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面三刀的宋朝理工男,做人失敗官場夢碎,才有了《夢溪筆談》


兩面三刀的宋朝理工男,做人失敗官場夢碎,才有了《夢溪筆談》


《孟子》有言:“勞心者治人,勞力者制於人。”中國古代的文人恪守孔孟之道,因而篤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入仕才最高。

沈括用現在的話說,屬於贏在起跑線上的人:出生於仕宦之家,由於父親的官位,不用考試就有了官職。《宋史·沈括傳》中提到:“以父任為沭陽主簿。”沈括並沒有躺在前人的大樹下乘涼,雖然已經被保送上大學有了功名,但他仍然靠自己的本事老老實實的考中了進士。

沈家是書香世家,多出才子,沈括與兄弟沈遘、沈遼並稱為錢塘“沈家三先生”。

在宋朝,是崇文輕理的時代,文科是上流社會的追求,理科被譏諷“奇技淫巧,旁門左道”,被時代潮流所冷落。沈括雖然是一個地道的文人,但多了點特別的東西,探索世間奧妙的企圖心。

沈括是一個全才似的人物,他的《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是沈括他一生社會和科學活動的總結,內容極為豐富,包括天文、曆法、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地質、醫學、文學、史學、考古、音樂、藝術等共600餘條。

  

除了這部有名氣的書以外,他還寫了各個領域的書,比如《圩田五說》、《萬春圩圖記》、《渾儀議》等,都是對沈括個人才華的最好證明。

《宋史·沈括傳》稱讚沈括“博學善文,於天文、方誌、律歷、音樂、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

雖然寫了很多書,但是沈括不是一個讀死書的書呆子,動手能力也很強。難能可貴的是,當時社會思想傾向唯心主義,他卻信奉唯物主義。

可惜的是,才高八斗的沈括因為個人道德問題,被人詬病:他因嫉妒,陷害了自己的好友蘇軾,又因為不敢堅持原則,任由上級胡來,導致朝廷在關鍵戰爭中失敗,被貶官。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正是因為官場失意,才讓他靜下心來,完成了科學鉅著《夢溪筆談》。


兩面三刀的宋朝理工男,做人失敗官場夢碎,才有了《夢溪筆談》


治理鹽鹼地立功 邁入官場春風得意

熙寧二年(1069)二月,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領導“熙寧變法”。

此時的王安石權勢熏天,沈括想攀上這顆大樹,當自己的保護傘,就極力說王安石的變法,這也好,那也好。沈括又是有真材料的,開始的時候,王安石相當器重他。時間一長,就發現他巧言諂媚,不是正人君子。王安石對皇帝說:"沈括壬人,不可親近。"將他排除在變法核心層之外。

因為守舊派牽制變法,王安石急需人才擴充自己的勢力。“有才無德的沈括”重新被王安石啟用。沈括被安排當汴河水利工程的項目經理,親自勘察汴河兩岸共八百四十多里河段,首創分層築堰新技術,築成臺階形堤堰,引水灌注入內,把一萬七千多頃鹽鹼地變成了良田。這下沈括立下了大功。

熙寧六年(1073)沈括被提拔為兩浙路察訪使,也就是替皇帝出巡兩浙一帶的欽差大臣。

他就是在這時,陷害了蘇軾。

兩面三刀的宋朝理工男,做人失敗官場夢碎,才有了《夢溪筆談》


嫉妒心作祟,陷害蘇軾兩面三刀

沈括要到杭州去視察農田水利工作,當時蘇軾因為反對變法,被王安石貶到杭州。在出發前,神宗接見沈括還囑咐他:“蘇軾在杭州做通判,你遇到他要好好善待”。雖然政見不同,皇帝還是很欣賞蘇東坡的人品和才學。

沈括的妒忌心強,看到皇上對蘇軾的欣賞,他妒火中燒。從京城出來的路上,就琢磨怎麼整治一下蘇軾。

他想到自己的上司王安石和蘇軾不對付,整治了蘇軾,可以起到“一石二鳥”的效果。想到這裡,他堅定了自己整人的決心。沈括與蘇軾見面後敘舊,沈括表現的很親熱。蘇軾給沈括看他寫的一些詩作,沈括悄悄抄了一份。

回京之後,他將蘇軾的詩加以箋註,比如在《詠檜》的兩句詩"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蟄龍知"下面,沈括箋註道:皇帝飛龍在天,作者卻要到九泉去找龍,居心何在?隨後,他將蘇軾的詩冊附在察訪報告裡,呈送神宗。

蘇軾朋友多,很快就把沈括打小報告的消息傳給了他。生性灑脫的蘇軾相信皇帝的英明,不僅沒有當回事,還自嘲道:以後不愁沒人把我的作品給皇帝看了。

然而,蘇軾顯然是低估了這件事的影響,他絕對不會料到。這就是北宋文字獄——“烏臺詩案”的開端。

六年後,有人照葫蘆畫瓢,將沈括這套把戲學了去。元豐二年(1079),蘇軾當上湖州知州,隨即給宋神宗寫了一封《湖州謝上表》。本來是例行公事,但蘇軾就是蘇軾,即使官樣文章,也忘不了加點個人色彩,說自己"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當時,變法派和保守派的鬥爭正處於膠著狀態,以李定為首的新晉臺諫官們,為了迎合新任宰相之一的王珪,就《湖州謝上表》連上四折,說蘇軾"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對皇帝不忠,可謂死有餘辜!宋神宗隨即下令審理此案,蘇軾還沒弄明白是怎麼回事,就被御史臺關進監獄。

經過四個月的"審理",御史臺扒出蘇軾"反詩"一百多首,將其貶官黃州團練副使,"不得簽署公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文字獄"烏臺詩案"。

