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烈文:湘軍屠城有違天道,曾國藩:梟首不解恨!我還要凌遲剜目

說起曾國藩,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被稱為“晚清四大名臣”,“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半聖人,更是被很多人列為成功學的典範。歷史曾國藩雖然為人清廉,死後連葬禮都置辦的頗為困窘,也的確作為官員,為朝廷做了很多續命的事兒,但是你知道曾國藩的外號叫什麼嗎?

叫做“曾剃頭”。這個名字已經是雅稱了,他當時被很多人喊做“曾砍頭”。這個名字的由來,就是他指揮的湘軍3次屠城,僅憑這個屠城,就是他一生所不能洗掉的大汙點。

趙烈文:湘軍屠城有違天道,曾國藩:梟首不解恨!我還要凌遲剜目


當時的情況是封建統治階級剝削勞動人民,官員也腐敗專橫,所以太平天國金田起義,準備推翻清政府政權。太平天國成立初期戰鬥力很強,擊敗了清廷能夠調動而來的所有力量。直到後來的團聯制度的建立,曾國藩也被賦予大權,並且成立湘軍之後,更是以血腥屠殺的手段撲滅了多次起義,而曾國藩也因此升官。

當時的屠城有多狠呢?曾國藩的心腹趙烈文所著的《能靜居日記》有這樣的記載:咸豐八年四月,攻破九江,城中二萬軍民皆屠。咸豐十一年八月,攻破安慶,三萬軍民皆屠。同治三年五月,攻破太平天國都城天京,又進行了屠城。

趙烈文記載當時的屠城:“沿街死屍 十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一破城,見人即殺,見屋即燒,子女玉帛掃數 入於湘軍,而金陵遂永窮矣。至今,父老言之,猶深憤恨。”

趙烈文:湘軍屠城有違天道,曾國藩:梟首不解恨!我還要凌遲剜目


此外,曾國藩與曾國荃在破城之後令湘軍搶奪財物,並且強迫百姓把財產抗出城外。趙烈文又記載:“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擔做工者,盡皆殺死”,“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亦斫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也無,全數搶掠”“老者無不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

當時曾國藩在湖南的時候就下令:凡被捕人到局,立刻殺死,禁止屍親呼冤,禁止向團紳講理”,同時竭力提倡士紳大肆抓捕、殺人,要求“捕人要多,殺人要快,不必遵守常理,殺人前也不必一一報官”。

正是因為曾國藩的強硬狠辣的手段,讓當時不少人咬牙切齒的喊曾國藩為“曾剃頭”,就連曾國藩自己都在奏摺中說:“分段搜殺,三日之間斃賊共十餘萬人。秦淮長河,屍首如麻。”

趙烈文:湘軍屠城有違天道,曾國藩:梟首不解恨!我還要凌遲剜目


但是曾國藩可不僅僅是梟首,他自己對起義軍恨得咬牙切齒,在抓到俘虜後,還要想盡辦法的去折磨。

當時他的心腹趙烈文勸曾國藩:殺降不詳,湘軍屠城,有違天道。但是曾國藩卻說:僅予梟首不足恨,概令剜目凌遲。每生擒一賊,輒剖腸,剝皮掛樹,磔石,見者無不凜凜”等。

趙烈文:湘軍屠城有違天道,曾國藩:梟首不解恨!我還要凌遲剜目


從這點上面可以看出,曾國藩對於俘虜、屠城之事毫不在意。也許曾國藩帶兵打仗的確有自己的一套,但是他自己將蒼生毫不放在眼裡,哪又稱得上是聖人呢?

或許作為大臣,他給清朝做出的貢獻是不小,但是這些功績卻都是累累白骨組合起來的,後世自有後世的評說,是功是過,還得自己去分析。

趙烈文:湘軍屠城有違天道,曾國藩:梟首不解恨!我還要凌遲剜目


所以啊,我們在讀到一個歷史人物的,或者聽聞一件事的時候,不要人云亦云,要自己充分了解過之後,才能對事物有一個深刻的、屬於自己的認知。

就像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的“晚清四大名臣”一樣

人生在世,誰是非黑即白?好壞都是留給後人自己去評價的,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不盲目隨大流,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就可以。

都說一將功成萬骨枯,四大名臣聲名鵲起的背後,又都有什麼樣的故事呢?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就是晚清四大名臣的故事、傳記。

趙烈文:湘軍屠城有違天道,曾國藩:梟首不解恨!我還要凌遲剜目


這四本書,通過一個個真實具體發生事件,將晚清四大名臣的所作所為、心路歷程、成長經過都詳細介紹了出來,厚厚四大摞書,不管是在家裡收藏,還是閒時翻閱,都是不錯的選擇。

這四本書79元,一本書20塊錢還不到,卻能讓自己增長知識與格局,帶來的好處是深遠的、可以傳輸給下一代的。

趙烈文:湘軍屠城有違天道,曾國藩:梟首不解恨!我還要凌遲剜目


如果您想購買這本書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