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恋、失业、失去亲人,那些歇斯底里的痛苦,心理学来帮你面对

新年了,我们来说个不怎么轻松的话题:走出创伤

说它,是因为烦心事并不会因新年里的祝愿就停下来,毕竟,人无千日好,花无白日红,和好朋友吵架、或是分手失恋,被老板给穿小鞋、或是丢了工作,体检时突如其来的病灶、或是亲人的突然离世,试问有谁没尝过痛彻心扉的滋味呢?

这就是丧失和创伤。它们是生活的一部分,只要阳光还能照进生活,就没人能躲得开它。

失恋、失业、失去亲人,那些歇斯底里的痛苦,心理学来帮你面对

无处不在的丧失和创伤

翻翻刚刚过去的2019年的记事本,丧失和创伤比比皆是:早到年初的名家林清玄先生离世,晚到几天前重庆两女生被跳楼的人砸死,这中间还有崔雪莉自杀,高以翔猝死……

这些还只是名人,至于我们这种普通人,出现死伤的社会新闻就更多了,像地震和洪水这种天灾,像车祸和安全事故这种人祸,每一次发生,都有天崩地裂般的痛苦降临到当事者的家庭中。

逝者已矣,但生者还要继续,而且要背负着丧失带来的巨大创伤继续下去。

就像高以翔的离世。

很多人说,高以翔活着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这个人,等高以翔离世后,他们才开始了解他,并喜欢上他,继而心疼他,觉得很痛心。

想想看,就连这些临时路转粉的人们都感到痛心,那高以翔的朋友和家人,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啊

还有被跳楼者砸死的女生,她们的家人,要怎么过以后的日子?

失恋、失业、失去亲人,那些歇斯底里的痛苦,心理学来帮你面对

徐静蕾曾在接受访谈时说,她忽然沉寂下来,是因为她的奶奶去世了。

她说:“我觉得我的童年,在奶奶去世的那天结束了。我当时只想逃离,连弟弟的婚礼都没参加。”

对徐静蕾来说,奶奶就是她的软肋。她说自小爸爸就对她很严格,而奶奶则格外宠爱她,她做了错事后,不想被爸爸责罚,就会跑到奶奶那里求庇护。

奶奶的去世,则生生把她的软肋打断了、捏碎了。很久以后她参加节目时说起这一段,从头哭到尾。

失恋、失业、失去亲人,那些歇斯底里的痛苦,心理学来帮你面对

有一次我正在看《夏洛特烦恼》,夏洛穿越到过去,见到了早已离世的妈妈,他抱着妈妈说:“妈,我想你了。”本来这明明是一部让人合不拢嘴的喜剧,却因为这句台词,引出了后面无数让人鼻酸的弹幕刷屏,弹幕只有一句话:“我也想我的妈妈了。”

你看,我们心底最深的念想、最深的伤痛,从来就没离开过,它们就像你从不示人的泪水,只在你揽镜自照时才喷薄而出。

所以走出创伤这件事,从来不是喊几句正能量的口号就能解决的。

它还需要一段时间,一些认知,一点技巧。

失恋、失业、失去亲人,那些歇斯底里的痛苦,心理学来帮你面对

丧失和创伤的3种后果

  • 铺天盖地的情绪困扰

《武林外传》里,李大嘴失恋了,从此饭不思茶不想,沉浸在对蕙兰的思念和想象里,还反复念叨和蕙兰的种种第一次:说的第一句话,吃的第一顿饭,甚至是第一次坐的板凳、第一次用的茶杯……

这和我们失恋的时候是一模一样的:吃饭的时候,你会想起他(她)坐你对面的样子;走路的时候,你会想起他(她)牵你手的感觉;去超市的时候,那些他(她)最爱吃的东西总会自动映入你的眼帘。

过去的这些回忆越甜蜜,失恋的你就越痛苦。就像你的牙根越牢固,拔掉它的时候就越疼。

你变得很难去关心别的人了,甚至连自己都不怎么关心了,你就像是被罩子罩了起来,能自动屏蔽掉所有的快乐。

这就是丧失和创伤的第1种后果:情绪困扰.

