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故事中流傳最多的4大謠言,信第一個很正常,但有人4個全信

金庸的故事分為連載版、三聯版以及新修版三大版本,各版故事在大綱一致的情況下卻是存在著一些細節上的不同,比如舊版《天龍八部》中王語嫣是跟著段譽去了大理,而新修版中金庸卻是改寫了她的命運,讓她陪伴發了瘋的慕容復,所以不同時代的金迷讀到不同的金庸故事是很正常的,不過不同於“版本給讀者帶來的差異”,有一些從來就不存在的謠言卻是被一部分讀者傳得沸沸揚揚,本文就盤點金庸筆下被傳得最多的四個謠言。

一、十六年後楊過找到的是小龍女的女兒

楊過和小龍女在劇情中是分別了十六年之久,在這十六年間楊過縱橫江湖,成為了聞名武林的“神鵰大俠”,除了身邊的神鵰和背後的重劍之外,他的容顏也與十六年前有了比較大的變化,可謂是飽經風霜,滿是歲月的痕跡。


金庸故事中流傳最多的4大謠言,信第一個很正常,但有人4個全信

(楊過、小龍女劇照)


​楊過十六年後未等到小龍女來赴十六年之約,於是他在萬念俱灰之際縱身一躍,結果陰差陽錯的在絕情谷底遇上了小龍女,很奇怪,楊過容顏變化極大,而小龍女卻依舊是當年那個明媚的少女,所以一種說法流傳開來,說絕情谷底下的這個小龍女其實是小龍女和甄志丙生的女兒,所以才會如此年輕。

這種說法完全是扯淡,首先小龍女在遇見楊過之後的表現如何解釋?如果這女子是小龍女的女兒,她又如何會認得楊過?所以這事完全說不通,關鍵是多數人還都信了。

二、雲中鶴是金庸對徐志摩的諷刺

《天龍八部》中是有四大惡人的設定,老大段延慶,老二葉二孃,老三南海鱷神,老四雲中鶴,其中這段延慶原本是大理國的太子,本該繼承大理國皇帝之位,可惜被人篡了位,還害成了廢人,葉二孃則是因為被人搶走了孩子而變得喪心病狂,而嶽老三後來拜段譽為師,為了保護師父是犧牲了自己,可以說這三人在劇情中都是被洗白了,不那麼讓人覺得可惡,唯獨雲中鶴不同,他一黑到底。

金庸故事中流傳最多的4大謠言,信第一個很正常,但有人4個全信

(雲中鶴劇照)

雲中鶴還是最讓人不齒的採花賊,縱然有一身高超的輕功也依舊沒有讓他的人設變得討喜起來,所以有人說這金庸對自己表哥徐志摩的一種諷刺,因為徐志摩筆名就叫雲中鶴。

其實不然,早在《三俠五義》中就有角色名為雲中鶴,此名並非金庸原創,也非徐志摩原創,並且金庸與徐志摩關係也不錯,不存在以虛擬角色來諷刺對方的可能。

三、阿朱是倪匡寫死的

關於《天龍八部》這部作品的爭議挺大,多數讀者會把書中一些比較偏修真的橋段歸為“倪匡代筆”的範圍內,尤其是不少人把“阿朱之死”也歸咎於倪匡,這事倪老先生可真是冤枉了。

金庸故事中流傳最多的4大謠言,信第一個很正常,但有人4個全信

(蕭峰、阿朱劇照)

倪匡曾經在社交媒體上特意回覆過這個問題,阿朱之死與他毫無關係,並且他代筆的部分只在連載版中,也就是說經過了三聯版、新修版的修改,倪匡代筆的部分幾乎已經不存在於原著故事中,作品發展到新修版時其實已經可以說全部是金庸的意思了。

四、《神鵰俠侶》最初叫《天殘地缺》

不知從何時開始,有一種說法開始流傳在社交網絡中,那就是有人稱“《神鵰俠侶》最初版本是叫《天殘地缺》”,這個名字聽起來的確是有那麼幾分道理,因為小龍女失身甄志丙,而楊過又少了一條手臂,似乎叫天殘地缺也說得過去。

但是筆者找到最初在報紙上連載的版本中《神鵰俠侶》在最開始就是叫《神鵰俠侶》,而《天殘地缺》這個名字仔細一推敲似乎也顯得太不符合金庸的風格了,所以這種說法無疑也是謠言。

金庸故事中流傳最多的4大謠言,信第一個很正常,但有人4個全信

(楊過、小龍女劇照)

這些謠言信一個也很正常,但多數人都信了,那隻能感嘆這年頭願意翻看原著的人太少了,以至於多數人都在以訛傳訛,當然,如果僅僅只是談自己個人對於原著的理解倒也無妨,可若是信誓旦旦的說是金庸老先生原本的意思,那就不太合適了,不是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