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假亂真!劍橋科學家用“橡膠手錯覺”治療強迫症

以假亂真!劍橋科學家用“橡膠手錯覺”治療強迫症

圖片來源: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在生活中,“強迫症”行為似乎並不罕見,如出了家門老覺得門沒鎖、停車離開後老覺得車沒鎖、擠牙膏一定要把底端弄齊、走路一定要走成固定的模式、寫了滿篇文字的文章發現一個字沒寫好整頁撕了重寫等等。但真正的強迫症是這樣嗎?

以假亂真!劍橋科學家用“橡膠手錯覺”治療強迫症

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其實是屬於焦慮障礙的一種類型,是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精神疾病,其特點為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並存。全世界每50人中就有一人患有強迫症,其中將近一半的患者的常見特徵是嚴重的汙染恐懼症,即使是像觸摸門把手這樣的平常物件。該症狀導致過度的清洗行為(每天洗手五十次以上)。嚴重的強迫症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學習和工作,甚至完全摧毀一個人的正常生活。

以假亂真!劍橋科學家用“橡膠手錯覺”治療強迫症

北京時間1月10日,發表在《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人類神經科學前沿)》上的一項新研究中,英國劍橋大學領導的科學家團隊用著名又怪誕的“橡膠手錯覺”實驗,幫助強迫症患者克服症狀,而不必承受暴露療法所帶來難以承受的壓力。

以假亂真!劍橋科學家用“橡膠手錯覺”治療強迫症

現有治療強迫症的方法是使用諸如百憂解(Prozac)之類的藥物和稱為“暴露和反應預防”的認知行為療法(談話療法)的組合。暴露療法通常包括指示強迫症患者接觸汙染物後,避免洗手。但是,這樣的經歷可能會給患者帶來更大的壓力,以至於許多人無法嘗試。

該研究通訊作者、劍橋大學臨床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Baland Jalal解釋說:“ 強迫症困擾著許多人,而且通常不容易治療。事實上,暴露療法還可能會帶來更大壓力,因此對許多患者而言不但沒有效果甚至是不可行的。”

以假亂真!劍橋科學家用“橡膠手錯覺”治療強迫症

Baland Jalal

為了克服這一挑戰,這一來自劍橋大學、哈佛大學和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科學家團隊測試通過汙染假手來幫助患者克服汙染恐懼,而不是要求患者去汙染自己的手,這一過程被他們稱為“多感覺刺激療法”。

以假亂真!劍橋科學家用“橡膠手錯覺”治療強迫症

圖片來源:《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該方法基於著名的“橡膠手錯覺”實驗。在實驗中,一個人把一隻手放在桌子上並用隔板擋住,使其看不到自己的真手(如下圖)。在隔板離自己近的一側會看到一隻假手。

以假亂真!劍橋科學家用“橡膠手錯覺”治療強迫症

在“橡膠手錯覺”中,魔術師,即實驗人員會用畫筆同時觸摸假手和隱藏的真手。經過幾分鐘的撫摸,受試者通常會報告感覺到了來自假手的觸摸,就好像那是自己的手一樣。

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有在真假雙手同時被觸摸時,橡膠手錯覺才起作用。如果它們不是同時被觸摸,則錯覺將減弱或完全消失。然而,在精神分裂症和身體變形障礙(對於軀體某部分的極端不滿)等一些精神疾病中,這種錯覺似乎在這兩種情況下都有效,這表明這類患者腦海中的身體形象比健康人更具可塑性。

此前,Jalal和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神經科學家VS Ramachandran用健康志願者進行的一項研究中,一旦錯覺開始起作用,研究人員就用假糞便汙染假手。受試者報告了噁心的感覺,好像是自己的手被弄髒了一樣。

在這項新研究中,該研究團隊從哈佛醫學院附屬強迫症研究所招募了29名強迫症患者。這些患者中的16人被同時觸摸隱藏的真手和能看到的假手,其餘13位患者(對照組)的手被不同步觸摸。

在5分鐘的撫觸後,參與者被要求評價對這隻橡膠手感覺(有多像自己的手)。然後,實驗人員用一張紙巾把假的糞便抹在橡膠手上,同時用溼紙巾抹在參與者的真實右手上,以製造汙染物質塗抹在真實手上的感覺。然後要求參與者對他們的厭惡、焦慮和洗手衝動程度進行評分,同時實驗人員對參與者的面部表情進行厭惡程度評分。

研究人員發現,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患者都感覺到同樣強烈的橡膠手錯覺。換句話說,即使當他們的真手和假手被異步觸摸時,他們仍然開始感覺到假手是自己的。因此,不出所料,兩組患者最初報告的汙染水平相似。

以假亂真!劍橋科學家用“橡膠手錯覺”治療強迫症

圖片來源:《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接下來,實驗人員把乾淨的紙巾和用來汙染橡膠手的紙巾拿走,在橡膠手上留下了假的糞便,並繼續觸摸橡膠手和真手5分鐘,並要求其再次報告汙染評級,實驗人員對他們的面部表情再次進行評估。

現在,實驗組患者感覺厭惡的程度更高:有65%的受試者表現出了噁心的面部表情,而對照組的這一比例為35%。這支持了以前的研究,即橡膠手的錯覺隨著手被觸摸的時間越長而變得越強。

接下來,實驗人員停止觸摸,並將假糞便放在患者的真實右手上,並再次要求其提供汙染評級。現在,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差異更加明顯。對照組的平均厭惡、焦慮和清洗衝動水平接近7,而實驗組的平均水平接近9,也就是說,總體汙染感覺等級相差23%。

以假亂真!劍橋科學家用“橡膠手錯覺”治療強迫症

圖片來源:《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Jalal說:“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同步方式觸摸真手和假手似乎會產生越來越強的錯覺,以至於受試者最終感覺假手就像是自己的手。這意味著十分鐘後,他們對汙染的反應更加極端。儘管這是我們實驗的終點,但研究表明,持續暴露會導致汙染感覺水平下降,這是傳統暴露療法的基礎。”

Jalal說,可以肯定地假設,假手汙染實驗可能會使患者在30分鐘後的厭惡和汙染感覺水平下降,這與暴露療法的效果相似。

Jalal說:“橡膠手錯覺可能提供了一種強迫症治療方法,而不需要像暴露療法那樣導致高壓力水平。如果能提供一種比較現實的間接療法,比如汙染一隻橡膠手而不是一隻真正的手,那麼這可能會提供一個橋樑,讓更多的人可以忍受暴露療法,甚至完全替代暴露療法。”

Jalal之前曾研究其他間接療法來治療強迫症,包括一款智能手機應用程序。他說:“與其他間接療法不同,這種新方法產生了一種真實的幻覺,即患者感覺身體的一部分受到了汙染,因此可能會使患者更加身臨其境。它還具有其他好處,雖然傳統的暴露療法可能會讓人感到壓力巨大,而橡膠手錯覺往往會讓人一開始就發笑,幫助他們放鬆。與虛擬現實相比,它既簡單又便宜,因此無論身處何地,都可以很容易地接觸到處於困境中的患者。”

Jalal表示,下一步是進行隨機臨床試驗,並將這種方法與現有療法進行比較。

Ramachandran表示贊同,並補充道:“這些結果令人信服,但不是決定性的。我們需要更大的樣本並解決一些方法上的問題。”

多感覺刺激療法的其他應用可能包括治療害怕打針的人。暴露療法意味著在真實手臂上反覆注射針頭,這可能導致靜脈被刺破。用假手可以提供一個既聰明又方便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