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來襲,新冠病毒肺炎賠付超過1億元


重磅來襲,新冠病毒肺炎賠付超過1億元


國內的輿論環境對保險以及保險公司一直很糟糕,以至於形成保險都是騙人的刻板印象。

年理賠額上千億,年平均理賠率97%以上這些優秀數據,卻無法抵消掉一件極其罕見的拒賠案!

縱然保險業還有不合理的地方,諸如一些產品的品牌溢價過高等,但是保險賠不賠,只要看合同條款符不符合賠錢約定即可!

保險,赤裸裸地說就是一份法律合同,沒有哪家保險公司大過法律。

這次重大疫情,各大公司緊急啟動應急機制,

超快賠付、綠色通道、24h客服在線方便理賠、免費贈送新冠病毒保障等等措施。

今天來說一說,此次疫情下保險公司的真實數據表現,有沒有安全感你說了算!

重磅來襲,新冠病毒肺炎賠付超過1億元


【一】

保險業賠付新冠疫情專屬案件

2月2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

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副局長吉昱華表示,截至目前,全行業已經累計捐贈了總計保額11.58萬億的保險保障

全國不過200家保險公司,相比於美國等發達地區上千保險公司,數量上的確有劣勢。

不過質量上的確能讓人放心,中華民族在面對大災大難面前,舉國動員能力實在是天下無雙。

11.58萬億的保險保障,最主要是對一線醫務人員的保護,其次是全國保民的特殊保障。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這點保險公司的做法值得點贊。

重磅來襲,新冠病毒肺炎賠付超過1億元


不僅僅是增加保障,還有實質性的財物投入:

保險行業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相關的捐款、捐物總額達3.48億元!

截止2月底更新的數據更直觀,更有參考性:

保險行業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目前共計賠付案件90860件,累計賠付金額1.1億元

其中,人身險公司新冠肺炎相關理賠累計1059人次,賠付6802.88萬元

財險公司累計賠付案件89795件,累計賠付金額4220.01萬元


在24日的數據中:涉及一線醫護人員的賠付是338人次,總賠付金額是3078萬元

醫護人員佔了賠付的大頭,說明了兩個問題:

1)醫護人員對於風險認識足夠深刻,對於保險認知相比其它職業更客觀;

2)此次疫情冒著最大風險的就是他們,在一線工作卻任勞任怨的最可愛的人。


此外,共有68家財產保險公司通過擴展產品責任等方式開發了600多款

保險產品;

70家人身保險公司在不增加保費的前提下,把1210款產品責任範圍擴展到新冠肺炎,惠及大量保單持有人。

特殊時期的特殊做法,是責任,是擔當,也是一份溫暖。

重磅來襲,新冠病毒肺炎賠付超過1億元


【二】

揭開神秘面紗:保險公司深藏的面目

開一家保險公司需要多少錢?

開保險公司不僅僅需要錢,你必須持有銀保監會批准的經營許可牌照,並接受償付能力監管。

中國保險公司的牌照不是有錢就能擁有的,屬於極度稀缺的資源,太TM值錢了。

從實際來說,互聯網大佬幾番想開保險公司,到如今誰擁有獨立的保險牌照呢?

馬雲?馬化騰?李彥宏?劉強東?不,不,不!他們都沒有!

銀保監會對於保險牌照一直是審慎態度,這玩意不是有錢就能為所欲為,政治審核必須乾淨。

最後才是錢,保險法規定至少要有2億人民幣實繳資本,但是現實中沒有20個億你想搞定保險牌照,沒門!

看看,銀保監會門口排隊等待批覆牌照的公司保守估計超過100多家,太難了!

這事,沒有錢一定不行,有錢也不一定行。

重磅來襲,新冠病毒肺炎賠付超過1億元


開了保險公司,是否還有更難的監管層面?

答案是肯定的,保險公司的“爸爸”銀保監會不是吃素的,監管能力在世界範圍也是嚴苛極致的。

銀保監會是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根據國務院授權管理保險公司,確保保險業穩定、合法運行。

首先就是銀保監會採用最先進的C-ROSS監管規則,中文名叫償付能力二代監管規則,簡單說明下這個規則的牛逼之處:

根據監管要求,每季度、每年末在這套監管規則下,確保自己能在99.5%的概率下無論發生什麼大災大難都不會倒閉

大白話就是你能硬抗超過200年難遇一次的大災難,要知道汶川地震也僅僅才30-50年一遇。

好吧,哪怕遇到了會怎樣呢?

還有保險保障基金來保證我們保單的安全,「保險保障基金」自2008年由銀保監會、財政部和央行發起成立,直屬中央政府管理,2016年規模達700億,2018年就衝破了1200億

哪怕保險公司面臨窘境還有保險保障基金的救助機制,目前總共出手三次,每次都讓保險公司起死回生,甚至往後表現更加生猛。

重磅來襲,新冠病毒肺炎賠付超過1億元


三次事件的詳細解析,我最近在《賣保險的100%不敢說的真相:保險公司是否會破產?》寫過案件回溯,按時間點具體分析,閱讀後你會更加清晰判斷!

總歸一句話,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安全性、合法性、穩定性甚至超過銀行!!!

重磅來襲,新冠病毒肺炎賠付超過1億元


【三】

普通人在風險面前不堪一擊

先來看看以前上過熱搜引起刷屏的一張鉅額住院收據:

重磅來襲,新冠病毒肺炎賠付超過1億元


患者住院61天,花費金額約為104萬元,實際上不止一張收據,患者總計住院75天,費用超過170萬元。

面對突如其來的疾病、災害、意外,99%的人都是一句相似的——沒想到。

患者女兒只是普通工薪階層,沒想到會生這麼大病,沒想到ICU一住就這麼久,沒想到醫療費用這麼昂貴!!!

擊垮一個成年人,到底有多麼容易?

網上得到高贊答案是:

自己和家人生一場病,你就會知道了

解決窘境和抵禦風險的辦法就是配置保險,藉助這一工具幫我守護自己和家人。

買保險這個事不要想得太玄乎,你可以想成是必要的經濟投入,用經濟學來專業解釋就是交保費換取未來家庭財務狀況的更大確定性

  • 一箇中產家庭,未來的財富範圍可能在【-60萬元,260萬元】,有負值的原因可能是治病支付的高額醫療費用等情況;
  • 有了保險之後,你未來財富範圍可能在【160萬元,250萬元】,最大值因為交保費變小了,但是未來更確定了,波動範圍顯著變小。

不僅是經濟角度,還有人身健康的角度,保險讓你敢吃進口藥,敢住ICU,敢用一切更好的治療方案。

就像面對重大疫情,保險彰顯了它的價值。

對於每一個家庭而言,擁有保險就擁有了抵禦重大風險的能力。

經過重大疫情的風險教育,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正視風險?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拒絕保險?

在每次災害面前如滄海一粟的人類,我們的保單或許就是無常命運的挑戰,每一張家庭保單是高於生死的責任感。

最後願大家買得上保險,永遠用不上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