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情況下,關羽張飛在長阪坡能不能七進七出?

小朱不懶惰


長坂坡突圍是趙雲成名之戰,經此一役後,任何人提起趙雲來,必說長坂坡;一說到長坂坡,必要說起趙雲。

懷抱幼主,七進七出,陸續幹掉敵軍戰將四十餘名,砍倒將旗兩面,奪槊三條。不說別的,就這一戰的斬獲,就是三國時代任何別的將領都高山仰望,望塵莫及的。


那麼,在同樣的境況下,張飛和關羽能達到趙雲的成績嗎?

答案是不行。咱們就來逐個分析一下張飛和關羽的情況。

先說說張飛。

張飛平常給咱們的印象是比較粗魯莽撞,思想簡單,情緒易激動。但其實不是這麼回事,從張飛的幾次突圍中就能發現,這廝可沒那麼簡單。

張飛第一次突圍就是呂布夜襲徐州的那次戰鬥,在《三國演義》的第十四回中。

回目·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呂奉先乘夜襲徐郡
劉備和關羽出外與袁術作戰,留下張飛鎮守徐州。結果張飛酗酒誤事,被呂布裡應外合,夜襲徐州。

張飛醉酒,敵不住呂布,在燕山十八騎的護衛下逃之夭夭。把劉備的老婆孩子全拋下了。

張飛就這種風格,劉備那句“妻子如衣服”,張飛是貫徹得很徹底,說拋棄就拋棄,決不拖泥帶水。劉備也沒辦,話是你說的,屁是你放的,“兄弟如手足”,手足是成功突圍了。

張飛第二次突圍是小沛偷襲曹營。在《三國演義》的第二十四回中。

回目·國賊行兇殺貴妃 皇叔敗走投袁紹
曹操率大軍攻打徐州,三兄弟商議對策,張飛出主意,趁曹軍遠道而來,人困馬乏,防禦鬆懈,正好趁夜發動偷襲。劉備認為張飛說的有道理,但他吸取了上回的教訓,沒讓張飛留守,而是留下了關羽。

張飛和劉備率兵衝入曹營,才發現曹操早有防備。張飛趕緊往外衝,曹軍八面埋伏,水洩不通,張飛是“左衝右突,前遮後當”,手下將兵大多數都投降了,張飛只好“殺出條血路,突圍而走”,跑到芒碭山去幹老本行,當強盜了。

這次不是“妻子如衣服”說扔就扔,而是連“兄弟如手足”都不顧了。丟下劉備一個人孤軍奮戰,隻身逃往青州,投了袁紹。

關羽土山被圍,無奈之下“降漢不降曹”,給曹操打了一段時間工。後來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到了古城找到了張飛。

結果張飛反而理直氣壯地指責關羽是叛徒,關羽只顧著百般辯解,忙於自清,忘了張飛才是棄下大哥不顧的混蛋。

大家說,這個張飛是不是很狡猾?

張飛第三次突圍是雒城之戰,在《三國演義》的第六十四回中。

回目·孔明定計捉張任 楊阜借兵破馬超
張飛在巴郡收服嚴顏後,率兵抵達雒城,與劉備會合,開始與張任作戰。張任詐敗,將張飛誘入伏擊圈,張任和吳懿將張飛包圍起來,“圍在垓心,進退不得”。

張飛無法突圍,幸好趙雲趕到,生擒了吳懿,救出了張飛。

以此看來,張飛的突圍能力還是有問題的。

再來看看關羽的突圍。

關羽被圍有兩次,第一次就是土山之戰,在《三國演義》的第二十五回中。

回目·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
曹操率兵來攻,劉備和張飛夜襲曹營失敗逃走,只剩下關羽獨自留守下邳城。

夏侯惇率兵來攻,百般辱罵,激怒了關羽,出城迎戰,夏侯惇詐敗,將關羽誘入伏擊圈,關羽奮力苦戰,退守土山,屢次衝下,都被曹軍堵了回去。無奈之下,接受張遼的建議,“降漢不降曹”,歸附了曹操。

關羽第二次突圍戰就是走麥城了,在《三國演義》的第七十六回中。

回目·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
關羽北征,攻取
襄陽,兵圍樊城,水淹七軍,活捉于禁,擒斬龐德,英名震於華夏。

