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禁令再次趨嚴,部分地區執行“三不燒”,農民對此很無奈

農村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無憂無慮,在這裡可以種植蔬菜,養殖一些雞鴨生豬,沒事時可以去水塘裡釣魚也可以去農田裡散心。春天到了,很多人也會來到山林中採摘野菜,將其帶回家裡清洗食用,口感更為鮮香美味。

生活在農村中的朋友,可能就不會有這些愜意的感覺了,很多人都抱怨現在處處都有法規限制。就拿養殖來說,不能在禁養區內餵養,還要有無害化處理設施,養殖的規模多了還需要上交環保稅。

農村禁令再次趨嚴,部分地區執行“三不燒”,農民對此很無奈

2020年,農村禁令再次趨嚴,部分地區執行“三不燒”,農民對此很無奈。

1、土灶不讓燒了

土灶文化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還衍生出了“祭灶神”的民間習俗,大家依靠土灶,可以烹飪飯菜、蒸饅頭包子等。

如今的煤氣灶、天然氣、電磁爐等烹飪工具也在家庭中盛行,很多人發現土灶烹飪的食材更香,讓人吃了後更有食慾。

農村禁令再次趨嚴,部分地區執行“三不燒”,農民對此很無奈

正因如此,每次親戚客人來家裡,大家都會將土灶洗刷一下,烹飪更美味的飯菜。

讓人不解的是,專家卻建議禁止使用土灶,應該將各地的土灶全拆掉。理由是土灶的汙染比較大,會讓當地的環境受到影響。

農民納悶,現在土灶不再全年侯使用了,一年使用的頻率不高,為何說會汙染空氣?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農民都是用土灶燒飯,天為何還是那麼藍?

農村禁令再次趨嚴,部分地區執行“三不燒”,農民對此很無奈

2、散煤停用

從2019年開始,不少地方就已經停止使用散煤,不少散煤場已經被責令整改,生產出更環保的煤炭。

對於農民來說,環保煤的價格要高出不少,大家的使用成本大大增加,不少人都比較無奈。畢竟現在還有一些很多地方沒有通天然氣,冬季取暖還需要煤炭。

專家認為,為了環保工作,每個人都要義不容辭做貢獻,只有這樣才能讓環境變好。

農民聽了欲言又止,不知道該說什麼。

農村禁令再次趨嚴,部分地區執行“三不燒”,農民對此很無奈

3、秸稈禁燃

這些年裡,各地都制定了秸稈禁燃的政策,為的就是減少對空氣的汙染,避免不必要的火災出現,並鼓勵農民秸稈還田,這樣還能增加一定的肥料。

對於農民來說,禁止秸稈的燃燒,大家不知道如何進行處理,還田後的弊端比較多,比如說病蟲害、雜草增加。

農村禁令再次趨嚴,部分地區執行“三不燒”,農民對此很無奈

在現代化的農業發展中,難免會有很多的矛盾和衝突,但相信在國家的調控之下,這些難題都能化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