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要務是讀書做聖賢嗎?

最好的問題嗎


人生需要讀書,但是古往今來,能夠走入聖賢行列的人少之又少。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儒家聖人孔子告誡弟子:孝順父母,謙虛有禮,講誠信,有愛心,處事謹慎,廣交益友。做好上面幾條,再學習各種知識,這是做人的根本。

當今社會,中國人口有14億之多,人人都想追求幸福,個個都在奔波忙碌。“世人熙熙,皆為利來;世人攘攘,皆為利往”。

在滾滾紅塵之中,先不要把人生目標定得太高,首先是做一個人,一個好人:有一技之長,能夠在社會上立足;有基本道德水準,不唯利是圖損害他人;有愛心有能力,能夠建立和維護好自己幸福的小家庭,成為和諧社會的一個基本元素。個人認為,這才應該是絕大多數人的人生第一要務。

聖賢不是自封的,也不是死讀書讀出來的,是經過歷史的大浪淘沙後,一代代的多數人公認的。

聖賢有標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試問,世上有幾個人能做到,所以千萬別給自己套枷鎖,那不是一般人需要操心的事。只有卓越的人做出驚天地、泣鬼神,造福天下蒼生的善事,如這次疫情中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那樣的人,才有可能被世人仰慕為聖賢,被後世傳頌為聖賢。

另外再多說一句:讀書是為了自詡聖人的人,是佞人;讀書是為了不擇手段、鑽營成功的人,是壞人。


壹壹若塵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講講我小時候讀書的故事吧。

我小時候愛聽故事,不管是評書還是大鼓,不管是洋琴還是戲曲,一聽就入迷,小學三四年級開始讀小說,那時姐姐讀初中,她有好多書,不管看懂還是看不懂,就一本接一本讀。有時讀著讀著,就會獨自嘿嘿地笑,有時又會淚流滿面,放學路上讀,睡覺時也會躺在床上讀。

漸漸地,書中的人物成了我的榜樣,幻想著像他們那樣去生活,做一個意志堅強,百折不撓的人。

讀初中時,從家到學校有十公里,,當中隔一條廢黃河(黃河決堤之後形成支流),秋天時,河床里長滿了蘆葦,只有少量的水,中間有個小浮橋,為了鍛鍊自己的膽量,我就故意很晚才從家裡出來,到黃河邊上時,天已經黑了,蘆葦在微風中輕輕地擺動著,我不知道在蘆葦深處會發生什麼,心裡有些膽怯,但一想到書中那些英雄人物,不由得膽子就壯起來,走著走著,對面過來一個黑影,我的心頓時又緊張起來,但是別無選擇,只好硬著頭皮向前走,當我和那個黑影走到一起時,我才看見,對方是個大人,他也顯得有些緊張,看見我是一個孩子時,他才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向我看了一眼,就快步走開了。

我摸著我那劇烈跳動的心口,也鬆了一口氣,就順著蘆葦中間小路向前跑,突然,前邊有個白亮亮的東西,我想看,又不敢看,快速走過去,又想,要是像牛虻和保爾那樣人又會怎樣,想到這裡,我就暗暗嘲笑自己是膽小鬼,徑直向那白花花的東西走去,拾起來一看,原來是兩張錫紙。

過了黃河,就看見街上的燈火了,我的心情一下子就變得輕鬆起來,為自己戰勝膽怯而驕傲。自此之後,我常常逼著自己走黑路,漸漸的,膽子就大起來,這對於我後來磨爍意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再回到主題,題主問,人生第一要務是讀書做聖賢嗎?我的回答:不是!

人首先要生存,才能從事其他事業,連生命都沒有了,你還能讀書嗎?

人生是不是不需要讀書呢?我的回答仍然是:不是!

尤其是當代社會,不讀書不識字,出門連衛生間都無法找,別說手機電惱之類現代人必需品了。

讀書是為了做聖賢嗎?我的回答也不是。

因為書籍有好多類,有實用類,也有思想類,也有文藝類等等。

其實,人的生存分為兩個層次,一是物質,一是精神,兩者缺一不可。試想,除了吃喝,你別無追求,那和行屍走肉有何區別?

人讀書不是為了成為聖賢,而是為了吸收書中的營養,提高自己的生存質量,尤其是青少年時期,讀上幾本好書,有時會影響終生。

書籍,是永不背叛自己的朋友,寂寞時,它陪你消遣,焦慮時,它會使你忘記憂愁,困難時,它會給你勇氣……

人生第一要素不是讀書做聖賢,但是,多讀好書可以使人充實,我們決定不了生命的長度,也無法讓自己擁有多少財富,但是,我們完全有能力讓自己多讀好書,因而改變我們生活的質量!




遙山清風明月


說到讀書,我也發表一下我的看法,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幾千年的中華瑰寶啊,博大精深說到這想說說兒時的記憶,我記事起第一次讀的老叔的語文課本里的一篇文章,那時雖然已經上學,剛認識字,也不是特別多,能讀些小的文章用現在話說讀繪本是可以的了,但是那時候小人書都特別匱乏,我日日看見老叔坐在我爺爺家裡的破桌子前看書,後來老叔考上了市裡的師範,不過我剛上小學的時候我所在的小學裡都是民辦老師,後來我上四年級時教我的老師說我的老叔也是他的學生,說起來驕傲的表情溢於言表,我逐漸知道老叔上小學時就很優秀。

