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蜀國五虎將、魏國五子良將相比,歷史上袁紹的“河北五將”水平如何?

芘律IzGT6401


與劉備五虎上將、曹操五子良將比,袁紹的河北五將水平如何?



先認識一下,五虎上將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子良將是于禁、張遼、張郃、徐晃、樂進;河北五將是顏良、文丑、張郃、高覽、麴義。當然,袁紹部下的猛將很多,河北五將也有不同說法,這裡先按以上五將進行分析,如有不妥,歡迎批評指正。總體來說,這十四位都是當時人傑,只是由於主人緣故,表現的舞臺、機會不同。有的叱吒風雲、撼天動地,名震一時;有的默默無聞,甚至無謂送命,憋屈一生。這樣的例子,其實古今中外,都差不太多。



先看五虎將關羽,最著名戰例,就是斬顏良、誅文丑;溫酒斬華雄;出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華容道義釋曹操;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張飛,喝斷當陽橋,夜戰馬超,義釋嚴顏,大破張郃等。趙雲,長坂坡七進七出救阿斗,曹操羨慕;戰漢中威震張郃徐晃,曹操感嘆;據漢水獨退曹操大軍,獲賜“一身都是膽”;以七十高齡力斬西涼五將。馬超,戰渭橋殺得曹操割須棄袍,霸渭河,逼迫許褚奪船避箭,自動撤軍,激許褚裸衣鬥馬超,夜戰張飛。黃忠,戰長沙,大戰關羽超過百餘合,定軍山,力斬夏侯淵,平益州,射殺鄧賢救魏延,戰漢中,擒夏侯尚,幹敗狂妄無知張郃。



再看五子良將,于禁,于禁早期表現很好,不然,曹操也不會早在建安二十一年(216)就封于禁為左將軍,這是當年曹操從徐州帶回劉備,漢獻帝給劉備的軍職,屬於四方將軍第二位,其餘四位五子,誰都不不上。于禁最出色的,就是宛城之戰時,曹操有名的青州軍,軍紀敗壞,乘亂搶劫民財,別的將軍都裝糊塗,當時僅為平虜校尉的于禁,下令殺了一批最惡劣的青州軍。有人給曹操告狀,說于禁造反,但當時情勢危急,于禁沒有急於去曹操那裡分辨,而是整軍列陣,準備迎敵,敵軍追來後,被于禁一擊打敗,緩解了局勢。于禁最臭的,就是襄樊戰役中,所領七軍被水灌老鼠,一敗塗地。于禁本人投降關羽,一副搖尾乞憐的可憐相,令曹丕倒胃口,用軟手腕把于禁折磨致死。張遼,最出名的就是逍遙津大戰,以七千大敗孫權十萬大軍,令東吳小兒,聞張遼之名,不敢夜啼。



徐晃,最經典戰例,就是二次襄樊戰役中,打敗關羽。張郃,主要在三國後期,最主要戰績,就是奪街亭,敗馬謖,逼迫諸葛亮全軍退回漢中。樂進,最勇猛一戰,是協助張遼守合肥時,孫權親率大軍,前來對決。在張遼與太史慈打得不可開交時,樂進一馬當先,揮刀直奔孫權,孫權左右兩護衛宋謙、賈華急忙招架,樂進刀沉力猛,竟然一刀把兩枝戟頭,全砍飛了,宋謙、賈華只拿兩根杆棒,胡亂比劃,這一戰,孫權狼狽不堪,僅次於後來逍遙津大戰。樂進還有一次,就是劉備、龐統與劉璋,戰於西川時,曾與關羽在青泥隘口激戰,具體情節資料不多,那時諸葛亮、張飛、趙雲、關羽全在荊州,估計影響不是很大,因為只給劉備一個藉口,利用這事向劉璋借兵,劉璋給劉備的兵、糧,也只是應付,沒來真的。劉備、劉璋就此翻臉,益州從此戰火烽煙,綿延數年。