失恋、失业、失去亲人,那些歇斯底里的痛苦,心理学来帮你面对


  • 熟悉的身份被改变

电影《甲方乙方》里,徐帆饰演了一个当红明星,因为厌倦了名人的生活,所以委托他人宣布退出演艺圈。

她本以为,以后出门再也不用戴墨镜了,也不用去没完没了地签名、合影、应酬了,生活能变得像李子柒拍的视频那样云淡风轻、诗情画意了,结果却适得其反:她恍然若失,开始焦虑、暴躁。

这就是因为熟悉的身份被改变后所带来的的后果。

那些后天残疾的人也都有过这种经历。

唐天钦是个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18年前,因为工伤,他的右手彻底废了。他说:“我因为这次意外,原本规划的人生、工作、生活都变样了,我完全接受不了,不知道自己是谁、还能干点什么。”

无论是失业、离婚,还是身体残疾,或是因为疾病而卧床不起,它们都会重新定义你的身份。让你把自己的标签从“顶梁柱”改成“废物”,从“事业有成”改成“没用”,从“好妻子”、“好丈夫”改成“没人爱”。

失恋、失业、失去亲人,那些歇斯底里的痛苦,心理学来帮你面对

  • 人际关系被断开

电影《唐山大地震》里,徐帆饰演的妈妈在地震中失去了丈夫,从此再也不肯谈感情。就算遇到了心动的男人,也毅然拒绝。

她的理由是:如果我再找了人,那就对不起我死去的丈夫了。

这是很多失去挚爱的人的第一反应。

印度影片《母亲的复仇》中,女儿失去了妈妈,虽然继母对她掏心掏肺地好,但她就是不肯喊出那声“妈妈”,她觉得那样做是对生母的背叛。

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发生时,一位消防员不幸牺牲。事后和他关系最亲密的兄弟,搬到离家很远的地方,断绝了和家人的联系,只因为他不想接受兄弟死去的现实。

这些受到创伤的人,都会缩回自己的小窝里,在头脑中和逝者不断说话,或干脆假装悲剧从没发生过。

我们当然能理解这种痛苦和这些做法,但

如果他们持续得太久,那就会被这些创伤彻底拴住,不但丧失挚爱,还丧失了未来。

失恋、失业、失去亲人,那些歇斯底里的痛苦,心理学来帮你面对


医治丧失和创伤的两个原则

创伤虽然可以归类,个体却千差万别。

有的人天性乐观,有着孙大圣的桀骜,抹一把眼泪,咬着牙继续前行。

有的人敏感脆弱、多愁善感,休说挚爱离世,就算遭遇失恋,也久久不能自拔。

所以医治创伤确实没有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简单方法,但却有两个基本的原则。

  • 其一: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舒缓痛苦。

早些年,有心理学家提出一种处理创伤的5步法: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

意思是遭遇创伤后,每个人都要经历这5个阶段,先是不敢相信,接着会为发生这样的事感到狂躁和愤怒,然后会试图去挽救,发现无法改变后,就变得抑郁,最后接受现实走出创伤。

所以当时的心理学家建议,遭遇创伤的人,只要按这5个步骤来调整就可以了。

但现在的心理学家们相信,这种说法太片面了。有大量的统计表明,遭遇创伤的人,很可能会卡在抑郁那一步再也走不出来了如果你强迫他们去做第五步的“接受”,会适得其反。

失恋、失业、失去亲人,那些歇斯底里的痛苦,心理学来帮你面对

所以第一个原则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纾解痛苦。

你要明确告知身边的人是否想要谈论你的感受。有的人就是想把痛苦憋在心里,有的人就是想找人一吐为快。这没有对错之分、高下之别,就像有的人爱吃辣、有的人爱吃甜一样。

深处创伤中的人,就像还没熄火的高压锅,压力巨大,如果你非得在这时候强行打开他们的心扉,那就会伤人伤己。

在这里给不想谈论感受的人一个建议:我很心疼你,因为巨大的压力很容易把你压垮,所以就算你不想找人倾吐,你也依然可以用写日记的方式,把痛苦宣泄在纸上。

失恋、失业、失去亲人,那些歇斯底里的痛苦,心理学来帮你面对

  • 其二:寻找悲剧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说到,寻找丧失和创伤的意义,对治疗创伤至关重要

当然这只适用于你准备走出创伤的时候。

比如一个被侵犯过的女孩,当她决心走出噩梦的时候,就会选择站出来帮助别人,特别是帮助其他的女孩避免受到侵犯,这就是她找到的意义。

再比如一个失恋被甩的男孩,可能会变得奋发努力,把事业视为救赎之道,也就是抱着“今天你对我爱理不理,未来我让你高攀不起”的想法。

而在努力的过程中,他渐渐会找到失恋带来的真正意义:不必让前任高攀不起,但每个人的确都应该努力变得更好。

当找到了创伤的意义,你就像在枯黄的林地间发现了新春的第一株嫩芽,那时候,寒冬就真的过去了。

愿新的一年里,我们都不要遭遇丧失和创伤,但若天不如人愿,也愿我们能从这里学到面对它的勇气和解决它的方法。


我是驴小祺,专注心理、情感、亲子,请点个关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