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比疫情更可怕的是“新窮人”

2020年,本該是一個充滿挑戰與希望的一年,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讓很多人突然陷入了焦慮和危機中。最近網絡上也流傳一個詞“新窮人”,它不再是傳統意義上一無所有,而成為新時代消費的一個“新現象”。

01

2020年比疫情更可怕的是“新窮人”

最近,公司在疫情的影響下,也選擇在家辦公,等大家還沉寂在喜悅中的時候,緊接著公司又發佈了另一條消息,所有人員2月份工資以半薪發放。這條消息一出,群裡很多人像炸了鍋一樣。部門月光族的小劉第一個開始抱怨“憑什麼發半薪,在家辦公的工作量也不比上班少啊”。“對呀,對呀,1月份工資都還沒發,這叫人怎麼活啊”,小馬隨之附和道表示認同。

接下來,群裡你一言我一語的開始議論起來。等我還沉寂在通知裡,這時候手機響了起來,是一條微信語音,原來是部門小張發的,“看見了沒,這就是新時代的新窮人”。

“什麼是新窮人,我好奇的問道”。

2020年比疫情更可怕的是“新窮人”

“所謂新窮人,大多是靠工資過活,學歷很高,出入高檔寫字樓,收入不算低,存款卻為0,時不時還得靠信用卡及各種花唄來維持生活”。

是啊,小王說的沒錯。

新窮人最大的兩個致命點:高學歷低能力,中低收入高消費,這也是目前大部分人的生存現狀。

02

2020年比疫情更可怕的是“新窮人”

如今,在面對壓力倍增的當今社會,很多人都處於月光的行列。看似每天忙著上班賺錢,忙著網購各種東西,到最後卻發現自己既沒有賺到物質層面的財富,也沒有實現精神層面的追求,只是忙忙碌碌的過日子。

我們可能無法改變環境,但是一定要先學會改變自己。不要因為一時興起就各種買買買,無論是高消費還低消費,不能盲目,儘量多給自己留些儲蓄,以備不時之需。

2020年比疫情更可怕的是“新窮人”

對於80後及90後的我們來說,應該避免過度消費帶來的財務緊張,不能讓“窮”成為生活的常態。而要改變這種狀況,我們應該去想如何賺更多的錢,而不是沉浸在消費帶來的短暫的安慰和虛榮中。

面對消費,畢竟很多人是控制不住,時間長了,就真的變成“新窮人”了。

03

2020年比疫情更可怕的是“新窮人”

最後,素心聽書給大家推薦一本由英國作家齊格蒙特•鮑曼寫的《工作、消費、新窮人》這本書。著眼當下,年輕人所面臨和思考的正是對這三個詞彙的現實反思。在社會認知層面,年輕人有種“窮” 的氣質隨影隨行,書中提出的 “新窮人” 來形容現在的年輕人:“年輕人的窮有時候是無可奈何,有時候是心甘情願,有時候是自作自受,但沒有年輕人願意用消費代替真情實感和真人的陪伴。”

鮑曼在本書中回顧了工作倫理的起源,現代社會的轉變,福利狀況的影響和窮人被社會化生產以及文化界定的新路徑,並提及窮人與貧窮可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