顏良的戰績主要是,斬宋憲、殺魏續,二十合幹敗徐晃。以前還殺過關純。文丑就是打敗公孫瓚,戰平少年趙雲,一箭射張遼落馬,嚇得徐晃轉身逃走。早前殺過耿武。張郃,前面已經介紹。高覽,殺了劉闢。麴義,最牛逼的,就是袁紹、公孫瓚的界橋大戰,麴義一馬當先,先殺擎旗將,後砍倒大旗,陣斬公孫瓚前敵統帥嚴鋼。



需要注意的是,張郃是一位雙料名將,即河北五將,五子良將中,都包括張郃,河北張郃年輕,無論武力、謀略都比較弱,五子張郃初期平庸,後期比較牛叉。就總體而言,如果從武力角度看,五虎將最強,河北五將次之,五子良將最次;如果說用兵謀略,則五虎將、五子良將半斤八兩,河北五將最次。(001)


流譽後


首先談論的是歷史上的袁紹“河北五將”,那麼就撇開演義不談。那麼首先歷史上蜀國沒有五虎將之說,有的只是前後左右四將軍,分別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三國志》裡將趙雲與關張馬黃一起列傳,所以後世才有蜀漢五虎將之傳說,其實趙雲是被演義所誇大了的,具體不再多說。魏國五子良將是真實存在的,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三國志》裡也將這五個人合傳。

那麼歷史上袁紹的“河北五將”,個個也都是能力突出的當世之雄,我認為排名第一的應該是鞠義,在演義裡被黑的不像樣,戰不三合被趙雲挑落馬下,其實歷史上鞠義是西涼兵出身,最初在韓馥手下,後投奔袁紹,所率領的先登部隊是袁紹的王牌部隊。先是大破南匈奴的部隊,後在界橋對公孫瓚的戰鬥中擔任先鋒部隊,八百先登擊敗公孫瓚三萬大軍,將公孫瓚手下赫赫有名的白馬義從全殲了,要知道白馬義從可是公孫瓚的王牌部隊,對陣鮮卑烏桓都不落下風的頂尖戰力,卻被鞠義全殲,因此可見鞠義的實力。只是此人後來因自恃有功而驕傲放縱、心懷不軌,被袁紹所殺。

第二位的是張郃,張郃也在魏國五子良將裡,能力不用多說,最初也是在韓馥手下,後來投奔袁紹,在攻打公孫瓚時立下不少功勞,後來官渡之戰受多種原因,不得已投降曹操,之後隨著曹操南征北戰,大破烏桓、擊敗馬超、大戰漢中、南下破吳等,一直到曹叡即位後還攻取街亭、打敗蜀漢等,功勳卓著,只是最後追擊蜀軍而被弓箭射死,戰死疆場。

第三位的是顏良,顏良文丑以勇著稱,孔融以顏良文丑勇冠三軍來建議曹操格外小心,很多人以為顏良應該是河北五將第一位,不過我認為顏良和文丑一樣,勇有餘而統帥不足,尤其是他性急,沮授勸諫袁紹:“顏良性急不可單獨任用。”而袁紹仍然以顏良為統帥進攻白馬,卻被關羽所斬殺。由此可見,顏良是一名勇將卻並不是一個出色的統帥,主帥的性格影響三軍甚至決定成敗,為將可為帥則不可,所以我認為他比不上前面那兩位。

第四位的就是文丑,他和顏良一樣,勇有餘而統帥不足,為將可為帥則不可,中了曹操的誘敵之計而被殺。演義裡寫的是被關羽所殺,這也是為了突出關羽。

第五位的是淳于瓊,很多人對他並不熟悉,但他絕對有資格列在“河北五將”之列,他的名氣和顏良文丑並列,甚至在張郃高覽之上,非常得到袁紹的器重。官渡之戰,他奉命把守烏巢糧倉,如果他沒有能力怎麼可能得到如此重任,可見他絕對是一員大將。只是袁紹不聽人言,不派兵在外圍鎮守,導致曹操奇襲輕易成功。由此也可看出袁紹對淳于瓊十分信任。最後兵敗被樂進擒獲,但我認為戰敗並不是他的錯,一是錯在雙方信息不對等,許攸把一切都告訴了曹操,袁紹這邊對曹操的佈置一無所知,二是錯在雙方統帥能力差距太大,曹操比袁紹強的太多。所以,淳于瓊還可以稱為一員大將。

