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比歐美人少兩塊骨頭?

根據主流科學界的說法,全世界的人類都是同一批人種演化而來的。

雖然如此,但全世界的人區別卻很大,比如:有些人膚色是黑色,而有些人是黃色;有些眼睛是藍色,有些是棕色。

除了這些表面特徵之外,不同地區的人體骨骼也有略微區別:亞洲成年人的骨頭只有204塊,而歐洲成年人的骨頭,大多有206塊。

為什麼我們比歐美人少兩塊骨頭?


骨頭的數量

其實,人體的骨頭數量會發生變化,在嬰幼兒時期,人體的骨骼能達到305塊,等到孩童時期,人體的骨骼是217塊,發育完成之後,骨骼數量會確定下來,如果是亞洲人,有73%的概率會擁有204塊骨頭,而歐洲人這大概率擁有206塊骨頭。

多出來的這兩塊骨頭位於小腳趾,對於大多數亞洲人而言,小腳趾只有兩塊骨頭,但歐美人卻有3塊,每隻腳多出來一塊骨頭,所以一共多出了兩塊骨頭。

為什麼我們比歐美人少兩塊骨頭?


必須說明的是,無論是204塊骨頭,還是206塊骨頭,在行走、奔跑以及各種運動中,並沒有明顯的區別,也就是說,多出來的這兩塊骨頭對人體沒有任何影響。

為什麼大多數中國人比歐美人少兩塊骨頭?

初中時,我們學過達爾文的演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根據達爾文的演化論,生物在演化過程中會保留有利特徵,比如:速度快的豹子更能適應環境,所以速度快的豹子會容易留下後代,按照這樣的發展,豹子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但是現實並不是這樣,豹子的速度在演化中並沒有明顯的提升。

為什麼我們比歐美人少兩塊骨頭?


再者:如果某個地方有一條大河,河兩岸同一個物種由於河水的阻隔,不能進行基因交流,那麼河兩岸的物種則會朝著不同的演化方向進行演化,最終會形成生殖隔離。然而河兩岸的物種生存環境相同、氣候相同,為什麼還會演化出不同的物種呢?不應該是朝著同一個演化方向演化嗎?

後來,日本科學家木村資生提出了進化中性學說,意思是:如果某個基因突變,不會給人體造成負面影響,那麼這個基因突變將會被保存下來,參與到繁衍。

為什麼我們比歐美人少兩塊骨頭?


比如:髮色,如果有一天某個人基因突變,髮色變成了紫色。由於這個基因突變並不會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所以該基因就可能被保留下來,經過N代基因交流之後,可能大多數人都會有紫色髮色基因。

中國人少的兩塊骨骼也是中性演化,由於丟失這兩塊骨骼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所以該基因就被保留在體內,並參與自我複製。

為什麼我們比歐美人少兩塊骨頭?


當同一個物種不同群體的中性基因積累的足夠多的時候,兩者之間就會產生生殖隔離。

總結

我們常說生物進化的方向是隨機的,之所以是隨機的,就是因為這些中性突變。有利的基因突變雖然會大大提高人類進化速度,但有利的基因突變概率太小,大多數是中性基因。

隨著中性基因的積累,當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也會引起生殖隔離。之所以人類沒有形成生殖隔離,是因為人類基因一直在相互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