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人說的“四大發明”,西方國家是怎麼看待的?

牧漁子


其實中國古代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四大發明”的說法。

“四大發明”是西方人研究古代中國科學技術得出來的結論。


第一、古代中國就不重視科學技術,古代中國的科學家在古代中國人心裡就是二流學者

古代中國根本就不重視科學技術,墨子、祖沖之和沈括在古代的中國根本就是二流學者。

墨子思想淹沒兩千餘年,古代中國大多數時候都學習儒家思想,也有喜歡老莊思想的,也有喜歡佛家思想的,法家思想也很流行,陰陽五行思想也很流行,唯獨墨家湮沒無聞。


祖沖之在古代也是一個不受重視的歷史人物。

最有典型代表的古代歷史科學家就是沈括。

沈括在宋朝就是一個二流學者,如果不是西方李約瑟提到他,誰認識沈括?

這從《夢溪筆談》這本書的待遇就可以看出來。

《容齋隨筆》《困學紀聞》《夢溪筆談》是宋朝的三大筆記。

在古代這三本書的閱讀順序是《容齋隨筆》《困學紀聞》《夢溪筆談》。

到了近代才是《夢溪筆談》《容齋隨筆》《困學紀聞》。

因為古代更注重經書以及政治、文化、制度。而《容齋隨筆》大多數講的是文化、制度,《困學紀聞》大多數講的是經義,《夢溪筆談》也講了很多文化、制度,這也是這本書能列入三大宋朝筆記的原因。

直到近代,《夢溪筆談》才逐漸獨霸宋朝筆記之首,成為家喻戶曉的一本書,而這時候沈括已經逝世上千年。

第二、中國古代人也有喜歡科學技術的,但是不是喜歡當代科學技術,而是古代名人的科學技術。

耶穌會傳教士路易·勒·孔德(1655~1728)評價古代中國人:“中國人更喜歡的是殘缺不全的古董,而不是最完美的現代的東西。這與我們大不相同,我們只喜歡新事物。”

中國人一方面形式上崇拜自己的知識祖先;

另一方面,卻聽任每一代的新發現新發明被世人不知不覺的被遺忘,讓後世再通過文物或考古研究重新發現。

所以在古代的中國,人們也崇拜科學技術知識,但是崇拜的是自己某位作古的古人的科學知識,而不是活著的科學家的科學知識,所以中國永遠不會自發的發生工業革命。

總結:

中國幾千年下來,只有古代科學,沒有當代科學;只有古代科學家,沒有當代科學家; 古代如此,代代如此,幾千年如此。

直到現代,我們依然抱著不知過了知識產權期限多少年的“四大發明”不放手,好像還是什麼寶貝一樣。

我們需要善待的是現代科學家,現代科學;而不是作古多少年的古代科學家,古代科學發明。

希望中國的科學家們不再是由西方學者或者作古多少年之後重新發現而才為世人所知。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當然是普遍承認的。對於這一點,我們不必沾沾自喜,也不必妄自菲薄。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對人類文明進步的重大貢獻。我們知道,四大發明指的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活字印刷術。這幾項“發明”或者“發現”,是見諸於我國的正史的。指南針和火藥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造紙術見於東漢,活字印刷術見於宋代。


最早提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概念的是西方人,即英國的科學史學者李約瑟。因為,關於什麼是發明?什麼是發現?什麼是文明?什麼是文化?這些跨學科(人類學、考古學、歷史學、社會學等等)的名詞定義,是近幾百年來的西方學者首先提出來的。原因很簡單,因為近代社會科學的整體框架,是由西方學者搭建的。



西方學者認為,自公元1500年以來,在經歷了宗教改革、文藝復興以及工業革命以後,西方文明已經大大領先於其他的文明。在某種意義之上,這是不爭的事實。比如,從西風東漸以來,中華文明也在努力汲取西方文明的營養。


《文明的衝突》一書的作者亨廷頓提出,現存的還未消亡的文明,大約分為中華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西方文明、東正教文明、拉美文明,還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 當然,這只是亨廷頓的一家之言。



西方人是站在西方看世界,這是受西方中心論的影響。不過,西方各界,從來也沒有徹底抹殺世界上的其他文明區域對人類的貢獻。他們承認,公元7-8世紀的西方(指歐洲),幾乎還處於矇昧的時代。


如果不吸收伊斯蘭文明、印度文明和中華文明的精華,他們還會在黑暗中長久地探索。比如,數學的發展,離不開古代伊斯蘭學者的貢獻;航海業的進步,當然也離不開古代中國的指南針的發明。



近年以來,國內有學者質疑四大發明的含金量,這屬於學術探討還是存心拆臺呢?我看,大可不必過分擔心。人類文明的進步,是一個臺階一個臺階這樣爬升的。在很多時候,不一定是某一文明族群的單一貢獻。因此,就算是部分的所謂“發明”受到質疑,也沒什麼了不起。


比如,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以及古瑪雅文明,都對人類的進步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它們雖然消亡了,不過,它們的文化血脈,還在後續發展起來的各個文明中延續。我們應該更加關注的是未來,而不是過去。


未來,我們中國人,還可以為世界貢獻出更加偉大的四大發明嗎?


