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真的髒亂差嗎?中國女孩鏡頭下的真實印度:凡事不止一面


在你眼裡,印度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是環境衛生的髒亂差,還是社會發展比較滯後,抑或是古印度文明的傳承與流失,宗教信仰與種姓制度帶來的良性與惡性後果?說實話,我只去過印度一次,雖然待了一個月,去了五六個城市,對於印度談不上了解,但有深刻印象。

以加爾各答為例,這是我進入印度的第一站,也是印度的第三大城市,是印度最大的麻紡中心,在世界大城市中,加爾各答的黃麻產量名列前茅。在這裡,印象深刻的是一次類似於地鐵的交通體驗,我不敢說它是不是地鐵,因為既沒有門,也沒有售票和檢票的地方。站在毫無建築物的露天月臺上,車來了就上,到了目的地就下。

在這座城市街拍的時候,發現當地年紀頗大的人都喜歡讀報紙,基本上是印地語。據悉,印度的印地語的報紙發行量極大,在這個廣大的網絡時代,印度人仍喜歡通過報紙來獲取信息。紙媒,在印度有很大的市場。另外,他們還喜歡用報紙來包裹食物。


加爾各答作為印度第三大城市,這座城市在殖民期間,一直是英屬印度的首都,它的經濟發展、文化教育、和城市建設等多方面,相對於印度其他城市要發達很多。但街頭巷尾的人力黃包車依舊普遍存在,一開始我以為是旅遊產業,但後來發現這是居民生活中的常態。

加爾各答是有地鐵的,交通運輸中,鐵路十分發達。加爾各答地鐵由印度鐵路公司運營,是印度最古老的地鐵系統。但在這座城市逗留時,我每天出行的交通工作基本上是類似於泰國的嘟嘟車,以及公交車。說到嘟嘟車,不得不說印度人太厲害了。一輛空間有限的車內,能同時載十幾個人。

而在印度,像這樣的簡陋的理髮店,雖然陳設簡單,也沒有像“Tony"老師那樣的形象和所在環境,它看起來更像是老社區、舊小區裡面,專門給老人提供理髮的一家店。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這樣的店鋪我曾在國內不少城市的老城區見過,大多顧客是老人,理髮過程也就是洗剪吹,並無其他花樣。


但是類似於這樣的街頭理髮,在國內不曾見過。可在這加爾各答非常普遍,理髮師拿著把剪刀就可以在街邊做起生意來,也有的是將店開在露天下,雖然沒有建築物遮擋,可鏡子、理髮工具、客人坐到椅子等等都具備。這是印度街頭非常有趣的一種現象,你說它落後吧,它卻反應了一種非常有趣的人文景象。

很多人認為印度“髒亂差”,這一點並不是偏見,印度的衛生環境確實糟糕。但如果說“髒亂差”就代表整個印度環境的話,我認為是有點偏見了。印度的富人區和貧民窟是兩個世界,同時,印度對古蹟遺產的重視程度,從環境衛生這一點來看,他們是非常重視的。

在加爾各答被殖民期間,曾建有大量具有維多利亞風格的建築,如今城市也遺留了許多那個時期的建築,並且保留完好。但這些建築的周邊環境是非常乾淨的,絲毫沒有“髒亂差”,不論是還在使用中的,還是已成為古蹟保護起來的,這一點,可見印度人對古蹟和藝術是很重視的。


維多利亞風格是19世紀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期間形成的藝術復辟的風格,印度成為英國殖民地後,這種風格也被帶入了印度。像這樣的建築,在加爾各答很常見,但在其他城市,倒顯得不多。可能是我沒有發現,但更多的還是印度教建築。

藍天下,紅色建築和綠色植物形成鮮明的對比,城市環境也相當不錯,街道寬闊而乾淨。雖然說印度確實是“髒亂差”的一面,去一趟貧民窟更為顯現。但由於印度的貧富差距太大,往往通過環境衛生就可以判斷某地段的經濟情況。而城市和農村的環境衛生又是兩個局面。只有自己去了印度,才敢在這裡說,印度並非是完全的“髒亂差”。

也只有自己去了,才知道印度究竟是什麼樣子的。畢竟比起別人想給你看的和你自己看到的,往往是兩個樣子。當然,即便是在城市中,也存在環境衛生不好的一面。這一點,我想在全世界不論哪個城市都可以找到。


加爾各答作為印度第三大城市,長期以其文學、藝術和革命遺產著稱,作為印度前首都,它還是印度現代文學和藝術思想的誕生地。它不僅擁有許多哥特式建築、巴洛克建築、羅曼式建築等遺產,有“宮殿之城”之美譽。還有印度現代文學的爆發力,又令加爾各答成為“狂野創造力之城”。

提到印度最偉大的詩人,毋庸置疑,一定是那“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的泰戈爾。泰戈爾可以說印度最偉大的詩人了,他同時也是一名哲學家。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他的故居至今被保留完好,不論是建築、環境,還是內部陳設,都相當精美。

在印度人眼裡,泰戈爾之所以偉大,不僅是文學方面的造詣,更為重要的是他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和對祖國的熱愛。他的作品中,反映了印度社會生活中的複雜現象。他雖然是婆羅門種姓,但他反對封建壓迫,並在作品中不斷揭露現實生活中不合理現象。


從泰戈爾故居出來後,一輛破舊的電車從我面前駛過。當時感到很意外,沒想到如此破舊的交通工具仍在城市中運行著。究竟是因為條件不允許更換,還是主張節約成本,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說明的是,不論是建築上的陳舊還是交通工具的破舊,加爾各答的城市環境整體上還是很乾淨的。

即便是在一些集市的廣場上,也不見“髒亂差”一面。我不記得這個集市叫什麼名字了,但古老的西方建築讓我印象深刻。建築之下,出售著印度各個商品,類似於國內的小商品市場,衣服、鞋子、包子以及各種山寨名錶、名牌首飾、包包等等。

廣場上,人來人往,由於這裡東西便宜,來這裡購物的印度人非常多,但遊客非常少。因為它不是旅遊景點,也不是旅遊區的跳蚤市場。

不論是路邊的擺攤,還是街邊的商鋪,人來車往非常熱鬧。由於加爾各答的是印度最大的麻紡中心,這裡的忙碌的場景也令人看到經濟發展的欣欣向榮的一面。

只是令我不能理解的是,為何進入購物商城必須過安檢,衣衫不整還不能進。難道就因為Quest Mall是加爾各答最豪華的購物中心?剛來印度的時候,怕自己習慣不了印度飲食,幾乎每天來這裡吃飯。商城裡不僅乾淨舒適,而且有各大國際知名品牌、奢侈品店,以及多家世界風味的餐廳。

但很快,我就適應了這裡的環境,不論是飲食、住宿、文化等方面。基本上是以一種“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去面對,不論是街邊還是餐廳,印度小吃基本上都吃了一遍。但由於很多時候是把注意力放在拍攝和觀察上面,經常肚子餓了就在街邊解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