這就是我認為的“河北五將”。至於與蜀國五虎將、魏國五子良將孰優孰劣,每人心中可能都有不同的答案。總體上,我認為“河北五將”比起五虎、五子還是有明顯差距的,除去武勇方面差距不大外,統帥、能力、戰績等各方面都遜色不少,除了張郃也在五子良將陣營中,其餘幾人都活動在早期,沒有特別出色的戰績為支撐。反觀五虎和五子,個個能力超群、戰績彪悍,大家都很熟悉,我也不用多說。


紅塵入世亦不閒


蜀漢五虎將是演義說法,正史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為一傳,所以有了這個說法。曹魏五子良將是正史中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為一傳,陳壽評曰“五子為先”,所以有五子良將的說法。那麼,所謂的“河北五將”是什麼呢?有個說法是袁紹手下有“四庭一柱”,四庭即顏良,文丑,張郃,高覽,一柱指的是韓猛。演義裡,顏良文丑是名將,武藝不差,但是被關羽收拾了;張郃則歸降曹操,成了後期的曹魏第一大將;高覽除了和許褚不知幾回合平手外,就被趙雲一槍刺落了;韓猛則是和淳于瓊戰死在烏巢,表現不多。所以,在演義裡,“四庭一柱”雖然大部分武藝不差,表現卻差強人意,那正史上又是如何呢?



顏良:官渡之戰僵持時期,曹操陣營有一場對雙方實力的討論,孔融提到:“顏良,文丑勇冠三軍……”,被荀彧反駁了。這裡只提到顏良,文丑,沒有提到其他將領,說明了顏良文丑應該是袁紹諸將領之最。而且,袁紹早期反董,豪傑爭先歸附,顏良文丑大概就是此時加入,並且在和公孫瓚,討伐黑山群賊等戰鬥中表現出色,所以才有勇名。官渡之戰,顏良也是作為前鋒大將,但是沮授卻勸袁紹說,顏良雖然勇猛,只是性格太狹隘不可獨任。所以,顏良作為大將還是有性格破綻,即便如此,要打敗和殺死顏良並不容易,那可是集合了荀攸的“輕襲白馬”之計以及關羽“萬人敵”之勇。



文丑:和顏良齊名,資歷和戰績,驍勇程度應該和顏良類同。根據《三國志.武帝紀》,曹操利用輜重吸引袁紹軍,當時作為騎兵大將的文丑和劉備帶著幾千騎兵至,結果自然落入曹操誘敵之計,部隊為了搶奪物資而陣行大亂,文丑死在亂軍之中,但是劉備又全須全尾的跑了。顏良,文丑皆為袁紹名將而先後陣亡,自然讓袁紹軍大震。



張郃:身份重疊的河北名將,也是混得最好,生命力最強的一位,他的戰績說了太多,這裡就不贅述了。

高覽:和張郃一起攻打曹操大營,能和張郃一起出徵,高覽自然不是泛泛之輩,可惜加入曹營後,再無記載。

韓猛:又名韓荀,韓若,也可能就是和淳于瓊同守烏巢的韓莒子。官渡之戰,韓猛先是領一軍隔斷曹操軍的西路,但是被曹仁在雞洛山將其擊敗,此後袁紹不敢分兵《三國志.曹仁傳》。後來,韓猛又負責押運糧草,荀攸說曹操,此人銳而輕敵,於是舉薦徐晃,果然韓猛(韓荀)徐晃和史渙擊破之《三國志.荀攸傳》。後來,韓猛和淳于瓊同守巢,再次被曹軍攻破,韓猛被斬(韓莒子)。

