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老人與海》:淺析小說中人物“矛盾衝突”的3個層面

人類內心衝突是真正且唯一值得書寫的對象。

——威廉·福克納

《老人與海》是美國現代小說作家海明威於1952 年創作的一部中篇小說 ,也是作者生前發表的最後一部小說。

海明威《老人與海》:淺析小說中人物“矛盾衝突”的3個層面

這部作品使得海明威稱為無可厚非的文學大師,並戴上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桂冠,稱為優秀小說的典範。

人物的衝突矛盾是小說中的靈魂,一部優秀小說勾畫出的是豐富的人物形象,自我與人與環境的關係矛盾層層剝離。

美國編劇大師羅伯特·麥基在《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一書中,講到小說戲劇衝突分為三個層面 :內心衝突、個人衝突和個人外衝突。

海明威《老人與海》:淺析小說中人物“矛盾衝突”的3個層面

羅伯特·麥基提出的人物衝突的三個層面

我將從這三個層面去分析《老人與海》中的矛盾衝突,塑造的人物關係在文學作品中的價值。

01、內心追求與身處窘境的矛盾衝突

羅伯特·麥基認為:人物生活的各個衝突層面,最裡面的一層就是“自我以及產生其頭腦、身體和情緒等自然要素的各種衝突”。

①:境遇和態度

“我要不要做這件事”和“我能不能做這件事”。

小說開頭對主角人物怪老頭的描述是窘迫而衰老的:

“老人的臉看起來非常蒼老,他的眼睛閉上了,臉上就一點生氣也沒有了。”


“窩棚用大椰子樹的叫做‘海鳥糞’的苞殼做成,裡面有一張床、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和泥地上一處木炭燒飯的地方”

貧困、衰老、孤獨一人身處窘迫境地的老人,其身體力量衰退、清晰意志的判斷、以及面對失敗的大眾心理,都使得老人深陷困境中。

研究“境遇劇”的法國哲學家薩特在《為了一種境遇劇》一文中寫道:“境遇是一種召喚;它與我們相涉;它向我們建議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由我們自己選擇,為的是我們的選擇更加人道。”

海明威《老人與海》:淺析小說中人物“矛盾衝突”的3個層面


然而,海明威在人物個性中,給老人以明亮、樂觀,充滿企盼的塑造。明天能有收穫嗎?他對男孩對自己說“我想還有”。“有這海流,明兒會是個好日子”。“他的希望和信心從沒消失過”,他說“我是個不同尋常的老頭兒”,“我感到今天挺有把握”。

人物形象的塑造依賴於人物性格的顯示,小說人物性格的衝突往往也是戲劇衝突的主要來源,在性格劇中情境的設置往往是以塑造人物性格為目的,反過來人物性格的衝突往往又推動了戲劇情節的發展。

②:預期和實際

預期和實際,即對自身的預期和實際情況之間發生了衝突。

按照羅伯特·麥基的解釋 ,就是我想做一件事,但是我的實際情況卻低於我的預期。自己的情緒、身體都可能造成衝突的產生。

海明威在小說開頭就這樣描述著老人的挫敗:

“那捲在桅杆上的帆。帆上用麵粉袋打著補釘;捲起來的時候,看上去像永久的失敗的旗幟。”

作為漁夫對捕獲的期待,是生活目標的預期和追求,然而實際情況卻是殘酷的,84天來的一無所獲,人物產生了強烈的衝突。

海明威《老人與海》:淺析小說中人物“矛盾衝突”的3個層面

一個人物採取行動時,他的頭腦也許不會以他所預期的方式來反應。他的思想也許不會如他所期望的那樣敏捷機智和深謀遠慮。他的身體也可能不會如他所想象的那樣做出反應。

它也許不夠強壯,不夠靈敏,不能履行某一特定任務。所以,一個人物世界中最近的對抗力量圈便是他自己的本體:情感和情緒、頭腦和身體,這一切的一切從此一時到彼一時都可能會以可能不會以他所期望的方式做出反應。

我們最大的敵人往往是我們自己。

02、孤獨與他人肯定的渴望與拒絕的矛盾衝突

羅伯特·麥基認為:人物衝突第二層面“比社會角色更深層的親密聯盟。”。

①自我孤獨

孤獨的居住環境孤獨的老漁夫桑提亞哥獨自住在茅棚裡,唯一的親人即他的妻子已經過世,給他留下了一張破舊的彩照。但老人難以忍受看到照片所引發的孤獨感,所以把照片取下藏了起來。

而作為一個“背運”的打漁人,在他揚帆遠航時,就只能孤身駕一葉破舟順水漂浮,沒有朋友相伴,經常同鳥和魚說話,自言自語也是常態。

在航海捕魚的過程中,無論是老人同大馬林魚的搏鬥還是向鯊魚的反抗都是獨自完成;當手受傷抽筋時,也沒有人能夠幫忙。

海明威《老人與海》:淺析小說中人物“矛盾衝突”的3個層面

海明威筆下的老人一直都承受著百般的孤獨,那是一種任何人難以理解的孤獨。深層含義是個人在同命運的抗爭中是孤立無援的,處在那個荒誕社會中的人都是些被命運所左右的孤苦無依的痛苦的生靈。

