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髮膠的清朝, 這些奇怪獨特的髮型到底是怎麼固定的呢?

在沒有髮膠的清朝, 這些奇怪獨特的髮型到底是怎麼固定的呢?

在沒有髮膠的清朝, 這些奇怪獨特的髮型到底是怎麼固定的呢?


很多遺留下來的老照片亦或是畫像中不難讓人發現一些令人驚歎的細節:清朝時期的女子奇特的髮型。在現在看來有的美觀大方,有的稀奇古怪。但最令人疑惑的是,在那個沒有髮膠的年代,這些頭髮到底是怎麼固定的?

在沒有髮膠的清朝, 這些奇怪獨特的髮型到底是怎麼固定的呢?


在沒有髮膠的清朝, 這些奇怪獨特的髮型到底是怎麼固定的呢?


其實這種能夠梳妝定型的東西叫“刨花水”

舊時有三百六十行,賣凝刨花就是其中之一,小販肩扛一條矮腳長板凳,凳面的前端開有一孔,孔上插一根二尺多長的竹竿,竹竿上掛著一串串疊在一起的凝刨花,約二寸寬尺半長,板凳上還有一段光溜微黃長方形的榆木,用闊刨輕輕一推,一片片薄薄的呈波浪形的凝刨花便成了有價待沽可賣銅鈿的商品,用熱水浸泡便會滲出粘稠的液體來,後將此液灌入刨花缸,用小毛刷沾取搽在頭髮上,頃刻,光可鑑人又便於梳理定型,且能散發出淡淡芬芳,還具有潤髮烏髮之功效,乃是一種名副其實的天然綠色美髮用品,直至今日 京劇旦角仍嚴守古法,臉頰二邊的鬢角貼片還非用凝刨花不可。

在沒有髮膠的清朝, 這些奇怪獨特的髮型到底是怎麼固定的呢?


代后妃們就用蘸了刨花水或頭油的抿子抿頭。據說 慈禧太后就用過用榧子、核桃仁、側柏葉一同搗爛了,泡在雪水裡和刨花水兌著用。她因為是油性發質,經常掉髮,當時的御醫還專門給配了抿頭的方子,用了薄荷、香白芷、藿香葉、當歸等中藥。結果七十多歲時, 慈禧的頭髮還像黑色的天鵝絨。

在沒有髮膠的清朝, 這些奇怪獨特的髮型到底是怎麼固定的呢?


“刨花水”是中國古代先民們很了不起的一項創造和發明,起源於何時沒有準確的文字記載,但到了唐代是它發展和完善的一個高峰,唐代女子先用細竹絲紮成各式各樣髮型輪廊,固定在頭上,然後用“刨花水”把頭髮浸溼,盤繞其上,再用細梳梳抿得油光烏亮,待頭髮幹後自然定型,製造出千姿百態美輪美奐的髮式,讓萬國來朝時的各國使臣驚歎不已。

“刨花水”發展到民國時期,隨著西洋化學髮乳髮油等進入已漸漸沒落,但在廣闊的土地上還有著不少人一直使用著。事實上刨花水的獨特功效:天然無毒,是現代化學品凝發劑無法超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