綜上所述,袁紹所謂的“四庭一柱”(除張郃外),正史上表現還不如演義,戰績和五虎,五子差太多。比如,高覽此後無記載,除了去世的因素,就是本事不如張郃,甚至不如早就投靠曹操的朱靈。韓猛更不用說,和曹軍幾次作戰全部失敗告終,所以所謂的“一柱”根本不成立。但是,話說回來,至少顏良文丑張郃都是有實力的,只是遇到一個喜歡把好牌打爛的領導袁紹,他們也無能為力了。比如,袁紹陣營裡還有兩個被浪費的名將,一個是麴義,一個是淳于瓊。



麴義,早年在涼州和羌,氐作戰,後歸屬韓馥,袁紹。在大名鼎鼎的界橋之戰中,麴義以800先登營,擊敗軍力強悍的公孫瓚軍,一戰成名。而且,麴義是袁紹眾多將領之中,唯一一個影響著重大戰役,並且勝利例子的將領。可惜,麴義可能有些居功自傲,又難制,最後被袁紹清除。



淳于瓊,演義中的淳于瓊因為醉酒被曹操偷襲烏巢成功,還被割鼻,這樣的表現簡直就是“草包”將軍。偷襲烏巢的過程,正史中也差不多,曹操親自帶兵以五千精銳,大破守護烏巢糧倉淳于瓊的萬餘部隊,成了官渡之戰的轉折點,張郃,高覽也因此歸降了曹操,淳于瓊也確實被曹操割下了鼻子,最終被殺。但是,烏巢失守的責任不能全都算在淳于瓊的身上,因為曹操攻打烏巢,張郃等人已經提醒甚至可以說是警告過袁紹了,大意是:曹操部隊精銳,烏巢要地,輜重所在,輕易不能丟失,否則將大大影響上下之軍心,袁紹不聽,反而跑去打曹操的大本營,淳于瓊軍最終在外無援兵下覆滅。

另外,淳于瓊曾經和曹操,袁紹共事過,職務差不多,資源地位不如袁紹,曹操而已。原來,東漢末年成立了“西園八校尉”,袁紹以虎賁中郎將任中軍校尉,曹操任典農校尉,淳于瓊擔任右校尉。所以,淳于瓊在袁紹陣營裡,地位應該超過其他將領。證據就在《三國志.袁紹傳》注引《世語》,沮授原本以監軍管理袁紹部隊,後來袁紹分權,一分為三,分別由沮授,郭圖,淳于瓊各領一軍。

當然,袁紹還有其他將領如蔣奇,眭元進,呂威璜,趙叡等等,由於缺乏資料,這裡就不一一分析了。


大飛熊騎士


沒有河北五將,只有河北四庭柱的說法。顏良、文丑、張郃、高覽!

①高覽張郃被人陷害,走投無路之下投降曹操。高覽雖然出場不多,官至偏將軍。歷史上最著名的偏將軍當屬三國時期劉備集團的關羽、馬超、趙雲,曹氏集團的徐晃、于禁、張郃。雖然在《三國演義》裡聲名赫赫,這前三人都是五虎上將之一,後三人都是歷史上著名的五子良將之一,但在此以前,這六人都做過偏將軍。後來還封東萊侯!做為一個降將,做到這一步非常厲害了。至少得到了曹操的認可。

②張郃可是非常厲害的。大氣晚成的那種類型。曹操最喜歡的將領。就算打了敗戰也從不責備。夏侯兄弟都被罵“肉票將軍”和“白地將軍”!張郃越到後期越厲害,連諸葛亮、司馬懿都非常忌憚!在諸葛亮喝司馬懿的對決中。被司馬懿安排追擊諸葛亮。中了埋伏,被群毆致死。張郃可是雙料將軍,武藝高強,戰陣統御更厲害。

③顏良文丑就不用多說了!“吾有上將顏良文丑,可斬華雄”!應該沒有水份的。要是華雄真被顏良斬了,估計就沒有孫堅、關羽什麼事情了。沒有跟對主公,死得太早了。袁紹百萬大軍裡面選出來的上將,還是和厲害的。畢竟壓張郃高覽一頭。從高覽張郃後面的表現來看也就知道了。

