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昌的做官術:坐了九年冷板凳的窮翰林,搖身一變成總統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說到做官,一般都認為能夠做官的人都是有大本事、大學問的,然而在動亂之時,一些高官別的本事沒有,但有一種本事特別厲害,那就是“會做官”。要知道,能夠在亂世做到左右逢源,在各種勢力之間糾纏卻進退自如,倒也要講點兒水平。在這群會做官的人中,活躍於清末民初的徐世昌堪稱翹楚。

徐世昌的做官術:坐了九年冷板凳的窮翰林,搖身一變成總統

▲居中者為徐世昌

在那個波瀾雲詭的時代,能夠出人頭地的角色基本都和“北洋集團”脫不了關係,徐世昌自然也不例外。不過那時候,徐世昌還只是個在翰林院坐了九年冷板凳的窮酸翰林。雖然這個官職沒權沒油水,但是翰林們一個個眼高於頂,一般人物他們還看不上眼。不過徐世昌和同僚們可不一樣,他知道清高換不來飯吃,所以不顧同輩的嘲諷,和當時幾個手握兵權的實力人物走得很近。事實證明他的選擇非常正確,當那群笑話他的翰林們還在苦熬的時候,徐世昌卻上了袁世凱的大船。隨著袁的身份從一方大吏成為國之柱石,他的身份也跟著水漲船高。

徐世昌的做官術:坐了九年冷板凳的窮翰林,搖身一變成總統

▲袁世凱清末時期劇照

從翰林院出來後,徐世昌當過尚書、總督、軍機大臣,最後還得到“太傅銜太保”,儼然是人生巔峰,這可是徐世昌之前想都不敢想的。更有意思的是,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袁世凱這座靠山被一擼到底,徐世昌卻仍然步步高昇,當上了權傾一時的內閣協理大臣,堪稱是相國之尊。清朝滅亡後,許多大人物都風光不再,然而兩相對比之下,卻更能看出徐世昌的厲害之處——他非但沒有就此沉寂,而是在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坐上頭把交椅,成為民國大總統。當年曾國藩評價俞樾和李鴻章時曾說“俞樾拼命做學問,李鴻章拼命做官”。然而李中堂再厲害,也趕不上這位會做官的“徐相國”。畢竟李鴻章至死不過是“一等肅毅侯”,徐世昌卻成了天下第一人。

徐世昌的做官術:坐了九年冷板凳的窮翰林,搖身一變成總統

▲徐世昌就職典禮舊照

這樣一位經歷傳奇的人物,想來應該留下諸多事蹟,然而細細一捋,似乎又什麼事都沒做過。當年,北洋新軍的小站練兵可謂轟轟烈烈,徐世昌早早投身小站,贏得了創新治軍的好名聲,實際上他卻根本不懂怎麼練兵。徐世昌做過清朝首任巡警部尚書,但巡警制不是他辦的;徐世昌當過東三省首任總督,但除了養肥曹錕,幾乎沒有辦成任何事,對於民眾而言更是毫無用處。然是就是這樣一個能力平平的人,卻十分熱衷權位,袁世凱給予他“嵩山四友”的待遇,他卻認為這是將自己高高掛起,心中十分不滿,認為自己將來還要幹大事的。

徐世昌的做官術:坐了九年冷板凳的窮翰林,搖身一變成總統

▲身著洪憲帝制特種朝服的徐世昌

結果等袁世凱死後,明面上的最終贏家,恰恰就是這位徐總統。只有他坐在這個位置上,才能勉強堵住一眾軍閥的嘴,可見他在其中下了多少周旋拉攏的功夫。徐世昌為官一生,向來主張“文治”,或許這跟他的翰林出身有關,但他也只是喊喊口號,並沒有看到他有什麼具體做法。不過你如果要罵他,也確實找不出他有什麼可罵的地方,無論什麼壞事都撇得乾乾淨淨,而這正是他圓滑機巧之處。近代革命家吳祿貞曾評價徐世昌:“論皆文明,樣子皆標緻,救東事則不足,壞事則有餘。”

徐世昌的做官術:坐了九年冷板凳的窮翰林,搖身一變成總統

▲徐世昌劇照

事實上,只有徐世昌這樣的人才能當大官,做事不冒頭、不強進、不居功、不獨斷,樣子做得十足,別人永遠挑不出毛病,誰也不得罪,誰都去交好,好事他不貪名聲,敗事也輪不到他來負責,永遠那麼穩重,永遠那麼有風度。正因為這些,在沉浮起落的宦海里,徐世昌才能平帆高掛,穩舟前行,在一個個人都落水的時候,他卻安全地上了岸。說起來,這是徐世昌之幸,卻是國之悲、民之害。

參考文獻:

《北洋漁翁徐世昌》《翰林總統徐世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