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鬼取人心肝,正史記載,還說是梁武帝、唐太宗、唐玄宗指使

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貞觀十七年(643年),發生了很多事。

這一年,與李世民亦臣亦友,創造了不少君臣佳話的名臣魏徵去世。

這一年,李世民為了表示不忘眾臣的功勞,開始繪製凌煙閣功臣畫像,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24功臣圖。

這種鬼取人心肝,正史記載,還說是梁武帝、唐太宗、唐玄宗指使

魏徵:李世民亦臣亦友的夥伴

同樣是這一年,西行取經的玄奘大師從印度啟程回國,中、印兩國的交往歷史即將被改寫。

而就是在這一年的七月庚辰,長安城忽然被一則“取人心肝”的謠言所籠罩,而且矛頭直指李世民。

這個故事,還得從再往前一百多年前的建康石頭城講起。

清朝的大才子洪亮吉,曾經編過一部《擬兩晉南北史樂府》,用樂府詩歌的形式,把紛亂的兩晉南北朝重大歷史事件寫了出來,其中有這麼幾句讀著讓人瘮得慌:

建康城頭眾驚走,棖棖取人飼天狗。朝呼食肉宵呼肝,棖棖得人食始歡。

這種鬼取人心肝,正史記載,還說是梁武帝、唐太宗、唐玄宗指使

實在沒找到“棖棖”的圖,您湊活看吧~

這幾句詩,其實講述的是一個很重要的歷史事件——“棖棖食人

根據《南史·武帝紀》記載,梁武帝蕭衍天監十三年(公元514年)夏六月,“都下訛言有棖棖,取人肝肺及血,以飴天狗。”

在那一年的六月,南梁首都建康忽然瘋了一般傳言,有一種叫做“棖棖”的惡鬼四處出沒,把活人的心肝血肉取出來,餵給天狗吃。這種“棖棖”到底長什麼樣子沒人知道,而且名字首次出現,於史無考,大概率是出於音譯,不曾見諸於歷史記載,似乎憑空蹦出了這麼一種生物。

至於“天狗”就更有意思了,《山海經》中的“天狗”遠居異域,是一種異獸。而天文學中的“天狗”原是一種天體,不曾享受民間的血食。此間瘋傳“取人肝肺及血,以飴天狗

”,想來天狗已是物老成精,吃人無數。

這種鬼取人心肝,正史記載,還說是梁武帝、唐太宗、唐玄宗指使

天狗:原本是神獸,後來變成了星星

面對此種情況,梁武帝出動各種力量徹查,大概過了二十多天,謠言才平息。原以為此事就此而止,幾十年後的大同五年(539年),這“玩意兒”又再度捲土重來。

《南史》記載:

“(是歲)都下訛言天子取人肝以飴天狗,大小相警,日晚便閉門持仗,數月乃止。

雖然沒有明確提到惡鬼“棖棖”,但是從“取人肝”“飴天狗”來看,下黑手的應是此物無疑。而且這一次的謠言,還把矛頭直接指向了梁武帝。百姓瘋傳是他派遣妖怪作祟,以至於都人“大小相警”“閉門持杖”,這種人人自危的局面過了數月才得以平息。

此後的百餘年間,再無“棖棖”“取人心肝”之類的記載,這種令時人恐懼至深的社會記憶彷彿憑空消失了一般。

直到百多年後的貞觀十七年,它們又回來了。對此,新、舊唐書都有所記載。

《舊唐書》載:

秋七月庚辰,京城訛言云:‘上遣棖棖取人心肝,以祠天狗。’遞相驚悚。

謠言爆發的日期七月初三都記得非常清楚,而且當時的百姓似乎還認定,就是李世民,親自指使妖怪挖人心肝

《新唐書》的記載則有詳有略:

貞觀十七年七月,民訛言官遣棖棖殺人,以祭天狗。雲其來也,身衣狗皮、鐵爪,每於闇中取人心肝而去。

連惡鬼“棖棖”的樣貌都有所記載。

這種鬼取人心肝,正史記載,還說是梁武帝、唐太宗、唐玄宗指使

李世民:我是清白的~

其實不管是“上遣”還是“官遣”,都體現出當時百姓對朝廷的極度不信任,這與百年前建康城下人心惶惶的情形如出一轍。當時的長安城,城中百姓“每夜驚擾,皆引弓劍自防,無兵器者剡竹為之,郊外不敢獨行。”一個個拿起武器防身自衛。

見此情形,唐太宗不得不頒佈旨意,“令通夜開諸坊門,宣旨慰諭,月餘乃止。”城中裡坊,到了晚上全都不許關門,每天都有朝廷官員傳達上意,足足過了一個多月,事件得以平息。

大唐盛世、貞觀年間的首善之區長安城——僅僅一則沒頭沒尾的謠言就足以讓百姓驚擾不安。

此後這個惡鬼依舊沒有消停,唐玄宗李隆基天寶三載,“京師訛言官遣倀倀捕人,取肝以祭天狗,人頗恐懼,畿內尤甚。”整個京畿三輔地區亂成一鍋,廢了唐玄宗好大的力氣才得以平息。

雖然惡鬼從“棖棖”變成了“倀倀”,但是帶來的破壞力卻絲毫沒有變小,此後“棖棖”的名字雖然不再見諸於史料,但是“毛人食心”“惡鬼取肝”這類的記載卻從來沒有少過。

其實惡鬼的名字換了一茬又一茬,它的真名卻從來沒有改變過,那就是“謠(訛)言”。

無論是梁武帝,或是唐太宗、唐玄宗,都是歷史上值得稱道的有為之君,而在他們的任上,依舊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謠言。更有甚者能夠引得百姓之間刀兵相向。不管是混亂時代還是太平盛世,這玩意兒一有機會準會死灰復燃。

只不過現在的人民群眾呢,眼睛亮了,可獲取信息的渠道多了,能容下謠言蹦躂的空間,也就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