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的四大需求,做父母的真的明白嗎?

jianfeng_fm


青春期孩子的四大需求①渴望自由,玩手機玩遊戲不想被父母限制②從眾心理,別人不好好學我也不好好學③攀比心理,別人用名牌我也要用名牌④貪圖安逸、貪圖享受的心理,不想在學習中吃苦受累,這四個錯誤的需求讓青春期孩子嬌生慣養,在關鍵的時刻不努力學習,最後還養成了一身的不良習慣。接下來就這幾個問題進行詳細的解讀

第一點:我行我素不計後果玩手機玩遊戲,還不想接受父母的管理

手機和遊戲已經成為影響孩子學習的一個最主要的因素,無數個事實證明進入出青春叛逆期的初中生和高中生一旦沉迷於手機之中那麼他將會學業荒廢,成績一落千丈,但是這些孩子還不想接受父母的管理,當爸爸媽媽不讓他們玩手機的時候就會產生激烈的牴觸情緒,有的孩子對媽媽出口不遜,有的孩子還和父母發生爭執和肢體衝突,比如下圖中這兩個初中生和高中生面對中考和高考,每天都要沒完沒了的玩遊戲

第二點:看到別的同學不好好學習,自己也不好好學習

很多青春期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都是這種錯誤的想法,當她看到身邊的同學你也不學習,她也不學習,大家都不學習,又不是我一個人不學習的時候就產生了一種抱團取暖的錯誤從眾心理,每天他們貪圖玩耍要麼沉迷手機遊戲要麼關心於明星八卦要麼追電視劇,要麼關心同學之間的瑣碎關係就是不肯好好學習,所以面對這樣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家長要告訴他們:在這個世界上只有陽光和空氣是免費的可以不勞而獲,其他的一切都需要你的能力才可以獲取。父母不能養活你一輩子,你1的一生需要自己養活自己,而這個養活自己的能力來自於學習,來自於考上高中考上大學,去學一門自己喜歡的專業。然後在進入社會以後找到工作,實現工作自立最終實現你的人生自立,所以家長要用《三個自立教育法》來教育孩子,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責任感,深刻的明白學習是為了自己

第三點:愛慕虛榮,經常和同學攀比穿戴名牌兒使用名牌

很多青春叛逆期的初中生和高中生,他們不考慮父母的收入,也不考慮父母的辛勞。當他看到別的同學穿戴名牌使用名牌的時候,他們也要讓父母滿足自己的要求。比如有一個初中生,他的父母收入並不高。父親是一個快遞員,母親在賓館做服務員,可是這個孩子非要讓父母給他買好幾千塊錢的手機,穿六七百元的鞋子,所以針對這樣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培養孩子感恩的心,讓孩子體會父母的艱辛和不易,不要向父母提出過分的要求,讓孩子學會感恩從感恩父母做起

第四點:貪圖享受,貪圖安逸,不想在學習中勤奮努力的付出

總想在學習中偷懶。每天晚上作業還沒有寫完,就想躺在被窩裡去睡覺,早上不早起背單詞背短語,尤其是到了星期天節假日更是睡懶覺到十點鐘,這樣的學生在學習中從來沒有想過付出,不勞不得怎麼可能取得好成績呢?比如下圖中這位初中生面對中考成績已經很差了,可是每天晚上都不想再多學一會,英語只能考四五十分早上還要睡懶覺,不早起來背單詞背短語

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青春期摺疊學習期,這六年時間是孩子一生中最為珍貴的時間,如果孩子能夠懂得感恩父母努力學習,那麼孩子就會學業有成,實現家庭和個人的可持續發展,如果孩子嬌生慣養,我行我素,貪圖享受,貪圖安逸那麼孩子將會學業荒廢,一事無成!最後連一個普通高中和普通大學都考不上。

以上內容和圖片摘自《贏在終點家庭教育實操手冊》感興趣的家長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用正確的方法來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感悟


我敢肯定80%的父母,根本就不瞭解青春期的孩子到底需要什麼。

但凡是叛逆比較厲害的孩子,父母對孩子需求什麼就更不瞭解。

那麼,青春期的孩子到底最需要什麼呢?

他們的四大需求又分別是什麼呢?

作為父母,又應該如何去應對孩子的青春叛逆呢?