說了半天我老叔好像跟今天的話題扯遠了,那就趕緊拉回來,我讀的老叔語文課本里的一篇文章就是《論雷鋒塔的倒掉》說實話當時我根本就讀不懂,就知道的雷鋒塔倒了把雷鋒砸死了,為什麼呢,因為那一陣“學習雷鋒好榜樣”標語遍佈大街小巷,我就記得雷鋒好像是被什麼砸死了,大家知道魯迅先生的文章是半白話文,不好懂,更何況我認識的字又有限,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認識的字漸漸多了,我開始看老叔的雜誌《知音》《女友》,後來我上了初中我學了《論雷峰塔的倒掉》我知道雷鋒塔和雷鋒八百杆子也打不著,我知道了魯迅,原名周樹人,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著有《吶喊》《彷徨》《故事新篇》他是第一個寫白話文的。後來又陸續學了他的《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讀書和聖賢我總覺得不能拉鉤,書能使人知禮數,但是盡信書不如無書,要懂的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有多少高級知識分子做著禽獸的事情。他們讀書,就是為了掙錢,書跟本沒讓他善良。




來了智寶


非也!人生第一要務是讀書成為聖賢,要求太高,古今聖賢者,畢極少數人也。

把後面四個字換動一下吧,人生第一要務,是讀書做一個有進步的人。

據統計,高考狀元家庭藏書平均四到五千冊;閱讀可以讓人在六分鐘左右安靜下來;“不愛閱讀的學生,是潛在的差生”;“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就是他的閱讀史!”“書讀多了,容顏自然改變。”“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等等,無一不說明讀書對於學習和生活的重要性。

用心讀書,可以促進學業進步,可以提高生活品質,可以培養工作能力等。很多人走出校門後,很少讀書,其實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我們的成年人的業餘時間,可能更多的是打牌、跳舞、交際、健身、旅遊等,留給讀書的時間不多,家有孩子上學的成年人,多讀書,可以提升教育孩子的水平;家無孩子上學的成年人,讀書更多的是頤養身心,這時候讀書少了功利性,相對輕鬆,但堅持閱讀,可以使人在不知不覺中進步,

曾國藩有云:“凡讀書,不必苦求強記,只須從容涵泳,今日看幾篇,明日看幾篇,久久自然有益。”說的多是成年人讀書。

當然,現在在手機上看文章、聽書,也是一種讀書。對於普通人而言,人生第一要務,是讀書做一個有進步的人;成為聖賢的話,天分要夠高,後天夠勤奮,修養夠高深,才可能。(歡迎關注、探討,圖片來自網絡,致敬原作者)


中園丁


不是,也可以說是。

做聖賢,聖賢是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每個人出生在這個世界上,首先滿足自己的生理需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裡第一需求即,生理需求,吃飽穿暖,這是第一要務。

其次,再追求所謂做“聖賢”。聖賢,剛剛也說了,就是品德高尚,超凡才智,其實追求這個目標,無非就是,為了讓自己的素質更好,更聰明的意思。

再吃飽穿暖之後,我覺得就是追求高素質高才智了,九年義務教育,就是這個目標,當然你肯定會說,那之後每個人的人生目標不一樣呀。

是的,但那之後每個人的選擇都不一樣,但也是因為有了選擇的思維,在選擇之後,還是追求變得更聰明胸懷更大內心更強大,我認為積極的追求的就是這樣。

所以,除了生理需求以為,就是為了所謂低配版的“聖賢”。

(配一個李蘭娟院士的圖)



念蘇公子


可以讀聖賢書,但不一定要做聖賢哦。聖是聖賢的聖,賢是聖賢的賢,豈是誰都能做到的?

人生的第一要務是好好吃飯,然後好好活著,然後可以是讀書,沒有書讀的人,照樣可以活一輩子,而且能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地地道道的方言,種國家的地,打自己的工,賺中國人的鈔票。

當然,讀書已發展成為趨勢,而且勢不可擋。不讀書不能健康成長,不讀書不能適應社會,不讀書沒有出路。

我們的上古祖先從不讀書無書可讀,到當今社會奉行的“活到老,學到老”,這不但是書的發展史,也是思想認識的發展史,這樣的史記讓人類更加融入社會,融入自然,融入天地合一的輪迴。

讀書已融入生活,成為生命的一部分,讀書不是讓我們成為聖賢,而是使行聖賢之風,進而做聖賢之事。

當然,聖賢只是遠古的傳說。而讀書的事,

廣為流傳。


大兵小字1


人生第一要務是讀書,這是肯定的,但不一定作聖賢。因為,人只有讀書才能明禮明智明是非明所為,所以讀書是人生的第一要務。聖賢不僅要明禮明智明是非明所為,而且還得有過人智慧引領文明前行,這是少數智者才能達到的,而我們多數人是不能達到的,所以如此!


千年老妖151078052


我認為不是。我是個凡夫俗子,那就僅代表我這個凡夫俗子談談我的看法。我認為人生第一要務是要學會生存和自立,也就是學會堂堂正正能生存的本領。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在生存的基礎上才能談到生活,在生存的基礎上精神才有依託。也就是吃飽穿暖了才能有力氣去讀書,才能有力量做聖賢。





蘭馨馥韻


說點人話,接點地氣,2020年的人生第一要務是活著,有空去看看餘華的大作《活著》,看看做到這一條有多不易。

活下來,吃飽飯了,再裝13也行。



元角分百千萬


不應該是好好活下去嗎。

王陽明說,決然以聖人為人人可到便自有擔當了(我以前的簽名)。可他真的是聖人啊,他還有個狀元老爹,現實的我們有幾個人能有這麼牛逼的老爹,王思聰也只有一個啊。

我們知道的那些老子孟子人家境也很好的,不需為吃飯發愁。

現在人呢,疫情期間有多少人陷入赤字危機,對我來說,先解決生存問題,再想怎麼做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