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用了一招讓士兵不餓肚子,日軍也效仿,結果餓死5萬人

“人是鐵,飯是鋼,一日不吃餓得慌!”這句俗語在中國流傳甚廣,把人比成鐵,把飯比作鋼,十分詼諧有趣,大大強調了吃飯對人的重要性。現在我們生活好起來了,真餓肚子的情況並不多,可回想以前,生產力落後,還老鬧饑荒,甚至打仗的軍隊都會餓肚子,那肯定得輸,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有個妙招,從不讓部下餓肚子打仗,橫掃敵手,惹來日軍效仿,究竟是什麼呢?

成吉思汗用了一招讓士兵不餓肚子,日軍也效仿,結果餓死5萬人

這就要說到他使用的兩個方法,其一是“畜力行軍”,顧名思義便是讓牛羊等牲畜取代戰馬來拉糧食。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行軍的速度,還可以節省戰馬的消耗。若是糧食不夠,蒙古人還可以用牲畜來充飢。除了這種方法之外,蒙古人還有一種十分常用的手段,那就是搶奪。蒙古人生來好戰,他們在攻下一座城之後體內的好戰分子也沒有停歇。所以他們每攻破一座城,幾乎都會在城中搶掠幾日。由此這兩種手段讓蒙古軍的後勤儲備時刻充足,因此這兩種方法也被稱為“成吉思汗補給法”。

成吉思汗用了一招讓士兵不餓肚子,日軍也效仿,結果餓死5萬人

使用牛羊馬匹運輸,給軍隊帶來極強的“機動性”,如果遇到急行軍的時候,每個將士帶三匹馬,可以輪流騎行,並且馬匹上還掛著牛羊的生肉,在路上經過長途的顛簸慢慢風乾成為肉乾,再加上人與馬匹身上的汗水浸泡,便成為了有鹽漬的“牛肉乾”。這樣的“牛羊肉乾”能夠給將士們快速補充體力,糧食供給完全不是問題。當成吉思汗的隊伍到達地點後,開始攻城略地的搶奪,同時也補給了缺少的糧食。這就是成吉思汗能夠征戰到歐洲的主要原因。

成吉思汗用了一招讓士兵不餓肚子,日軍也效仿,結果餓死5萬人

成吉思汗用了一招讓士兵不餓肚子,日軍也效仿,結果餓死5萬人

糧食這個問題就很好的解決了,根本不怕不夠吃,士兵都餓肚子,這也是成吉思汗的鐵蹄能踏入到歐洲最重要的原因。當時在二戰的時候,日本的野心澎湃,然而他們準備攻打印度英帕爾的時候,考慮到距離的問題,而且必須要穿過一個七百多公里的無人煙的地方,要知道這樣的話,必須有大量的糧食才能扛下去,所以他們就準備效仿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用了一招讓士兵不餓肚子,日軍也效仿,結果餓死5萬人

首先,日軍效仿蒙古人以畜力行軍的方式,徵集了大量大象、水牛、山羊以及猴子。隨後,軍人們在動物們身上綁上糧食和彈藥,計劃在行軍20天內,吃光動物身上的糧食,然後再把動物全部吃掉。日軍一向狂妄,他們認為英印軍隊不堪一擊,於是公開叫囂:“打下英帕爾,吃掉丘吉爾!”“牲畜行軍”加“掠奪”,殘暴的日軍和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果然很像。然而牟田口廉也與辻政信聰明有餘,卻忽略了一個重點,那就是在嚴酷的戰場上,只有經過訓練的騾馬才是最可靠的軍用牲畜。

成吉思汗用了一招讓士兵不餓肚子,日軍也效仿,結果餓死5萬人

可他沒有想到,成吉思汗所處的時代是冷兵器時代,那時候還沒有飛機,炮槍,坦克。最後,英軍發現了這支軍隊,從天上投下了炸彈,那些動物受到了驚嚇,一鬨而散地跑走了,而日軍作戰必需的武器和軍糧也都被帶跑了,結果就是五萬日軍被活活餓死。所以,人做什麼事不能一味模仿,不然就是東施效顰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