

🌻要功利性的去讀書,讀書是為了解決你的問題。不斷去學習那些你可能會用到的知識,只會增加自己的焦慮,在知識大爆炸時代,你永遠有學不完的知識。我當前就是這種狀況,朋友圈充斥著一堆課程,入手了一堆課程,最後連自己報了那些課,在哪個平臺都說不上來,更別說去好好學習了,有些課程甚至是書中所說的四手資料。

🌻而我今天在寫的模塊讀書筆記,正是書中講的用知識IPO讓知識變成價值。這個思考的過程就是講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並且想如何應用到自己身上。而且為了完成這個作業,我花了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去讀了書中內容,真正做到了用輸出倒逼輸入。


4 從中學到的知識,對你的價值?

🌻學到了如何去辨別一二三四手資料,其實很多好的學習內容都在論文、書上等等,而網絡上很多課程都是經過加工的第四手資料,你是喜歡學習一手資料還是四手資料。而且要加重認知性閱讀的比重。

這個認知讓我對目前知識焦慮的現狀有了一定的認識。 停止不斷的買課、買書。停止知識焦慮,找出自己當下正在想解決的問題,形成自己的閱讀體系,然後去找與問題相關的書籍。學會主題閱讀,幫助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當然,要學會專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學到了聯機學習的精髓,用自己的晶體去交換別人的晶體。不用領域不同專業,對同一問題的解決方案,不同靈魂碰撞出的火花,形成群體的躍遷。 學會在群體中成長,要學會分享,把自己的價值分享給更多的人,收穫的往往是意想不到的結果。

在這次模塊讀書法學習過程中,我就體會到了這種群體學習的魔力。每個人都是某個領域的專家,每個人分享一個知識點,那我們收穫的是一群人的智慧。每個人讀一本書,分享給大家,那相當於我們一天讀了60本書。這個力量是非常強大的。看到很多優秀小夥伴的分享,感覺自己真是賺到了,接下來要好好去欣賞小夥伴們的分享,這些都是知識晶體,是每個人提煉的精華。今天才明白這個道理,為時還不晚。

以上是我的讀書筆記。是不是覺得,這種讀書方法很容易上手,這簡簡單單的8個字,讓我們真正的去思考,做到了書為我用,成為書的主人。讀書是為我們解決實際問題的,你看完一本書而沒有去應用它,那時間久了很容易被淡忘。



三、模塊讀書法不僅僅是讀書工具

我們可以運用模塊讀書法去旅行、看電影、育兒、解決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這些都可以用模塊讀書法來實現。

比如,我用模塊讀書法來制定我的夢想清單:

1 問題? 如何打造一個民宿?

2 作者給到的解決方案?

民宿裡要有詩,有情懷,也要有合理的回報。

* 民宿選址:背有山,前有水,視野要好。

* 民宿設計:一定要有自己的喜愛在裡面。比如你喜歡茶,至少接待處的客廳,就是茶文化的空間;你喜歡畫畫,接待處的客廳,就是一個畫廊;如果你喜歡咖啡,那麼客人第一個空間就是咖啡廳。

* 民宿裝修:自己喜歡什麼,就淘什麼來,嵌入到你喜歡的任一個角落。

* 民宿管理:有限服務,早上8點或9點,到晚上9點,其他時間可以沒有員工,給客人自由出入。

* 民宿營銷:OTA不能少,自媒體宣傳也是需要的

* 民宿的越界:尋找與民宿起止相近的產品。如民宿與字畫,民宿與茶

* 民宿服務:隨和,輕鬆,有服務意識,但不需要嚴謹。

* 民宿辦證:個體工商戶

* 民宿活動:一個月或半個月辦一次讀書會,或相親會等

* 民宿客評:網評很重要

* 裝修投入:建議一個房間10萬左右

3 作者的方案靠譜?

靠譜,對於沒有開民宿經驗的我來說,這些方案很完善,很全面。很有指導意義。 我平時旅行時也會選擇去找當地的民宿來體驗當地人的生活。但是不同的民宿給我人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現在看來最關鍵的是有些民宿缺少了那麼點情懷。那點情懷就是民宿的靈魂。

我印象最深的是杭州青芝塢的一家民宿,住在那裡特別舒服,好像回到了自己家裡。我在那裡看書,看電影,待了一整天,都不覺得煩悶。晚上去附近的小飯館吃家常菜,逛了小超市,買了水果,吃完飯後散步回住處。過著平時過的日子,像當地人一樣生活。

4 從中學到的知識,對你的價值?