但東吳趁關羽後方空虛,率兵偷襲荊州,關羽前後遇敵,大敗而回,全軍潰散,退守麥城。

廖化往上庸向劉封求救兵不至,關羽只得率殘部突圍,在臨沮山僻小路遇伏,父子被擒,壯烈殉國。

關羽兩次突圍都失敗了。

以此看來,關羽和張飛兄弟倆的突圍能力都遠遠不及趙雲。

假如張飛到了長坂坡,不要說七進七出了,以張飛一慣的人品,只要有一點機會,他就會“殺開條血路”,跑得無影無蹤。阿斗是不要想了,張飛壓根就不會浪費一分鐘的時間去找他。

假如關羽到了長坂坡,按照關羽的行事風格,肯定會去找嫂子,帶上嫂夫人和小阿斗一起走。但以關羽的突圍能力,肯定走不了,只好投降或者被擒,小阿斗落到曹操的手裡,以曹操的德性,肯定收下當乾兒子了。
所以說,還真需要趙雲這樣的人,忠誠勇敢,責任心強,突圍能力天下第一。有趙雲在,無論仗打成什麼樣,都有一種安全感。


饞嘴肥貓鏟史官


在相同的情況下,什麼叫相同的情況下,是指趙雲的武力值相同,還是當時的戰場相同,說實話不論是關羽還是張飛都無法做到趙雲當時的壯舉。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我們首先要分析一下趙雲與關羽還有張飛之間的差別。

趙雲從小受到名師指點,不論是身體素質還是武功招式,都是按部就班的那種,用我們通俗一點的話來講,就是要想打人先學捱打。

所以說趙雲其實在體能方面還有抗擊打方面都是相當的優秀,同時他還受到過良好的培訓,懂得如何用最少的力氣來達到最大的效果。

可是關羽跟張飛很明顯不是正規學院出身,也就是說他們兩個人的武功主要靠實踐,也就是說相當的實用,每次戰鬥所使用的力氣都是要看敵人的強弱來決定出招。

也許在某一刻會直接使全身的力氣,一招殺敵,比如說當時溫酒之間斬華雄的關羽。

也有可能會因為敵人實力較強,所以用一種穩紮穩打的方法跟敵人對拼,比如說張飛對戰呂布的時候,足足打到一百回合。

但是我們可以很明顯看得出來,不論是關羽還是張飛都不適合長時間戰鬥,他們能在戰鬥中獲勝,主要還是靠爆發力,在一瞬間用強大的力量破開敵人的防禦,然後一招斃命。

雖說得到了最後的勝利,但是也同時消耗光了自己所有的力氣。

於是問題就出現了,當時的長坂坡可是足足打了八個小時的時間,再加上又連繼斬了五十來名敵軍的主將。

以關羽還有張飛的實力,他們不論在對戰任何敵人的時候,都會全力以赴,這既是於對手的尊重,同時也是對自身安全的保證。

可問題是在這樣高強度的打擊中,關羽還有張飛可是撐不了多久的,或許在第一個敵將的時候,可以用猛虎下山的氣勢直接碾壓對手,並且還讓周圍的敵軍被嚇破膽。

可是之後就會越打越弱,尤其是關羽,只要能在他手上撐到五十回之後,基本上我們的關二哥就無法斬殺敵人了,因為自己的那一股氣勢已經弱了下來。

同樣的道理張飛也就是一百來回開外,再多了也撐不住,畢竟這兩兄弟可沒有從小受過訓練,體能方面只能說較一般人要猛的多,畢竟自己常年打仗,這也算是另類的鍛鍊了身體,但是跟正規那種從頭練到尾的卻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

而趙雲就不一樣了,很明顯這就是一個學院科班出身的正規學員,戰鬥上面的事情都是按照自己以前訓練時所進行的方式,用最小的力氣來打出最大的傷害,同時還要用戰場上面的每分每秒來回復自己的體力。

正是這樣的方法,讓趙雲可以在長坂坡足足戰鬥了八個小時,可以說這種方式幾乎是不可逆的,但凡換個人都達到了趙雲這樣的水平。

也就是說當時的長坂坡就是為趙雲量身定做的,不論是關羽還是張飛,也許在最初要比趙雲更猛,但是之後就有點尷尬了,但凡關羽要是能有不錯的耐力,也不會在麥城被東吳活捉的。


虎頭山小妖


在相同條件下,關羽張飛在長坂坡能殺七進七出嗎?



