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到底有多厲害,為何獨戰巔峰時期的顏良和文丑?難道他不怕死嗎?

元哥說歷史


如果將戰鬥履歷列出來細看,在《三國演義》中,徐晃大概是曹魏陣營中所對陣過勁敵最多的戰將了。



和徐晃對戰過的猛將有:許禇、顏良、文丑、張飛、關羽、趙雲、淩統、黃忠、龐德、關平、丁奉……

經歷過如此多的勁敵和惡戰,徐晃仍然能夠生存下來,也算是相當難得了。


徐晃最初是在楊奉麾下為將,他是個力量型的猛將,武器是一柄大斧,做戰十分勇猛。歸附曹操之前,徐晃經歷過三場廝殺:

1. 華陰之戰,徐晃一個回合斬殺崔勇

2. 箕關之戰,只一合,徐晃斧劈李樂

3. 曹操挾君臣前往許都的途中,被徐晃攔截,許禇出陣,與徐晃大戰五十合不分勝負

徐晃歸順曹操以後,曹軍陣營中就多了一員猛將。

曹操最初興兵起事的時候,手下的戰將不多,夏侯惇算是武藝最高強的,主要是靠他打頭陣。夏侯惇眼睛受傷以後,實力大打折扣,衝鋒陷陣的次數就少多了。

樂進也算拿得出手,但武藝比夏侯惇低一個層次。李典和于禁更要弱一個階層。曹洪當時還年齡不大,扛不起來。

典韋歸附曹操以後,成為曹軍中的第一猛將,而更重要的任務是保護曹操的安全。宛城一戰,典韋殞命,曹操就又少一個能征慣戰的猛將。

典韋死後,許禇成為曹軍中的第一人。以前典韋在的時候,典韋偏重於護衛曹操,而許禇偏重於戰陣廝殺。典韋犧牲了,許禇就擔負起更多的責任。


所以,當曹操看到徐晃能夠與許禇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頓起收服之心,他太需要徐晃這樣武藝高強的猛將了。

曹操與袁紹兩軍對壘之際,歸附於曹軍的徐晃當時還未有戰功,遇到敵方猛將顏良連斬宋憲、魏續兩將,徐晃自然想證明自己的實力,在曹軍中建立威望,於是上陣出戰。

但白馬坡一戰,徐晃在顏良馬前只扛了二十回合,就敗下陣來,說明顏良的力量和武藝均強於許禇。

敗於顏良之後,徐晃顏面大失。本想證明自己的實力,卻被顏良煞了威風,徐晃的處境當然是非常尷尬的。

袁紹麾下第二猛將文丑要為顏良復仇,率兵來至廷津渡,卻落入曹操的計謀。

曹操命人將衣甲器械扔得到處都是,還放出馬匹。文丑的士兵們見了,紛紛搶奪,軍容亂成了一鍋粥。曹操下令出擊,文丑只得獨自挺身應戰。

這個時候,徐晃發現機會來了,文丑一邊要整頓軍容,一邊要廝殺,勢頭落在下風,徐晃認為此時自己如果主動出擊,文丑心慌意亂,敗陣下去,徐晃就能夠撿個便宜。雖然被顏良擊敗,但卻能打跑文丑,也算挽回了顏面。

當然,曹軍陣中張遼和他的想法差不多。張遼也是降將身份,也想證明自己的實力和忠誠。於是,徐晃和張遼雙雙策馬出陣,直奔文丑。


但令人意外的是,文丑的戰鬥力非常強悍,連發兩箭,給張遼一個下馬威,徐晃掄斧截住文丑,救下了張遼,立功變成了救人。

文丑後軍到來,徐晃料敵不過,拔馬而回,但他與文丑的這段惡戰為關羽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

因為徐晃是個力量型的猛將,文丑與他交戰是很費勁的,體能消耗很大。徐晃退走,關羽又突然殺到,力量比徐晃更大,文丑當然心虛了。所以戰不三合,就“心怯繞河而走”。

徐晃一生迭經惡戰,卻總能全身而退,說明他自保能力很強,所以遇到強敵也敢於出戰。比較例外的是,他對趙雲比較畏怯。米倉山之戰,與張郃聯手都不敢迎戰趙雲。可能是在赤壁烏林,與張郃雙戰趙雲時吃了虧,心有餘悸。