俚言雜談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薩沙剛從日本回來,領悟到日本強大的一個道理。

日本是一個不在乎文化根源在哪裡的國家!

也就是說,日本的文化大部分是從國外傳過來的,不是自己發明的。

說難聽一點,日本完全是拿來主義的山寨文化。

然而,日本人卻毫不在乎這點。

今天你走在東京、大阪街頭,普通中國人哪怕根本不認識日文,你也不會迷路。

為啥?

你可以看到大量的漢字。

而日本茶道、漢方醫學、建築、音樂等等,很多都是來自於中國。

甚至,日本人經常吃的各種食物,比如味增等等,都是來自中國。

中國文化衰敗以後,日本人又毫不猶豫的學習西方,成為亞洲最早西化的國家。

日本這個民族從不沉溺於過去的偉大,而是立足於未來。

無論哪國文化、技術,日本人都去學習,儘量做到比本來的國家還要好。

這就是日本人強大的原因,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其實,世界上絕大部分發達國家也是如此。

他們雖很自豪於自己的古代文明,很少有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的,而多是展望現在和未來。

而一些國家比如美國,只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再往前就是印第安人文化了,非常膚淺。

然而,美國人也不在乎古代的文化。

中國四大發明再偉大,也會古代的事情了。

況且,我們只是四大發明的發明者,往往別國學會以後做的更好。

就比如著名的火藥,世界公認是中國傳到西方。

然而,鴉片戰爭時期,我國的火藥同英國人已經有很大的差距。英國人繳獲滿清的火藥,總是直接扔掉。

西方對於四大發明,是這麼態度。

他們承認火藥和造紙是中國發明,並且傳到世界各地的。

對於指南針、印刷術,他們持懷疑立場。

當然,洋人不懷疑中國人最早發明了這幾樣東西的國家,但認為西方的類似東西未必是中國人傳來的,很可能是自行發明的。

中國人只是發明的時間早而已,類似於吉尼斯紀錄,對西方卻沒有什麼意義。

比如指南針,洋人認為西方的指南針同中國的有很大不同。

中國指南針基本都是指南,然而西洋指南針則開始至指向北方,因此叫指北針。

歐洲最初期的羅盤,只有十六個方位標示,少於同時期中國的二十四個。

這表明中西方應當是獨立發明指南針的。而現在使用的指南針都指向北方,明顯是由西方發展而來的。

至於印刷術,也沒有證據證明是中國傳到西方。

中亞和中東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國家,都沒有發現過活字印刷的相關文物。

如果真的是從中國傳到歐洲,這些國家不可能沒有印刷術。

而且,西方的拼音字母和我們的漢字有很大不同。

中國的漢字,活字印刷需要製造大量的活字,人工並不低。而且活字印刷質量較差,活字也容易損壞,還不如傳統的雕版印刷實用。

一直到19世紀的晚清之前,中國的印刷多用雕版印刷。

相反,西方的活字印刷則比較常見。

畢竟他們只有幾十個字母而已,更適合使用活字。

希望認為,中國近代的活字印刷術,是在十九世紀才由藉由西方活字印刷術及近代科學的基礎上所發明,而且是由西方人與華人合作發明的。


薩沙


發明就是發現,發現也是發明,認識層面和深度不同而已!司南,印刷術,火藥,造紙,幾乎是科學的載體和方向,沒有這些,科學發展很難想象,最早是在中國吧?!還爭論什麼?!人們只看到科學的奇妙感受,卻不去考慮科學的巨大危害,這才是關鍵!不要迷信科學吧![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為政之火鏡


好漢不提當年勇


花傘倒掛824


四大發明的由來

在當下高考,理工類專業的報考人數無疑要比文史類多一些。並且有專家認為,就業率總體來說,工科最高。但是在我國古代,文科教育是主流教育。

古代中國以儒家思想作為立國之本,在儒家思想的指導下,不論是理(可以視為科學理論)還是工(工藝技巧)都是受到輕視的。因此在數千年中國歷史上,雖然有過許許多多的發明,但這些發明都沒能引起儒家學者的重視。因此,幾千年來,古代中國都沒有“四大發明”這一說法。甚至在鴉片戰爭後,洋人的堅船利炮打得清軍抱頭鼠竄後,清朝的保守派還認為,洋人的槍炮再厲害,不過是“奇淫技巧”罷了——對槍炮尚且如此態度,更遑論對“四大發明”的態度

近代歐洲學者則很重視“四大發明”的作用。有學者認為:羅盤為大航海提供了可能;火藥毀滅了騎士階層,進而導致中世紀社會土崩瓦解;印刷術打破了教會對學識的壟斷,這些,推動了歐洲的騰飛。

而近代在華的外國傳教士則發現:羅盤、火藥、印刷術這三者起源地都來自中國。這一發現被民國政府獲悉後,民國政府為了增強民族自信心,提出了“三大發明”的說法,之後又有學者在“三大發明”的基礎上,將造紙術植入,提出了“四大發明”的說法。

西方國家的看法

“四大發明”被民國政府所積極宣傳,是因為近代中國處於亡國的邊緣——近代中國不光在軍事上不是洋人的對手,在文化上,也逐漸失去了優勢。很多學者甚至質疑,古代中國比起古代歐洲,是不是始終一無是處?而“四大發明”理論的提出,無疑鼓舞了中國人的自信心:西方列強再厲害,其祖先還不是依仗中國技術的輸入,才實現的騰飛?