有人把鞠義放進去,說是河北五將!鞠義就更加厲害了。鞠義西北涼州人,人也彪悍。由於瞭解西涼鐵騎,創建了大戟士。專克騎兵!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就被這支部隊打垮的。鞠義為人傲慢(有本事的人,都有這毛病),甚至不把袁紹當回事。被袁紹殺掉了。打戟士歸張郃統御。


天天爆開心


顏良實力超群,戰敗過徐晃這樣的名將,後被關公斬殺。不敢說其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但如果不是他早亡,白馬一地,曹操想拿下還真挺費勁。曹操手下多是和徐晃相當的武將,想戰勝兵多將廣的袁紹絕非易事,更何況是斬殺顏良這樣的猛將呢。

文丑和顏良武藝差不多,要是真正剛起來,曹操手下也難以佔到便宜。可惜此人無謀,中計死於亂軍之中,沒顯示出他的真實能力。做為河北四庭柱之一,絕對有過人之處,否則也沒機會在袁紹手下千員戰將裡脫穎而出。

張郃,四庭柱之一,在袁紹手下就受重用,到了曹魏後期,更是朝廷倚重的老臣。武藝高強,不是吃乾飯的。投降曹操後,又被曹操列為五子良將之一,至此,曹操五子良將被他佔了一席,和其他四將平起平坐,絕非等閒。

高覽投降曹操後也被封侯,但是後來下落不明。做為和顏良文丑張郃平等的四庭柱,本事差不到哪去。

一正樑,應該是麴義,而非韓猛。麴義立功很多,大勝仗打過不少,他打敗過匈奴單于於夫羅,界橋之戰斬殺公孫瓚先鋒嚴綱,後來大破公孫瓚,只可惜恃功而驕,被袁紹所殺。此人統兵能力應該很強。

他們水平到底如何呢?假設以此五人的實力對抗蜀、魏兩家的五人組(魏國除去張郃還剩四人組),可立於不敗之地。對付蜀漢的關張兩位萬人敵未必能勝,但是曹魏的四人很難抵擋住這五人。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真實歷史。


禁街虎1


答:麴義、文丑、顏良、張郃、高覽,還是淳于瓊、高幹、朱靈、蔣奇、馬延?袁紹手下的大將非常多!都不一定是與袁紹同心同德的人,他們大部分都是因為,袁紹是大將軍!代表漢末的政權中心,而投靠袁紹,當隨後的戰況發生時,也逐漸認清袁紹的為人。正如趙雲所說,“天下訩訩,未知孰是,民有倒懸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趙雲是如此,其他將軍莫不如此。與公孫瓚比,當然袁紹更有實力和地位!趙雲看中的是仁政,其他將軍更看中勢力,這是無可厚非的。

然而,隨著事態的變化,權利的中心轉移到了許都,曹操挾天子,瞬間就把袁紹的優勢化解,懷揣著報效祖國的將軍們,對袁紹大失所望!或因戰事或因私事使本來就心猿意馬的將軍們紛紛奔向其他的歸宿,自然,袁紹手下的將軍們就顯得不那麼“本份”!其實,曹操手下的張郃、劉備手下的趙雲,不都曾經是袁紹的手下嗎!就包括劉備本人不也是袁紹的手下嗎!

這就告訴我們,袁紹手下的將軍們要高於曹操和劉備手下的將軍們不是一星半點!高多了……袁紹不能為我所用罷了。


中行偃1


漢末三國,劉備和曹操、孫權三分天下,劉備手下有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等五虎上將,因這五人被《三國志》共同列為一傳,故稱五虎,曹操手下有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等五人,因陳壽說,時之良將,五子為先,故稱五子。

那麼,劉備五虎上將和曹操五子良將,誰更厲害呢?蜀漢的五虎上將能否完敗曹魏的五子良將?

