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你》:四位老人譜寫夕陽戀歌,唱出當代老年人的情感困境

年輕的時候,人們總是希望得到一份海誓山盟的愛情,為此我們曾滿懷憧憬、全心全意付出,怎奈愛而不得,躊躇滿志化作萬念俱灰,留下的只是心有不甘的淚水以及敦促我們成長的回憶。所幸時間作為最好的解藥,我們重組破碎的心再度出發,雖前路漫漫,但終將達成所願。

步入婚姻以後,愛情往往呈現出2種樣態:

  • 第一種,在歲月的打磨之下,炙熱的愛情不再燙手,它逐漸變得內斂輕柔。此時的愛情更像親情,相濡以沫、歷久明新;
  • 第二種,那些口口聲聲說永遠愛你的人,在幾度春秋過後開始變得漫不經心,甚至是面目可憎。甜蜜的愛情,不是敗在有緣無分的遺憾,而是敗在終成眷屬的厭倦。
《我愛你》:四位老人譜寫夕陽戀歌,唱出當代老年人的情感困境

與中青年相比,老年人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一邊是本該頤養天年的日子,卻只剩踽踽獨行、無人問津;另一邊是所剩無多的歲月,隨時面對生離死別。

2011年,韓國導演秋昌民將鏡頭對準了年過古稀的老人,以愛情為線索,講述了4個老人在生命的末段經歷愛情的眷顧、病痛的折磨、歲月的考驗後,不得不做出“離開”的艱難選擇,而這種選擇雖有憾、終不悔。

本文將立足於4個關鍵人物的情感狀態,分別探索他們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訴求,並討論導演所要表達的真正含義。

1、喪偶老人無論是倔強抗爭,還是選擇被生活馴服,都難以逃避情感孤獨

(1)金萬石:借送牛奶緬懷亡妻、脾氣暴躁實為對抗歲月的偽裝

《我愛你》:四位老人譜寫夕陽戀歌,唱出當代老年人的情感困境

年輕時的金萬石總是管不住自己的壞脾氣,當妻子走路跟不上自己的腳步、日常家務也沒有以往勤勉時,金萬石總以妻子偷懶為藉口不予理睬。直到妻子被查出身患癌症,金萬石才意識到自己的自以為是。

住院期間妻子想喝牛奶,儘管金萬石百般努力,因為病情的特殊還是沒能得到醫生的同意。直到去世,妻子也沒能喝上一口牛奶,此後金萬石便開始從事送牛奶的工作。

其實,送牛奶不過是金萬石的自我救贖

  • 一方面,金萬石通過送牛奶來彌補對妻子的虧欠;
  • 另一方面,送牛奶代表著金萬石對妻子的無聲緬懷,更是在時刻提醒自己學會在意別人的感受。

沒有了妻子的陪伴,金萬石和子女生活在一起,但生活節奏的不同束縛了他的自由,親情的撫慰也沒有沖淡他對另一半的渴求。愈發年長的金萬石逐漸恢復暴躁本性,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時的暴躁中夾雜著一絲理性和不甘:

因為暴躁,別人無法看出自己情感上的脆弱;因為暴躁,是對抗歲月最好的偽裝

(2)宋怡芬:過往經歷不堪回首,餘生多是在孤獨中被動地接受命運安排

《我愛你》:四位老人譜寫夕陽戀歌,唱出當代老年人的情感困境

與金萬石相比,宋怡芬無疑更為艱難。年輕時宋怡芬跟著男友私奔卻慘遭拋棄,襁褓中的女兒也因看不起病不幸夭折,接連的打擊使得宋怡芬喪失了積極抗爭的勇氣,只得躲在城市的角落被動地接受命運安排。

雖然影片直接描述宋怡芬艱難生活的鏡頭不多,但我們仍可以透過那些細節,如沒有戶口、靠撿拾廢品為生、長期食用生硬的食物、睡覺輾轉反側等,窺探到一個生活在社會邊緣的老婦人悽苦、孤獨的內心世界。

宋怡芬作為女性喪偶者的代表,造成其孤獨的情感現狀的深層次原因主要有2點,以我們國家為例:

  • 第一、女性喪偶者在經濟和思想上的弱勢地位,使得她們羞於主動開口尋找另一半

儘管隨著社會開放程度的提高,女性的思想得到極大程度的解放,但正是這種現代模式的轉變,對女性的要求更高,老年人無力轉變傳統弱勢地位,更無力完成自我拯救,只能被動的接受當前狀態。

  • 第二、喪偶老年女性人數眾多加劇了此類現象的發生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全國60歲以上喪偶老年人數約為474萬人,其中女性喪偶老年人數超過334萬人,約佔喪偶老年人總數的70.5%。由於沒有引起親人的足夠重視,社會上也缺乏專門針對這一群體的服務機構,這部分人不得不忍受喪偶的悲痛、親人的疏離,只能選擇與孤獨為伴。

