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面兵力4萬實際只有2萬,順昌大捷名震天下,南宋名將劉錡瞭解下

劉錡是的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將,一場以少勝多的順昌大捷使其名震天下。然而比起同時代的岳飛、韓世忠、吳玠等名將,他的仕途卻顯得有些坎坷。順昌之戰成了他流星般的從軍生涯中少有的亮點,同為抗金名將的吳璘是這麼評價他的——“

信叔有雅量、無英概,天下雷同譽之,恐不能當逆亮。”這話往好裡說,是說劉錡的人品要大於他的能力;要往不好裡說,就是在說他是個繡花枕頭。而事實似乎也驗證了吳璘的預言——面對金國完顏亮的入侵,晚年的劉錡被寄予厚望再度出山,結果這次卻一敗塗地。在我看來,劉錡在軍事上的水平中規中矩,但並沒有突出的才能,他的成功更多要歸功於機遇,再加上一點點運氣。

賬面兵力4萬實際只有2萬,順昌大捷名震天下,南宋名將劉錡瞭解下

劉錡部下有一半人吃空餉

我們舉個栗子。劉錡名震天下的順昌大捷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我要說:順昌大戰前有一半人掉了隊你們信不信?《宋史》對順昌之戰兵力的記載有相當自相矛盾的兩條,一條說劉錡部有4萬人,一條則說只有2萬——

“所部八字軍才三萬七千人,將發,益殿司三千人,皆攜其孥,將駐於汴,家留順昌”。

“錡兵不盈二萬,出戰僅五千人”。

賬面兵力4萬實際只有2萬,順昌大捷名震天下,南宋名將劉錡瞭解下

從史料來源上分析,兩條記載的可信性都沒太大的問題——“2萬人說”出自順昌之戰當事人(汪若海、楊汝翼)的記述,應該有相當的可靠性;但“4萬人說”也與南宋史料《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的記載所相印證。我們考慮到這分別是從“臨安出發時”和“抵達順昌時”的兵力統計,或許可以將兩者結合起來看看,就出現了另一種可能——劉錡從駐地出發時,賬面上的兵力是有4萬人(八字軍37000+殿前司3000),但半路走到順昌,實際只有2萬人了(八字軍18000+殿前司2000)。考慮到一年後,劉錡在給朝廷的上奏中自己彙報的兵力也是2萬人,那麼基本排除了急行軍掉隊減員一半的可能(不然也歸隊了),基本上就是一半人吃了空餉了。當然了,這個治軍不嚴的鍋也不能完全由劉錡一個人背,他統率的部隊來源複雜,也是有很深層次的歷史原因的(這個在後續更新中會另外展開講)。

賬面兵力4萬實際只有2萬,順昌大捷名震天下,南宋名將劉錡瞭解下

宋軍傳統藝能吃空餉“劉錡吃空餉”這個料爆出來,各位也不要先急著對劉錡大失所望,橫向對比看,吃一半空餉在南宋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南宋初期經濟拮据,各支大軍光靠朝廷供給要餓肚子,朝廷也就允許他們自行搞點生意創收:張俊部下搞海貿、劉光世部下販私鹽、岳飛主要靠收租利息……不過,古代中國軍隊裡最傳統的藝能,當然還是吃空餉啦!

賬面兵力4萬實際只有2萬,順昌大捷名震天下,南宋名將劉錡瞭解下

比如說岳飛原來和韓世忠的防區不挨著,他對於北伐期間指揮東路的韓世忠打仗很有點意見:“老韓你明明坐擁6萬大軍,為什麼總是出工不出力?”後來,南宋朝廷給了岳飛個機會去查老韓的賬,岳飛親自一點人數才發現6萬軍額其實只有3萬人!——也就是說還有一半吃空餉的都是韓世忠的殭屍粉。但是沒想到的是,岳飛發現真相後卻轉而對老韓佩服不已:老哥你敢吃一半空餉,拿3萬人幹6萬人的活,玩了這麼多年還沒玩砸鍋……這也是個人才啊!從這個角度上一比較,劉錡在和韓世忠一樣吃一半空餉的情況,在順昌還能超額完成工作,已經很不容易了好嘛?

劉錡黑材料到此告一段落,回到我一開始說的,為什麼說他的成功更多要歸於機遇和運氣呢?這要從劉錡的出身和經歷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