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拿著齊白石的畫去鑑寶,專家:贗品!女子:你知道我的身份嗎

所謂“專家”,本應當是受普通人尊重、信任的一類人,但在如今的網絡環境下,卻成為了包含某種不可說意義的貶義詞。這種現象不免令人唏噓,畢竟少數害群之馬不能也不應該代表所有專家的水準,卻連累整個專家群體變成了眾矢之的。是如今專家的門檻變低了嗎?恐怕未必。在網絡媒體尚未普及的時代,人們對專家的信任度更高,不代表沒有濫竽充數的專家,只是專家們掌握了面向公眾的話語權,而普通人根本不可能有對等的發聲空間。所幸,這樣的局面已然發生改變。

她拿著齊白石的畫去鑑寶,專家:贗品!女子:你知道我的身份嗎

近年來,鑑寶節目越來越火爆,很多人都會拿著祖傳的或者自己收藏的古董、文物、字畫去鑑寶,而鑑定的結果往往是有人歡喜有人愁,不會盡如人所願。但是對於鑑寶專家的專業性和權威性,人們一直都有所質疑。王剛鑑定失誤,砸壞古董支付鉅額賠償、專家劉巖以17萬騙走鑑寶人祖傳古畫,轉手賣8000萬等事例,使得鑑寶專家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和地位一再崩壞。這些例子得以曝光也說明,網絡媒體發展的一大優勢就是對真假的鑑別在一定程度上變得更加公正,而不是隻有話語權更大的一方才能發聲。

她拿著齊白石的畫去鑑寶,專家:贗品!女子:你知道我的身份嗎

在某鑑寶節目上,有一位女子帶著齊白石的《楓葉秋蟬圖》前來參加鑑寶節目。齊白石是國內著名國畫大師,善畫蟲草。他有很多畫作流入民間,所以在各種鑑寶節目中,來鑑定齊白石畫作的人很多,其中也有不少贗品。專家鑑定後認為,這幅《楓葉秋蟬圖》非常接近真跡,但是該畫是齊白石在1947年創作的,之後在弟子新鳳霞與吳祖光結婚時,送給她做了新婚禮物,畫作傳承有序,所以眼前這幅畫是贗品。

她拿著齊白石的畫去鑑寶,專家:贗品!女子:你知道我的身份嗎

鑑定結果出來後,這位女子說:“你們鑑定這幅畫是贗品,那你們知道我的身份嗎?”專家們均搖頭表示不知道。女子接著說:“我叫齊慧娟,齊白石是我爺爺,這樣的畫作家裡還有很多。”專家意識到自己鬧了個烏龍,立即表示:“既然您是齊白石的孫女,那這幅畫必然是真跡了。”此事在網上引起了網友們的廣泛討論,不少人嗤笑專家錯把真跡當成贗品,簡直徒有虛名。若這位女子確實不知畫作真假,且與齊白石非親非故,那這幅名作豈不就此埋沒?

她拿著齊白石的畫去鑑寶,專家:贗品!女子:你知道我的身份嗎

平心而論,小編覺得鑑定這幅《楓葉秋蟬圖》為贗品的專家並非完全“不識貨”,只是認為這幅畫已被齊白石贈與弟子,不應流落民間,這才判定畫作並非真跡。但這並不是在為專家的錯誤開脫,不論如何,專家沒有堅定自己的專業判斷,而從畫作背景去辨別真假,顯然有悖專業水準。雖然這樣的問題並不代表這些專家就是酒囊飯袋,卻免不了被網友們討伐。這是因為在互聯網時代,越是備受矚目的人,其行為越會被無限放大,犯錯行為尤其如此。作為公眾人物,如果不能事事謹慎小心,一旦負面新聞被爆出,其破壞力可能遠超自己的想象。

她拿著齊白石的畫去鑑寶,專家:贗品!女子:你知道我的身份嗎

​很幸運我們生活在不只有一種聲音的互聯網時代,弱勢群體的聲音能夠更多地被聽見,即便相比於強權聲音,前者還非常微弱,但它已經成長為一種不會再被輕易忽視的聲音。曾經被人們奉為圭臬的專家語錄如今正在走下神壇,而這,就是一種極為有力地證明。同時,這也能夠反過來鞭策專家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更多地關注普通人的聲音,從而更好地贏得人們的尊重。

她拿著齊白石的畫去鑑寶,專家:贗品!女子:你知道我的身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