繳納社保,為何個人的社保賬戶卻沒有餘額呢?

繳納養老保險滿足最低15年的繳納年限,且個人符合退休年齡的要求,那麼我們就可以領取養老金。顯然養老保險的繳納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所以對於參保人員來說,在參保的過程中一定要儘量避免出現斷繳的情況發生。


繳納社保,為何個人的社保賬戶卻沒有餘額呢?


對於企業職工們來說,最好每月都要查詢一下個人的社保賬戶餘額是否有增加,如果沒有都有增加,那麼就說明我們每月都有按時繳納。我們個人賬戶當中的餘額越多的話,那麼我們未來的養老金水平待遇也就會越高。但很多參保人員在查詢個人的社保賬戶時發現,裡面竟然沒有錢,或者是餘額沒有增加的情況,那麼這又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社保系統延遲

如果單位確認有給你繳納的話,那麼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社保系統延遲造成的。企業在發放工資的話一般都是次月才會給我們發放,比如說我們12月到手的工資其實是我們11月份的工資,而我們在這個月社保扣除的繳費其實是11月份的,而不是12月的,所以就會出現餘額沒有增加的情況。因為社保局的系統並不是實時更新,所有有的地區可能就會出現一定時間的延遲,就會造成這種情況的發生了。

查詢到金融賬戶

此外會出現的情況就是參保人員查詢到的可能是我們的金融賬戶,社保卡其實不單單只是看病以及作為繳納社保的憑證。社保卡還具備銀行卡的金融功能,2020年將會有多個省市以社保卡來發放養老金。所以說社保卡當中是有銀行卡功能的,我們要是查詢到的是金融賬戶,那麼顯然裡面是不會有錢的。

沒有繳納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企業單位確實沒有給員工繳納,這樣的情況我們就應該立即與企業單位反映進行補繳。如果沒有進行補繳的話,那麼我們企業單位就違反了勞動法的相應規定,參保人員可以以法律的武器維護個人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