1954年,因為身體原因,海明威沒有去瑞典親自領諾貝爾獎,在獲獎致辭裡他這樣寫道:

“嚴肅文學是一項孤獨的活動。作家協會也許能減輕這種孤獨,但無法根本改善。作家在公眾的關注中成長,如果他放棄了孤獨,作品就會流於平庸。一個好的作家必須每天面對永恆,或者永恆的缺場。”


②他人肯定

與茫茫大海中一個孤獨的勇者相對立衝突的是,男孩這個人物在小說中的作用。男孩是和老人息息相關的,老人在大海中搏鬥時,海明威在敘述老人心理變化過程中曾提到六次“要是孩子在這兒多好啊”。

絕望中需要得到他人的幫助,更重要的的期待“自我肯定”的需要得到回應。老人在小島上的生存狀況是孤獨的,獨來獨往,所謂的社會角色一直受到周邊人的質疑。

海明威《老人與海》:淺析小說中人物“矛盾衝突”的3個層面

孩子是他能得到的溫暖來源,也是精神崇拜者,更是唯一可以信任、堅信他的信念的夥伴。老人一直期待與孩子的並肩作戰,讓年輕的捕魚者見識自己真正的力量。

03、個人力量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與恐懼的矛盾衝突

羅伯特·麥基認為:最外部的第三層衝突的“個人外衝突層面——超出個人之外的所有對抗力量:與社會機構和社會個體的衝突,以及與人為環境和自然環境的衝突。”

人與自然是辯證關係,恐懼是人的有限能力對生活世界的自然反應。而克服恐懼又是人特有的意識能力和精神拼搏過程,這本身就會形成人物陷入內心危機出境的各種矛盾衝突。

①大海

老人與海是相互依存的,體現了人與自然的統一和物我一體之境,實現了完美的融合。

老人一生以大海為生存依附,而最悲壯的一幕也是發生在與大海的依賴與搏鬥中。老人一生以大海為生存一幅,而最悲壯的一幕也是發生在與大海的依賴與搏鬥中。

海明威很多作品都讚美了人的力量與意志,無論是命運還是自然環境中,雖然是渺小而困境重重的,但人唯有依靠忍耐和意志,方可有穿透困境與障礙的機會。

海明威《老人與海》:淺析小說中人物“矛盾衝突”的3個層面

個人力量在大海這種自然環境中是渺小而無知的,但人物在情境中富有意味的變化,衝突中的表達和經歷,也是人物生化中尋找自我價值的過程。

②大馬林魚和巨鯊

老人與大海中的生物,是充滿尊重和敬畏的。老人與馬林魚稱為兄弟,各種角度探測意圖,朝夕相處兩天兩夜。

小說中,老人對自然的態度是友好的,他多次稱旗魚、飛魚甚至黃林鶯是他的朋友。

“那魚也是我的朋友,”他說,“我從來沒看見過或者聽說過這麼大的魚。但我必須殺了他。幸好我們不用去殺死星星。”

但作為捕魚者,這條和老人一起進入大海深處的馬林魚,又是老人一直追尋的目標和夢想。

在與之鬥智鬥勇的過程中,通過兩天兩夜老人戰勝了馬林魚,並進一步增強了他的信心。大魚被他折騰地做垂死掙扎了,“不知道怎麼會這麼突然跳起來”看起來“似乎毫無畏懼信心十足,老傢伙。”

他對自然的掠奪僅限於滿足維持生存的需求,那條上鉤的大馬林魚已經足以讓他“整個冬天衣食無憂”。

海明威《老人與海》:淺析小說中人物“矛盾衝突”的3個層面

鯊魚是大海中暗藏的超大競爭者,是老人在大海中的威脅者和掠奪者。鯊魚的襲擊了了大馬林魚,強大的侵略讓老人“知道他終於被打敗了,被徹底的打敗了。”

“大海里又我們的朋友和敵人”承載著老人的夢想和幻滅,也發展了精神上的矛盾衝突。

拖著那大馬林魚的骨架上岸,人們從沒見過這麼大的魚頭魚骨,儘量依舊一無所獲,但證明了他是從未被打倒的人。

04、總結

小說結尾衝突就此全部結束,衝突的三個層面:內心衝突、個人衝突和個人外衝突全部和解化開,塵埃落定中失敗結局,暗湧著一場曾與經歷者和讀者才能感受到與所有衝突搏鬥的精彩過程。

海明威說:“我試圖描寫一個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條真正的魚和許多真正的鯊魚。然而,如果我能寫得足夠逼真的話,他們也能代表許多其他的事物。”

而現實世界的我們,也時刻都與“自我”、“他人”及“環境”產生著矛盾衝突。矛盾衝突構成故事,也構成著的人生。

所有圖片來源於72屆奧斯卡獎最佳動畫短片獎《老人與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