在年輕人眼裡,老年人的生活輕鬆愜意,但事實並非如我們想象。影片通過對金萬石和宋怡芬生活的刻畫,揭示了喪偶老年人遭遇生活擠壓時所產生的情感困境。這也在提醒我們,影片中看似不經意間點綴的老年人生活、疾病、意外等容易被常人忽視的情景,都是老年人不得不面對的情感命題,但受到年輕人的臆測和裹挾,該命題已成為我們忽略的死角。

2、抱團取暖的黃昏戀,經受住了世俗考驗,卻沒能戰勝歲月無情

或許為了舒緩現實生活的殘酷,亦或者是對“喪偶”中的老人給予補償,金萬石與宋怡芬之間因一次意外發生邂逅。

《我愛你》:四位老人譜寫夕陽戀歌,唱出當代老年人的情感困境

一天晚上,金萬石像往常一樣送完牛奶騎著摩托車回家。行至上坡路段,車輪壓到一顆石子並飛濺到宋怡芬的頭上,宋怡芬受到驚嚇後倒地。金萬石立即停下摩托車上前詢問,二人在坡道上相互說了幾句話後各自離開。但此後二人總能在坡道上相遇,外冷內熱的金萬石時常為宋怡芬提供幫助,而孤苦伶仃的宋怡芬也樂意接受金萬石的古道熱腸。

從觀影角度來看,坡道邂逅的情節並沒有多少想象力可言,但這一司空見慣的情節設計卻像是我們身邊發生的事情,不管是邏輯上還是情節串聯上都顯得合情合理。當然,該情節也為後續金萬石和宋怡芬的黃昏戀提供了恰當的“理由”。

《我愛你》:四位老人譜寫夕陽戀歌,唱出當代老年人的情感困境

儘管如此,生活節奏和生活軌跡雷同的兩個老人雖感受到了彼此的溫度,但雙方關係並沒有立即挑明,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 首先,宋怡芬灰暗的愛情底色讓她對愛情不敢奢求

宋怡芬曾有過不堪回首的戀愛經歷,這份經歷傷透了母親的心,也讓自己的女兒失去了生命,灰暗成了宋怡芬的愛情底色、懺悔成了宋怡芬餘生的全部。

  • 其次,金萬石對妻子的虧欠讓他難以開口:

儘管金萬石對宋怡芬充滿好感,但每當看到妻子的照片,他都會想起對妻子的虧欠:“親愛的”是給配偶的專屬稱謂,這是留給她的最後尊嚴。

幸運的是,在孫女的勸慰之下,金萬石逐漸意識到不能再次讓自己在意的人受傷。在宋怡芬生日當天,果斷表明心意,並說出了“我愛你”三個字。其實,“我愛你”的背後還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含義:

老年人有權利釋放自己的情感訴求,戀愛也不僅僅是年輕人的專屬。歲月沉澱使得老年人對人生的理解和領悟更加透徹,他們在愛情上的追求已經剝離了相貌、經濟等外在條件,他們注重的是彼此的陪伴、是情感上的共鳴、心意上的相通。

《我愛你》:四位老人譜寫夕陽戀歌,唱出當代老年人的情感困境

影片中,二人的交往並沒有受到子女的阻礙,但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卻時有發生:

  • 一方面,子女擔心父母被感情衝昏頭腦、喪失判斷力,同時認識不到世間的險惡,容易蒙受金錢損失。正像錢鍾書在《圍城》中所說:“上了年紀的人一旦動了愛情,就如同老房子著了火,不可救藥。”
  • 另外,子女對繼父或繼母缺乏情感認同,進而產生排斥。

正當二人在情感的世界裡相互取暖時,張君奉夫婦的自殺給二人敲響了警鐘。影片中有這樣一個感人至深的片段:

宋怡芬:死亡很快就會把我們分開,我接受不了這個結局,一輩子第一次感到幸福的我,又怎麼才能放下你?我想回老家,在我們的美好回憶中慢慢老去。

金萬石:你以為我們還會再見面?這一走,我們就再也見不了面了。

歲月面前,發生在夕陽階段的戀情還是沒有逃過悲劇的命運,正所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導演借金萬石和宋怡芬之間的黃昏戀,力圖讓人們瞭解老年人對情感的渴求、認識到老年人追求情感的道路上所面臨的崎嶇不平,同時也在提醒社會應該把更多的視角深入到老年人的喪偶問題上,進而為老年人和諧晚年生活的普及提供一種可能。

3、看似幸福美滿的背後,卻藏著不為人所知的心酸

《我愛你》:四位老人譜寫夕陽戀歌,唱出當代老年人的情感困境

張君奉是一家停車場的管理員,每天凌晨四點半,他都會準時起床趕去停車場,因為這份工作是他和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妻子維持生計的來源。在外人看來,張君奉有一個幸福美滿的五口之家,但三個兒女相繼成家離去後,家裡也隨之變得冷清,只剩下老兩口相依為命,這也間接成為張君奉走上不歸路的幫兇。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張君奉和老伴的境況並不是偶然,也不是個例

