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入了“非黑即白”的坑?自己居然也沒意識到

你可能經常會聽到有人討論這些話題;要選擇穩定的工作還是追求夢想?要享受當下,還是活在未來?生活被工作填滿,該不該辭職?你會怎麼思考這些問題呢?生活被工作填滿、該不該辭職為例,這時話題往往就進入了‘辭”與’’不辭”的辯論,但是我們仔細想想,只能有這兩種選擇嗎?

生活被工作填滿,是不是因為不瞭解工作的重心,經常攬下很多不屬於自己的工作?還是因為不能很好地分配時間,不能在效率最高的時候完成最重要的工作?經過分析我們會發現,其實答案遠遠不只兩個,很可能只需要通過更好地澄清問題,或是提高時間管理能力就可以解決了。

你是否也入了“非黑即白”的坑?自己居然也沒意識到

很多類似問題,往往都是出於一種不當的限制,也就是把解決問題的選項做了過於嚴苛的限制,比如“辭”或者“不辭”,這種限制是因為錯誤地假設這些選項中,必定有一個是正確的,這種情況下經常會出現虛假兩難謬誤。

實際情境下我們往往很難意識到這樣的謬誤,比如說當你想要跳槽的時候,有兩個公司給你發 offer ,一個是有前景的 A 公司,一個是高薪酬的 B 公司。這時你覺得陷入了困境,要麼選 A 公司要麼選 B 公司,但是覺得兩個選擇都各有優點,很難決定。

  • 虛假兩難的謬誤

這時候就可能不知不覺地掉進虛假兩難的謬誤之中了。那麼這時候,我們可以如何更好地讓自己保持清晰的思路,識別出虛假兩難謬誤呢?主要分成兩個步驟二 ,警惕絕對化措辭首先,當我們遇到一些問題的描述是比較絕對化的時候,就需要提高警惕,比如“要麼 A ,要麼B”、“你面前只有兩條路可以走 … … ”或者是“如果不怎樣,就會導致怎樣”等描述。


就像剛剛的情境裡說的,“要麼選 A 公司,要麼選 B 公司”,這背後的假設就是“你只有目前這兩個公司的選擇”,當我們聽到這種描述就需要注意了. 2 .提出疑問其次,當發現問題被限制在兩個選項或者少且選項時.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只能有這幾個選擇嗎? " 比如剛剛跳槽的例子,可以是再繼續找第三家公司,又或者自己創業,或者是在原來的公司,這些都是可以被選擇的。

  • 如何應對虛假兩難謬論

當你識別出這就是虛假兩難謬誤的時候,要怎麼應對呢?這裡給到你一些建議,可以通過反問對方、列舉其他方案兩個方法來進行應對和反駁。 1 .反問對方首先是反問對方,不選 A 就一定要選 B 嗎?

比如朋友糾結說“分手捨不得,不分手又總吵架,這段感情太雞肋了”這時你可以反問,一定只有分手或者不分手兩種選擇嗎?還有其他辦法嗎? 列舉其他選項其次,可以直接提出其他的選項,讓對方意識到事情不僅有兩個選擇。比如剛剛朋友糾結分手的例子,可以直接給出其他選項,比如“能不能跟女朋友溝通一下,調整一下你們的相處模式? " 通過這兩個步驟,證明了這件事不只兩個選擇,原來的困境自然就不復存在了。

你是否也入了“非黑即白”的坑?自己居然也沒意識到


另外,還有一種特殊的虛假兩難謬誤,我們在工作中,會經常遇到這樣一種思想誤區,就是覺得一定要把事倩在一開始就做得盡善盡美,否則就不去做.舉個例子,現在有很多人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號,當想要寫文章的時候.就一直想巷要讓這篇文變成 10 萬+,如果沒法讓很多人看到,那還不如不寫。

這樣的想法是一種特殊的虛假兩難謬誤,錯誤地把我們的選擇限制在 “完美”和“不做”.陷入了虛假的兩難境地,因為這種情況也比較常見,所以通常被稱為完美主義謬誤,陷入到這樣的誤區很可能會讓我們工作的效率變低。

那麼,我們可以怎麼避免陷入完美主義謬誤之中呢?我們要知道,在工作中,完成比完美更班要,世界上不會有 1 00 %完美的事情,在事情一開始就追求完美,反而可能做出很多無用功。這往往是因為三種思想上的誤區導致這種謬誤。

第一,想要在做計劃的時候就面面俱到;第二,一心想著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第三,吝惜資源害怕投入之後沒有產出。這三種誤區會讓我們在工作中猶豫不決,為了把事情做完美,不斷搜索資料企圖做出完美計劃,但是越深入就會發現越多需要蒐集的資料,結果時間越來越近,產生焦慮感。

所以,正確的工作方法應該是:小步快跑,試錯迭代。先完成,再不斷地進行打磨,一點一點地完善,不斷接近完美的狀態。現在,我們知道了如何識別虛假兩難謬誤,以及如何應對這種謬誤,那麼,它還可以怎麼用呢?

你是否也入了“非黑即白”的坑?自己居然也沒意識到


當我們試圖引導他人接受我們結論的時候,是不是可以利用這種謬誤呢?想象一下,你是一名服裝店營業員,顧客在猶豫要不要買下眼前這件衣服的時候,你可以怎麼問呢?如果你問’方便刷卡還是付現金,就可以把選擇限制在什麼付款方式,而假定對右已經決定要買了,如果對方沒有注意到,可能就忽略了還有“不買”這一個選項。

同樣的,如果我們希望提高他人答應我們要求的幾率時.也可以刻意“製造”一些虛假的兩難。比如你要和客戶約談會議,如果只是問“請問你什麼時候有時間?”很可能會要很久之後才能約到。但是如果你直接問“請問你這週一還是週二方便進行會議?”結果可能會大不一樣。

所以,我們要能夠識別和應對謬誤.也要能夠好好利用謬誤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我們存在錯誤的假設,把解決問題的選項做了不當的限制,那麼就很有可能出現虛假兩難謬誤,以及完美主義謬誤。但是在另外一些時候呢,你會發現,還存在另一種錯誤的假設,就是我們認為權威人士或者大多數人認同的觀點就是對的。這種情況呢.我們稱之為“不當的訴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