龢下tg
維利•羅尼,法國街頭攝影家,被譽為“街頭詩人”。
亨利•卡蒂埃•佈列松,法國攝影家,著名的馬格南圖片社聯合創始人,“決定性瞬間”的理念提出者。
荒木經惟,這位不多說了,很多人都知道的日本鬼才國寶級大師!擅長黑白,人物,作品多探索生命死亡性等題材!他與妻子的愛情故事也是我一直很他的原因之一!
羅伯特•卡帕,與佈列松齊名的法國攝影家,曾經讓我也感動到夢想當戰地記者。上世界在阿富汗拍攝戰地時不幸踩雷身故,至死都在為自己喜歡的攝影事業奮鬥!
安妮•萊博維茨,當代著名時尚攝影師,大家喊得出的明星大牌,基本她都拍過!
彼得•林德伯格,我最推崇的德國時尚攝影師!喜歡他的原因在於他至始至終堅持“真實”地拍攝人物!應該是拍過最多不化妝的明星的時尚攝影師了,在極度浮華誇張的時尚攝影界,林德伯格就是一股絕對的清流!可惜2019年大師也離我們而去了!
以上只是一些我個人比較喜歡的部分攝影師,還有很多非常優秀的大師,就不一一推薦了,喜歡的可以點贊,私信溝通哦!
攝影師路遠
你喜歡的攝影家是誰?
這個問題提的很好。因為有一位我國當代著名的攝影家……我和他都在哈爾濱鐵路局的基層站段工作。他在哈爾濱鐵路局三棵樹車輛段工作,我在哈爾濱鐵路局綏化車務段工作。我們之間沒有任何來往。但是,對他的印象特別深,始終記著他的名字。原因是工作期間,我是【哈爾濱鐵道報】的業餘通訊員,他是特邀記者。記憶的起因就是我當時在海倫鐵路俱樂部做宣傳工作,是一名攝影愛好者並經常往報社投稿。俗話說:幹啥學啥。我投稿的照片比較多,每期的報刊我都認真的閱讀,特別是每期的照片我都認真的去看多少遍………他的照片【車輪滾滾】我記憶猶新,畫面的主體是蒸汽機車的五個紅白相間的大鐵輪,陪襯的是司機在檢車,副司機在用油壺給機車加潤滑油……他的照片每期都有,反應的都是鐵路運輸線上的先進人物……“朱德號機車”為祖國多拉快跑的先進事蹟……他的照片給我留下永久的記憶,他是我的偶像。這個人就是當代著名攝影家——王福春。
1986年拍攝雙峰林場的第一張作品叫《雪鄉》,曾入選上海第一屆國際影展,第15屆全國影展,在全國比賽獲得二等獎,知道是誰拍的嗎?是王福春,雪鄉的名字也是他給叫響的。他還拍攝了一系列的東北虎的作品,哈爾濱東北虎林園建園時用的都是他的作品。這是他在攝影方面對家鄉人的貢獻。
王福春認為,攝影家沒有思想,就是沒有光源的大紅燈籠,白天挺好看,夜晚不會發光。作品沒有思想,就跟塑料花一樣,看起來好看,聞起來不香,因為沒有生命,思想是作品的靈魂和生命。
基於自己編書的體會,王福春對攝影人提出了四個要求:1、必須拍好圖片 2、文筆要好,會表述,會起名 3、會後期處理 4、會編輯自己的圖片。
王福春拍攝的作品有:《火車上的中國人》、《中國蒸汽機車》、《黑土地》、《東北人家》、《東北虎》、《地鐵裡的中國人》、《天路藏人》、《生活中的中國人40年》等十幾部攝影專題。
第十七屆全國影展金牌獲得者
第三屆中國攝影最高獎——金像獎得主
連續十屆參加平遙國際攝影展,兩屆獲得大獎
被中國攝影家協會授予“德藝雙馨”優秀會員
2014年《火車上的中國人》被評為全亞洲最有影響力的30位攝影師
2016年《火車上的中國人》獲得美國洛杉磯社會紀實攝影傑出貢獻獎。
2018年《生活中的中國人40年》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2018年獲得第二屆人民攝影家
2019年《蒸汽機車》、《火車上的中國人》赴英國展出
多次赴丹麥、法國、巴西、意大利、英國、俄羅斯、美國、荷蘭等國家參加影展。
王明軍曼聲而歌
早期美國攝影家“安賽爾 亞當斯”。記得我剛學攝影的那會兒,學校還沒有系統的教材,請的老師都是拼湊的,當時國內在這方面的教材真是太少了。但是不久,同學中有人拿了一本“美國紐約攝影學院”的書,大家都爭著看,我記著開篇前幾頁就是整幅的攝影作品,其中有幾幅“風光照”最為奪目,一看底下署名:“安塞爾 亞當斯”,都是黑白照片,特別驚豔。那時候國內從事黑白攝影創作的人很多,攝影展覽我也看了很多,可是從來沒有“安塞爾 亞當斯”拍的黑白片那麼“犀利,沉靜,冷峻,凌厲”。想想可能是我也喜歡“山嶽型風光”照片的緣故。走入社會後,雖然我從事的是“婚紗攝影”,但從來沒有放棄“風光類”的攝影創作,不倫是兩千年前使用的“膠片機”,還是之後的“數碼機”,我一直都在拍攝,現在“手機”拍照那是必不可少,到哪拍哪,永不停歇!附圖:安塞爾 亞當斯和他的作品(彩色片是他為數不多的作品)