  • 一方面,隨著時代的變遷、個體意識的不斷增強,“父母在,不遠行”的傳統思想遭到社會發展的傾軋,子女對“家”的歸屬感越來越低,也不再以此作為衡量自己孝與不孝的標準;
  • 另一方面,為了能讓子女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老人對子女的行為表現出極大的寬容和諒解,從而加劇了這種現象的發生。

當妻子不幸被查出不治之症,且服用止疼藥仍不能減輕疼痛時,無奈之下的張君奉決定在熟睡中結束妻子和自己的生命。因為在他看來,

妻子的存在是自己活著的意義,也是自己面對生活的勇氣,倘若妻子先一步離開,自己將無法面對餘下的日子。

《我愛你》:四位老人譜寫夕陽戀歌,唱出當代老年人的情感困境

事實上,不管是韓國,還是中國,張君奉的遭遇只是這個時代老年即將喪偶者的縮影。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教授焦開山研究發現:

“一般情況下,除了高齡女性老人之外,老人在喪偶初期,其死亡風險會大大增加。而且,在控制配偶照顧的條件下,喪偶者與有偶者的死亡風險差異會大幅下降,這都說明來自配偶的陪伴對於老人的壽命延長髮揮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另外,張君奉之所以做出這種選擇,除了孤獨使然,其角色地位和自我價值的喪失也不容忽視,具體體現在:

  • 家庭角色的喪失、自己成為孩子們排斥的邊緣人:自殺前,張君奉特意叫來所有的兒孫,本意是想讓他們見自己和妻子最後一面,沒想到兩個兒媳婦卻私下討論將自己和妻子送去福利院,自己的存在竟成了兒女的負擔;
  • 自身價值的減少、參與感降低:年邁的夫妻倆不僅沒有享受到子女的照顧,還不時受到小女兒的經濟剝削。看著自己所剩無多的收入,張君奉知道自己無力再去救濟小女兒,或許小女兒也不願再來看望“無用”的自己吧。

正是這兩方面作用,讓張君奉產生了孤獨、恐懼、絕望等一系列不良情感,進而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走上一條不歸路。

《我愛你》:四位老人譜寫夕陽戀歌,唱出當代老年人的情感困境

對於張君奉的去世,前來弔唁的親屬竟評價說:“老兩口走的還真是時候,不然他們只會給孩子添麻煩!”

歲月無情,人亦無度。難道年邁的老年人只剩下自行了斷這條路嗎?子女們又可曾想過正是自己的不作為才加劇了這種現象的發生?忙碌了一輩子的老年人,到最後只能過著缺乏溫暖人情的悲慘生活,不得不說導演這段情節設置是對現實生活極大的諷刺。

4、導演意圖:借悲情直抒胸臆,以期喚醒社會對老年人的情感關懷

影片末尾,金萬石理解了宋怡芬的選擇並親自開車送她回老家。作為最後的訣別,金萬石老淚縱橫,與宋怡芬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他不停地詢問那個早已知道答案的問題:我們能不能再見面?我們死之前還能見面嗎?

宋怡芬一句話也沒說,直到目送金萬石絕塵離去,淚水才奪眶而出。

《我愛你》:四位老人譜寫夕陽戀歌,唱出當代老年人的情感困境

雖然整部影片中4個老人收穫過短暫的圓滿,但終以悲情的結局收場表明:老年人對愛情的執著和深情的背後,深深地隱藏著他們遭遇情感困境時的諸多隱忍和無奈。

事實上,從電影創作者的角度來看,悲情的結局雖打破了傳統上的大團圓模式,恰恰才是電影的真正價值所在:

首先,戲劇真實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其價值取向和思想表達直指生活本質

導演拍攝《我愛你》的目的在於,用藝術化的手法將自己對老年人情感困境的感知和理解傳達給觀眾,而不是為了盲目迎合觀眾將老年人的生活進行歪曲和臨摹。正是這種手法的運用,現實生活中的特殊性才得以剝離,喪偶、黃昏戀失敗、自殺等現象背後的本質才能更加精準的呈現出來。

其次,導演用愛情悲情結尾的方式為依託,深刻揭露現實、引發社會關注,才是其最深層次的創作主旨

換句話說,悲歡離合的愛情僅僅是老年人情感缺失的一方面,由此牽扯出的老年人所面臨的種種情感訴求、情感困境、親人和社會忽視等才是導演真正想要表達的,這也決定了金萬石和宋怡芬的黃昏戀必然會以悲劇收場。

《我愛你》:四位老人譜寫夕陽戀歌,唱出當代老年人的情感困境

魯迅先生曾說過:“悲劇就是把所有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但是,當前中國老年題材影視劇對構建喜劇的熱情持續高漲,對老年人的生存現狀的謳歌遠多於對人性弱點、社會的缺陷的揭示和批判,希望《我愛你》這部影片能給中國老年題材影視劇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也希望每個老年人都能走出情感困境,真正的享受到老有所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