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被越軍火力壓制,營長強令不惜代價進攻,結果傷亡是敵人3倍

1979年2月24日,在越南高平省復和縣執行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任務的廣州軍區42軍125師374團3營,受領了殲滅柏壓地區越軍的任務。9連在營的編成內,奉命配屬82無坐力炮2門、重機槍3挺,首先攻佔4、5、6號高地,爾後協同營主力圍殲柏壓地區之敵。

柏壓村位於格靈西南約1公里處,有兩條公路從這裡通過,地理位置比較重要。村子的西側、北側、東北側各有一座石山(編為4、5、6號高地),山高坡陡,灌木叢生。4、5號高地之間是一條寬約50米、長200多米的山谷。

部隊被越軍火力壓制,營長強令不惜代價進攻,結果傷亡是敵人3倍

守敵為越軍高平省隊567團1營約一個連的兵力,其部署是:在4、5、6號高地各有一個排,3個高地共有20多個機槍火力點,6號高地東北側有迫擊炮陣地,連指揮所在4號高地。越軍利用山洞和岩石構築了野戰工事和明暗火力點,形成口袋式的防禦體系,企圖固守要點,控制公路,阻止我軍向格靈方向發展進攻。

9連受領任務之後,連長劉職芳組織各班、排長和戰鬥骨幹對地形進行了現地勘察,對敵情進行了分析,確定的打法是:全連成兩個梯隊,1排和3排首先奪取4、5號高地,爾後圍殲6號高地之敵;2排為預備隊,視情況加入戰鬥。

部隊被越軍火力壓制,營長強令不惜代價進攻,結果傷亡是敵人3倍

2月24日7時30分,9連1排佔領了柏壓村東南200米處的小水溝一線之後,繼續沿著田埂向柏壓村運動,經過搜索,並未發現敵人。1排見村子裡沒有敵情,便擅自改變連首先奪佔4號高地的決心,從4號高地北側山腳繞過,直接向5號高地運動。3排見1排行動順利,也未按原戰鬥部署行動,盲目隨1排向5號高地前進。

當1排進至4、5號高地之間的峽谷,即將接近5號高地山腳,3排進至距離村莊約80米處土坎一線時,突然遭到4號高地北側和5號高地南側山洞中越軍步機槍火力的猛烈夾擊。1、3排當即被越軍火力壓制在不利地形上,被迫在稻田地和山腳附近就地展開。越軍佔據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利用堅固工事、山洞和石縫作依託,以6到7米高的灌木林作掩護猛烈射擊。敵在暗處,我在明處,既不便於觀察,又不便於發揚火力,處於敵人火力的密集壓制之下,完全陷入了被動局面。

部隊被越軍火力壓制,營長強令不惜代價進攻,結果傷亡是敵人3倍

連長劉職芳一方面組織火力就地還擊,一方面營指報告,請求炮火支援。但是營長接到報告之後不以為然,對敵情和1、3排的處境沒有進行認真分析,仍然命令該連要不惜一切代價,在12時前奪下3個高地。劉連長即令黃思濤副連長組織1、3排在連火力掩護下,交替前進,迅速攻佔4號高地。由於遭到越軍火力的嚴密封鎖,攻擊未能奏效。1、3排依舊被敵人火力壓制在4、5號高地之間的峽谷地帶,傷亡較大,前進困難。

這個時候,團接到上級執行新的任務的命令,即令炮火壓制敵人,掩護9連撤出戰鬥。11時15分,炮兵對4、5號高地行壓制射擊,9連在炮火掩護下,開始組織撤離,但由於越軍火力控制很嚴,炮兵射擊又受到地形限制,直瞄火炮不能發揚火力,曲射火炮不能直接摧毀敵火力點,兩次組織撤離均未成功,一直持續至傍晚才撤出戰鬥。最終,9連戰鬥失利,雖然斃敵12人,但自身付出了傷21人,亡12人代價,傷亡數字是殲敵數字的近3倍。

部隊被越軍火力壓制,營長強令不惜代價進攻,結果傷亡是敵人3倍

此次戰鬥9連指戰員打得英勇頑強,但沒有能夠完成戰鬥任務。主要原因在於地形不熟、敵情不明,準備不周、指揮失當。戰前,連指揮員錯誤地認為該地區友軍已經打過,敵情威脅不大。受領任務後,又沒有認真分析研究敵情、地形,尤其是對4、5號高地之間的複雜地形未引起重視,對越軍依託山洞組成的倒打、側射火力網既未發現,也沒有應對準備,致使部隊在接敵過程中突然遭到敵人火力打擊。

當1、3排被敵人火力壓得抬不起頭,請求營給予炮火支援時,營長不僅沒有提供火力支援,反而以官大一級壓死人的口氣,想當然地命令該連不惜一切代價,在12點之前攻佔預定目標。結果,無謂地犧牲了12名戰士,一個高地也沒打下來。

部隊被越軍火力壓制,營長強令不惜代價進攻,結果傷亡是敵人3倍

打仗是和敵人的殊死搏鬥,當然要付出生命代價,但是戰士們不能白白犧牲。作為指揮員,來不得半點的麻痺輕敵和粗心大意,貿然行動和胡亂指揮只會是付出無謂的代價,必須引以為戒。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