阿偉145882721
吳家林
著名攝影家,被譽為“走上國際影壇的攝影大師”。他的作品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濃郁的地域特色和極端的中國化,也具有厚重的歷史感和文化感。吳家林是唯一入選《佈列松的選擇》以及世界攝影大師系列叢書《黑皮書》的華人攝影家,在他的攝影作品中,被拍攝對象十分自然,是吳家林對生命本身的尊重,沒有優越感,沒有居高臨下,照片中是攝影家對大山以及山裡人的深厚情感。吳家林的作品有著超現實的意味,戲劇化的場景比比皆是。而這些戲劇性、超現實的場景,恰恰是生活中最真實的場景。
王文瀾
中國日報攝影部主任、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著名攝影家王文瀾,人們的腦海裡自然會浮現出他的《京味》、《名人透視》、《流動的長城》、《自行車的日子》等畫面,雖然捕捉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瞬間和常見的社會面貌,卻在他的鏡頭中顯得那麼意味深長。30年攝影人生,在一幅幅照片中找到了時代走過的印跡。
陳曼
陳漫鏡頭前的人物個性十足,以女性特有的細膩與敏感捕捉光影,為廣為人知的面孔賦予了前所未有的魅力與個性,展現出獨一無二的視角;她將看似矛盾的中國傳統哲學文化與當代時尚相結合,打造出平衡之美。
風光攝影師黃翔、陳長芬....
御用攝影師侯波徐肖冰呂厚民
紀實攝影師王文瀾
戰地攝影師唐師曾
時尚攝影師陳曼
鏡頭記錄世界
中國頂級攝影師
1、郎靜山他是中國最早的攝影記者,運用繪畫技巧與攝影暗房曝光的交替重疊,創立“集錦攝影“藝術,在世界攝壇上獨樹一幟。一生酷愛攝影,共有1000多幅欠作品在世界的沙龍攝影界展出。曾經獲得美國紐約攝影學會頒贈1980年世界十大攝影家稱號。
2、吳印鹹
他用手中的攝影機和照相機,
在時代和歷史的潮流中,忠實地紀錄著中國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的風雲防會。在長達70年的攝影藝術生中,拍攝了數萬張黑白和彩色照片;拍攝了7部故事片和5部紀片,曾獲得全國電影“百花獎”的“最佳攝獎”;編著了2本攝影藝術專著;舉辦了近自個人攝影展覽。
3、王文瀾
中國日報攝影部主任、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著名攝影家王文瀾,人們的腦海裡自然會浮現出他的《京味》、《名人透視》、《流動的長城》、《自行車的日子》等畫面,雖然捕捉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瞬間和常見的社會面貌,卻在他的鏡頭中顯得那麼意味深長。30年攝影人生,在一幅幅照片中找到了時代走過的足跡。
4、陳曼
陳漫鏡頭前的人物個性十足,以女性特有的細膩與敏感捕捉光影,為廣為人知的面孔賦予了前所未有的魅力與個性,展現出獨一無二的視角;她將看似矛盾的中國傳統哲學文化與當代時尚相結合,打造出平衡之美。
5、陳長芬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藝術攝影學會副會長。1965年開始拍攝長城,40餘年裡,數百幅作品被國外收藏;長城以及其它的題材的作品被美國多家頂級雜誌社和出版機構多次採用和約稿;中國中央電視臺、廣播電臺、香港鳳凰衛視、衡陽電視臺和地方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多欠進行新聞和題報道。名副其實的“中國拍攝長城第
一人”
天山來渝
朱憲民