饞嘴肥貓鏟史官


徐晃,是不少三國迷喜愛的武將,他不僅武藝高強,而且人緣極好。這個好人緣,不僅士兵誇他好,曹操誇他好,就連對手也誇他好,這個對手就是關羽。

關羽性格孤傲,目中無人,一天到晚仰著頭,從來不低頭,就算錢包掉了,也從不低頭去撿,而是用腳踢回家。


關羽雖然瞧不起人,卻十分高看徐晃,徐晃虛長他幾歲,關羽稱呼他為“大兄”,顯得既親切又謙遜,根本不像關羽一向做派。

樊城之戰,關羽與徐晃有過正面較量,二人各為其主,不得不打,當關羽聽說來將是徐晃之時,有些驚愕,於是打馬向前,喊了一聲:“徐公明出來說話?”

徐晃打馬出來,看到了頭髮鬍子花白的關羽,感嘆一聲:“歲月不饒人啊,關羽老弟,你老了!”

關羽說道:“咱哥倆關係這麼好,你為啥為難我兒關平呢?”之前,徐晃打敗了關平。

徐晃大笑道:“咱們各為其主,豈能因公廢私,來人啊,誰能取關羽項上人頭,重賞千金!”,關羽大怒。


接著,徐晃和關羽打了八十回合,關羽肩膀有傷,越打越吃力,再打下去,說不定就箭創崩裂了,關平擔心父親安危,就鳴金收兵了。

假如關羽健健康康的,沒有外傷的話,估計徐晃撐不過一百回合。

徐晃除了八十合逼平帶傷關羽之外,還曾與許褚大戰五十回合,二人不分勝負,許褚屬於蠻力型的,體健如牛,能在他手下撐五十回合的,著實不多。

白馬坡之戰,算是徐晃一生抹之不去的汙點,是他最不願意提起及的過往,因為在白馬坡,他遇到了最強大的對手—顏良!

顏良,河北四庭柱之首,是袁紹最引以為傲的猛將,袁紹不止一次為顏良宣傳造勢,“如果顏良在,會怎麼怎麼樣!”。

後來,袁紹大戰曹操,顏良真的來了!


顏良一人挑戰曹操一干大將,曹操先是派宋憲出馬,三合被殺,曹操又派出了魏續,一合被秒,曹操有些著急了,大喊一聲:“誰敢出戰?”。

“我敢!”曹操扭頭一看,是徐晃!曹操大喜,點了點頭!

徐晃剛來不久,立功心切,但很快,徐晃就後悔了,因為對手太強大了。二馬交錯,兵器相交的瞬間,只聽“噹啷”一聲,徐晃虎口發麻,兵器差點被震落了,他總算勉強堅持了二十回合,便敗下陣來。

戰敗之後,徐晃十分慚愧,似乎曹操看他的眼神都不對了,特別是當關羽秒殺顏良之後,徐晃更是無地自容,恨不能找個地縫鑽進去。

不久之後,文丑率大軍攻殺了過來,曹操略施小計,將鎧甲、兵器、糧草扔的到處都是,文丑大軍見了,紛紛跳下馬來搶東西,亂作一團。


曹操見時機已到,大喊一聲“衝!”,文丑大軍猝不及防,被衝的七零八落,文丑跟著一起逃了。

這時候,徐晃看在眼裡,心想“敗給顏良丟了面子,若能殺了文丑,曹操定會對我刮目相看的”。

徐晃縱馬殺了過去,幾乎同時,張遼也跟著過去了,張遼也立功心切,這哥倆想到一塊去了。

不過,文丑不是好惹的,他發覺有人追過來,連發兩箭,嗖,嗖,沒射中了張遼,但射中了戰馬,張遼被掀翻在地,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徐晃截了過來,文丑後軍反殺了過來,徐晃只能退走。

這時候,關羽倏然殺了過來,趁文丑沒留意,一刀削去了他半個腦袋,當場慘死,這次又讓關羽撿了個大便宜。

難怪徐晃在樊城之戰,對關羽痛下殺手,因為恨,因為嫉妒,誰讓關羽連續兩次搶了他的風頭的。


一半秋色


徐晃作為曹操從楊奉手下挖過來的人,本事是有的,畢竟能入曹操法眼的人,本事差不了,徐晃也通過五十合戰平了許褚證明了自己。但五十合是個不長不短的概念,不能說徐晃的本事就等同於許褚,也許二人再打下去,六七十合上徐晃就不敵許褚了。