完全相同的條件,是找不到的。在長坂坡,因為張飛的任務是斷後,就是掩護劉備,只要張飛在劉備後面,保證劉備在前面,就算完成任務。而趙雲當時是保護老小,這個比較麻煩,因為從新野出發,襄陽暫歇,已經走了估計一個月不止吧!這麼長時間,婦女兒童本來就是弱勢,如此長途跋涉,必然稀稀拉拉,前後展開很長距離,要把方方面面都照顧到,很不容易。先看趙雲的七進七出 :



第一次殺進去,發現受傷的簡雍,趙雲讓隨行軍士勻出一匹馬,令兩個士兵護送;再接著救出甘夫人,又殺掉淳于導,救出被俘的糜竺,趙雲親自護送糜竺、甘夫人回長板橋,交給張飛;再一次殺回舊路,一槍幹掉夏侯恩,奪得青釭劍,這次找到糜夫人和阿斗,糜夫人跳井自殺,趙雲懷抱阿斗,一路雖經歷苦戰,殺敗焦觸、張南、馬延、張鎧,嚇退張郃,殺死晏明、鍾縉、鍾紳,砍翻大旗兩面,奪朔三條,斬曹營名將五十餘員,總算有驚無險,殺到長坂坡,被張飛接應回到劉備身邊。可以看出,按《三國演義》描述,趙雲殺進殺出曹軍騎兵圍,也就是三、四次。要說七,其實是進出兩算、可能民間流傳中,逐漸增添、演化、逐步成型為七進七出,比較可信。謂之“公七”吧?



那麼,如果趙雲、張飛任務互換,趙雲斷後,張飛保護老小,張飛能捨命殺七進七出嗎?首先,張飛不適宜作這樣瑣碎、細緻的事情。比如,劉備、關羽出征袁術時,留張飛守徐州,結果呂布乘夜偷襲,在曹豹接應下,進入徐州,張飛醉酒不能抵擋,直接就撒鴨子跑了,根本沒顧及劉備家眷。但那一是喝醉酒,心裡不清醒;二是在城裡,施展不開,而長坂坡是野戰,曹軍騎兵與劉備一行,是一個距離很長的流動戰場,曹軍並非成千上萬人圍死,這就留有繞行穿插、避實擊虛、尋找目標的空間。其次,張飛如果受領任務,肯定不會直接跑掉,也會想辦法補救,只不過,張飛細心程度、觀察力比趙雲稍遜一疇,具體過程不會與趙雲相同,效果上也會打折扣。



所以,張飛殺入曹軍隊伍是一回事,能不能找到阿斗、糜夫人是另一回事。如果再換成關羽,事情更復雜一些,對於關羽,曹軍多數將領應該是認識的,雖然關羽離開曹營已經七、八年,但當年曹操親自送行,贈戰袍,送金銀,關羽卻毫不留戀,揚長而去,還殺了好多阻攔將領,事情鬧得很大,要是碰上,雙方都會很尷尬。另外,關羽由於兵器、體重都超過趙雲,雖然是赤兔馬,但由於劉備處於逃亡中,後勤保障很差,速度上比趙雲可能要差一些。不過,關羽護送兩位嫂嫂時間較長,對二夫人的習慣、愛好,脾性更瞭解,可能尋找甘、糜二夫人,比張飛要順利一些。



總體上來說,七進七出是文字順筆,讀起來上口提氣,不論趙雲、還是關羽、張飛,都不一定就是七次進出,別說換了人,即使同一個人,也就是說,趙雲再來一次也不會相同。這一點,不必太過較真。


流譽後


《三國演義》中,趙子龍在當陽長板,面對曹操百萬雄師,七進七出,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如入無人之境的天神下凡般表現,可謂是全書中最為經典而震撼的場面。趙子龍,自此之後,被天下所熟識,甚至於一旦亮出“常山趙子龍”之名號,不消交戰,敵軍便已然自行潰敗。縱觀全書,雖然猛將無數,但能視百萬大軍如插標賣首,來去隨意者,卻只有趙雲一位。那麼,蜀漢陣營中,與趙雲並列為五虎上將的關二爺和張三爺二人,是否能打出如此表現?

