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學生的復學之路

諮詢中我跟學生說,你現在這樣的狀態,如果繼續走普通高考的路,很大可能會再次休學。

學生眨眨眼,沒有說話,但她是明白的。治療到了這個階段,學生需要明確知道自己的情況與相關的結果。

抑鬱症學生的復學道路各不相同。

抑鬱症學生的復學之路

大部分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繼續以前的方向,好好學習,參加高考,考個好學校,哪怕考不了好學校,那也爭取考上大學。

這很能理解,因為除了儘量上個好大學找份好工作,還能做什麼呢?

做一名工人?麵包師傅?滑板教練?

還是以教孩子畫畫、彈琴、跳舞謀生?

難不成就不讀書了,18歲後去奶茶店打工?去餐館做服務員?

家長不希望是這樣的結果。

但是,除了第一項選擇,其他選擇真的沒出路、沒出息、沒未來了嗎?

沒活路的根本原因到底是職業原因還是人本身?!


抑鬱症學生的復學之路


導致“沒出息”的不是職業本身,而是人的狀態與能力。

奶茶從業者有的自主研發品牌,有的當服務員,有的當管理員,賣糕點的也是有些人日復一日重複工作,有些則創造出網紅款,有些只做幾款糕點但能賣斷市。

為什麼有這些區別?在於人,而不是工作本身。

家長一想到某些工作,馬上就陷入恐慌中,是對職業的誤解與偏見,也是對孩子沒有信心。但對孩子沒有信心,根本原因在於學習成績嗎?

不是的,家長是透過學業能力知道以孩子這種狀態,無論做什麼,都很困難。

但家長仍然習慣性地盯著學習問題,而忘記了,除了考大學,還有其他可能性,這種可能性,才能真正地讓孩子得到治癒。

因為抑鬱症的意義就是在呼喚主人,走屬於自己的道路。
而不是大家或者家長覺得對的路。

抑鬱症學生的復學之路

家長不願意放下執念,除了擔心與對行業的不瞭解,還有面子的需要。有許多的家長都告訴我,覺得孩子這個樣子好丟臉!出去外面聚會都不敢提起相關的話題,也不願意告訴身邊的人自己孩子的情況,這確實有減少麻煩(向他人解釋)的需要,但也提示著家長還沒有真正接受孩子的狀況。

有位學生這樣說:“我爸爸現在能接受(我的狀態),他接受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向,但我媽媽不開心,她說那是沒本事的孩子才會選擇的。她覺得藝考的都是渣渣學生。”

學生的病理性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當她在諮詢室時,看不出來有什麼問題,她也知道自己的情緒狀態有了很大調整,但是當她回到課堂,再次面對那些習題時就病發。她失去了興趣,但並不是她的智商出了問題。

另外一個學生也是相似的情況,曾經是數學和物理高手,對他來說,解題很簡單,後來覺得學這些沒意思,因為他對這個專業失去了興趣。

慶幸的是家長能理解,讓孩子撿起荒廢了幾年的繪畫,孩子並不拒絕。對他來說,事情分為三種:討厭,不討厭,喜歡。

學好數理化走普通高考路線是讓他非常討厭的事情,繪畫方向是他不討厭的方向,至於真正喜歡的方向,他還不知道是什麼,但起碼這個選擇讓他得以行動起來,而不是一直在高考的閉環裡繞圈。

如果回到以前的學業標準是治癒的唯一標準,無疑會將孩子逼入絕境。

轉學繪畫的學生,他在畫室一練習就是一整天,非常需要耐心,他都能堅持完成,能說他沒有恢復嗎?

繪畫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嗎?

當然不是,這個專業一樣要承受巨大的壓力。


抑鬱症學生的復學之路

認識一位同行。從小學到大學都是名校,畢業後進入了一家知名的科技公司,但他有嚴重的強迫症和抑鬱症,後來,他遇到了自己喜歡的心理學專業,毅然改行,經過10年時間,沒有用任何藥物,創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知名企業裡拿著高薪卻時時和抑鬱症戰鬥痛苦煎熬和開心地做著自己熱愛的工作,哪怕收入低一些,後者是莫大的幸運和快樂。

所以,抑鬱症的學生家長要學會放下僵化的標準,給孩子多提供一些探索的空間,多創造一些可能性,幫助孩子去找到他們真正熱愛的方向,這才是減少復發的最佳方法。

復學,不等於回到原來的學習軌道上,不等於回到原來的專業原來的學校。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學而有成的關鍵,是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有穩定的情緒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

有了這些做人的基本功能,治癒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