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裡,有一種逃不開的累,叫做“心累”……

辦公室裡,有一種逃不開的累,叫做“心累”……

分類丨職場生活

字數丨3800字,閱讀約5分鐘

辦公室裡,有一種逃不開的累,叫做“心累”……

“心累”的你,是否正在付出「情緒勞動」?

很多人向我求助時,都喜歡說這樣一句話:“我的工作倒是不累,就是心累……”往往這句話後面跟著的就是一連串的吐槽,老闆多苛刻,客戶多挑剔,同事多奇葩,總而言之就是做的不開心。

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聊聊所謂的心累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又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在瞭解“心累”是怎麼回事之前,我們有必要先搞清楚一個概念,那就是「情緒勞動」。

辦公室裡,有一種逃不開的累,叫做“心累”……

說到勞動類型,大家很容易想到的就是「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

然而隨著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簡單“體力”、“腦力”已經不足以涵蓋所有的勞動類型。

舉個非常典型的例子:網店客服。對於這個職業來說,每天都坐在辦公室裡,顯然算不上什麼體力勞動。

可是這算是腦力勞動麼?卻也不盡然,仔細想想,這個工作似乎也不太需要多高的文化水平,或者多複雜的思考。

而從另一個方面講,雖然他既不是體力勞動,也算不上腦力勞動,可偏偏卻一點也不輕鬆,有過類似工作經歷的朋友一定都會覺得做這項工作異常的疲憊。

究竟是什麼呢?其實,這就是一種典型的情緒勞動

辦公室裡,有一種逃不開的累,叫做“心累”……

從標準的定義來說,如果一個工作要求員工通過展現某種特定情緒已達到工作目的,那這就是情緒工作。

比如前面說過的客服,無論遇到什麼樣的顧客,都要耐心禮貌的提供解答。比如服務員,櫃檯職員,在入職時都會被要求“微笑服務”。

也就是說,表達善意,提供微笑,本身就是他們的工作內容之一。

而這種“被要求提供某種情緒”,就是情緒勞動的本質。

同時,情緒勞動者的收入多寡,通常也與對他們提供情緒的程度有關。

比如,一家街邊店的服務員,與五星級酒店服務員,從工作內容的本質上來說,沒有任何的區別,但是收入水平上往往是3倍以上的差距。

這樣的差距是由什麼造成的?我們第一個想到的顯然就是“五星級提供的服務更好。

辦公室裡,有一種逃不開的累,叫做“心累”……

可是再深入思考一下, 所謂“更好的服務”,很大程度上不就是來源於服務人員用更專業,更恭敬的態度為客人提供服務麼?

事實上,從客戶的角度來說,我們也因為就餐環境的不同,而對服務人員提出了不同的情緒要求,如果蒼蠅館子吃飯,服務員端上一盤炒麵,咣噹一聲拍到你的面前,然後冷著臉就跑去廚房端下一道菜。我們最多也就是吐槽一句“這服務員今天吃槍藥了?”

但是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一家高檔餐廳,恐怕你直接就會跑去領班那裡投訴“你們就這麼服務顧客?”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我們已經默認了自己在這裡吃飯所花費的金錢中,包含了一部分享受服務的費用,而對方的“情緒”其實也是我們消費的項目之一。

辦公室裡,有一種逃不開的累,叫做“心累”……

其實,只要與人打交道,就難免進行情緒勞動

看完上面那一段,也許你會有些疑惑,“我又不是服務員,也不是櫃檯職員,那情緒勞動總跟我沒有關係了吧?”