但徐晃和顏良比,這差距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徐晃二十合被顏良迅速擊敗,相比張飛鬥馬超,關羽戰龐德這種一二百回合的平手,徐晃可謂是乾淨利落毫不拖泥帶水的完敗給顏良。這一是說明了顏良的強大,也證明了徐晃距顏良這種超級高手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的;相同的例子還有馬超二十合擊敗張郃,張郃的本事和徐晃半斤八兩,張郃的速敗也說明馬超是可比顏良的超級高手。



二十合完敗給顏良,說明徐晃實在算不上多厲害。但徐晃敢於挑戰顏良,基於以下幾點:

首先,徐晃不知顏良的厲害,如果提前知道這點,他不會挑戰顏良,畢竟二十合敗北是很沒面子的;再說,當時許褚才是曹營第一高手,他沒必要強出頭!



第二,他本事比不上顏良是真,但畢竟也算得上一流高手,就算他聽聞江湖中傳言顏良武藝蓋世,也未必全信:是個人就說自己是高手,這天下他媽的高手也太多了吧!

第三,徐晃作為曹老闆從楊奉手下挖過來的降將,雖然深得曹操器重,但他得有過硬的戰績才能在曹營立足,才能讓曹仁曹洪夏侯兄弟這些曹氏宗族將領看得起,畢竟曹老闆這些本家兄弟無論武藝還是指揮能力都是很強的,如曹仁夏侯淵。所以他徐晃必須多打仗多立功,這除了搏個封妻廕子等利益之外,也是出於男人的面子。這是徐晃本事遠不如顏良卻敢於挑戰顏良的原因之三。

徐晃被顏良打得慘敗,心裡幾乎有了陰影(這點下面會說明)。但徐晃是個要強的人,看他參加的戰鬥就行:白馬鬥顏良,延津戰文丑,漢水困黃忠,襄陽拒關羽,曹操的大戰徐晃參與的最多,所以完敗給顏良的徐晃急於扳回一城!

當文丑起兵為顏良報仇殺至延津時,徐晃覺得機會來了。雖然他被顏良打出了心裡陰影,雖然他領教過顏良的厲害也知道顏良文丑齊名,但他對文丑的武力仍抱懷疑態度,他還是犯了老毛病,半信半疑:疑的地方是,顏良足夠厲害,但文丑不一定也那麼厲害,天下人以訛傳訛司空見慣,傳說中的厲害未必就真的那麼厲害;信的地方是,就算文丑的確有傳言中的強勁武力,依他急功近利急於扳回一城的心情也得冒險一戰,這點和戰顏良之前的心態是不同的,因為敗給顏良的他受刺激了。但不管如何,徐晃還有膽量敢挑戰文丑,這也是徐晃的優點,有膽量有氣魄!

徐晃敢於迎戰文丑還有一個原因,他這回有幫手~同為降將同病相憐的張遼,張遼心情和徐晃一樣,膽大勇敢,也是急於立功以便在曹操帳下站穩腳跟。相同的處境相同的目的,又是英雄相惜,所以二人聯合對敵時會爆發出最大的戰鬥力!

但是,很可惜,他們遇到的是文丑,這個人武力不在顏良之下,智商卻甩了顏良好幾條街。不是關羽的出現解了他倆的困局,後果不堪設想。

文丑面對張遼徐晃兩個人,眼看就是處於被群毆的局面,雖然以他的武力不會被秒殺,一對二的情況下,就算不敵對手打個五六十合後跑路是沒問題的,甚至以顏良文丑和徐晃這種級別的差距,文丑單挑徐張二人八十至一百合內都可立於不敗之地!但文丑有更好的解決辦法~施展他的神射術,連發兩箭,一箭射中張遼頭盔,一箭射中張遼戰馬,雖然張遼並沒受傷,但武將被打下了馬就是被宰割的命運了。這時候暫時沒了幫手的徐晃來不及思考,掄大斧接戰文丑,救下張遼。

但才是幾個回合之後,徐晃就做了一個決定,因為“料敵不過”文丑,撥馬敗陣了!