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解讀。

第一,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獨立、自由,擺脫捆綁和束縛。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獨立意識在不斷的增強,自我存在感,獨立感在不斷的增加,他們很想擺脫父母、老師對他們無休無止的束縛、捆綁和管教,想擁有一片自己獨立的天空,擁有一個自己獨立的空間,擁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正因為如此,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之間常常因為管和被管而發生矛盾爭執不休。

適當的放手,正確的引導,能讓青春期孩子更加願意接受父母的教導。



第二,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平等、尊重、信任和更深層次的心靈溝通。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他們的成人感意識就會不斷的增強。他們希望和父母能夠平等相處,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信任、理解和支持,希望能夠和父母更深層次的交流。但好多父母並不瞭解這一情況,還是用小時候管理他們的辦法來管教他們。因此上,就出現了青春期孩子和父母之間矛盾對立的問題。父母越是管教,他們越是叛逆,因為他們覺得父母根本不理解他們,不尊重他們,更不是和他們平等相處。

只有瞭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更多的去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平等的孩子相處與交流,才能更好的引導青春期孩子走出青春迷茫區。

第三,青春期的孩子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體現自己的存在價值。

青春期的孩子更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除了老師、家長,更多的是渴望朋友的認可,特別是異性朋友、同學的認可。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特別關注和在乎異性朋友、同學對自己的評價與看法。他們會通過各種方式來體現和表現自己的存在感,比如他們會搗亂紀律,他們會破壞公物,他們會抽菸,他們會打架,這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青春期孩子想體現自我存在感的一種表現。

只有家長了解到青春期孩子這一特點,順勢引導,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給他們創造和提供更多展示自我存在的機會和平臺,就能很好的幫助孩子走出青春迷茫區。



第四,青春期的孩子渴望有一定的物質自主權。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慢慢對自己的物權就有更強烈的意識,他們希望自己的兜裡有錢,他們希望能穿更好的衣服,用更好的物品,他們希望能有自己可以支配的物質條件。作為父母,只有瞭解到這一點,滿足孩子合理的物質需求,才能更大的消除他們內心的焦慮、困惑和焦躁不安,才能引導他們更好的學習和生活。

青春期孩子的四大需求我已經解讀完了,不知道家長明白沒有?希望能從中得到一些啟迪和啟發,能陪伴青春期孩子更好的去學習生活,實現更加美麗燦爛的未來。


教育探微


這樣問有點籠統,我們來看看青春期孩子有哪四大需求:

1. 物質需求;

2. 朋友交往需求;

3. 對異性關注的需求;

4. 獲得幫助的需求;


這其中,有兩個是具有明顯社會屬性的:朋友交往需求和對異性關注需求。也足以提現,在青春期更多的方面是在對社交方面的一個發展。也是孩子們有獨立思維,為以後走出社會做準備。

(一)、物質需求

比較明顯的是,在這個時期,孩子希望可以支配自己的資產。例如以往不會理會自己壓歲錢的孩子,這時候會和家長因此爭得面紅耳赤。

這一切源自於孩子有想要得到的物質,而介質就是錢。例如一雙球鞋,例如一個xbox等等。

並不是說孩子想要攀比,最起碼開始的時候並不是。就如我們看到別人開的車比我們的帥酷美的時候我們也會羨慕。而有些人會妒忌,還有些人會發憤圖強想以後有能力也換這樣的車。

對於孩子來說,一開始就是這樣的想法,這沒有對錯,只是一種需求,正確引導是有利於孩子成長的。


(二)、朋友的交往需求

一般而言,青春期指的是初高中的孩子。相比於小學時代,孩子們會希望自己的生活更多姿多彩。

小學時代的孩子,所做的一切(無論好壞)都是因為想要得到家長的認同,那麼初高中的孩子,則是希望在社交中得到別人的認同。

而青春期涉及著方方面面的問題,諸如異性,身體發育等等,孩子們並不敢和家長多描述,此時友人就是他們最好的傾訴對象。

玩伴很重要,在這個時期玩伴的作用更加重要。跟隨到積極向上的玩伴,那麼孩子就會往積極的方面走;跟隨到墮落頑劣的玩伴,那麼孩子距離墮落也越來越近。


(三)、對異性關注的需求

青春期,孩子面臨著自身身體條件的變化,例如一些部位開始長毛髮了,平坦的胸部開始漲了,女孩的月經初潮,男孩的遺精...

這些統統在跟孩子以及家族嘗試一個事實:身體已經在逐步成熟,為成人做準備了。而孩子們對此時陌生的、彷徨的、好奇的。

因為這些生理上的變化,他們開始默默的關注異性了。小學時代可以摟摟抱抱的異性玩伴,也開始產生異樣的情愫(他們會認為是愛情)。

相比於父母,他們同樣希望能得到自己喜歡的異性的認同,得到注視。


(四)、獲得幫助的需求

在這個時期,孩子們遇到的問題大都是難以啟齒的,而家長也比較羞於解釋的。我記得初一的時候和媽媽看電視,看到一個割包皮的廣告,弱智的我問了媽媽什麼是包皮為什麼要割,媽媽給了我一個暴慄。當我意識到原來包皮就是生殖器上的皮膚組織的時候,再想起這個事情,簡直了!

而另一個方面,在學習上,初高中家長已經沒辦法幫助自己解疑答惑了,知識層面上的求助需求也是非常重要。如果遇到好的老師,那麼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如果跟老師有了矛盾,那孩子會更加的求助無門。


青春期,一個讓孩子從過去十來年的生活中蛻變的時期,可以說是一個積累的爆發。所有青春期的問題皆源自於孩童時代的影響,不論好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