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川古城梓州渡 再現千年繁華景

三臺縣歷史長達2000多年,早在公元前西漢時期置縣,唐代以來就有“蜀川巨鎮,郪道名邦”之美譽,改稱三臺卻只有280多年,為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以縣內三臺山命名該縣為三臺縣。

在漫長的歷史中,三臺曾有過多個名字,有郪縣、北伍城縣、始平縣、昌城縣、潼縣、涪城縣等,得名原因無外乎山川。其中,今天仍為人們常用的潼川,無疑要排名前列。

歷史上,三臺稱為潼川,始於北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由梓州改名潼川府。雖然有所變化,但梓州、潼川其實都得名於梓潼水,也即今天人們熟悉的涪江支流潼江,又名梓江。

三臺因水而興。“左帶涪水,右挾中江,居水陸之要衝”,自古為商賈雲集,文人墨客幽居之地,更是歷代縣、州、郡、府、路治所,縣城雖經歷朝歷代官員培修、改建、擴建,城隍設施、城市規模等有所變化,但城池基址至今未變。

如今,三臺還保存了明清時期的古城牆約2500米,東城門、南城門保存完好。2013年古城牆和東、南城門被公佈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外,城南片區還有多條保存較好的古街道和建於清代及民國初期的古院落。

2019年,依託三臺縣城南片區的古建築群,將文物保護和開發利用相結合,對部分歷史古建築實行掛牌保護,修繕歷史文化街區內的傳統民居和商鋪,新建主題酒店及歷史街區配套景觀和建築,打造的潼川古城文旅項目,再現了千年古城流韻。

在潼川古城文旅項目中,還重建了當年江邊的渡口——梓州渡。梓州渡古稱南濟渡,自唐宋以來就是當地最大的集散碼頭和貨物轉運中心。

在潼川古城邊,看江水悠悠,古城牆依舊,不免生出幾分夢迴千古的滋味。

本報記者 祖明遠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