徐晃面對顏良縱然不敵,但也打了二十回合。這回才幾個回合就試出了文丑的本事~這貨武藝決不在顏良之下,糾纏下去無益,這回又失算了,敗陣吧!

如果不是之前與顏良一戰,這回徐晃不會這麼快敗陣,就算文丑武力等於顏良,他也得打個二三十合。正是因為被顏良打出了心理陰影,這回根據和顏良交戰的經驗,他試出了文丑的武力和顏良不相上下,遠在自己之上,與其二三十合後被打得狼狽不堪,不如早敗還體面點。這回徐晃更悲催,他是被文丑嚇退了!

所以,儘管徐晃本事不錯,他還不具備挑戰顏良文丑的資格。但是,儘管他敢於挑戰顏良文丑有各種原因,他也不失為一名膽色過人的將軍,這也是他深受曹操器重的原因之一!

薰天意氣連宮掖,明眸皓齒無人惜。

百勝刀王,歡迎指正!


百勝刀王胡逸之


徐晃武藝很不錯的,巔峰時期的顏良、文丑確實厲害,但是徐晃也能戰個二十合,二十合也不算短回合了是需要戰一陣的,這也反映了徐晃一流武將的實力。

徐晃是一流名將,三國中使斧頭的第一高手

徐晃的武器是大斧,斧頭這個武器很不好操作,使用的武將很少,但是徐晃確實使斧的高手,操作起來得心應手,是三國第一使斧高手。

徐晃是曹魏五子之一,和張遼、張郃、于禁、樂進齊名,于禁、樂進是統率之才武藝是短板,而徐晃、張遼、張郃則是武藝統率雙精通,這三個人武藝相當,屬於一個檔位,都是一流名將。

徐晃的戰績還可以,主要表現如下:

斬殺郭汜將崔勇:徐晃還是軍閥楊奉的部將時,楊奉和郭汜交戰,徐晃掄起斧子只一合便將郭汜大將崔勇斬殺。

大戰許褚:楊奉和曹操交戰,徐晃和曹操的猛將許褚大戰了五十合不分勝負,這個回合數可不低。

襄樊之戰大戰關羽:襄樊之戰,徐晃和一隻胳膊中了毒箭無法使力的關羽大戰了八十合以平手結束。

從徐晃的戰績可以看出,徐晃武藝很不錯,雖然和超一流武將關羽這些有差距,但是一流名將水平還是有的。

徐晃敢戰顏良、文丑的原因分析

徐晃分別和顏良、文丑都有過交手,也確實和此二人武藝有不少差距,但是兩次徐晃都出戰要客觀分析。

敢戰顏良的原因:

白馬之戰,顏良大發神威,連續斬殺了曹操的部將魏續、宋憲,這個時候徐晃就出戰去戰顏良。因為魏續、宋憲本來就是二流武將,和徐晃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徐晃才敢於和顏良單挑,但是一交手徐晃肯定後悔了,堅持了二十合後敗走。二十合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也證明了徐晃的猜測就是起碼可以一戰,即使戰不過也可以全身而退。

敢戰文丑的原因:

顏良、文丑齊名,之前戰過顏良的徐晃是肯定不會單挑文丑的,戰文丑是他和張遼雙將齊上的,只是沒有想到張遼居然被文丑一箭射死坐騎墜馬受傷,徐晃於是截住了文丑救了張遼,這是不得不單挑了,但是也就堅持了不久繼續敗走。

徐晃的武藝戰不過全身而退毫無問題

徐晃和顏良、文丑單挑都堅持了二十合左右,二十合也是很耗體力的回合數,整個演義我們也會發現一旦戰到二十合最多就是擊敗一方,實現斬殺很難,所以一般只要能和對手戰上二十合,即使打不過但是也證明和對手差距不大,戰不過敗走是沒有問題的,當然前提是對方沒有騎赤兔馬有追殺速度加成。

徐晃單挑顏良是估計失敗,但是打不過全身而退不成問題,單挑文丑純粹是為了救張遼,這點徐晃表現的很仗義,以徐晃的武藝無論是面對顏良還是文丑,最多就是戰不過,打不過就跑還是不成問題的,這也是徐晃敢於出戰的底氣。


