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的師團長相當於我軍的什麼職位?

皇甫毛毛丶


關於這一點,在這之前我已經說過了,所有的國家在作戰的時候會有兩套編制,一套是部隊編制,另外一套就是作戰編制。

作戰編制我已經講的很清楚了當你面對不同的作戰任務的時候,你的軍隊就會出現不同的數目變化,這個時候很難以常規編制來確定擬製軍隊的人數,所以根據戰場環境臨時的變化,組建起自己的作戰部隊,這個編制就是作戰編制。等到了作戰的時候,你總不可能對著你的副官說,給我增援,1萬人去!1萬個人從哪裡來?難不成還真的要到訓練場上,數各1萬人,然後再直接扔過去,那你跟抓了1萬個壯丁,然後直接連槍都不放,扔到部隊裡面有什麼區別?

當然,軍隊必須要有訓練,必須要有隊列,必須要有平常的訓練,平常訓練的時候就是部隊編制,這樣如果要實行作戰編制的話也好方便抽調部隊,確定哪些部隊來增援,然後規定這個作戰編制的體系之下,這一支作戰部隊的人數,裝備和戰鬥力。

在當時的日本,比如說什麼什麼方面均或者是軍,基本上就是作戰編制,也就是說一旦面臨不同的作戰任務,這一些方面軍,軍等級的部隊都會出現大幅度的人數上面的變動,日本人是怎麼評估調過去的部隊究竟擁有多少戰鬥力,而組建起來的這一隻建軍又有多少武器裝備呢?就是依靠著部隊編制。

日本人的部隊編制有自己一套獨特的系統,相信大家看過抗日電視劇的話,基本上都知道了,其中最高等級的就是師團,當然,由於不同的部隊擁有不同的戰鬥力,(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以及不同的武器配給,所以個師團擁有的人數也不相同,開戰之初,日本人的各型師團有四種,甲乙丙丁。

其中甲師團擁有兩萬8000人的配置,這些師團是日本人的常設十團,也是日本人作戰的精銳所在,對於這些部隊成立的時間較早,而且擁有規定的配給額度,所以這些部隊可以放心的將人數擴展至兩萬8000人左右。

剩下來的根據不同的情況會出現一些變化,所以有下面三個等級的師團編制。

乙,人數大致為兩萬4000人左右,相比較於甲等師團,這支部隊比較缺少的就是騎兵聯隊,我只有一個騎兵大隊可以使用。

當然接下來的就是丙,人數更少,只有15000人,接下來的丁等師團,人數只有11000人左右。

沒有,我們可以看到甲等師團的部隊編制,相當於中國方面的一個軍,而最小的,丁等師團,人數相當於中國方面的一個師,所以這個變化的浮動還是挺大的。

這在日本任何一個師團都擁有天皇御賜的軍旗,中國抗日戰爭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拿到一面師團的軍旗,當然這是一個題外話,但是事實上所有的師團長,問你的部隊有多麼寒酸,你的軍銜等級就是中將!像阿部規秀這樣的旅團長是中將等級的,那是少見的類型。

隨著戰爭的推進,日本人也感覺賓利上面的捉襟見肘,所以基本上撤銷了甲等十團,但是部隊的編制仍然是按照甲乙丙三種等級算的,從人數上來講,從一開始的兩萬八,兩萬五,15000,11000變成了兩萬,15000,11000,但是無論部隊的規模如何變動,日本的個師團,師團長仍然還是中將軍銜,相當於中國的軍長級別。

事實上,日本人的師團的戰鬥力,確實當得上這個中將的稱號,在抗戰初期,即便是蔣介石最精銳的德械師,他的滿編編制仍然只有15000人,這僅僅只相當於日本人的丙等師團在這之下的中國軍隊更加不堪其一般的師,手裡面大致也只有1萬人很多地方,上面的師只有5000人,中國工農紅軍被改編成八路軍的時候,也是3萬多人,分到了三個師裡面,更何況日本人的甲等師團,真正面對中國軍隊的時候,通常來講一個師團就敢和一個集團軍死磕!一個集團軍手裡面下轄兩到三個軍,想想當時日本人的恐怖之處。

所以毫無疑問的,便是日本的這些師團長級別都是中將級別,甚至在這之上,因為他們部隊的戰鬥力,擔得起這個稱號。

但是無論你的部隊如何的發展自己的戰鬥力,等到了後來,都會被日本人無望的野心拖入戰爭的深淵,泥潭之中,最終無法自拔,活活的為這個日本的所謂大東亞共榮圈殉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