* 第一,賺錢賺錢賺錢,只有賺了錢才能去實現夢想。我的夢想是蓋一棟房子,打造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做著自己喜歡的事,看書、寫字、畫畫……就這樣美好渡過餘生。

* 我希望我以後的民宿與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節假日可以在那裡開設國學班。喚醒我們的中華傳統文化。

* 平時要多積累一點相關知識,比如自媒體宣傳的技能、管理知識、裝修設計知識等。 你也可以試一試用模塊讀書法來閱讀。


米朵plus


閱讀一本書,重要的不是對知識的歸納,而是吸收和利用。所以我想從讀書筆記的角度來分析——怎樣讀書最有效這個話題。

如今吶,強迫症也算是一種流行文化了。

有人吃飯不加幾滴陳醋會難以下嚥。有人理髮時鬢角一定要修的整整齊齊。也有人讀書有強迫症,每讀畢一本書都要整理成一份精緻的讀書筆記。

這些都是習慣,無關對錯。

不過既然說到了讀書筆記,正好我有一些小的心得,可以分享一下。

一. 做讀書筆記的目的

不同的人,在整理讀書筆記時,往往會有不同的目的。

有的人,是為了輔助記憶、方便複習備考。

有的人,是為了抽離出書中精華,以便付諸實踐,乃至分享輸出。

還有的人,是為了方便回顧自己的人生和閱讀的歷程,在自己年老的時候可以從讀書筆記中再次體會自己當年的情緒和所思所想。

不同的目的,必然會對應各自不同的整理方法和需要付諸的心力成本。

二. 讀書筆記的方法

許多人在立志去堅持寫讀書筆記之前,往往會去追求乃至創造一種「最佳」的記錄方式。

但是,真的有必要嗎?就像為了寫一本書,難道真的有必要再去創造一套錄入設備?

在 Google 搜索「讀書筆記」,會得到 5800 萬條結果,說明大家對它的討論已經非常之多。這其中也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的方法,比如康奈爾筆記法、思維導圖法、提綱筆記法等等。

擅長總結工作和生活經驗的日本作家,當然也不會缺席這個話題。

之前我就曾看過《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此書的副標題就是「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前人的方法和經驗已經相當多了,很多時候,我們完全沒必要去重複造輪子。

先去做,然後再在實踐中,去優化、雕琢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造輪子」這個詞,頻繁出現在軟件開發領域,參考知乎用戶@王子亭 的一段解釋,大致意思是:顯然,車輪子是圓形的,這是大家公認的,最合適的形狀。而你非要發明另一種形狀的輪子,這種行為就叫「重複發明輪子(Reinventing the wheel)」,即「造輪子」。


三. 如何 10 分鐘搞定一份讀書筆記

剛剛說了,我們沒必要去重複「造輪子」。

這個不僅可以體現在我們在做讀書筆記的方法,也同樣可以表現在讀書筆記的內容之上。

我相信除非是從事圖書等相關行業的人,大多數人都不會是第一個閱讀某本書的人,也不會是第一個在互聯網上分享讀書筆記的人。

所以,既然如此,我們大可以直接從互聯網上獲取其他的讀書筆記,並以此為基礎,轉化為屬於自己的東西。

比如,你今天剛剛讀完了尤瓦爾·赫拉利的《未來簡史》,想整理出一份讀書筆記。

那麼你首先做的,也許不是重頭翻看目錄,記錄章節和重點信息。

而是應該先去 Google 一下「未來簡史 讀書筆記」、「未來簡史 思維導圖」等關鍵詞,然後你就會發現已經有很多人分享了他們的讀書筆

幕布是一款結合了思維導圖與文檔管理的大綱筆記工具,很多人用來做讀書筆記

所以,我們完全可以選擇其中大綱明晰的讀書筆記,然而進行增刪改,加入自己對書籍的理解和批註,最終整理成為一份更適合自己的讀書筆記。

我知道肯定會有人說,這樣做出來的讀書筆記,沒有想法,是不屬於自己的。

拜託,我不是說了要對別人的讀書筆記進行二次修改,加入自己的想法了嗎?

你回過頭來想,參考其他人的讀書筆記,跟我們上學時借閱學霸同學的上課筆記或者考前複習提綱,難道不是殊途同歸嗎?