我家的貓叫皮蛋


三國演義把武將可分為超一流,一等一的高手:呂布,趙雲,馬超,關羽,張飛,顏良,文丑,黃忠,典韋,許褚,孫策,太史慈。一流高手就是龐德,張遼,徐晃,張郃,周泰,甘寧,淩統等人。二流大將當然就是:丁奉,徐盛,蔣欽,馬岱,王平等人。徐晃驍勇善戰,不僅勇猛還有點虎!漢水一戰,徐晃帶著他的斧子隊精兵強將去迎戰;趙雲,黃忠兩支人馬!你說他二虎不二虎?結局當然被黃忠趙雲殺得大敗虧輸!徐晃還把一肚子氣撒在王平身上!逼走王平,還在曹操面前說王平壞話!把責任全推到王平身上!被曹操識破,怒斥徐晃!說徐晃是良將!他不如張遼,張郃,樂進脾氣穩定!


魏王銅雀臺


說起三國演義中關羽的戰績,那肯定是少不了誅顏良、斬文丑這一項。無論是顏良還是文丑,都是一流的大將,若不是他們搞得曹操很頭疼,曹操也不會請關羽出馬。顏良、文丑武藝高強眾所眾知,為何在關羽斬殺他們之前,曹操手下的大將徐晃會獨自前去挑戰他們呢?難道徐晃的武藝高強到可以讓他如此自信的地步了嗎?

徐晃之所以敢獨自與顏良、文丑交戰一,是因為他低估了二人的實力,也對當時對戰的狀況進行了誤判,所以自己才會強出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徐晃並非曹操嫡系,而是投降而來的將領,他急於立功證明自己的實力。而徐晃的武藝是不能跟關羽、趙雲這樣的一流戰將相比,但是本身實力也絕不差。

徐晃挑戰文良發生在白馬之戰中,袁紹發動大軍去攻打曹操,然後派遣手下的大將顏良去攻打白馬城,但是這條計劃袁紹手下的謀士沮授是堅決不同意的,可惜袁紹根本不聽沮授的阻攔,執意讓顏良率兵。兵到白馬之時,顏良一馬當先出來挑戰,曹操一方先後派出了宋憲、魏續兩員大將與顏良力戰,沒幾個回合二人都被顏良給斬殺了。

就在曹操大軍唏噓一片的時候,徐晃站出來了,他獨自前去挑戰顏良,結果兩人大戰了二十個回合之後,徐晃眼見敗局已定,只能逃走。曹操損失兩員大將不說,連徐晃都敗退而歸。這個時候,曹操手下的謀士程昱勸諫他請關羽出戰對付顏良。曹操猶豫了半天后,也只能將自己平日裡好吃好喝好待著的關羽請出來與顏良對戰。關羽感念曹操的恩遇,答應了下來。關羽果然不負眾望,順利將顏良斬殺。

顏良被殺之後,文丑向袁紹請命要去為顏良報仇,袁紹同意了。曹操設下了計策準備圍攻文丑大軍,他將軍隊的輜重堆積在山路上,然後在山上埋伏好軍隊。果然,文丑大軍中計他們在搶奪輜重之時,被埋伏在山中的曹操軍隊襲擊。文丑大軍遭遇襲擊措手不及,很快便落敗。此時徐晃與張遼兩位大將衝出來想要追擊逃走的文丑。可誰知文丑的本領的確是高,不僅武藝高,箭法還好,他一箭將張遼射傷,張遼馬匹倒地的時候,文丑衝上來想要殺了張遼,誰知徐晃擋住了文丑,繼而文丑與徐晃便打了起來。結果徐晃根本不是文丑的對手,沒過多久便支撐不住了,掉頭就跑。關鍵時刻還是關羽出面將文丑斬殺。

從這兩場戰役來看,徐晃的武藝還是不錯的,至少能跟顏良、文丑搏鬥一番,而宋憲、魏續兩位大將連這樣一個機會都沒有就被殺掉了。也正是因為如此,徐晃才敢在危急時刻站出來前去挑戰。當然了,徐晃也不是那種不怕死的人,要不然在兩次落敗之後,他在第一時間想到的會是逃跑。

