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明明很有錢也有人脈,為什麼喜歡投資別人的公司,而不是自己出來創業開公司?

職場新人王小明


在天使投資領域,確實很多大咖喜歡投資,而自己不創業。例如最著名的天使投資人徐小平,還有IDG的熊曉鴿,金沙江的朱嘯虎。

這些人都是職業投資人,也就是說投資本身就是他們的工作。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小米的雷軍,他本身也是很成功的天使投資人,但是他也喜歡自己創業。

那麼為什麼有些職業投資人喜歡做投資而不自己創業?

一、風投本身也是創業

不要認為投資就是隨便聊兩句就把錢投出去,投資本身也是一種創業,投資涉及到的金融、法律專業的難度甚至比一般的創業更復雜。

而風投公司的資金也不是自有資金,這些風投人也需要出去融資的,而且這個融資壓力非常大。

像雷軍之前做天使的時候,基本是用自己的錢。而且他只投熟人,所以並沒有做的非常專業化,不需要佔用太多的精力。

而大部分的投資人在投資這件事情上,本身就要花費很多的精力,自己再沒有辦法去做其他創業。

二、人生價值目標不同

有的人就是想自己可以做一件事情,可以得到自己價值的提現。而有的人就是想幫助其他人完成自己的理想。

而大部分的投資人,是希望能用自己手上的資金,幫助到更多的人為社會做出改變。

他們的成就感來源於幫助成千上萬的企業成功,而不是取得自己的一個成功。

三、年齡的桎梏

像徐小平老師這樣的天使投資人,本身以前做新東方就非常成功了,他經歷過一次創業,也知道創業的困難。

而到了一定年紀後,再很難有年輕時候的衝勁和精力,他們擁有的是創業的經驗和智慧。

可以通過投資的方式,給年輕的創業者提供自己成功的經驗,讓有能力有衝勁的年輕人實現理想。


小漁的創業信條


創業和投資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創業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也不見得有錢有人脈就能成功,真事,我們老家之前有個有錢人,真的是黑白通吃,開了一個價格和五星級酒店差不多消費的私家菜大飯店,剛開始確實很賺錢,因為都是不花自己錢的那些人來消費,礙於面子不來也得來,反正有冤大頭報銷,可是誰又能想到,正好趕上了國家嚴厲打擊腐敗,誰也不敢去這個地方消費了,不管是給不給面子了,反正保命要緊啊,最後陪了很多錢關門大吉了,雖然他陪得起,但是牽扯到的精力和時間是讓人吃不消的。這就是創業。

再說說投資,投資就舒服多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花點錢僱一位專業的投資顧問,全球的所有投資項目隨便選,只要資金足夠,投資顧問足夠專業,再加上覆利效應,時間和精力全部都省下了,沒有人願意找虐,所以大家都希望通過投資來賺錢,而不是創業,投資其實很簡單,創業那就很麻煩了,太細的就不多說了。

總之,幾乎所有的有錢人都希望獨立出來,創業就像是深海中的一個大漩渦,越陷越深,最後想退出都很難。



我是你人生進步的階梯


馬雲在今年的雲峰基金全球投資者大會上說過了一句話:

“前幾年很多中國企業犯了一些錯誤,就是做企業的人以為自己也會是一個好的投資者,其實做企業跟做投資是兩回事情,很多做投資的人也以為自己能當企業家,經常換CEO,這是愚蠢,其實這是兩種不同的技能。”

聽到馬雲爸爸說什麼了嗎?

投資和創業是兩種不同的技能,會投資的人未必就能下場來自己把活幹好。就好比你去賭馬,你可能看馬非常有一套,總是能夠找到讓你盈利的賽馬?但是你能夠代替賽馬親自下場去跑嗎?