幸好宋朝皇帝仁義,要是發生在明清兩朝,蘇大學士的腦袋早搬家了。

後來發生的事,更讓人窺見沈括“兩面三刀”的人品。

王安石沒有處理好變法中的矛盾倒臺後,蘇軾等保守派鹹魚翻身,重新被朝廷啟用。沈括竟然像沒事人一樣,與蘇軾談笑自若,幹倒蘇軾彷彿與他沒啥關係。


兩面三刀的宋朝理工男,做人失敗官場夢碎,才有了《夢溪筆談》


明知上司是錯的,一味附和奉承終於翻車

熙寧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辭去宰相職位。他推薦了同年進士,又是兒女親家的吳充代替自己,繼續變法事業,沒想到吳充上任後政治主張並不完全與他相同,兩親家之間起了嫌隙。沈括認為自己要投靠新上司,機會來了。

這時,他已經當上了掌理全國財政的三司使,想再往上一步,就給吳充寫了一封信,大概內容就是和您看法一樣,王安石的變法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吳充就把這封信在衣袖裡,想要呈給神宗看。

這本來是背後告狀的隱秘事,不知怎麼被御史蔡確知道了,就給皇帝上了奏摺奏了沈括一本,說他反覆無常,前面剛說新法絕對不會擾民,現在又說新法的諸多不便,這不是自相矛盾嗎?神宗早就反感沈括見風使舵的做法,藉機免去他翰林學士的官職,貶到宣州降級處理。

一年後,宋神宗打算重新起用沈括。御史蔡確再次上書反對,說這樣反覆無常討好大臣的人,被貶還不到一年,現在不適宜提拔,神宗發下去的詔命又被撤回。

沈括為自己玩的這種兩面三刀的政治投機付出了相應的代價。

元豐三年(1080),沈括調任延州知州,他還負責指揮西北防務,抵禦西夏入侵。

宋神宗之所以調沈括來指揮西北戰事,是因為他了解學括的學習能力和把握機會能力。今年前沈括在擔任河北西路察訪使,巡視北方邊防,還監管兵器。

他通過研讀古代兵書,通過自身實踐,結合實際編寫了《修城法式條約》《邊州陣法》等軍事書籍,把一些先進技術成功應用到了軍事上。他還深入民間冶鍛作坊,研究新工藝,在他兼管兵器監的一年多內,精良兵器比過去增加了數十倍。

所以,沈括不管人品怎麼樣,真才實學是有的,宋神宗再次冒了個險。開始還是幹出了一些成績的,但不久就再次打了皇帝的臉。證明了蒙牛老總曾經說的一句用人觀:“有才無德,堅決不用”,是多麼正確啊!

初到延州,沈括立刻就抓住了西北局勢的關鍵,他組織青壯年練習武藝,獎勵武藝出眾的人,延州軍民參戰熱情空前高漲。

在迎擊西夏入侵的戰爭中,沈括親自冒著敵人投來的大石頭,率師應戰,在無定川擊敗敵兵十餘萬。兩年後就收復了六個要塞和城堡。沈括因軍功被晉升為龍圖閣直學士,從三品,享受超遷官階的優待。

不知宋神宗怎麼想的,他後來派徐禧來替代沈括。徐禧剛愎自用,一到任就推翻了沈括原來建築烏延城的計劃,改為建築永樂城。

沈括明明知道這一決策的巨大冒險,附和上司,一味諂佞的性格再次佔了上風,打敗了自己的專業知識,明知是錯了,就因為領導說啥我聽啥,積極實施錯誤方案。

一個月後永樂城剛築成,西夏兵就大舉來攻,宋軍大敗,損失軍民無數,高永亨、李舜舉等戰將壯烈犧牲。

雖然主要責任在徐禧而不在沈括,何況沈括前不久還立有大功,不應給予太大處分,然而,"烏臺詩案"後,沈括的名聲更臭了,朝廷派來調查的大臣都不為沈括說話。結果沈括被免除官職,貶為均州團練副使,隨州安置。

從此,沈括徹底退出了北宋政治舞臺。


兩面三刀的宋朝理工男,做人失敗官場夢碎,才有了《夢溪筆談》


仕途夢碎,閉門寫成《夢溪筆談》

沈括在隨州雲禪寺過了三年孤囚一般的生活。宋神宗駕崩,哲宗繼位大天下赦,沈括得到秀州團練副使的空銜,"不得簽署公事"。

“烏臺詩案"以後,沈括的仕途幾乎與蘇軾一模一樣,都是從大學士貶為團練副使,都是不得擅離職地,都是不得簽署公事,原先的要員都變成了閒人。有人說風涼話,沈括是咎由自取,一報還一報!

第二年,朝廷改任沈括朝散郎,後來他移居潤州,在今江蘇省鎮江市,築"夢溪園"居住。他開始閉門不出,醞釀寫一部筆記體著作。由於他不願意涉及帝王私事、當朝得失、人事譭譽,乃至自身的仕途遭遇,所以內容多為記錄當時天文、曆法、氣象、地質、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農業、水利、建築等自然科學的成就。

到元祐八年(1093),書稿基本完成,沈括給書起名《夢溪筆談》。

因為仕途的不如意,加上沈括對涉及人身利害的事情的迴避,反而成就了一部偉大的科學著作,《夢溪筆談》被後世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沈括因病去世,享年64歲。無人給他立碑,沒人給他撰寫墓誌銘,《宋史》也沒有給他單獨立傳。無論文治,還是武功,以及自然科學,沈括取得的成就都很突出,卻遭如此冷遇,全因他官場所為,令君子不恥。

自古以來,"德才兼備,以德為先"都是做人做官的基本要求。沈括晚年開始審視自己的政治生涯,甚至對過往的從政經歷萌生出一絲"悔意",但為時已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