徐晃是個很會挑選時機的人,第一次面對顏良的時候,他選在宋憲、魏續兩位大將與顏良戰鬥過之後出場。在他看來,此時的顏良體力有所耗損,即便是打不贏他,也能打上幾個回合,至少能證明自己的勇氣與實力。而對戰文丑的時候他可是與大將張遼一起出手的,張遼武功不弱,徐晃認為自己與張遼聯手怎麼還對付不了文丑一個人呢?且此時的文丑已經處於兵敗之後狼狽逃跑的境地,這樣一個人應該不難對付。可是他卻輕視了文丑的武藝,即便是與張遼聯手也難以對付文丑,所以才會出現後來的敗局。

徐晃之所以敢獨自挑戰顏良與文丑,有他對戰局的判斷失誤,但更大的原因是他想要急切地顯擺一下自己。徐晃原本是河內太守楊奉手下的一名都尉,曹操保著漢獻帝遷往許昌的時候,楊奉原本是想要投降曹操的,但後來改了主意,對曹操開戰。結果楊奉大敗,徐晃就在此時歸順了曹操。而白馬之戰爆發的時候,徐晃剛剛投靠到曹操手下不久,並不太受曹操的重視,更何況曹操手下謀士如雲,猛將如雨,若是不好好表現一番,他這個外來的降臣很難被曹操重視。而面對顏良與文丑之時,正是展現自己的好機會。即便是殺不了顏良與文丑,關鍵時刻不怯懦,敢於拼命的勇氣還是值得稱讚的。

雖然曹操是個愛才的人,但他的旗下謀士戰將眾多,想要出頭著實不易,也難怪徐晃會如此拼命了。


歷史龍元閣


據三國志記載,兩人都是五子良將之中。徐晃基本上在正面戰場,官渡之戰立了不小的功勞,還擊敗了關羽,被曹操稱為周亞夫。

張頜活得年紀比較大,他在前期就依附韓馥,後來在袁紹謀得冀州的時候,投奔了袁紹。在諸葛亮第二次出祁山的時候,追擊被殺。估計至少有60歲了。三國志上記載,魏略說劉備不太害怕夏侯淵,卻很忌憚張頜。諸葛亮對張頜也有所忌憚,這個是正文記載。由於裴松之的年代,已經不需要為長者諱,所以只要他有疑問的地方,就會提出來,加之一些史料輔助證明自己的觀點。對諸葛亮忌憚張頜,裴松之似乎也表示認同,至少沒提出異議。

而張頜在後期,儼然有第一武將的意思。三國志很少記載武將正面對抗,因為當時這種正面對抗本身就比較少。三國演義至少兩次寫魏延似乎很怕張頜,一次是張翼德大戰張儁乂的時候,魏延引張頜出兵。一次是諸葛亮北伐的時候,魏延似乎有意不出戰。所以可以說張頜單打獨鬥勝過魏延,是基本上得到三國演義作者認可的(我們看到的三國演義,很多都不是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而是二毛修改版的)。

這就比較困難了。徐公明功勞較大,但活得時間稍短。而徐晃雖然沒能排進前10大武將裡,但是的確擊敗了排名第四,被後世人神話的關羽。呂蒙只是偷襲,並沒有在正面戰場上打敗關羽。而徐晃卻是在正面擊敗了關羽,雖然曹操讓曹仁射箭報信,擾亂了軍心。

而張頜則的的確確是三國中期,也就是趙雲死後的第一武將。兩個人都諡號“壯侯”,可見曹魏對兩個人的評價差不多。而陳壽的意思則是徐晃、張遼略勝一籌,不過張頜、于禁、樂進有些事蹟已經失傳。陳壽這麼說,有點不負責任。因為陳壽是晉國的史官,應該能得到極多的魏國一手資料,再加上不止一個人在寫魏略、魏國志這種東西,陳壽的史料應該還是比較全面的。這也就是後人有不少都對陳壽有些看法的原因。不過,陳壽做三國志的觀點是,只要這個材料存疑,就不加使用,所以他可能認為很多東西是無法確認的,就沒有寫上去。





