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為山:“雲”端看展 以“藝”戰“疫”

吳為山:“雲”端看展 以“藝”戰“疫”

雕塑 《使命》 吳為山 作

“一塊屏幕就是一個美術館”。為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國美術館積極行動,利用網站及微信平臺推出一系列線上展覽和作品賞析,使廣大群眾足不出戶便能盡賞藝術之美。作為享譽國際的藝術家和民主黨派成員,吳為山不僅創作了書法作品,還以“90後”女軍醫為題材創作了雕塑作品《使命》,並帶領中國美術館國家主題美術創作班的青年雕塑家們創作了30餘件作品,組織全國美術工作者謳歌奮鬥在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近日,吳為山接受了本報的專訪。

記者:2月23日召開的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向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的廣大醫務工作者、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各條戰線的同志們表示崇高的敬意。2月26日,中國美術館官微就推出了線上展覽:《向醫務工作者致敬——全國部分美術館館藏作品選登》。學習了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後您有什麼樣的體會?能否介紹一下展覽的具體情況?

吳為山:自疫情發生以來,習總書記多次主持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目前,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在習總書記親自號召下,在黨中央英明決策下正展開一場全民戰“疫”。作為文藝工作者,要用文藝作品表現、歌頌戰鬥在防疫第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為戰勝病疫而努力工作和奉獻的廣大人民群眾。

為表達對全國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崇高敬意,中國美術館第一時間發動館員整理館藏醫護題材美術作品,策劃線上展覽“向醫務工作者致敬——中國美術館藏醫護題材作品欣賞”。展出作品中,既有士氣昂揚的版畫《生命衛士》,也有謳歌奉獻的雕塑《赤腳醫生——覃祥官》,更多的是濃縮醫務工作者平凡日常的翰墨丹青。這些作品雖創作於不同年代,但都飽含美術工作者對白衣天使的敬仰與尊重,彰顯了“醫德仁心”。這個短時間內推出的線上展覽,更強烈表達了美術館人全力支持抗擊疫情的決心。

記者:非常時期,中國美術館推出了線上觀展,怎樣來看這種“雲看展”的積極意義?

吳為山:疫情發生後,中國美術館暫停對社會開放,並迅速在官方網站、官方微信推出線上展覽,1月19日推出的“向捐贈者致敬——中國美術館藏捐贈作品展”,是中國美術館建館以來策劃舉辦的最大規模的捐贈作品展,展覽從目前已整理出的1200餘位捐贈者捐贈的3萬餘件作品中,遴選700餘位藝術家的約900件(套)作品,全面而立體地呈現中國美術館的藏品風貌。

為使精品更好服務大眾,中國美術館還在官方微信公眾訂閱號的“展覽”一欄推出“特別推薦”子欄目,點擊便可欣賞“生命之樹——中國美術館藏非洲木雕藝術展”“東方風來滿眼春——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展”等25個近年優秀展覽。在中國美術館官網上,“展示鑑賞”欄中的“在線展覽”彙集2012年至2016年的101個展覽,打造虛擬展廳體驗,令觀眾置身其中,如親臨其境,與美術作品近距離對話;“館藏作品”涵蓋中國美術館館藏作品數據,供觀眾隨時查閱;“視頻資源”以在各展覽現場拍攝的短視頻為主,方便觀眾在兩三分鐘內瞭解展覽詳情。“傳播教育”欄中的“在線學習”提供上百期“美術館講堂”現場視頻,使觀眾能夠在家聽講座……

線上美術館沒有圍牆,任何人都可以來到這裡遇見美好。線上辦館,不僅考驗美術館對線下展覽的轉化,更考驗其對網絡、收藏、研究等資源的優化。館藏作品富有藝術魅力,新品佳作更具蓬勃朝氣。疫情發生後,中國美術館號召館內書法家與特邀書法家一起展紙揮毫,以翰墨傳遞真情,創作了一批書法新作,並集結為線上展覽“生命重於泰山 向‘逆行者’致敬”,為各行各業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的人們鼓與呼。“同舟共濟行國運,眾志成城佑中華”“堅定必勝信心,驅斬新冠病魔”……一字一句,一筆一畫,凝心聚力,激發昂揚鬥志。

