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觀音故里尋證

在我們中國,千手觀音的故事家喻戶曉,那麼,故事的根源在哪裡呢?觀音的家鄉又在何方?河南平頂山香山寺中的蔡京碑,為我們揭開了千手觀音之謎,原來,觀音出生、出家及成道的秘密檔案就在這裡!


平頂山觀音故里尋證


第一:觀音出生地——父城

在河南省平頂山市香山東北,曾經有一個古國,即父城。這一大塊凸起的高地,就是父城遺址,人稱“皇城”。傳說,三皇姑妙善即觀音菩薩,就是在這裡出生的。因此,觀音文化的根源也在這裡。對此,蔡京碑中有明確記載:

山之東北,乃往過去有國王名莊王,有夫人名寶德,王心信邪,不重三寶。王無太子,惟有三女,大者妙顏,次者妙音,小者妙善。三女之中二女已嫁,惟第三者資稟絕異。方娠之夕,夫人夢吞明月,及將誕育,六種震動,異香滿宮,光照內外。國人駭異,謂宮中有火。是夕降生,不洗而淨,梵相端嚴,五色祥雲覆蓋其上。國人皆曰:‘我國殆有聖人出世乎!’父王奇之,名曰妙善。

父城遺址位於今天的寶豐縣李莊鄉古城村西北,分內外二城,外城呈長方形,東西長1750米,南北寬1250米,總面積218.75萬平方米。內城尊稱紫禁城,位於外城西北角內。在遺址周邊區域,曾發現過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出土了很多文物。這個父城遺址曾經有過金碧輝煌的宮殿,有過經濟繁榮、歌舞昇平的場面,然而,朝代更迭,時過境遷,所有的一切都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正如《金剛經》中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的確,這個世界是多麼的變幻無常啊,眼前的一切就是一個例證。

在皇城東約500米處,有三座成品字形分佈相距約60米的大墓,這是觀音菩薩凡身妙善的衣冠塚,俗稱“皇姑墳”。民間相傳,觀音菩薩曾多次在這裡顯聖,因而更增添了它的神秘感,也成了朝拜觀音菩薩的聖地,前來朝拜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

平頂山觀音故里尋證


第二:觀音出家地——白雀寺

父城遺址南面有一座白雀寺,是觀音菩薩的出家地。

據蔡京碑記載:三皇姑妙善長大後一心皈依佛門,違父命出家為尼,跟隨白雀寺惠真師父修行。莊王惱羞成怒,下令火焚白雀寺。龍山神知道妙善是觀音菩薩轉世,即將證道普度眾生,便施法相救,護送妙善到香山修行。

白雀寺為皇家寺院,其地勢獨特,中間低,四周略高,鳥瞰極像文人磨墨用的硯臺;寺院西側有一道筆直的小土嶺,像筆桿一樣由北向南延伸,其盡頭剛好在寺邊以圓錐形收尾,恰似筆頭,所以就有“金筆玉硯”之美稱,此處堪稱風水寶地。面南數里之遙,但見擂鼓臺山和龍山左右守護,猶如兩座雄獅把門,因而更顯白雀寺的幽雅和神秘了。白雀寺大約建在東漢時期,歷史上規模宏大,曾有過殿宇僧房上千間,土地數百畝。這裡曾松柏參天,碑碣林立,塔影綽綽,鳥語花香,景色宜人。相傳白雀寺之名與兩棵“神樹”和千隻白雀有關,所以取名為白雀寺。古時候,寺廟裡有一棵異常粗大的國槐,“形似龍身纏天聳,枝如龍爪舞碧空”。每遇豐年,滿樹間不計其數的白雀在此棲居,故稱“白雀異槐”,為寶豐古八景之一。樹大中空,常有孩子們在樹洞裡玩耍。第二棵“神樹”是“萬年古柏”。寺裡面原有一棵古柏樹,也是白雀的家。這棵古柏樹高10餘米,需數人合抱。相傳,有一個南方人來到此地,發現這棵柏樹內有寶貝,中心板上為“百鳥朝鳳”圖案,並設法盜走了中心板材。從此,這棵樹便枯萎了。1968年,當地一農民把樹根挖出,鋸開後,發現每一塊木板上面都有天然的“白雀”圖案,見者甚感驚奇。

那麼,白雀寺的古樹上為什麼會有許多白雀呢?有一位開悟的居士說:白雀寺為風水寶地,又有千年古樹,加之民風純樸,觀音菩薩便化作千隻白雀前來察看民情,“千隻”象徵千隻手和千隻眼,白雀象徵“白衣觀音”。這當然是老百姓心靈上的美好寓意,表達了對觀音菩薩的崇敬之心。

平頂山觀音故里尋證


第三:觀音成道地——香山寺

據統計,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香山寺有30多座,但最早、最殊勝的香山寺就在河南省平頂山市。因為,平頂山香山寺是觀音菩薩的成道地。何以見得?