同樣做企業的人也也未必能夠成為一個好的投資人,就像馬雲說的,這是兩種不同的職業,需要兩種不同的技能,甚至於心態。我們不能夠用投資人的心態去做企業管理和創業,同樣我們也不能夠用創業的心態去做投資人。


金融見聞錄


很多答案都沒有說到點子上,什麼輕鬆、簡單,邊都沾不上。投資一點都不比創業簡單。職業投資者也是一週飛七天,996連軸工作的,成年人的世界裡哪裡有簡單兩個字。


實際上原因是這樣的,相比於創業,投資槓桿更高,收益更高,風險還比創業低


什麼意思呢,我舉個例子,國內頂級投資者,紅杉資本合夥人沈南鵬。他投了什麼項目呢:

阿里、京東、拼多多、美團、360、今日頭條、滴滴出行


基本上你聽說過的互聯網企業,有一大半是他投資的。而且紅杉投企業投的都很早期,幾百萬美元估值的時候投進去,和創業者的原始股成本幾乎差不多。就算進去的稍微晚了點,價格和上市時候比也很低。很有意思的是,沈南鵬也是攜程的創始人,你看看現在攜程值多少錢?他投資的這些公司值多少錢。


再舉個例子,今日資本合夥人徐新。她1999年投資了網易,2005年投了京東,還投資了唯品會、瓜子二手車、大眾點評等等。


創業者一段時間只能在一個企業裡創業,頂級投資者一段時間內可以同時在10、20家企業裡創業。如果一家企業死了,創業者顆粒無收。而投資者還能有19家。只要出了1家京東、阿里、拼多多,投資就一本萬利了。













財經多知道


以我個人接觸過的投資人舉例,他們更願意投資而不是創業,主要是因為個人風險偏好和專業程度這兩大原因。以下簡單介紹,供大家參考。

創業者眼裡看到的全是機會,投資人眼裡看到的,都是風險。

專業機構的投資人,一般入行時先從分析師做起,然後按照投資經理、投資總監、機構合夥人的路徑向上攀登,在機構內部獲得更大的決策權和更高的分紅比例。

對他們來說,這是一份工作,旱澇保收。不像創業,成者財富自由,敗者負債累累,一將功成萬骨枯。

每個投資人,都在他們偏好的細分行業裡,見過成百上千個公司。見過各種的牛人和不靠譜的人,瞭解各個優秀公司的運營數據。從業時間長了,會經歷行業的波峰波谷,體驗過賺大錢,更熟悉血本無歸。

某O2O教育平臺,2015年有幸站上風口,半年時間內完成五輪融資,估值連翻120倍,暴漲至數億美元。投資該平臺天使輪的一位50多歲的投資人感慨,這個項目是給自己賺錢最多的項目,必將變革K12領域。

2019年,短短4年,該項目燒光2個億投資款,因資金鍊斷裂,停止運營。上億美金的賬面財富,一朝清空,化為烏有。

對投資人來說,見多了成功,見慣了失敗。創業在他們眼中,是一種充滿風險和挑戰、每天都面臨種種不確定性的生活方式。說實話,能放棄安穩生活,跳到創業大軍裡的投資人,可謂寥寥無幾。

隔行如隔山,自己下場,不如找個牛人,強強聯合,成功率更高。

我認識一個富二代,31歲,在北京持有大量商鋪,穩定收租,還幫忙經營家裡的生意,以批發和貿易為主。

他就跟我說過,特別喜歡少兒教育、醫療健康和家居生活幾個方向,這些行業有前景,不光能掙錢,還能對社會產生積極作用,說出去有面子。他提供資金和資源加持,後期可以對接資本運作,通過一二級市場套利,賺取巨大財富。

我曾經問他,這麼有前景的項目,為什麼不自己幹?

他說,我現在管著家裡的生意,其實並不輕鬆,對外要經營人脈關係,對內要管理團隊把控質量。

更何況隔行如隔山,我雖然喜歡這些事,但是自己並不懂,貿然入行,肯定會賠的一塌糊塗,不如找到比我更優秀的人,用我的錢和資源去支持他,成功的概率肯定比自己幹要高很多。

最後再多說一嘴。成立新基金,募資,對很多投資人來說,也是創業。大家專業不同,分工不同,只有強強聯合,才能贏得競爭,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想找到這樣的牛人,要讓自己先成為一個牛人。


我是草根創業老油條,連續創業者,行業老司機。分享創業案例覆盤、科技財經觀察、個人能力提升。日積跬步,成就自我。


草根創業老油條


一個人明明很有錢也有人脈,為什麼喜歡投資別人的公司,而不是自己出來創業開公司?

確實,在現實生活中,類似現象很多,不僅個人如此,一些大公司也是如此,如騰訊、阿里巴巴等,近年來也是把大量資金用於投資和收購中小科技型企業。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為什麼他們不自己投資企業,以獲得更多回報呢?

