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將馮子材打出鎮南關大捷,戰後為何反遭慈禧太后斥責?

1885年3月,在中法戰爭中,老將馮子材率領清軍在廣西鎮南關大敗法國侵略者,取得鎮南關大捷的重大勝利。這是晚清時期中國打出的第一場抗擊列強侵略的大勝仗,清軍士氣大振、越戰越勇。


老將馮子材打出鎮南關大捷,戰後為何反遭慈禧太后斥責?

鎮南關大捷

法軍連敗的消息傳到了巴黎,引起了整個西方世界的震驚。法國人民對這場侵略戰爭深感不滿,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反戰示威遊行。法國全國上下舉國譁然,紛紛要求茹費理內閣下臺。法國議會以306對149票否決“軍費追加案有先議權”議案。


老將馮子材打出鎮南關大捷,戰後為何反遭慈禧太后斥責?

鎮南關大捷後的清軍

鎮南關大捷之後,戰場形勢一片大好,張之洞立刻調兵遣將,增派3000清軍前往諒山一帶,將士們摩拳擦掌準備一舉將法軍打到河內以外。但是,就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意外發生了。1885年4月7日,張之洞接到了一封紫禁城裡傳來的急電,要求清軍立刻停戰撤軍。眼看勝利在望,清政府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決定呢?


老將馮子材打出鎮南關大捷,戰後為何反遭慈禧太后斥責?

原來,李鴻章向慈禧建議,把鎮南關大捷當作尋求停戰的絕好機會“乘勝即收”。 否則,戰爭曠日持久,國家財力就會衰竭,導致“全局敗壞”就不可收拾。而在慈禧太后看來,只要不割地賠款,對清廷來說,就是“體面的和平”。於是她決定接受李鴻章的建議,立即與法國締結和約。


老將馮子材打出鎮南關大捷,戰後為何反遭慈禧太后斥責?

李鴻章

另一邊,正為中法戰事頭疼不已的法國政府,一聽到這個消息,竟然驚訝得不敢相信。同樣停戰心切的他們,立刻答應了清政府的請求。法國政府內部緊急召開會議,商討議和條件,爭取將法國的利益最大化。商議妥當之後,1885年5月7日,法國政府公開宣佈,同意與清政府進行和談。

中法雙方的談判代表,在談判桌上一團和氣。而前線的各級官兵則痛心疾首。特別是馮子材,當他接到停戰撤兵的命令後,悲憤得拔劍砍地、痛哭不己,表示“死不甘心”。馮子材上書張之洞,請求給他一年左右的時間,保證:“法可除,越可復,後患可免。”張之洞也連連上奏,請求繼續一戰。然而,愛國將領的“請戰”,卻遭到慈禧太后的嚴厲斥責。


老將馮子材打出鎮南關大捷,戰後為何反遭慈禧太后斥責?

馮子材雕塑

慈禧太后下旨:“馮、王若不乘勝即收,不惟全局敗壞,且孤軍深入,戰事益無把握。”並且,她還嚴令兩廣總督張之洞,讓他立刻電告各前線將領“如期停戰撤兵,倘有違誤,惟該督是問。”這麼一來,張之洞算是徹底明白了,這仗無論如何也打不下去了。


老將馮子材打出鎮南關大捷,戰後為何反遭慈禧太后斥責?

1885年5月13日,在慈禧太后的命令下,清政府任命李鴻章為談判代表,與法國政府代表、駐華公使巴德諾在天津開始談判中法停戰條約。李鴻章啟程前,慈禧太后特地囑咐道:儘快結束談判,避免夜長夢多。


老將馮子材打出鎮南關大捷,戰後為何反遭慈禧太后斥責?

那麼,這次談判究竟結果如何?關注“湖北衛視大揭秘”頭條號,明天繼續為您解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