很遺憾……在現代社會,幾乎沒有人能逃離情緒勞動。

原因很簡單,任何一份工作只要它還得跟人打交道,就免不了要進行情緒上的妥協與付出。

比如,在辦公室裡,一個同事提了一句奇葩的觀點,你明明很想直接噴上去,但是考慮到不應該在辦公室裡挑起爭端,於是只能裝作沒聽見,甚至違心的附和兩句。

再比如,朋友圈裡,老闆分享了一篇超級無聊的雞湯文,你明明滿臉的不屑,但是看到同事們紛紛留言“學習了”、“寫得真好”什麼的,也只要捏著鼻子點個贊……

所有這些,其實都是你在付出“情緒勞動”。

辦公室裡,有一種逃不開的累,叫做“心累”……

我們可以把一個人的情緒一分為二,一個叫做「真實情緒」,一個叫做「表現情緒」。

當你的真實情緒與表現情緒二者統一時,就會使你感到愉悅、舒適。

例如跟好友、閨蜜在一起時,哪怕是傾訴自己最新不順心的事情,也往往會讓人覺得放鬆。

但是,由於環境的限制,你的表現情緒與真實情緒無法達成一致的時候,這就會令你感到不適。而這種不適,其本質就是你付出了情緒勞動

辦公室裡,有一種逃不開的累,叫做“心累”……

不管是腦力、體力還是情緒,只要我們的大腦認為自己付出了勞動,就會期待獲得補償(回報)。

一個化妝品專櫃的售貨員,滿臉堆笑的服務了一個顧客,假如顧客大包小包的買走了一大堆商品,售貨員就會感覺自己付出的情緒得到了回報,整個人都會覺得很精神。

但是,如果他大老遠看見一個顧客走來,非常激動的對他報以微笑,可對方沒有任何反應,徑直走了過去。儘管他本身也沒有付出太多的勞動,但心裡仍舊會感覺到憤懣。甚至會抱怨到:“那人真討厭,一點禮貌都沒有。”

辦公室裡,有一種逃不開的累,叫做“心累”……

同樣一份工作,有人做的津津有味,有人卻乾的度日如年,很多時候我們喜歡從“性格”、“興趣”等角度來解釋這個問題。

但是,如果你真的對情緒勞動有了清晰的認知,就會發現這個問題有著另一個層面的解釋,那就是:不同人,面對同一件工作,他們付出的情緒勞動量是不同的

辦公室裡,有一種逃不開的累,叫做“心累”……

我之前在一家食品連鎖企業工作過一段時間,通過觀察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能夠很好的解釋“情緒勞動”的工作量區別。

在這家公司,我們對一線的營業員都有指定非常詳細的話術指南,要求營業員詳細、完整的向顧客提供明確的說明與幫助。

說句實話,這部分話術的內容還有些長的,按理來說,一個員工如果完全按照要求對每一個顧客都提供了完整的話術說明,那他應該會更累才對。

可是在執行過程中,我卻發現了很有趣的一件事,那就是:在早上開店的時候,那些能夠按照公司要求,熱情完整介紹話術的員工,要比那些不按要求講述話術,草草服務的員工更不容感到疲憊。

當你到店後,很明顯可以看出來,那些不遵守要求的員工,精神狀態明顯更加疲憊。而那些已經說了更多話的員工,雖然他們一天實際付出的勞動量更大,但精神上卻要比另外一些人精神的多。

而進一步溝通和觀察之後,我發現,所有表現更積極的員工,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

具有更強的表現欲

在他們的感受中,與他人溝通,並得到回應,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他們所期待並喜歡的。

因此,在從事服務工作時,他們的「真實情緒」與「表現情緒」其實是統一的,在情緒勞動的支出上其實非常少。

但是另一些人,他們本身不喜歡與人過多的交流,可受限於工作,卻不得不去提供服務與微笑,因此他們的情緒勞動支出要遠遠大於前者,也就難怪更容易感到疲憊了。

辦公室裡,有一種逃不開的累,叫做“心累”……

解決“心累”,要學會為自己的情緒勞動合理估價

瞭解了前面說的這兩點,我們再回頭看看“心累”的問題。

相信您也能感覺到了,我們所說的“心累”其實從本質上來講,就是自己在工作中付出了情緒勞動,卻沒有得到預期中的回報。

更有甚者,很多時候我們都不知道自己內心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辦公室裡,有一種逃不開的累,叫做“心累”……

當我們刻意改變自己的情緒表達時,內心往往想的是“忍一忍就算了”。然而,理智告訴你“算了”,可心理的本能可不打算就這麼“算了”。

於是乎,你付出的每一個情緒勞動,都被大腦記錄了下來,久而久之甚至會形成一種特定的“偏見”。

比如,那個說過蠢話的同事,不管他再說什麼,甚至只要看見他張嘴就會本能的感覺不靠譜。

比如你的老闆哪怕有一天真的分享了一篇乾貨文,你也會下意識的感覺厭惡。

到了這個時候,每天一睜眼,想到又要去上班,又要去應付自己的老闆同事客戶,又要付出大量的情緒勞動時,自然就會感覺得難以言喻的“心累”。

所謂“上班如上墳”,就是最形象的描述。

辦公室裡,有一種逃不開的累,叫做“心累”……

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我曾經問過一位從事電話客服工作的朋友,他們每天遇到那麼多抱怨和不講理的客戶,是如何調整自己心態的,他給了我這樣的回答:

  • 1、不斷告訴自己,這只是一份工作,我掙得就是聽他們抱怨的錢。
  • 2、對於蠻不講理的客戶,把他們當成是傻子,甚至當成是“段子”。

這兩個方法,其實恰好就是兩種解決情緒勞動帶來疲憊的思路,他們分別是:明確情緒勞動帶來的回報以及降低情緒勞動的強度

先說第一點,前面也說了,很多時候我們的不滿並不是單純的因為付出了情緒勞動,而是由於付出了情緒勞動,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補償)。

在這種情況下,讓我們清晰的認識到,我付出的這些情緒,會讓我得到什麼?

