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得高,望得遠,想得透,看得明

高階思維的三種視角:本源視角、全局視角、動態視角。本源視角下三角形的角是用來確定形狀的,邊是用來確定大小的,四邊形的問題實質是三角形的問題,全局視角下動點不是點而是直線或曲線,圖形不是散亂的點和線,而是可以組合成模型的整體,動態視角下圖形通過運動可以互相轉化,構造輔助線往往是圖形的變換。很明顯,思維視角的差異導致思維狀態和效果完全的不同,原本雜亂的變成有序的,原本繁多的變成精簡的,原本隱藏的變成顯露的,原本無中生有變成探囊取物。

如下題,你能在短時間內找到這幾種構造方法嗎?

站得高,望得遠,想得透,看得明

站得高,望得遠,想得透,看得明

上面幾種構造雖外在形式不同,其實質為一,任找一個與中點有關的三角形(或點或線)繞中點旋轉180度(構造“X”形全等),或以線段一端為中心1:2 縮放(構造“A”形相似),這麼一想就不是像“無中生有”那麼困難了,而是“順藤摸瓜”比較容易了。這個“有”就是心中已有的知識模型和策略方法,這個“有”怎麼來的呢?也是“無”中來,本來沒有,要自書中讀來、跟老師學來、從實踐悟來,打開視野,拓展思維。如若坐井觀天固步自封,則所見不過盈尺,若能登山眺遠,則清風明月,無不自得。

數學思維的核心是抽象和邏輯,抽象是從特殊到一般,邏輯是從一般到特殊,在解題教學中要不斷地從具體問題中概括出一般規律,再把一般規律運用到具體解題實踐中,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便得到了發展和提升。

再如下面所舉的中考高頻題型,思維核心有兩點,一是組塊化的有序化的觀察,圖形要素:定點、動點、動點所在軌跡、幾條連續折線;二是邏輯化的抽象化的概括:化同為異,化折為直,最後轉化為點到點、點到線等基本模型。

站得高,望得遠,想得透,看得明

站得高,望得遠,想得透,看得明

站得高,望得遠,想得透,看得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