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西施:是不是西域人?是不是鄭旦的間諜代號?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四大美女,其中沉魚指的就是越國美女西施,西施的遭遇跟後來的貂蟬類似,都是被派到敵方從事離間和間諜活動的,都是在完成任務後消失無蹤,生死存疑。如果說西漢淮南王劉安的女兒劉陵是史上第一女交際花,西施可以稱為史上第一女間諜。

西施名冠當時和後來,而鄭旦卻鮮有人知,史書對西施記載的很少,而對鄭旦的記載更少,據說鄭旦的美貌還要勝於西施,用一句話總結就是:美勝西施,名沒歷史。

解讀西施:是不是西域人?是不是鄭旦的間諜代號?

西施

1.為什麼鄭旦無名,而西施顯名?

一是鄭旦雖比西施美,但是鄭旦並不能迷惑夫差,即人各所愛,西施是迷惑之美,有說鄭旦好劍,性格剛烈,這樣的女子在後宮又怎麼能成為寵妃。夫差得到西施和鄭旦後,讓西施住在姑蘇臺,鄭旦住在吳宮,姑蘇臺是新建的,且工程浩大輝煌,也是文種九術之一的成果,由此可見夫差對西施更加喜愛。

二、鄭旦早死。有個說法是鄭旦嫉妒西施受寵而鬱鬱寡歡而死,這個說法不足信,史記等也並無記載。為什麼呢?首先西施和鄭旦都是帶有任務的,不太可能會互相爭寵;其次鄭旦之前是到處宣揚西施為美女,很可能是為了隱藏自己之美,也就是說她更願意過著平淡生活,又性格剛烈,所以她很可能在送去吳國後鬱鬱寡歡是這個原因。

三、施光於人而隱於己,一說鄭旦為了和西施當朋友,而到處說她是個美女。很可能由於在鄭旦的宣傳下,西施在被送到吳國前,就早已經美名遠揚了,不然如何知道山野有此美女,而有種可能就是在去接西施的時候發現鄭旦也很美,所以也一起帶走了。但西施畢竟已出名,一個名女人的魅力或許是要大於普通美女的,這更能引發吳王的征服欲,美麗到了一個水平,拼的就是皮囊之外的東西了。

解讀西施:是不是西域人?是不是鄭旦的間諜代號?

鄭旦

2.西施有可能是西域人?

歷史上有沒有西姓?在百家姓中沒有,但是有這個姓,西這個姓很罕見,起源有好幾個。一個是來源古代的西國;一個是來源於戰國時期魏國的西門豹;一個是由明世宗時張皇后一族逃跑改姓而來。據《姓氏考略》記載,西姓望出魏郡,這大概是採用了來源於西門豹的說法。西姓大多分佈在北方,但在華東包括浙江也有西姓。從幾個來源看,後兩個都在春秋之後,因此從時間上與西施所存在的時期不符。那西施的西可能就是來源於古代的西國。

西國的基本涵義,一個是分封在西方的諸侯,一個是指西域,其他的意思與西施所處的時期也不符合。西施是處於吳越地區,不算西方,以諸侯所在地或封號而形成姓,從周朝之前就有這種現象,但我認為這個西國更應該是分封在西域或附近的諸侯,且西施的腳大,也符合西域人的特點。因此西施就存在是西域人與吳越人結合的後代,也即西家與施家。另有個佐證是西施的眼睛,有個說法就是西施覺得自己的眼睛不如鄭旦的好看,鄭旦鼓勵她的眼睛更有特點,那這個特點也許就是西域人的特點。

假使西施和鄭旦是兩個人,那麼為什麼送去吳國後,獨西施受寵,也就可能說明西施之美更有特點,吳越地區的美女對夫差來說太常見,因此西施不比鄭旦美而比鄭旦更受寵的原因,就是西施具有西域人的血統。

解讀西施:是不是西域人?是不是鄭旦的間諜代號?

夫差、西施劇照

3.西施與鄭旦是不是一個人?