關羽張飛,雖然俱是三國時期頂尖的武將,名滿天下,榮譽無數,但真正讓其面對趙子龍在長坂坡的處境,他兩人還真的未必能夠做到“七進七出”。

關羽張飛的所有戰績,都是建立在一對一交手之上。一對一交手,對於身體天賦頂級的武將,如關羽,張飛而言,根本不需要太多的技能。只要力量足夠大,速度足夠快,任憑對方的武藝再高,至少也能保持不敗。但如果遇到身體天賦同樣出眾的對手,想要取勝便不是那麼容易。比如關羽與夏侯惇交戰二十回合拿不下,關羽無法迅速擊敗紀靈,許褚在滿狀態下可以與張飛相持。此時,武技的重要性便體現出來。擁有出色的技巧,能夠使武將以最為簡單省力的招式來化解對方的攻勢,更能以奇異出色的招式令對手疲於招架,迅速暴露破綻。但張飛與關羽,於武技方面,並不十分出色。以至於,當他們遇到身體天賦相同的對手之時,難以在短時間取勝;再者,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的下降,他們的戰鬥力會經歷斷崖式下滑。

在武技方面,趙雲可謂是《三國演義》諸多武將中宗師級別的人物。羅貫中在書中直接說明了這一點:在漢中之戰中,徐晃與張郃兩員名將,在掌握戰場有利情勢之時,突然見到趙雲突入,其槍法爐火純青,這兩位猛將聯手,居然不敢出手迎戰。由此可見趙雲的武技,的確是臻於化境。

因此,趙雲高超的武技,可以讓他在戰鬥中充足地省下體力。在長坂坡,趙雲能夠多次衝入曹軍陣中,並且取得斬敵將四十多員的戰績,必然需要足夠的體力,其出色的武技在這一點上,提供給他很大幫助。另外,面對無數的士兵合圍,需要極強的技巧性作為支撐,以抵擋來自四面八方的攻擊,這顯然比一對一單挑複雜得多,這又一次顯示了武技的重要性。

相比趙雲,關羽張飛的武技,並不足以支撐他們進行如此高強度的戰鬥。或者說,單騎在萬軍之中衝殺,並不是他們擅長的戰鬥方式。

趙雲之所以能夠有此神級表現,另一重要原因是,趙雲有逆境加成。但凡趙雲處於逆境之中,他的戰鬥力似乎會瞬間呈幾何倍增長。長坂坡如此,漢中營救黃忠如此,追隨諸葛亮北伐過程中亦是如此,縱觀三國演義全書,能有這種逆境加成的武將,也只有趙雲一人。

因此,趙雲在長坂坡的表現,任何人都無法複製,即使是同為頂級名將的關羽和張飛。


庭州行者


應:這道題有趣,長板坡是劉備被打得落花流水,劉備丟下老婆兒女,帶著能跑的都跑了,留下張飛二十騎斷後,把橋都鋸斷了,趙雲被趕著跑,也可能是正巧碰到甘夫人阿斗,身為保鏢的趙雲這就是他的任務,趕緊救走了阿斗,不誇張的說只恨爹媽少生了兩條腿溜之大吉,哪兒有什麼七進七出,長板一戰劉備慘敗到變成劉備,趙雲等榮耀的地方,真讓人可笑之極,劉備兩個女兒都成了曹操的戰利品,賞給部下享受了,趙雲有本事不把她們一齊救走,可想趙雲有多狼狽,挑曹營幾十員戰將更是扯犢子的事。

關羽,張飛,再加八個關羽張飛一樣慘敗,冷兵器時代真當一人抵萬人呀,一陣亂箭,死無葬身之地,而關羽曾被曹操打得全軍復沒,張飛的武藝與關羽相等,能好到哪裡去呢?而張飛斷後等劉備逃遠了,一樣落荒而逃。若劉備有一點辦法也不會丟下老婆,兒子,女兒不管了,此時的,關羽,張飛,趙雲,哪兒還有一點威風敗兵之將而已。




9紫氣東來


在三國中說起趙雲,筆者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的吧。趙雲是蜀國的名將,實力相當了得,在蜀國更是排進了“五虎上將”之一,在長坂坡戰役中,趙雲就表現得相當不錯。

長坂坡一戰,奠定了趙雲的猛將地位,也成就趙雲威震華夏之名。在長坂坡一戰中,他懷中抱著小阿斗,在千軍萬馬中橫衝直撞,一直是從半夜四更時殺到了天亮,而且還是七進七出並且連斬了曹營中的五十六名將領。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試問除了趙雲還有誰又這等神威?在曹軍中,僅憑一人、一槍、一馬,不僅在千軍萬馬中保得少主,還七進七出,斬殺曹營56名將士,全身而退。這不得不讓人佩服趙雲的武藝,更對他無畏的精神由衷地欽佩。就連敵首曹操也由衷的地感嘆:“真虎將也!”