顯然,這是對資本不太熟悉和了解的結果。因為,投資別人的公司,或者收購別人已經做成的公司,比起自己創業和創辦公司,不僅風險小,而且省心省力省煩惱。

事實也是,與過去相比,現在開辦一家企業,申請一家公司,從程序上不知要省力多少,只要到市場監管部門申領一下營業執照就行,既不要像過去那樣有很多的資金驗資,也不要繳納很多的註冊登記費,甚至創辦初期還能夠免收相關稅費等。但是,一旦公司成立,煩心的事就接踵而至了,不僅市場競爭十分激烈,而且融資、市場、管理、產品質量,等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就算有錢和人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也只能在創辦初期有用,一旦創辦成功,後面的事就不知有多少。搞不好,就會出現經營問題,不僅賺不到錢,而且會讓投資的錢打了水漂。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案例實在太多太多。

相反,如果拿錢去投資其他公司,只要1把公司的情況瞭解清楚,把被投公司的創始人、老闆瞭解清楚,把對企業產品和技術的情況瞭解清楚,把被投資公司的市場情況分析清楚,好投的就投,不好投的就不投。因此,選擇的餘地很大。自己投資創辦公司,可沒有任何可選擇的。

退一步講,把自己投資公司的錢分成若干個公司投資,即便部分投資不成功,投資成功的公司也能把投資出去的錢收回來,且回報率比較高。這,就叫風險投資,也叫股權投資。從事資本運作和股權投資、風險投資的公司,比起那些自己投資公司的,回報率要高得多。所以,很多人都把錢投資到了其他公司,而不是自己創辦公司。


譚浩俊


有錢有人脈 ,只選擇投資別人,自己卻不創業,這其實是最明智的選擇。

創過業的人都知道,創業不僅是九死一生,甚至是百死一生,能夠活過1年的算是運氣,能夠活過3年以上就是“剩鬥士”了。


雖然在宏觀層面,都在號召大家“創新創業”,但只有創業過的人才知道,所謂的創業,如果不能掙錢,只是為了一個名義,那真的是在浪費時間。


創業真的是一件勞心勞力的事情,組建團隊,開發業務,還要內部管理,一招不慎,可能就滿盤皆輸,多少英雄好漢,都敗在了現實面前。


所以,如果有錢有人脈,多投資一些項目,雖然從面上看,可能失敗的幾率都很大,但是保不齊有的項目能夠生存發展壯大,對於投資人來說,只用出錢出資源,但是對於創業者來說,其實操心會更大。


所以,明智的人都會選擇只投資投資源,而不是下場去苦逼地創業,那樣的話,如果把控不好的話,其實失敗幾率會更大。


華文商訊


有錢有人脈和創業不是一個必然的等式!

比如說,小A是個富二代,很有錢。與此同時混跡的圈子也都是同等階級的,人脈甚廣。但是他偏偏是個好吃懶惰的主兒,不喜歡自己操心,那創業就不適合他。

再比如說,還是小A,前提條件都不變,他也想創業,但是卻沒有具體的思路和想法,沒有擔當和責任心,沒做好吃苦的準備,那麼他同樣也不適合創業。

創業我覺得並不是說幹就完了!

除了有錢有人脈之外,還需要創業者有獨到的眼光,吃苦的精神,強大的抗壓能力,以及選拔人才的眼光等等。創業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沒有做好準備去承擔可能面臨的這些狀況,那還不如就做一個老老實實的投資者。


莫吝金錢


一、投資和創業的方式不同。一個是錢生錢,一個是賣產品生錢。

投資是為了獲取被動收入,就是不幹活還有錢進來。

創業是主動收入,就是說你不幹活,你還是沒錢。

被動收入(Passive Income)是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也不需要照看,就可以自動獲得的收入。美國國稅局把收入劃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主動收入(即勞動收入)、被動收入、組合收入。它把被動收入定義為“你沒有重大參與貿易或商業活動”而獲得的收入。[1]其它金融機構和政府機構也認識到,被動收入作為一種獲得的收入,是資本增長的結果,或跟負扣稅機制有關。被動收入通常屬於應稅收入。

被動收入,聽起來就像“不勞而獲”。

舉個例子:

就拿頭條作者來說。你每天寫文章中青雲,就是主動收入。因為不寫,你就不能再繼續賺錢了。如果你寫了一個專欄就不同了,因為同一個專欄,你不寫作,可能還能繼續通過銷售賺錢。