據文獻記載,唐代著名高僧道宣律師,在終南山靈感寺修道時,天神向他透漏了觀音成道的天機。對此,“蔡京碑”上有明確記載:天神曰:“觀音示現無方,而肉身降跡,惟香山因緣最為勝妙。”師曰:“香山今在何所?”天神曰:“嵩嶽之南二百餘里,三山並列,中為香山,即菩薩成道之地。”由此可知,平頂山香山寺是觀音菩薩的成道之地,是名副其實的“觀音祖庭”。

“蔡京碑”還詳細記載了觀音修成正果的全過程:

莊王火焚白雀寺,妙善被山神救出,來到香山葺宇修行,草衣木食,時間一晃就是三年。後來,國王得了怪病,一個神僧告訴他:必須用香山仙人的手和眼做藥引子才能治癒。妙善知道後,便捨出自己的手眼為父王治好了怪病。莊王見到妙善後,痛改前非,真心懺悔,併發誓:願天地神靈,保佑女兒手眼完好!頓時,天地震動,佛光普照,眼前出現了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莊嚴法相。莊王徹悟後,頒詔建造了香山寺。

香山寺距今已經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全稱“香山大普門禪寺”,位於平頂山市新城區北部的香山上。東有大龍山護其左,西有小龍山守其右,呈二龍戲珠之態勢,天地隱瑞,非常壯觀,形態極像印度觀世音菩薩的原道場。歷史上的香山寺,規模宏大,香火旺盛。北宋後期至元代中期,寺院僧侶曾達一千多人。明清時期,香山寺有三座山門,七重院落,殿堂樓閣三百多間,塔林一處。同時,還有下院十六所,佛庵三處,水磨院五所。現存的古建築主要有:天王殿、四面佛殿、香山寶塔、鐘樓、鼓樓、魁星樓、大雄寶殿、圓覺殿、地藏殿、塔林等。

平頂山香山寺有著悠久而輝煌的歷史,被譽為“九州名剎”,是華夏觀音菩薩的第一道場。歷代朝廷十分重視寺院建設,北宋和元代的皇帝曾先後下詔,劃定香山寺地界,並頒發聖旨修繕寺院;明代英宗皇帝朱祁鎮敕賜“香山普門禪寺”扁額。香山寺高僧輩出,宋金兩代,法成、善初、慈照、正覺先後被皇帝賜以紫衣和法號。

平頂山香山寺還是曹洞宗“枯木禪”的發源地。北宋崇寧四年,曹洞宗進入香山寺,開山立派第一人是枯木法成,以“枯木禪”聞名當世,很多人不遠千里慕名而來,跟隨他參禪的僧人超過千人。所以,歷史上的香山寺,早已鐘鳴遠揚,鼓震九州了。

香山寺內有三件鎮寺之寶,即:“香山寶塔”、“蔡京碑”和“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塑像”。香山寶塔矗立於寺院中央,遠遠望去,非常壯觀。它是香山寺的標誌性建築,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下葬有觀音真身舍利,塔內供奉著千手觀音菩薩像,因此,又叫“觀音舍利塔”“觀音大士塔”和“大悲塔”。

相傳,香山寶塔下面有地宮,裡面供奉著觀音真身舍利。對此,歷代方誌及佛教文獻均有相關記載。明正德《汝州志》記載:“世傳大悲菩薩乃楚莊王之女修煉成佛之所,靈骨至今葬於塔下。”《蔡京碑》記載:“菩薩真身外營寶塔,莊嚴葬于山頂庵基之下。”正因為有觀音真身舍利,靈驗殊勝,所以,香山寺被稱為“真香山”、“大香山”,是名副其實的觀音祖庭、佛教聖地,來這裡朝拜的香客川流不息,尤其是農曆二月廟會,香火最為旺盛。

據考證,香山寶塔始建於東漢光和四年,最初為木塔,兩晉南北朝以後逐漸改為磚石塔。現存的香山寶塔,建於北宋熙寧元年,是神宗皇帝敕賜重建的。塔高三十三米,塔身九層,為八角形九級樓閣式磚石塔。第一層中央,供奉千手千眼大悲觀音菩薩像;第二層,供奉玉佛像;第二、第三兩層共有壁龕288個,龕內分別供奉佛、菩薩、羅漢等雕像。其餘各層為素面青磚平砌而成,每層高度遞減,塔頂為覆盆形,上置鐵剎,造型樸實大方,巍峨渾雄。