而且,在我看來,知識這玩意兒,真的絕少是一手的。我們平時從書籍、公眾號、紀錄片中獲取的知識 99% 都是二手的,也都是創作者從各種渠道學習,並進行二次輸出的。


書荒菌本尊


怎樣做到有效的讀書呢?據我個人30多年的讀書體驗,今天和朋友們分享三種有效的讀書方法。

一、序言後記後正文閱讀法。

一本書拿到手,首先看序言,大致瞭解這是一部怎麼樣的書。作者的創作背景、過程以及讀者、學者對這部書的評價。這部書主要寫什麼,讀序言是為讀正文做鋪墊。

其次讀後記,一般作品都有後記,尤其翻譯過來的作品,翻譯家會在後記裡補充交代一些翻譯過程中的趣事或者遇到的難處,這些都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這部書的主題。也有作者自己寫後記,讀作者的話,會幫助我們更好的瞭解作家的人生經歷和作者寫此書的目的。

然後,前言後記讀完,就開始規規矩矩、認認真真的讀正文了,前言後記裡提到的一些事情在正文閱讀時就會碰到,因為之前已經瞭解了這部書的大概始末,再讀到重點的時候就會引起注意,注重探究了。

二、一邊讀,一邊做筆記閱讀法。

1、及時摘抄一些經典段子。2、值得注意的地方做上各種符號,便於需要的時候及時找到。3、看到觸動心靈的句子,可以寫旁註。我讀蕭紅《呼蘭河傳》的時候,就做了大量的筆記,累計起來達萬字。

如果讀後再去寫感受,就不太可能了,靈感乍現往往是一瞬間的事情,不及時捕捉很快就會閃電一般消失。

三、字斟句酌閱讀法。

任何一部作品,不讀三遍以上你是不可能做到深入瞭解作品的內容和思想的。至少讀三遍,才能更深層次的把握書的主題和內涵。

關鍵的段落,還要字斟句酌去讀,去分析,去理解,去探究,去推敲,去琢磨。

總體說來,怎麼樣更有效的讀書,你只要掌握這三點:先讀序言後記再讀正文,一邊讀一邊做筆記,及時摘抄自己認為有用的句子,並做好註釋,最後,要字斟句酌閱讀這部書,反覆讀,邊讀邊思考,探究、分析。

如果掌握這幾個閱讀法,讀書就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快試一試吧!




陌上書香


想要更有效地讀書,那你就要掌握一些讀書的技巧。

一 好好地看書的目錄,精讀重點章節



將重點章節,你感興趣的部分或對你會有幫助的章節基線下來,對那些章節進行精讀,深入思考,分析,此外,目錄也能概括整部書的主要內容。

好好看書的目錄,會讓你對整個書有個清晰的思路。

二 適當地進行摘抄,勤做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渴望學到知識,而不是囫圇吞棗地讀書,那你可以用筆記錄書的細節,進行摘抄,並且細緻地做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有助於我們記憶和消化知識,別因為麻煩就不做筆記,那樣會得不償失!

三 讀過書後認真思考,並寫書評



讀過書後不要就扔掉它,那樣你會忘得很快。

讀完書後,你要好好地理一下自己的思路,看看自己學到了什麼,覆盤一下,然後認認真真地寫一篇書評,寫出自己的見解、感悟和收穫,這樣你才算真的讀完了一本書。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看書方法,希望能幫助到愛看書的朋友,與你共勉!

我是夏與至,特立獨行的青年作者,多平臺熱文作者,已出版多本書籍,堅持寫作與閱讀,有趣的靈魂和熱愛生活的心,歡迎關注,一起努力成長!

夏與至


如何有效讀書?

首先要看讀書的目的是什麼,消遣型,就看完就扔。如果是研究型,那就得深入了。現在從研究型讀書的角度來說明如何有效讀書。

第一步,瞭解全書。

略讀,瞭解全書,瞭解作者,看序言目錄,瞭解作者意圖。初步掌握作者寫書的目的原因、結構、佈局。有哪些新見解、新方法、新知識。

第二步,分析全書。

可先進行結構分析:進行主次分類,內容分類、關係分析。分析重要章節、章節之間的關係。如果章節較多,可以自己將某些章節歸於某類,進行分析。

也可以進行專題分析:知識與經驗專題、方法與技能專題、情感與理念專題、表述與方式專題,以上四者的結構專題。

或者是:經濟專題、人物專題、情節場景專題、社會專題、歷史專題等等。

或者是理論專題、實踐專題、實驗專題。

或者是數專題、形專題、數與形專題等。

其實就是縱向分析(專題之內、章節之內)與橫向分析(章節之間)。

第三步,簡化全書。

可以製作思維導圖,簡化全書。注意知識從宏觀到微觀的層層細化,章+節+大知識點+知識點+細節(含數字、概念、關鍵詞、公式、模型、句式、詞組、註解等),注意對知識點進行數字化編號,如某節共有多少個知識點、某章共有多少個知識,不至於使自己遺漏。

再按時間間隔進行復習、練習。

第四步,再構全書。

如果我是作者,我如何重構本書。我與作者的思路為何不同,有哪些區別?其實在這些思考存在時,也是對作者的思考本身,進行再思考,即元認知。

第五步,用於實踐。

使用是最高境界的理解。所有的知識,只有情境化、實踐化,才能使知識變成技能,再經過分析總結,使技能變成自己的思考與實踐模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