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魚塘進行池底土質改良?

紅楓似血


魚塘養魚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就是水質,水質的好壞直接關係到魚的生長環境和成活,而魚塘底部的土質又是影響水質好壞的重要因素,所以對魚塘進行土質改良尤為重要。




1.首先在養魚前,我們要清除魚塘底部過多的淤泥然後用生石灰進行消毒、暴曬,殺滅蟲害和病菌,然後蓄水一週左右即可開始放養。


2.在養魚的過程中,因為魚的糞便或者垂釣時的殘餌以及一些雜物落入魚塘,導致的汙染物沉積。不僅使魚的活動空間變小,而且有可能導致魚發病。所以在養殖過程中應該定期進行清淤、再經過日曬、促進底部物質的分解,消滅有害生物。也可以經常攪動底部,加速底部有機質的分解,使浮游生物生長更快,防止底部淤泥老化變黑。


大巴山裡的小郭


魚塘養殖時間長了,底質就會有一層厚厚的黑泥,這層黑泥是多年養殖沉澱下來的,裡面有無機物,有病菌,有股臭味,所以一定要改良底質,有條件的化可以把底部的淤泥清除,然後再用新鮮的土壤填上。實在沒有財力物力去清除,就把塘水抽乾,選擇好天氣曬半個月,然後用翻地機翻塘,讓下面的黑色底質氧化,暴曬除去病菌,最後再加入十幾二十公分水,看你塘裡水質的ph值多高,如果屬於鹼性的話建議用強氯精等酸性消毒劑徹底殺滅塘底的一切有害細菌和藻類,過一個禮拜以後抽乾水,或者全塘解毒,然後再加註新水,在這裡我就不說調水的方法了,因為與你問的問題無關。假如你塘裡的水質偏酸性,就建議用漂白粉或者生石灰來消毒,生石灰殺菌效果好,作用時間也長,所以解毒要等半個月以上,所以需要你根據自己養殖的品種和養殖週期自己來安排時間!消完毒以後的塘底要改良,可以提前培菌加入有機肥,為來年種草養殖提供肥料!因為需要注意的事情很多,所以就不一一列表了,養殖是一環扣一環,一環不到位直接影響下一環操作。這就是有同行沒同利的因素所在。假如需要了解更多的關於養殖方面的知識可以關注本人,一起探討交流養殖方面的小竅門。








小馬哥大閘蟹


①排乾池水,挖出過多的淤泥。池塘最好每年乾池一次,排 水後挖去池底過多淤泥,並整修池岸堤埂。淤泥中含有大量的腐 殖質,可作為農田或者果園的優質肥料。

②讓池底日曬和冰凍。

池塘排乾池水,讓池底接受充分的風 吹日曬,或經過冬季的冰凍,對改良底質有良好效果。可以殺死 許多害蟲和魚類寄生蟲,並可殺死致病細菌,因為它們不能忍受 乾旱。 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池塘肥力,因為淤泥經過風吹、日曬 和冰凍,變得比較乾燥疏鬆,與空氣的接觸面增加,有利於接受 大量氧氣,促進淤泥中有機物質的分解,為池塘灌水後向水中提 供更多的營養物質、改善溶氧狀況和改良水質創造條件。

③施放生石灰。池塘排水後施放生石灰可以殺滅潛藏和繁生 於淤泥中的魚類寄生蟲、病原菌和對魚類有害的昆蟲及其幼蟲 等,還可以改變酸性環境,使池水呈鹼性,提高池水的鹼度和硬 度,增加緩衝能力,施放石灰對增加池水肥度也有一定作用。

施 用生石灰的數量視淤泥多少而定,一般每畝(1畝《6671112。全 書同)池塘用生石灰70 ~80kg。

④養魚與作物輪作。如果幹池期較長,可考慮把養魚和農作 物聯合起來,進行輪作。

靠陸生作物的根部使土壤充以空氣,更好改良底質,生長的青綠作物還可作為池塘的優良綠肥。





農民胡俊宇


1.挖淤泥:排乾池水,挖去多餘淤泥,每年一次,使池底淤泥保持在20 cm厚。

2.輪種作物:減少淤泥量。

3.暴曬和冰凍:排乾池水,暴曬或冰凍池底,殺死病原物,疏鬆土壤,改善溶氧。

4.生石灰:增加鈣肥,改善pH值,殺滅病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