認識了趙雲,我們也應該認識一下張飛和關羽了。在蜀國中,張飛和關羽筆者相信大家都是再熟悉不過了。他們不僅都是蜀國的名將,而且兩人都是蜀國五虎上將中的人物,關羽更是這“五虎上將”之首。所以說關羽和張飛的實力都相當厲害。那麼,既然他們都如此厲害,若換做張飛、關羽在長坂坡一戰能不能也做到七進七出呢?在筆者看來,張飛、關羽應該是做不到的,為此筆者作了如下幾點分析。

首先,張飛太過於莽撞。

張飛的莽撞是出了名的,這一點想必大家都知道。至從桃園結義起,一直到三人一起剿滅黃巾黨初期,劉備對張飛可以說是非常重視的。但在救董卓時卻受到了董卓的侮辱,張飛想自殺而不得時,叫嚷著要“自投別處去”。劉備本想聽關雲長所說,暫時回到老家涿郡,但聽張飛說後,以商量的口吻說:“我們三人義同生死,豈可相離?不若都投別處去便是了。”這樣方才稍微解了張飛的恨,於是三人連夜引軍投往他處。到了劉備領安喜縣令時,因為沒錢賄賂而被督郵侮辱,張飛怒鞭督郵,以致三人不得不再找“依傍”。從這兩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出,張飛非常魯莽,因為他的魯莽還害得劉備、關羽一同糟了罪。

此外,張飛不僅行為莽撞,思想也非常簡單,情緒也極為激動。所以在筆者看來,像張飛這樣的人,是做不到像趙雲那樣,在長坂坡戰役中七進七出救出阿斗的。即使他能,恐怕也不能全身而退。

其次,關羽並不擅長突圍。

關羽實力也是十分強悍,是蜀國“五虎上將”之首,在後人又是被稱之為“武聖”。但是關羽非常不擅長突圍,在土山之戰時,就有關於關羽突圍的事例。在那場戰鬥,曹操率兵來攻劉備,劉備、張飛夜襲曹營失敗,然後二人便逃走了,只剩下關羽一人獨自留守邳城。之後,夏侯惇便率兵來攻關羽,對關羽百般辱罵,最後激怒了關羽。關羽便出城迎戰,夏侯惇詐敗,將關羽誘入伏擊圈,關羽奮力苦戰,退守土山,幾次衝下,都被曹軍給堵了回去。無奈之下,關羽只好接受了張遼的建議,“降漢不降曹”,歸附了曹操。

還不止這一次,關羽北征攻取襄陽時,率兵圍了樊城,水淹七軍,活捉了于禁,擒斬了龐德,威震華夏。但是就在這時,東吳趁關羽後方空虛,率兵偷襲了荊州,關羽腹背受敵,最後大敗,全軍潰散,只能退守麥城。廖化就往上庸向劉封求救,救兵不至,關羽只得率殘部突圍,在臨沮山僻小路遇伏,父子被擒,壯烈殉國。

關羽一生戰功赫赫,戰績突出,他“斬顏良,誅文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是屬於那種爆發型猛將。在長坂坡一戰,有幾十萬曹軍圍著,如果是關羽自己跑的話,是可以出來的,但是阿斗必死,因為關羽的戰鬥持久力不夠,不可能七進七出。

結語

經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張飛、關羽是沒有辦法如同趙雲一樣能夠七進七出並且救出少主阿斗的。原因很簡單,筆者在上面也分析了。張飛非常莽撞,而關羽呢,又是特別的不擅長突圍,所以在筆者看來他們兩個人都是無法同趙雲一般七進七出曹營的。


歷史尋覓


關羽有可能曹放其一馬,換成張飛有可能一開始就亂箭穿心!原因張飛兇猛且不會說話,開口閉口曹操小兒誰聽了就得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