可以對於一下,就知道是五虎厲害?還是五子厲害?以曹操時代為討論範圍。

第一,關羽對比于禁。

蜀漢的五虎之首,關羽,前將軍,假節鉞;曹魏的五子之首,于禁,左將軍,假節鉞。

這個不用細說,襄樊之戰中,假節鉞的關羽擊敗了假節鉞的于禁,並生擒于禁,關羽完勝。

《三國志 關羽傳》記載: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

第二,張飛對比張郃。

張飛是萬人敵,張郃用兵巧變,善於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

在巴西郡作戰時,張飛對陣張郃,張飛巧妙利用山道狹窄,張郃軍前後不得救應,將張郃打的落花流水,全軍覆沒,張郃棄馬步行逃走,狼狽至極。

善於料戰勢地形的張郃,居然不靈了。

《三國志 張飛傳》記載: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問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

第三,馬超對比張遼。

馬超以勇猛著稱,和曹操多次交戰,雖然馬超戰敗,但是,馬超的實力在那擺著,作為漢末群雄之一,馬超能活到最後,絕非浪得虛名。

馬超投降劉備,率兵攻取成都,十日拿下,立下大功。

《三國志 馬超傳》記載:先主遣人迎超,超將兵徑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

張遼是曹魏名將,逍遙津之戰,以七千人,擊敗孫權十萬大軍,還差點活捉孫權,威震江東,嚇得江南小孩晚上聽到張遼的名字,都不敢啼哭。

《三國志張遼傳》記載:遼率諸軍追擊,幾復獲權。

馬超攻取成都,張遼逍遙津擊敗孫權,綜合來說,馬超的難度比張遼大,因此,馬超勝出。

第四,黃忠對比樂進。

黃忠勇毅冠三軍,樂進以驍果顯名。

黃忠最精彩的一戰,定軍山一戰,力戰曹魏名將,曹操西部戰線軍事統帥,虎步關右的夏侯淵,雖然說有法正相助,但是,黃忠還是有實力的,沒有實力,也是枉然。

《三國志 黃忠傳》記載:淵眾甚精,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淵軍大敗。

樂進在官渡之戰中,斬殺袁紹大將淳于瓊,戰場上的表現也非常厲害。

《三國志 樂進傳》記載:從擊袁紹於官渡,力戰,斬紹將淳于瓊。

但是,相比之下,黃忠斬殺的夏侯淵,含金量比樂進斬殺的淳于瓊高多了,因此,黃忠勝出。

第五,趙雲對比徐晃。

趙雲是蜀漢名將,主要有長坂之戰,入川作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趙雲最精彩的當屬漢水之戰,空營退敵,但是,因為正史沒有記載,因此,只說長坂之戰和箕谷之戰。

長坂之戰,趙雲在曹軍數千人馬中,保護劉備妻子平安歸來,難度非常之大。

箕谷之戰,以偏師抵擋曹真主力,以弱敵強,雖然失利,但是,趙雲因為親自斷後,斂眾固守,沒有遭受一點損失,全身而退。

《三國志 趙雲傳》記載: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

徐晃作為曹魏名將,有周亞夫之風,主要戰績是在襄樊之戰中,救援樊城,打敗了關羽。

《三國志 徐晃傳》記載:羽見四冢欲壞,自將步騎五千出戰,晃擊之,退走。

雖然徐晃大敗關羽,趙雲敗給曹真,但是,可以比較一下誰更強?

箕谷之戰,趙雲以弱敵強,雖然失利,但是,實際上趙雲還是佔了上風,俗話說,兵敗如山倒,誰也擋不住,但是趙雲就做到了,沒有丟一件輜重,簡直太難了。

而徐晃雖然擊敗關羽,別忘了,此時的關羽,連續作戰多月,孤立無援,而且,先後打敗曹仁、于禁、龐德,非常疲憊,此時,孫權又從背後偷襲,關羽後方失守,軍心已亂。

徐晃勝疲憊作戰的關羽也是很容易的,如果關羽一開始就和徐晃交戰,徐晃未必能佔到便宜。

所以說,綜合對比,趙雲還是勝於徐晃。



水墨鄂州


蜀有五虎將魏有五子良將,袁紹也有五員大將,河北四庭柱一正樑是東漢末年時期割據河北的大軍閥冀州牧袁紹帳下的五員大將,分別為顏良,文丑,張郃,高覽和鞠義(演義中為韓瓊)。

一、顏良 (東漢末年將領)