靜逸堂堂主


徐晃,字公明,原為楊奉帳下都尉,後在滿寵的說服下,轉投曹操麾下。從此,徐晃積極出戰,多次衝鋒陷陣,為曹操的事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如白馬之戰和延津之戰,徐晃先後越級挑戰巔峰時期的顏良和文丑,雖然慘敗而歸,可是他的這種精神,值得讚揚。

他到底有多厲害,為何敢獨戰“河北四庭柱”的顏良和文丑?徐晃武功大概介於一流武將和超一流武將之間,和超一流武將顏良、文丑還有很大差距。他是怕死的,可是為了賭一把,只能硬著頭皮上去大戰顏良和文丑。

徐晃戰顏良

曹操派出兩個降將宋憲和魏續,接連喪命,成為了“炮灰”,曹營諸將畏首畏尾。徐晃迎難而上,自告奮勇,出戰顏良。他本以為看看清了顏良的武功套路,沒想到,自己只不過堅持了二十回合,便敗回本陣如果不是徐晃福大命大,他可能就回不來了,為國捐軀了。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操曰:“今誰敢當之?”徐晃應聲而出,與顏良戰二十合,敗歸本陣。諸將慄然。

徐晃戰文丑

徐晃看到關羽秒殺顏良,論功行賞封為漢壽亭侯,他眼紅了,也想要立功。因此,在曹操詢問後,他和張遼一同出戰。沒想到的是,文丑武功和顏良相差無幾,徐晃和張遼兩人聯手,都被文丑打敗。張遼被射中頭盔和戰馬,徐晃和文丑對戰廝殺一陣,“料敵不過”,隨後撥馬而回,文丑緊追不捨。如果不是關羽接應徐晃,徐晃可能交代在戰場上了,被文丑解決。

以上就是徐晃大戰顏良和文丑的具體經過,從中可知徐晃武功有幾斤幾兩。徐晃敢於單挑巔峰時期的顏良和文丑,有下列幾個原因。

其一,徐晃是剛剛歸順曹操,想在新老闆曹操及各位老同事面前表現,博取好印象。

徐晃是中途投靠曹操的,不是曹操的嫡系將領,還未得到曹操的認可。因此,他需要多出戰,多立功,來博取新老闆及老同事的認可,以便更好地在新單位混。想必大家都有這種體會,當一個人來到新單位,很難融入這個集體,經常受到這個單位老同事及老闆的排擠。你想要在這個單位站住腳,就必須多努力工作,多做事,少說話。徐晃就是這樣做的,他每逢戰鬥,總是身先士卒,不畏艱辛,才邁入五子良將的行列。

其二,徐晃戰顏良和文丑,都是挑準時機,想要撿便宜。

如他戰顏良時,顏良已經連續殺了宋憲和魏續兩員健將,人困馬乏;他戰文丑時,文丑大軍中了曹操的誘敵之計,大軍混亂不堪,這是出戰的好機會。何況,還有另一位大將張遼一同出戰,張遼是不次於徐晃的武將,兩人圍毆文丑,勝率大大增加。

其三,徐晃有一顆建功立業、積極向上的心。

徐晃早年跟隨楊奉,護送漢獻帝劉協,從長安東歸,逃回洛陽。這時的徐晃是愛國的,他忠君報國,為了漢室江山,拼命攔住李傕郭汜的軍隊,保護了漢獻帝的人身安全。現在,曹操是漢丞相,徐晃自然會效命於曹操。而顏良和文丑,都是地方軍閥袁紹的手下大將,徐晃為了漢室江山統一,上去拼命,再正常不過了。

總結:徐晃的武功大概介於一流武將和超一流武將之間,他和超一流武將顏良、文丑還有不小的差距。可是他敢於越級挑戰,大戰巔峰時期的顏良和文丑,雖然差點喪命,也不改其初衷。


魁哥說歷史


徐晃在樊城之戰單挑關羽,大戰80回合,因關羽舊傷未愈,不敵敗走,這是徐晃有生之年第一次贏了關羽,雖然關羽不是戰力完整狀態,但畢竟也是關羽一生中少有的戰平,這是徐晃一生中最輝煌的一戰。