同時能產生被動收入的還有房地產租金。

買一個房子,增值歸增值,不賣你還是沒有錢。買房子一旦升值了,賣掉賺了錢,那也是被動收入,這個收入,你並沒有花時間去做什麼。不過不能持續。

買了房子後收租金,如果你幹了收租金的活兒,沒幹別的。房租就是非常典型的被動收入了。

提示:由於時間有限,導致精力有限,很多人願意投資,而不是去創業,就是這個道理。

二、投資和創業的專業不同。一個是財務管理,一個是銷售管理。

投資真的就是那麼舒服嗎?不是的。

投資是一個嚴格的財務計劃和控制過程。

舉個例子:

你有100萬元,是購買股票,還是房子,還是投資一個企業?這就要你具備財務管理能力。

財務管理能力簡單說就是四個要素的組合管理:

  1. 收入

  2. 支出

  3. 資產

  4. 負債

100萬投資房子。財務計劃如下:

  1. 收入。0

  2. 支出。100萬利息支出。物業費支出。房產稅務支出。

  3. 資產。0

  4. 負債。價值100萬房產。(不交易房子,投資房子是沒有現金流入的。)

如果房子漲價翻了一倍,你交易出去,那麼:

  1. 收入。200萬現金

  2. 支出。交易稅。

  3. 資產。0

  4. 負債。0

如果你投資股票,就可能有價格下跌風險,出現虧損。如果你投資企業,可能企業經營有虧損風險。

這裡不是說投資什麼,而是說投資者就是考慮這四個要素進行投資就可以了。控制好房子出售的時間節點,就很關鍵了。儘量能夠在漲價的時候賣出去,並且還能合理避稅。

但是創業者不是的。創業是銷售管理。

舉個例子:

你創辦了一家企業。意味者你將要增加收入。而增加收入,你就需要有產品,有團隊,有客戶。這樣才能抓錢。銷售管理公式如下:

銷量=用戶數量*轉化率*產品單價

什麼意思呢?

就是你需要向1000個用戶做說服,說服其中300個購買你的產品,每個產品10元,那麼你就得到3000元收入。

問題來了!

你不可能一個人去跑1000個用戶,你一個人只能跑100個客戶。那麼你還需要9個人一起去跑,這10個人會找你要工資。而且你還要每天管理這9個人,確保他們都能每人跑100個客戶,保證他們提供30%轉化率,並且保證能收回錢來。

創業者每天就要思考如何激勵這9個人。比如早啟動晚分享,每個人還要陪訪,月底還要進行對他們業績考核。(投資者就不需要花時間幹這些。那麼就等於投資者把創業者時間拿走了。)

三、投資和創業的目的不同。一家企業只能幹一件事,投資卻可以投很多家企業幹很多不同的事。

創業者辦一家企業,賣掉它,賺到錢,然後錢再去投資一家新企業,就這一條路。

投資者會投資很多企業,這樣投資者就可以就可以有很多條路。

說起來也就是這麼簡單。出售一家企業會碰到用什麼價格出售,那麼這就有個賣不賣問題。企業少了,不得不賣。不如企業多的,有籌碼嘛。

四、總結

本回答談了投資和創業的三個區別:

一、投資和創業的方式不同。一個是錢生錢,一個是賣產品生錢。

二、投資和創業的專業不同。一個是財務管理,一個是銷售管理。創業時間其實都被投資者拿走了。

三、投資和創業的目的不同。一家企業只能幹一件事,投資卻可以投很多家企業幹很多不同的事。

以上回答,歡迎批評指正!


喝了蜂蜜的小熊


投資是一門學問,如何投、怎麼投,需要反覆的斟酌,一個明明很有錢也有人脈,為什麼😣自己不創業而投資別人的公司呢?股神巴菲特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巴菲特就是靠投資別人的公司,投資別人公司的股票而獲取超額的財富,所以選擇投資別人的公司是正確的道路。我個人觀點:在競爭激烈的個個行業中,往往龍頭企業具備引領這一行業的發展,若您自己創業,想超越龍頭企業可不是一句話的問題,您現在創業能超越阿里巴巴嗎?顯然不可能,所以選擇投資他人的公司是正確的方向,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奮鬥一定會獲得巨大的財富。那麼自己創業這條路一定行不通嗎?當然😊不是,前浪後浪推前浪,未來一定會有更偉大的公司誕生,追求~永不停息的奮鬥是通往成功的秘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