顏良,琅琊臨沂人,東漢末年河北軍閥袁紹部將,河北名將,以勇而聞名,與文丑齊名的袁紹軍雙壁猛將,河北四庭柱之首。

顏良與文丑一起作為袁紹軍隊的勇將而聞名,在平定冀州、攻滅公孫瓚的多場戰役中立下功勞。孔融曾以顏良、文丑作為袁紹軍隊的武將代表勸諫曹操小心他們。

建安四年199年,袁紹、曹操於官渡交戰。袁紹以顏良、文丑為將帥,簡精卒十萬,準備攻許。開戰時,沮授勸諫袁紹,顏良性急,雖驍勇,不可單獨任用。

建安五年200年,兵進黎陽,袁紹仍以顏良進攻單獨守護白馬的曹將劉延。曹操北救,以荀攸計分兵渡河,引袁紹西應,自率輕兵掩襲白馬,顏良毫無準備,倉猝逆戰,遂被關羽擊斬。

二、文丑(東漢末年將領)

文丑,東漢末年冀州牧袁紹帳下的大將,河北名將,與顏良齊名的袁紹軍雙璧猛將,四庭柱排行第二。

建安四年199年,袁紹以顏良、文丑為將率,精卒十萬,準備攻許。曹、袁兩軍初戰白馬,曹操使計分散了聚集在黎陽渡河攻白馬的袁紹主力,解了白馬之圍,殺了袁紹負責進攻的將領顏良。

建安五年200年,袁紹渡河兵至延津,使文丑與劉備挑戰,袁紹的騎兵主將文丑和劉備率五六千騎兵相繼追來。白馬的運輸車隊出現在堤壩的北側了,曹操的一些將官為敵軍騎兵眾多而不安,建議返回守營。曹操不許,直到袁紹的騎兵越來越多並分散開來劫掠物資。這時曹操讓軍士上馬,曹操手下不足600的所有軍士跳上馬衝擊袁軍,袁紹軍戰敗,文丑為亂軍所殺。

三、張郃(東漢末年將領)

張郃,字儁乂,河間鄚人。東漢末年,應募參加鎮壓黃巾起義,後屬冀州牧韓馥為軍司馬,河北四庭柱排行第三。

191年,袁紹取冀州,張郃率兵投歸,任校尉,因破公孫瓚有功,遷為寧國中郎將。後在官渡之戰中投降曹操。此後,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

215年,率軍進攻巴西宕渠,被蜀將張飛擊敗。後任蕩寇將軍。

219年,從夏侯淵迎戰劉備軍於定軍山,當夏侯淵戰死,全軍危急之際,張郃代帥,率部安全撤退。後屯陳倉。

曹丕稱帝后,升左將軍,封鄚侯,奉命從曹真擊平安定羌胡,後與夏侯尚圍攻江陵。

228年,隨曹真西拒諸葛亮,在街亭大敗蜀軍,迫其退回漢中,因功升徵西車騎將軍。

231年,被司馬懿下令領兵追擊蜀軍,至木門中箭身亡。

四、高覽(東漢末年將領)。

高覽,字元伯,一名高奐,袁紹部下勇將,河北四庭柱排行第四。

官渡之戰中,烏巢受襲。郭圖建議攻擊曹營而不去救烏巢。高覽、張郃被派往攻擊曹營,為曹軍擊敗。回軍時,郭圖誣告張郃、高覽不盡力迎戰,逼使張郃、高覽投降曹操,官至偏將軍、東萊侯,後情況不明(演義中,曾與許褚、徐晃大戰不分勝負,後劉備敗走荊州時,被衝陣而來的趙雲刺殺)。

五、一正樑鞠義(東漢末年將領)

