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從事祕密研究後,領導給他下了個奇怪的命令:不準騎自行車


看到國家關於疫情做出的快速反應,想必大家也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了中國的強大。現如今的中國,已經可以用脫胎換骨來形容,再也不像當初被日本打壓的時候了。而中國之所以能夠發展的那麼快、發展的那麼強大,都是因為背後有一群為祖國默默付出的科學家們,就比如鄧稼先。大家都知道,他是我國的兩彈元勳,曾經為研究原子彈做出過不少努力。

鄧稼先從事秘密研究後,領導給他下了個奇怪的命令:不準騎自行車

當年,鄧稼先接到祖國給他下達的這個命令時,他內心既覺得激動不已,同時又覺得惶恐不安。因為,如果中國有了原子彈,那麼世界上就不會再有哪個國家敢隨意欺負中國。這對於一個具有愛國之心的科學家來說,是一件相當有誘惑力的事。而鄧稼先覺得,自己能夠接到這個任務,也是祖國對他的信任,所以他內心激動萬分。但同時,也是因為這一份信任,他才覺得惶恐不安。他怕自己能力有限,怕自己辜負了祖國的期待。

鄧稼先從事秘密研究後,領導給他下了個奇怪的命令:不準騎自行車

不過最後,對祖國的愛戰勝了他的怕,就算知道答應下來以後他會承受巨大壓力,他也毅然決然的加入了研究團隊裡。在鄧稼先進入了研究團隊後,他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和一些親朋好友斷了聯繫,除了自己的妻子兒女們,他和其他人的走動都要減少。畢竟,他從事的是秘密研究,不能讓太多人知道這件事。同時,組織還給他下了一個命令,讓他上下班都不準騎自行車。有人不理解了,騎自行車上下班是多麼方便的一件事,能夠節約不少時間,明明是一件有好處的事,為什麼要禁止鄧稼先做呢?

鄧稼先從事秘密研究後,領導給他下了個奇怪的命令:不準騎自行車

其實,這也是為了鄧稼先的安全考慮。鄧稼先接到這個任務以後,就兩眼發直,時不時的就走神。尤其是他騎自行車時,有時候眼睛都瞪直了,注意力不集中。在這種情況下,讓他騎自行車是一件危險的事,所以,為了防止他出現意外,為了保障他的安全,才會給他下達這樣一個命令。就連他的妻子許鹿希都曾經說,在那段時間,鄧稼先的狀態很反常。他平日裡還是比較開朗,一家人在一起時,常會聊一些有趣的話題。但自從他接到任務以後,他便變得沉默寡言起來。有時候一家人坐在一起說話,他還會點頭附和一下,或者是笑兩聲。但一轉眼的功夫,他就會沉默的坐著,一言不發,完全陷入自己的思緒中。而在這個時候,作為了解他的人,許鹿希知道,他這是在想工作呢。

鄧稼先從事秘密研究後,領導給他下了個奇怪的命令:不準騎自行車

就當時的情況來看,鄧稼先時常發呆,這是沒法避免的事。因為那時候國家的條件有限,在原子彈的領域裡,中國可以說是一片空白。如此艱難的條件下,鄧稼先必須付出全部的精力,沒日沒夜的演算,爭分奪秒地研究。因此,他只要有空閒時間,他就會忍不住想工作。這是在高壓下的一種狀態,他的神經始終緊繃著。這也難怪,領導們最後會給他下大達不准他騎自行車的命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