1943年生於山東省範縣,歷任中國攝影家協會第六屆、第七屆副主席,中國藝術攝影學會執行主席。1988年創辦《中國攝影家》雜誌,1996年作品被德國埃利森匹科特藝術博物館收藏,2002 年在法國巴黎水之堡攝影展覽館舉辦“朱憲民攝影作品展”,2005年獲“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攝影事業終身成就獎”,2015年、2017年《影像力量》中國國際攝影文化展“鏡美尊”得主。
以下他的代表作
《 放學路上挖野菜的孩子》 山東 1977年
▼ 《趕集農民》山東 1981年
▼《過年》 山東 1979年
好攝丹
陳復禮
特別喜歡陳復禮老師的攝影作品《天上人間》取景非常美,遠眺峰巒雄偉、雲霧繚繞,近觀梯田如鏈、溪流逶迤,加之花黃樹綠、粉牆黛瓦,恍若天上人間、世外桃源。
《天上人間》曾獲的國際攝影金獎
XP12864456
我最喜歡的攝影家是:郎靜山,他開創了中國山水風格的攝影作品。這種風格也是我最喜歡的。作為一箇中國人首先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而不是盲目的追求西方國家所引領的攝影風格。
中國人對山水有著特殊的複雜的一個情感,中國的風景名勝也大多數與山有關。打開地圖可以發現中國是一個以山地丘陵為主的國家,山地的面積佔了我們國土面積的70%以上,而真正的平原只有不到10%左右。
白日依山盡,千山鳥飛絕,一生好入名山遊,山雨欲來風滿樓這些我們隨口就能吟誦的詩句,就說明了中國人對山的熟悉的程度,對山的一種情感。從古至今,我們大多數的祖先都在一片片連綿不絕,有風韻各不相同的山地環境中生息勞作,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
而這種情感直接的體現,其實就是中國人與生俱來又揮之不去的山水文化。我就借用郎靜山的作品讓大家欣賞一下。
清風逍遙夢
日本著名的攝影師,濃烈的色彩,燦爛奔放的花卉以及人物是蜷川實花作品的特點。
據說她風格的確立是源於一次意外,他的攝影集在印製時候機器恰好壞掉,讓原來的照片變得更加濃郁,但卻意外開啟了她新的攝影風格。除了平面攝影蜷川實花也涉足影視圈,拍攝了惡女花魁》。一貫的濃烈色彩,讓日本傳統文化中「花魁」的角色,有更深刻的形象呈現。
足模攝影小智
1、川內倫子,1972年出生在日本的女生。 1993年畢業於Seian Women's College;初出茅廬便以三部曲影集《Utatane》《花火》,《花子》受世人矚目,並獲得日本權威攝影獎。
2、森山大道,1938年出生於大阪,日本攝影師,與石內都、荒木經惟等人同時崛起於20世紀60、70年代,曾是日本傳奇性先鋒攝影團體“挑釁”的旗手人物,其風格凌厲的黑白攝影著稱於世。
3、張照堂,出生於臺北縣板橋鎮。1958年參加攝影社,認識長他六歲的攝影家鄭桑溪學習攝影。1965年第一次舉辦“鄭桑溪/張照堂,現代攝影雙人展”。1961年入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就讀,開始吸收現代文學、哲學與藝術潮,以攝影作品表現迷惘、抑鬱畫面
4、呂楠,1962年生於北京。在《民族畫報》工作5年後,辭去公職,成為自由攝影師。1989~1990年 拍攝中國精神病人生存狀況,《被遺忘的人:精神病人生存狀況》。
1992~1996年 拍攝中國鄉村的天主教,《在路上:中國的天主教》。 1996~2004年 拍攝西藏農民的日常生活,《四季:西藏農民的日常生活》。2007年1月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2006年開始拍攝緬甸金三角。
5、杉本博司,1948年出生於日本東京。1970年畢業於東京日本立教大學經濟系,1972年畢業於美國舊金山藝術中心設計學院,1974年赴美國紐約進行攝影創作。1948年出生於日本東京,1970年畢業於東京Saint Paul’s University,1972年畢業於美國舊金山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1974年赴美國紐約進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