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罰酒三杯”的幾場酒局

北京又在飄雪。居家難免小酌幾杯。

想起話本上幾場耳熟能詳的酒局:鴻門宴、煮酒論英雄、杯酒釋兵權。

又想起,偶然在《永樂大典》上翻到的幾個“罰酒”的小故事,道盡了“罰酒三杯”的歷史由來。

給大家分享一下:

《永樂大典》12044卷,專門記錄了罰酒的故事。

中國古代,“罰酒三杯”的幾場酒局


第一則,杜蕢進諫

這是《禮記》裡的一個故事。話說春秋時期,東方有一個超級大國,叫晉國。那時候小國不過一縣或幾鄉之地,晉國卻控制了山西、河南、河北大塊土地,東與齊國接壤,南與楚國爭霸。

晉平公時,智氏成為晉國最大的貴族,也是晉國國君最大的輔臣。晉平公,在歷史上總體是個不知感恩、好大喜功、志大才疏的君主,晉國自他之後,逐漸被幾個家臣給瓜分了。

中國古代,“罰酒三杯”的幾場酒局

這一年,智氏的家主、晉國大夫智悼子去世,晉平公卻在喝酒享樂。

有一個叫杜蕢的廚師長在宮殿外聽到奏樂的聲音,他就特別奇怪,人家在辦喪事,他卻在開宴會,老闆這也太不懂禮數了。所以他就衝到酒宴上,倒了3杯酒,對陪酒的兩個人說:師曠,第一杯罰你;李調,第二杯罰你;第三杯罰我自己。

然後離席而去。

晉平公其實心裡明白的很,都是千年的狐狸,你這跟我說什麼聊齋呢。但是君主嘛,總要有個禮賢下士的態度。他就把杜蕢喊回來,讓他說說清楚。

杜蕢說,你看你身邊這倆臣子,一個是太師,他忘了自己教導君主的本職,在這陪你吃喝,該罰;一個是你的寵臣,他為了這點口腹之慾,慫恿你不講禮數;我一個破廚子,管了不該我管的事。我們三個都該罰。

晉平公說,杜蕢說得好。來,你也罰我一杯。(你看,他還要喝酒,他是聽進去了,還是沒聽進去呢?)

杜蕢可沒慣著他,他把杯子洗洗乾淨,空杯子舉起,給晉平公拜了拜。

中國古代,“罰酒三杯”的幾場酒局

所以你看,罰酒三杯的第一個故事,是罰了3個陪綁的人,一人一杯。犯錯的老闆,是喝不到酒的。

當然,那時候的酒具不叫“杯”,是一種叫“觶”的酒器。後來“杜蕢揚觶”還成了一個典故呢。

很多人講故事願意講“後來”。後來,智、韓、趙、魏等6家瓜分了晉國的土地和勢力。智氏一度一家獨大,在智氏張狂的行動下,韓趙魏三家不得不合夥滅了智氏全族。然後,就是大家熟悉的“三家分晉”了,戰國七雄裡的韓、趙、魏,就從這裡來。


第二則,寫不出詩文罰喝酒

這是大概是古代君王或權臣養士的套路性操作了。辦個宴會,喊一幫文人,命題作文。寫不出來的,罰酒三杯(也有罰酒三升、罰酒三斗的)。

中國古代,“罰酒三杯”的幾場酒局

七王之亂中,梁國頂住了吳、楚的第一撥攻勢

梁孝王罰王安國

比如西漢時期招攬天下英才的梁孝王就罰過名臣韓安國的酒。我們很多人知道梁孝王,可能是因為他跟周亞夫的恩怨。其實梁孝王作為漢景帝一母同胞的兄弟,搞了招攬文士的“梁園”(就是司馬相如說的那個“梁園雖好”的梁園),很是風光過一段。

韓安國作為一代名臣,文化水平自然是不低的。但是有的人有急智,有的人擅長命題作文。韓安國就不是個擅長命題作文的人。所以當梁孝王突然來到梁園,讓大家當場作賦,韓安國只能罰酒三升。

後來,名臣、名將、名王,在“七王之亂”的舞臺上相遇了。韓安國在西漢發生“七王之亂”的時候,幫助梁國,成功守住了吳王的攻伐,為西漢平定七王之亂爭取了時間。韓安國在景帝、武帝兩朝都受到了重用。而周亞夫,也因為在這時候沒有急著救援梁國,被梁孝王在賬本上記了一筆。

中國古代,“罰酒三杯”的幾場酒局

石崇鬥富

石崇金谷園罰酒

再比如西晉時候,石崇作的《金谷詩序》就說,他送別徵西大將軍王詡,在金谷園辦了個送別宴會,現場讓大家寫詩作賦,作不出來的,自然要“罰酒三勝”。

後來罰了酒的,都有那些人呢?南郡太守石攜、散騎常侍劉遂、絳邑令潘豹。這就是欺負武將啊。說起來,在追求風度享樂的年代,人家搞雅集,你們這是湊什麼熱鬧呢?也許,這也是他們的生存智慧呢。

石崇的下場大家都知道,生在亂世,被夷了三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