根據東漢趙曄所撰《吳越春秋》記載,越大夫文種獻九術滅吳,其中第四術就是美人計。即“乃使相者國中得苧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飾以羅榖,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于都巷。三年學服而獻於吳。”問題就在於這個“曰西施、鄭旦”,西施鄭旦中間到底有沒有標點?有標點就是兩個人,無標點就是一人。

西施故里蕭山區歷史學會副會長史文慧認為:西施、鄭旦,實為一人;北宋丞相韓琦曾孫、端明殿大學士韓膺胄在《三溪忟》中說:“相國範少伯訪西施之家,得采薪者之女,姓鄭名旦字夷光者(父姓鄭,母姓施),入選吳宮……”;鄭逸梅《藝林散葉》中記載,長期經營諸暨“西施殿”的晚清舉人陳蔚文(諸暨人)說:“西施鄭旦實為同一人。因西施母姓施,父姓鄭,乃施家之贅婿。”

從上面的說法看,西施鄭旦是一個人,即西施鄭旦的父親是一個上門女婿,這在江浙一帶很正常,而生了孩子母姓在前,父姓在後。

現今浙江諸暨鸕鷀灣村仍以鄭姓為主,村北臨江建有“鄭旦亭”。也就是說既有“西施殿”,又有“鄭旦亭”,這是否能夠佐證既有西施,也有鄭旦呢?

不好說。因為如果西施鄭旦為一人,名字含有父母之姓,那麼有一個可能,就父母兩族為了顯露自己,分別取西施和鄭旦而紀念之。

另外,古代人名多奇特,不能排除有個人的名字就叫西施鄭旦的可能。

解讀西施:是不是西域人?是不是鄭旦的間諜代號?

鄭旦亭

4.西施是不是鄭旦的間諜代號?

西施二字不太可能是地名或姓,上面說的母姓施父姓鄭也存在問題,如果是這樣應該叫施鄭旦,但前面加個“西”字是什麼意思!

《墨子.親士》、《孟子.離婁》、《莊子.齊物論》都提到了西施,但是《春秋》、《左傳》都沒有提到,《春秋》和《左傳》是更接近西施生活的時期,那麼就存在兩個可能,一個就是西施只是個代號,跟貂蟬一樣,所以不知其生也不知其死,《春秋》跟《左傳》更官方,這種代號式人物就沒有記載,而先秦諸子更個人化;另一個就是西施就是鄭旦,而不是鄭旦就是西施,這個要從名字上面去考究。

春秋時除了西施基本沒見到過姓西或姓西施的,到了戰國時才出現個西門豹。那麼就有一種可能,就是鄭旦是真的,鄭旦被選後,被冠了一個假名字叫西施,用三年打造培訓造勢宣傳,而使西施以美聞名於吳越,用假名也更符合間諜的做法,不然如果西施那麼受寵,卻不見其父母親族受用,不也奇怪嗎!這個事終為東漢趙曄獲知,故而才會在《吳越春秋》中記載有西施鄭旦,而其他地方几乎看不到鄭旦的記載,這能合理解釋西施鄭旦合在一起的原因。

解讀西施:是不是西域人?是不是鄭旦的間諜代號?

西施殿

但是《吳越春秋》有范蠡獻美女時的說話,即“越王勾踐竊有二遺女”,那就是二個美女。我的猜測是趙曄在撰寫《吳越春秋》時,看到的古記中有西施鄭旦,但他根據前人有西施之說,故而以為西施鄭旦中間有個標點,而誤以為是西施、鄭旦,故有二遺女的說法;還有一個猜測就是在苧蘿山得鬻薪之女,這個鬻薪之女就是一個,不然在一山野一下發現二個極美女子也太過巧合,但在獻給吳王夫差的時候,搭配了另一個美女,加上西施鄭旦就成為“二遺女”,另一個美女的搭配是為了襯托和掩護西施鄭旦。這一點是我在重看一遍諜戰片《風箏》時想到的,即影子與假影子,這也是為什麼越國派去的美女只有西施聞於史的原因。越國滅吳後,西施不知所蹤,也正如風箏鄭耀先不能正名一樣,甚至製造了假死現象。

因此,西施為假,鄭旦為真,真正的被越王勾踐送給夫差的人是鄭旦,被冠了一個“西施”的間諜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