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人力資源管理,為什麼裁員成為公司節約成本的首選?

因為疫情問題,2020年的開場似乎並不理想,很多小公司的員工都在擔心公司會不會倒閉,自己會不會失業;而大公司的員工也在擔心公司會不會為了節約成本而實施裁員,自己會不會被裁。


對於裁員,不瞭解的人會說這是公司 “一刀切”的做法,是人力資源管理懶政,然而在經濟蕭條時期,對公司而言,這可能是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給出的最優解決方案。


就好像《貧窮的本質》一書中講的一個農民辭退工人的例子,正好印證了人力資源部門決定裁員是為公司節約成本的首選這一點。帕克·索林是一名工人,住在印尼萬隆省的一個小村莊裡,是當地農民的臨時工。然而,隨著化肥、燃料價格上漲,農民們被迫節省開支,最後選擇減少員工的數量,帕克·索林因此失業。擁有土地的農民之所以決定辭退他,而不選擇降工資,原因是他們認定在糧食漲價的情況下,如果採取降低工資方式可能會讓工人吃不飽飯,從而影響工作效率。


讀懂人力資源管理,為什麼裁員成為公司節約成本的首選?


同樣的道理,疫情當下,企業和員工都明白經濟大受影響,企業選擇裁員減壓,員工也能理解企業的不容易,這時候雙方是最容易達成共識的。但是企業如果用降薪來與員工作為談判點,可能就未必這麼容易達成共識了。所以,在裁員和降薪兩個談判點對比下,企業採取裁員的方式是相對可行的,並有可能激發提升在職員工的工作效率。


從公司利益出發的,裁員對公司運營可以起到以下這幾大方面的積極作用。


1.花較低的成本,養高效的人才

公司單方面降薪屬於違法,並且不會大幅降低人工成本支出,而裁員是一次性解決問題,從長期來看,能有效降低成本。如果公司主動降薪,那麼極有可能會流失優秀的人才,對公司來說,這是極其重大的損失;而裁員則是對內部人才的進一步評估與篩選,高效的人才才能贏得最終勝利,被保留下來。


讀懂人力資源管理,為什麼裁員成為公司節約成本的首選?


2.“殺雞儆猴”,在危機中激發員工的活力

周鴻褘曾經發了條微博:公司要定期清理小白兔,否則會發生死海效應。因為類似於小白兔的員工,能力平庸,業績平庸,不能為公司創造價值。裁員則可以起到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除了淘汰一部分的員工,還讓員工擁有危機意識,激活工作活力,提高工作效率。


3.內部結構優化調整

裁員不僅僅是出於節約成本的考慮,也可以是出於公司內部結構優化調整的需要。對業務能力一般的部門進行裁員,又或者是一邊裁員一邊招聘,通過降薪或者相同的薪資招到更優秀的人才,適時優化調整。


對公司來說,經濟增速放緩時的裁員除了可以節約大量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對內部進行的一次“大洗牌”,只有具備核心競爭力的部門和人才才能留下來。而受裁員影響最大的是公司員工,那麼作為一名普通員工,如何避免被裁員,在危機中生存下來呢?


我們能夠做的只有時刻保持危機意識,不要抱以僥倖,如果抱著“公司非你不可,這個崗位只有你能勝任的”的態度去工作,吃虧的極有可能是你自己。就好像前段時間微博上一個復工上班的話題,有人說“不是工作離不開我,而是我離不開工作”。職場中沒有“鐵飯碗”,年齡、業務能力和人際關係等等都可能被列入裁員的因素,保持一定的危機意識,調整自己的狀態,才能更好地規避潛在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