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宣示:以科學的名義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場突如其來的大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疫情防控工作十六字要求。廣大科技工作者迎難而上、爭分奪秒,用智慧和汗水在各條抗疫戰線上書寫著莊嚴的時代答卷。


逆行:我們都是鋼鐵戰士

“平時散著頭髮,我們是你的小姐姐,當我們穿上防護服、隔離衣時,我們就是衝在前線英勇無畏的戰士。”2月4日,中國麻風防治協會會員單位、海南省皮膚性病防治中心的陳芬,這名95後護士踏上馳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征途時在微博上留下這樣的話。

2月8日晚9點,北醫三院醫療隊獨立接管的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新病區正式啟用,這裡主要接受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隊員們一切準備就緒。臨進入病房前,中國女醫師協會會長、北醫三院院長喬傑走上前,在防護服上為每位隊員一一寫下他們的名字。慈母手中線,臨行密密縫。一筆一畫寫下的是叮囑,寫下的是牽掛。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接管目前武漢市規模最大、設立床位2000張的武漢客廳“方艙醫院”,中華護理學會會員、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士吳長蓉已連續一個多月沒有回家。她的愛人作為武漢另外一家三甲醫院呼吸內科的醫生,確診新冠肺炎後已高熱十餘天,她仍含淚堅持奮戰在一線。

病毒必須隔離,但人心不曾疏離。“我不知道你們的名字,看不到你們的臉龐,卻能透過護目鏡看到一雙清澈的眼睛,是你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這是來自新冠肺炎確診重症患者對醫護人員的感激之情。

鍾南山,84歲再戰防疫最前線。李蘭娟,年過古稀仍奔波一線。陳薇,大年初二就奔赴武漢。張伯禮,帶領209名醫護人員進駐江夏方艙醫院。喬傑,帶領北醫三院團隊進駐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黃璐琦,帶隊支援武漢金銀潭醫院…他們是院士也是戰士。

2月19日,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已達3萬餘人,還有數十萬醫務工作者,正奮戰在全國各地抗疫一線。中華護理學會的工作群裡,傳播著武漢方艙醫院一位護士寫的詩:穿上鋼鐵盔甲,刻上武漢兩個字,讓所有的刀刃無處下手,讓所有的牙齒難以啃噬。正是他們的逆行前進,才讓無數民眾有了歲月靜好。

“衣白褂,破樓蘭,赤子切記平安還”。


賽跑:與病毒的鬥法

認識病毒才能戰勝病毒。疫病爆發之初,張繼先依靠超強的專業敏感意識,拉響疫情防控警報。獲得病毒樣本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和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等單位的科研人員以最快時間完成了病毒全基因組測序、分離病毒毒株等基礎性科研工作。

1月11日,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作為國家衛健委的指定機構之一,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交了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信息,向全球流感共享數據庫發佈,“中國速度”再次贏得了國際同行的讚譽。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疫情發生以來,科技部同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等12個部門和單位成立了科研攻關組,以鍾南山院士為組長,14位院士專家組成的科研攻關專家組臨危受任,毅然承擔起藥物篩選、疫苗研發等三批共計16個國家應急攻關項目。一個個團隊夜以繼日在實驗室裡科研攻關,爭分奪秒同病毒賽跑。

2月22日,浙江省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宣佈,第1批疫苗已經產生抗體,進入動物實驗階段,勝利的航船已從遠處的海平面上探出了桅杆的尖頭。

在另一條戰線,浙江運用“五色圖”“健康碼”“精密智控指數”等大數據技術,對物流、人流、商流實施精準、嚴密、智慧的點穴式管控。“程序猿”“攻城獅”們用自己的方式,為復產復工撐起科技的保護傘。


回應:民眾關切的背後

對抗謠言最強有力的武器是科學。病毒是看不見的魔鬼。在肆虐的疫情面前,如何科學救治、如何科學防控、如何科學生活、如何判別謠言與真相?在這個緊急時刻,人民需要知識、社會需要科普。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微信號“健康中國”及時推送疫情防治政策信息和科普知識,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中國科協“科普中國”抗疫專題瀏覽量突破40億,登頂人民日報人民號一月份影響力排行榜總榜和政務榜“雙榜首”。科普“霸屏”的背後,凸顯了公眾對科學權威防控知識的呼喚。

以“硬核醫生”張文宏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挺身而出,積極履行科普社會責任,用事實擊敗訛傳,用科學擊碎謠言,讓理性之光照亮疫情防控之路。

醫學科普志願者團隊“達醫曉護”創立者、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赴武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副領隊王韜,在一線參與現場救治的同時,還加班加點與東方醫院劉中民院長等合作編寫了兩本科普書籍——《疫情來臨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居家防護指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學生防護讀本》。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2月4日,北京東城區和平里街道民旺社區宣傳欄張貼出《科學防護 “疫”問醫答》系列科普掛圖。同時,32萬份科普摺頁及16.3萬套掛圖正快遞發往全國各社區鄉鎮。在應急科普機制下,科普出版社這套數十頁的科普摺頁和掛圖通過三審三校、質量檢查及權威專家審讀,僅僅用了48小時。

為民眾吃下“定心丸”。面對洶洶疫情和諸多未知,緊張、焦慮、恐慌…負面消極情緒一時間充塞人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建115人的公益心理督導師團隊,為公眾提供免費諮詢服務。中國醫學救援協會制定大型公共衛生事件心理危機干預科普指南,開通全國心理援助電話熱線。中國心理學會啟動抗擊疫情“安心”行動,面向公眾開展心理援助與危機干預。北京醫學會聯合百度等10餘家機構開通“線上醫生諮詢平臺”,已有1100名醫生加入,上線30小時答覆問題2080條,回覆率達97.3%。安徽省心理學會組織500多名抗疫心理援助科技志願者,為一線醫護工作者、被隔離觀察人員和社會公眾提供4萬餘人次心理疏導服務。

科學技術是打贏疫情戰役的利器,科學精神是驅散疫情陰霾的陽光,而千千萬萬科技工作者,就是我們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希望。縱觀人類與疫病的抗爭史,每一次抗疫成功都是科學戰勝病毒的曲折過程。一次次付出的重大代價告訴了我們一個寶貴經驗:只有相信科學、尊重科學、崇尚科學,才能戰勝當下的疫病乃至今後不期而遇的災難,推動人類文明永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