麴義(又作曲義、鞠義),東漢末年人物,袁紹部下,原為韓馥部下,河北一正樑,後來因恃功而驕恣,為袁紹所殺。

初平二年191年叛變,擊敗韓馥,投奔袁紹,又擊敗叛變袁紹的匈奴單于於夫羅。

界橋之戰中,麴義以精兵大破公孫瓚大軍,斬殺嚴綱,又回救被圍的袁紹。

興平二年195年,麴義合兵烏桓峭王、劉和破公孫瓚於鮑丘,殺鄒丹等二萬餘人。

後來麴義因自恃有功而驕傲放縱、心懷不軌,袁紹召見他將其斬殺,兼併他的部眾,有餘部逃亡的,也被袁紹分兵撲滅





帶帶大米粥


看過三國的朋友,都知道蜀國有“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而對三國有進一步瞭解的朋友,肯定也知道魏國有“五子良將”。他們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

雖然在《三國演義》裡戲份較之“五虎上將”差的不少,但真實的歷史上,他們也都是三國世界中的一流宿將: 張遼曾經北征烏丸,斬殺蹋頓單于,在逍遙津以寡擊眾,大敗孫權; 樂進以勇猛果敢著稱,官渡之戰奇襲烏巢,生擒淳于瓊,而後幾乎每戰必徵,常為先鋒; 于禁多年隨曹操南征北戰,在216年假節鉞,是曹操生前唯一擁有此殊榮的戰將; 張郃文武雙全,被曹魏名臣陳群稱為“國之依仗”,在街亭大敗馬謖; 徐晃治軍有方,被曹操比喻為有“周亞夫之風”,曾戰馬超、韓遂於潼關,敗關羽於襄樊。




其實,在三國曆史上,除了“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三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武將組合,那就是“河北五將”。“河北五將”都有誰,與上面那些名將相比,又分別起到了什麼作用呢?在評書演義中,有“河北四庭柱”之說。這四根“庭柱”,分別是袁紹帳下四員猛將——顏良、文丑、張郃、高覽。而除此之外,袁紹帳下還有一員名將,此人便是麴義。跟以上四將不同的是,麴義雖然是知名度最低的一個,卻可能是在袁紹帳下戰功最大的一個。

我們來看一下他們都有什麼戰績吧。

首先說麴義,麴義本來是冀州牧韓馥的帳下猛將,後來他與韓馥反目,率兵反叛。韓馥親自率兵攻打麴義,反而被麴義大敗。此時,袁紹正苦於沒有容身之地,於是便與麴義暗中結盟,攻取冀州。最終,袁紹逼迫無能的韓馥讓出了冀州。還有就是初平三年的“界橋之戰”,麴義大破公孫瓚的精銳部隊“白馬義從”。

顏良、文丑在真實的歷史上,《三國志》用了一個詞,來形容顏良和文丑,那就是”勇冠三軍“,而麴義死後,顏良、文丑能接替他的位子,這說明,此二人的戰力也不遑多讓。

張郃、高覽,張郃就不多說了,主要是戰績太多,說不完,說一下高覽吧,高覽,生卒年不詳,一名高奐河北名將,本屬袁紹部將,後官渡之戰淳于瓊被曹操擊破,與張郃一同投降曹操,被封為偏將軍,東萊侯。《三國演義》裡,曾與許褚、徐晃大戰不分勝負。200年劉備敗走荊州時,高覽奉命追殺,被衝陣而來的趙雲刺死。高覽與顏良、文丑、張郃被後世並稱為“河北四庭柱”高覽,東漢末年袁紹部將,後與張郃一同投降曹操,官至偏將軍、東萊侯。高覽,與張郃併為袁紹大將。官渡之戰,曹操率軍偷襲烏巢,袁紹從郭圖之請,僅以輕騎救援,而命高覽、張郃率重兵攻曹營,營堅不能下,糧谷被燔,郭圖慚其計失,復譖於紹,高覽等忿懼,遂焚攻具,率眾降於曹操。官渡之戰,高覽曾和許褚大戰而不分勝負。曹操偷襲烏巢,袁紹從郭圖之計,命高覽、張郃率兵劫曹營,遭埋伏兵敗,懼罪而降於曹操,被封為偏將軍、東萊侯。後隨曹操出征汝南,率軍伏擊劉備,三合斬劉闢,正欲擒劉備,被趙雲一槍刺於馬下。


從河北五將可以看出,他們只是未遇明主,其個人能力與蜀國五虎和五子良將相差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