記者:作為民盟中央常委、民盟中央美術院常務院長,您創作了“生命重於泰山”“醫者仁心 不辱使命”“醫德”等書法作品,特別是通過雕塑作品《使命》表達對青年醫務工作者的崇高敬意,請您談一下創作感受。

吳為山:醫學與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它關注人間疾苦,研究生命狀態。我曾經創作過《張仲景》《李時珍》等古代醫學先賢的雕塑作品。這次之所以創作《使命》,是因為在全民抗疫的過程中,許多年輕的醫護工作者以自己的奉獻,救死扶傷,譜寫了青春的樂章。《使命》塑造了一位身穿防護服的“90後”女軍醫,以莊嚴的敬禮,表達了對人民的熱愛,對生命的尊重和內心湧動的神聖使命感。這件作品以潔白的漢白玉石材質,象徵著白衣戰士的聖潔與純粹。

這件作品創作完成後被許多媒體發表,我想,在這場正在進行時的戰“疫”中,我們需要吹響戰地號角,以鼓舞人們的鬥志;我們需要歌頌中華民族,特別是繼承在青年一代身上的優秀品格,為這些奔跑在抗疫前線的青年人創造一個個生動的、鮮活的形象,為一篇宏大而深刻的史詩,寫下詩行。

民盟和美術界、文藝界有著深厚的淵源和廣泛的聯繫。盟員中有眾多知名藝術家,劉海粟、劉開渠、潘天壽、吳作人、吳冠中、沙孟海、蔣兆和、馬連良、侯寶林、戴愛蓮、項堃等。2011年4月26日,在紀念中國民主同盟成立70週年之際,民盟中央美術院成立,我當時是執行院長。在這次抗擊疫情之中,文化藝術界的民盟盟員們以各種文藝形式關注疫情,傳達心聲,展現責任,凝聚力量,以“藝”戰“疫”。

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遇到過無數艱難曲折、困難險阻,甚至災難,但都被英雄的人民所戰勝。在這樣特殊的時刻,黨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習總書記的一句“生命重於泰山”,是初心使命,也是大愛深情。“醫者仁心 不辱使命”和“醫德”則是寫給所有醫務工作者的。面對疫情,武漢本地的醫生夜以繼日,全國各地的醫生紛紛馳援,我的家鄉——江蘇也先後派出多名醫護人員奔赴湖北武漢、黃石兩地。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醫護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和無私奉獻。

記者:據悉,目前中國美術館正在組織全國優秀青年雕塑家進行主題創作,請您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吳為山:這次主題創作主要聚焦在這場戰“疫”中所湧現出來的勇於奉獻的青年群體,他們以擔當、責任、使命、信念、堅強、果敢、熱忱、無私譜寫了莊嚴、洪亮的青春之歌。肩負著神聖使命的青年軍醫、齊心戰“疫”的“90後”醫護夫妻、火神山建設者“向家五兄弟”、不辭勞苦的快遞小哥、以行動為武漢加油的教師志願者、為保障醫務工作者迅速到崗風雨無阻的志願者司機、步伐堅毅的火神山醫院民警、全身心投入研究病毒的醫學博士生、社區工作者和志願駐守社區網絡的義工……他們是千千萬萬奔跑在抗疫前線年輕人的縮影。中國美術館國家主題美術創作班的青年雕塑家們從不同的視角,以不同的手法和不同的風格塑造了一個個不同的形象。但有一點相同,那就是一顆熱愛人民的赤子之心。

不僅是青年,中國美術館正在號召全國各地的美術工作者進行主題創作,歌頌醫護人員的大愛和大美,深度挖掘這些平凡形象背後所蘊含的中國精神與中國力量。徵集作品題材廣泛,類型涵蓋繪畫、雕塑、書法等,老中青三代藝術家齊心合力,通過作品傳承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凝聚中華兒女的團結力量,充分挖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展現中國在抗擊疫情中非同尋常的行動力。

我們也計劃在疫情結束後,將這些作品策劃展覽、編輯成冊並出版發行。作為中國美術的最高殿堂,也是公共文化服務平臺,中國美術館應該在關鍵的時候發聲,這是時代所賦予我們的使命。(本報記者 陳曉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