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感覺孩子的要求越來越多,那麼下面的內容能給你更多啟發

如果父母覺得孩子的要求越來越多,很可能是父母還不懂如何巧妙地拒絕孩子。

要求分兩種,身體上的要求和心理想需求,對待方法不一樣,尊重和平等是前提

拒絕要使用適合的方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父母要把孩子身體上的要求和情感需求分開對待。在溝通的過程中一定要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這樣被父母拒絕後,孩子並不會覺得自己是被迫的,才不會形成傷害而不自知。

聰明的孩子是會懂得主動提出自己的要求,這是一種要求被關注、被重視、被愛和平等對待的掌控力。孩子提要求也許是在告訴父母,不能什麼都是大人說了算。他自己也是有掌控力的。

父母要把引導的重心放在把握要求的滿足度上,用選擇的方式來拒絕孩子,不同意孩子提出的要求的同時,也給孩子提供了足夠的選項。如果沒有最優選項,也要通過轉換角度,轉移注意力等方式創造最優選項。這樣既能滿足孩子的要求又達到了教育和引導孩子從小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內心渴望的目的。

如果你感覺孩子的要求越來越多,那麼下面的內容能給你更多啟發


  • 不讓拒絕變成隱形的傷害,這才是拒絕的目的

在引導的過程中父母仍然要關注孩子情緒問題。每個人生活在世界上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要求,有些要求能夠被滿足,有些要求則不會被理解。要求一旦產生了,不會自然消失,要不被滿足,要不就會轉移到另外一個要求上,始終是存在。如何能讓孩子從容地接受要求有時候就是不能被滿足的事實。緩解被拒絕的失落感,父母們也許還能有這些啟發。

如果你感覺孩子的要求越來越多,那麼下面的內容能給你更多啟發


  • 拒絕是一種保護,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得到孩子的理解

對於孩子身體上的要求,有些孩子愛吃冰淇淋,但是吃了就容易引起咳嗽、腹瀉,有些孩子總是要求邊吃飯邊吃零食,還有孩子要求要穿新裙子,晚上睡覺不能關燈等等,隨著孩子長大,每天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

孩子有些要求,父母必須拒絕,是出於孩子的身心發展考慮的。就像我們常說的不能由著不懂事的孩子胡來。這些表面上的拒絕其實是一種保護。保護孩子的身體,讓孩子知道愛惜身體,好好和自己的身體相處。

但是,孩子可能並不理解,他們只是認為爸媽不許、不讓、不同意。父母在拒絕孩子的時候,要及時給孩子補充相關的知識。例如,孩子可能會因為媽媽拒絕讓她吃冰淇淋而生氣,連正常的飯也不吃了。媽媽這時候不要發脾氣,或者哄孩子,耐心地跟孩子講解為什麼身體害怕冰涼的食物。給孩子看一些教育片或者相關的繪本,讓孩子理解父母這樣的做法。

緩解孩子的生氣的情緒,再給孩子疏導相關的知識,孩子情緒穩定了就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想法。

如果你感覺孩子的要求越來越多,那麼下面的內容能給你更多啟發


  • 對於孩子心理上的要求,更該慷慨地給予滿足感

但我仍然會在形形色色的遞過來的紙上潦草地寫下我的名字。因為我不知道人群中有沒有一個,因為被拒絕而會感到刺痛的孩子。

這是著名的主持人、記者柴靜在《給我籤個名吧》中的一段話,解釋了為什麼她不會拒絕給別人簽名?即使她知道或者曾經見到過粉絲前腳剛索要的簽名後腳就被隨手扔進垃圾桶。但是她依然做到不會拒絕給粉絲簽名。

因為在她年少時曾經寫信去索要一位著名歌手的簽名,但是她日夜期盼,最終還是沒有等來她想要的簽名。生活中的普通人有太多這樣的要求沒有被回應,這可能也是生活給人最基礎的試煉。但是,作為父母無論有無能力都要儘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每一個要求,從孩子的角度理解他們。一個要求被拒絕了,可能還是不是最難過的,最難過的是提出了要求被視而不見,被忽略。

對於學齡兒童,心理上的很多要求是愛與被愛的需求。父母平常要更關注,孩子提出來的一些看似莫名其妙的要求。其本質上是對愛的索求。

如果你感覺孩子的要求越來越多,那麼下面的內容能給你更多啟發


舉個例子,本來很聽話懂事的孩子,突然發脾氣說不上學了。因為孩子最近看了一部動畫片,裡面有個角色擁有一對漂亮的翅膀。她也想要有一對翅膀,但是媽媽覺得這簡直荒謬透了。根本就沒有在意孩子的要求。可能事情到這裡就不了了之了,但是孩子的父親真的給了孩子一對翅膀,不過是一對假翅膀。但是,孩子依然很開心,戴上這對翅膀去上學,結果同學們都非常羨慕。老師還請孩子上臺表演了動畫片裡的片段還唱了主題曲。

因為,孩子發現了與眾不同是可以受歡迎的。一個平常不被重視的孩子,同樣心理也渴望被關注,會提出一些令人感到意外的要求。對於孩子有些天馬行空、光怪陸離的要求,父母並不需要百分之百地按孩子描述地去答應和滿足。而是分析孩子心理真正的需求。對於心理需求,父母更該在精神上慷慨地給予,給孩子足夠的滿足感。

如果你感覺孩子的要求越來越多,那麼下面的內容能給你更多啟發


父母拒絕孩子的同時應該給孩子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轉移角度創造條件,身體上不合理的要求父母依然要堅持原則,做法上要溫柔而堅定,讓孩子理解父母的想法。

心理上的要求往往被一些看似不合理的要求所掩飾,本質上是對被愛的需求。對於心理上要求,父母更該慷慨地回應和給予。

這樣溫柔而堅定的做法才能讓孩子如沐春風般從容地接受被拒絕,也能看到拒絕背後的理解和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