往往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之前看過一個銷售冠軍的故事,有人問一個銷售冠軍,為什麼他能堅持不懈的一天打300多個電話,即使絕大多數人只是聽到他自我介紹就直接掛斷了。

他的回答是這樣的:我做過計算,自己平均每50個電話就能獲得一個訂單,每個訂單能為我帶來100美元的收入,所以我就這樣告訴自己,每當我播出一個號碼的時候,就已經掙到了2美元,這樣想,自然也就有了更大的動力。

仔細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作為一個電話銷售,不打電話一定不會出單,但是打了電話卻有一定的概率出單。可為什麼很多人明明在這個崗位上,卻對打電話有那麼大的牴觸情緒呢?

其實大家在逃避的,就是一種“付出了勞動,但沒有回報”的感受罷了。

因此,當你把每一次的勞動成果“量化”(哪怕並不準確,也不科學)的時候,心裡的障礙也就自然解除了。

辦公室裡,有一種逃不開的累,叫做“心累”……

而情緒勞動也是同樣的道理,思考一下,自己付出的情緒勞動是為了什麼?我是否得到了對應的“回報”?

面前的這個客戶很麻煩,但是正是因此,我收他的設計費裡,有一半是補償我的情緒損失的啊!

雖然我忍住了同事的蠢話,但目的是節約我自己的時間,不要跟蠢人浪費時間啊!

當明白了自己的付出能獲得什麼回報時,心裡是不是就變得好受許多?

而另一點,則是降低自己的勞動付出。前面也說過了,真實情緒與表現情緒一致的時候,你就沒有付出太多情緒的勞動。

雖然,你可以調整自己的表現情緒,做一個率性的人,但是這往往會帶來很多額外的問題,比如在職場上一個人太過率性而為,往往會被評價為“不成熟”……

因此,我的建議反而是,試著調整您的“真實情緒”。

聽起來是不是很奇怪,我自己的“真實感受”,為什麼還能被調整?

其實,我們往往自以為情緒感受是“客觀”存在的,可事實上卻只是我們主觀選擇的結果罷了。

當你產生某一種情緒衝動時,大腦就會不斷尋找各種“證據”來加強這種情緒。

說個最簡單的例子,熱戀中的情侶,讓他們描述一下對方,說出來的一定都是“可愛”、“溫柔”、“善解人意”這樣的詞語。

但是如果有一天他們吵架了,同樣的兩個人,卻開始互相指責對方“自私”、“小氣”、“不可理喻”。

很顯然,其實是大腦選擇的結果讓我們對同樣的人得出了不同的結論……

辦公室裡,有一種逃不開的累,叫做“心累”……

說相聲的講過一個段子:“如果有天,我跟火箭專家抬槓,說你們那火箭的燃料不行,火箭就得燒煤,還的是燒無煙煤!專家要是拿正眼看我一眼,就算他輸!”

仔細想一想,生活與工作中是不是也是同樣的道理?你把一個人當做“討論的對象”,真實情緒中就會產生糾正他,反駁他的意願。

但是,如果你把他當做一個笑話呢?你的真實情緒就是“嘿嘿,丫又說蠢話了……簡直愚不可及”,而表現出來的嘿嘿一笑,就已經釋放完了你所有的不滿情緒。

如此反應,自然不會再有什麼情緒勞動的付出。

辦公室裡,有一種逃不開的累,叫做“心累”……

情緒勞動這件事情不像體力與腦力的消耗那麼明顯,但在職場生活中卻又實實在在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決策。

因此,認清這一獨特的勞動範疇,合理的調整自己情緒上的勞動強度,往往就能解決很多“感覺”上的問題,讓您能夠更輕鬆的應對職場挑戰。

以上就是今天想要與大家分享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你感覺自己的工作,面臨很大的情緒勞動麼? (單選)
0人
0%
有,每天都很心累
0人
0%
沒有,心累什麼的就是矯情
0人
0%
什麼是情緒勞動?搬磚使我快樂……
<button>投票/<button>
辦公室裡,有一種逃不開的累,叫做“心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