而對於西方文化來說,西方文化奉行實用主義原則,西方在長達一千多年的中世紀統治後,祖先崇拜意識早已蕩然無存,因此對於自己祖先和他人祖先的發明、成就,屬於一種淡然視之的態度。

因此,才會有外國在華傳教士率先承認對歐洲結束中世紀、實現近代騰飛的“三大發明”來自中國。此外,還有諸如李約瑟等西方學者專門編撰過相關的學術著作,稱古代中國有上百項發明,對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並再度肯定了“四大發明”來自中國。


藤樹先生


愛迪生重孫子:我爺爺有兩千多項世界級發明,我驕傲了嗎?


祁連論劍


四大發明不是中國人提出來的,而是李約瑟首先提出!

那些不知從哪裡聽來,說四大發明屬於中國人為了提振士氣編造出來的人,自己不看書,又偏偏只願意相信中國很差。

李約瑟在他的著作中(《中國的科學與發明》),提出了一百多項中國歷史上深刻影響世界科學發展的發明,其中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我們今天今天常說的四大發明。

李約瑟是英國人,對人類科學技術史的研究博大精深。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部主任。

不要再以訛傳訛,更不要再妄自菲薄。


chiyinqi


承不承認,如何看待,是你們的事,關鍵是事實是否真實又是一回事。有些國家和人說話你能信嗎?有些西方人說話是不誠實的,是帶有偏見的,總覺得中國人太聰明瞭,嫉妒死了,時時處處為難中國人。中國人只要有點成績成就就不行,似乎貶低了西方人的能力。這種橫蠻不講理的強盜邏輯,實在令人氣憤和噁心!可是,人聰明這點是種族問題,也是勞動智慧的結晶,你能奈何?如今,中國突飛猛進,人才濟濟,輝煌燦爛,西方人又跑出來說三道四了,懷疑中國是剽竊他們的成果。可想而知,中國的四大發明,誰是得利者呢?你們難道不是剽竊嗎?


李勇平


這個說起其實挺複雜的!

首先這個所謂的中國“四大發明”的說法,本身就是一個西方人的說法!

早在公元16世紀,意大利數學家傑羅姆·卡丹就曾提出過“三大發明”的說法,即司南(指南針)、印刷術和火藥。

這個說法是在歐洲有著比較廣泛的傳播!英國哲學家培根以及馬克思、恩格斯等人,都認為這三大發明是對於世界有著很大影響的!

後來,來華傳教士艾約瑟又加入了“造紙術”,這才有了所謂的四大發明的說法!

其實這些都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西方人對於“四大發明”的認可!

但是,他們並沒有因為“四大發明”,而對中國產生一種文化上的敬畏。他們只是覺得這個工具有用,是好東西,但並沒有因為是你中國人發明的,就覺得你中國人牛。

為什麼?

因為你沒有能一直牛下去,他們在你這個發明的基礎上,對其改進創新,搞出了更牛的東西。

你的這些玩意兒被淘汰了。

比如說火藥,咱們在唐朝就有了,比西方早了幾百年!但是其發展一直停滯不前,只知道個“一硝二磺三木炭”。

而西方人從原料、配比到製作全盤的精細化,無論是原料的純度、配比的合適度以及整個製作的工藝過程,都要比咱們的高級。

這導致一個什麼問題,同樣的槍炮,人家比你威力更大、射程更遠。

當年鴉片戰爭,英軍攻下虎門炮臺,繳獲大批黑火藥。按理說長途跋涉,有著這樣一批黑火藥,定然是很大的收穫,結果英軍全部給到了,因為在他們眼裡這玩意兒品質太粗劣了,沒法用。

至於指南針和印刷術,西方人雖然承認是中國發明的,但是他的指北羅盤針以及印刷術顯然要比中國的來的影響要大!

特別是印刷術,人家英文只有26個字母,玩兒活字簡直輕鬆得不得了。

其實、西方人根本不在乎這些東西是誰發明的,他們跟韓國人不一樣,他們不會取爭那些。他們更講究實用主義,不管是誰的東西,對我有用就是好東西,而且我要把它變得更好。

牛頓當年說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大多數人只知道牛頓,卻不知道巨人是誰。

這就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你以前很牛沒有用,你得現在牛!

我不是說咱們的“四大發明”不好,它很牛,有著很大的歷史影響,需要我們去了解,去銘記。

但是,這不應該成為我們炫耀、不上進的資本,那是祖宗的成就,不是我們的。

我們應該將歷史橫向來看,老祖宗門曾經做到過世界最牛,那我們現在呢?

不要去看不起人家,總認為我們教化了你,我們最牛!

固步自封,井底之蛙,最為可怕!

所以,不要太去在意別人的看法,做好自己那才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