香山寺的第二寶是蔡京碑,它為我們揭開了觀音菩薩出生、出家和成道的秘密!古老的香山寺碑刻林立,現存的珍貴碑刻有:《香山大悲菩薩傳》碑、公主碑、狀元碑和太師碑等。其中《香山大悲菩薩傳》碑最為珍貴。該碑是北宋元符三年所立,現鑲嵌在香山寶塔底層券洞內。由宋代通議大夫蔣之奇撰文,朝廷重臣著名書法家蔡京書丹,因此,俗稱“蔡京碑”。相傳,觀音菩薩在香山寺修成正果以後,駕著祥雲到梅岑山,也就是今天的普陀山,弘揚佛法而顯跡。所以,給世人留下了“普陀有寺,香山有碑,香山是觀音祖根”的佳話。“蔡京碑”是中國最早記載觀音出生、出家和證道成佛的歷史文獻,在中國佛教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北宋崇寧三年,杭州天竺寺僧人道育,將“香山大悲菩薩傳碑”改名為《香山大悲成道傳》,刻石立碑於天竺寺。於是,觀音成道的故事便從中原父城傳遍大江南北,隨後又傳遍全世界。近年來,寶豐書畫研究院對《香山大悲菩薩傳》碑刻拓片精心整理,編纂成冊,中共平頂山市委書記趙頃霖作序,2009年元月由國家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成為“河南最具影響力文化名片”。該書的成功出版,在佛教界和書法界引起了轟動,各種媒體紛紛報導了這一歷史盛舉。

香山寺的第三寶是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塑像,供奉在香山寶塔第一層中央。是唐朝著名畫家、雕塑家範瓊的作品,顯示出高超的造像藝術。據專家考證,這是中國最早的千手千眼菩薩造型,在世界上獨一無二,因而被稱為無價之寶。2005年春節晚會上,由中國殘疾人藝術團上演的舞蹈《千手觀音》讓全國觀眾耳目一新,隨後,《千手觀音》名揚天下,進而在全世界引起轟動。其實,《千手觀音》的故事根源就在中原平頂山的香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為香山寺題寫寺額:香山普門禪寺。原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書協副主席劉炳森,為香山寺作了“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畫像。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長老說:“我是觀音的弟子,是大香山寺的信徒。”並親筆書寫“大香山”、“觀音祖庭”,進一步確立了香山寺在佛教界的獨特地位。


平頂山觀音故里尋證


第四:神奇的傳說

觀音菩薩大慈大悲,在平頂山地區留下了許多神奇的傳說,除了《千手觀音》以外,還有《一步兩眼井》《五步三孔橋》和《歇馬攔殿》等等很多傳說。

①一步兩眼井和五步三孔橋

香山寺南數里有個石橋營村,該村有兩件稀罕事兒,就是:“一步兩眼井”和“五步三孔橋”。這到底兒是怎麼回事呢?

傳說,觀音成道後,從西方極樂世界挑著兩眼井回大香山。當走到石橋營小河時,忽聞神雞打鳴,便把它們留下。眼前的小河沒有橋,百姓來往很不方便,她順手一指,挑水扁擔隨即化作橋樑架到河上了。按照古人的計算方法,走兩下算一步。所以,這兩眼井相距僅有一步遠,當地人叫“一步兩眼井”。觀音菩薩留下來的這座三孔橋,恰好五步能夠走完,就稱為“五步三孔橋”了。

②歇馬攔殿

從香山寺往西數里的上莊村,有一個觀音菩薩的行宮叫“歇馬攔殿”,傳說是千手觀音的顯靈之地。相傳,古時寶豐城裡的百姓為躲避戰亂,成群結隊到香山避難,被後面的騎兵追趕而圍在此地,在這緊急關頭,百姓們跪地齊喊:“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正當士兵大開殺戒之時,千手觀音突然出現,奇光耀眼,震憾善念,當兵的被嚇懵了,立即扔下屠刀下馬跪拜,於是百姓得救了。

人們為了答謝觀音菩薩的救命之恩,便在原地建起殿堂供奉觀音菩薩。因觀音顯靈攔兵歇馬保平安,解救了黎民百姓,所以,此殿命名為“歇馬攔殿”。改革開放以來,平頂山市委市政府重視香山寺的保護開發工作,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規劃出了宏偉藍圖。


平頂山觀音故里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