從徐晃的整個軍事生涯來看,他的武功一直在精進,從最開始只能和一些二流將軍對打,到後來能和一流大將過招,即使不敵,也能全身而退,恰好說明了這一點。他身為五子良將之一,不論是武力還是帶兵打仗的能力,在三國時期都是很有名的。

顏良和文丑是袁紹手下的大將, 也是武藝高強,勇猛過人,在兗、並、幽、冀四州有赫赫威名,有國之柱石之稱。

若不是顏良和文丑兩人都死在關羽的手上,讓世人對他們低看一眼,他二人的名聲會更加響亮。

單就武力而言,顏良和文丑,也是三國時期排在前列的武將,也是一流大將的行列。兩人之所以都死在關羽手上,那也是關羽太厲害,而不是顏良和文丑太弱。

徐晃單挑過顏良,那次二十回合就敗走,可見徐晃不是顏良的對手。徐晃敗的快,退的也快,顏良想要輕易殺死徐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徐晃打不贏顏良,自保的能力還是有的。

徐晃曾經也跟文丑大戰過,在延津,文丑來劫曹軍軍糧,正好中了曹操的設下的圈套。當時,張遼和徐晃來搶攻文丑,張遼被文丑一箭射中頭盔,徐晃急忙提著雙斧搶上去阻攔,沒打幾回合,文丑就有了增援,徐晃立即撥馬而回。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徐晃打仗的作風,行就打,勇於抓住機會,不行立馬退走,絕對不給自己留下危險。


提問者問為什麼徐晃敢挑戰巔峰時期的顏良和文丑?我認為是因為徐晃個人有能力,他遇事機警,且戰且退,完全可以和顏良文丑一戰。

所謂富貴險中求,徐晃如果能殺死袁紹軍中的大將,對他的名聲是很大的提升。如果形勢不利,即使沒有殺死對方,也可以在曹操面前留下一個不畏強敵的印象,對徐晃而言,有利無害。


昊陽閒看歷史


徐晃是河東郡楊縣人,早年做過河東郡小吏,後跟隨車騎將軍楊奉討伐賊寇,因功升任為騎都尉。李榷、郭汜寇長安之際,徐晃跟隨楊奉等救出天子,一路保駕護航,護送天子抵達了洛陽。天子封徐晃為都亭侯。

建安元年,曹操奉詔到洛陽接駕,試圖遷都到許昌。楊奉等埋伏在途中打算劫駕,命徐晃當先出馬搦戰,曹操令許褚出馬,二將相交五十餘合,彼此勝負難分。曹操見徐晃武藝超凡,遂萌生了招降之意。並令徐晃的舊交滿寵將其說降。

那麼?能五十合打平許褚的徐晃,他的武藝該如何定位呢?他為何敢挑戰巔峰時期的顏良、文丑呢?

許褚是誰?是曹老闆的第二代保鏢,是繼典韋之後,公認的曹營第一猛將。徐晃能打平許褚,而且是五十餘合的酣鬥。那麼他的武藝,在曹營中肯定能名列前茅。甚至略優於張郃、張遼等人。

再看徐晃的另外一戰,漢中破張魯期間,曹操、許褚、徐晃三匹馬前去探營,被張魯部將楊任舉萬餘軍馬包圍。許褚獨自擋住楊任、楊昂二將,徐晃保護著曹操,三匹馬殺透重圍無人能擋。此戰中,徐晃也可以稱之為“突入萬軍叢中,如入無人之境”而且是護住曹操的前提下完成的。普通的一流武將肯定做不到這點。

因此!徐晃的武藝肯定強於張遼、張郃等人,在曹營中大概僅次於典韋、許褚,而與龐德、夏侯惇等人相當。

徐晃為什麼敢挑戰顏良、文丑?那是因為白馬、延津戰場上,只有徐晃是曹營中武藝最高的將領,如果他都不敢出馬,其他人就更別說了。

首先,夏侯惇肯定不在;其次在白馬、延津兩場戰役中,並沒有出現過許褚的身影。曹操軍分為三隊,許褚很有可能不在前隊;

因此!在白馬之戰中,面臨顏良連斬曹營兩員將領,徐晃是出戰顏良的最佳人選。至於延津之戰,是因為文丑陣腳自亂,處於倉惶敗逃之際,所以張遼、徐晃都爭先出馬去捉文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