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理解"憤怒",是通向幸福的基石

說起憤怒,本來就是一個讓人憤怒的詞語,但我們卻永遠無法逃避它,我們想要克服憤怒的第一步,就是先了解憤怒。

憤怒的一般意義是指外界對一個人做出了有損他(她)利益的事情時,這個人產生的情緒變化,同時也對環境做出反應。

從大體上來講,可以把憤怒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當外界做出了損害人在利益事情的時候,他(她)能及時做出反應,小孩子之間打架就屬於這一類,小孩兒一般不會計較後果,所以當自己被欺負的時候,唯一要做的就是加倍的償還。

客觀理解


這一類的人相對來說是比較幸福的,因為他們能不記後果來發洩自己的憤怒,但大多數人是打不到這種境界的,尤其是慢慢步入社會之後,這也成為了人生悲哀的開始,大多數人的憤怒模式轉變為第二種,也就是被環境壓迫,利益被損的時候選擇了沉默,選擇了壓抑憤怒,企圖把當下的憤怒永遠藏起來。如果能一輩子藏起來那也挺牛逼的,關鍵是很少有人能做到,而幾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只能藏一段時間。

然後就是報復式的爆發,通過傷害身邊的人來宣洩自己的憤怒,結果就是害人害己。舉幾個生活中的例子:

1、丈夫在外賭博輸了很多錢,回家對妻子家暴

2、一個單純的少年被社會的壓迫,經常受到欺負,結果成為窮兇極惡的歹徒(如:馬加爵)

3、父母在外高強度的工作,回家後孩子做的一點點錯事就會引起父母大發雷霆甚至鞭打

這些例子隨處可見,已經做過,正在做,或即將要做的這些人都不明白,憤怒是一種能量,它不會因為你壓抑它就消失,如果不能馬上宣洩憤怒,那它將會從一個人轉移到另一個人身上。你不直面問題,那麼你將會成為問題;同樣,你不正視憤怒,那麼你就會成為憤怒的奴隸。

說了一大堆,只是解釋了什麼是憤怒,那麼現在有一個關鍵的問題——該怎樣克服憤怒呢。這個問題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我只簡單說一下我自己的理解。

普京說過一句話:“沒有實力的憤怒,是毫無意義的”。

我們很多時候為什麼不能當面把憤怒發洩出來,只是因為我們自己太弱,太怕事,承擔不了發洩憤怒的後果。

那為什麼大多數小孩兒被欺負,基本都有勇氣打回去呢,因為他們不怕,他們不在乎後果。我相信,當你已經有強大實力的時候,你再次遇到別人的挑釁,你會毫不猶豫的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提高情商,當你內心足夠強大,當很多負面環境圍繞你,你能平靜如水時,你已經徹底拜託的憤怒。

但是提高情商本身就是要你經歷足夠多,人生閱歷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達到一定高度。

所以,以上兩點歸根結底,我所認為的克服憤怒的方法就是:“提升自己,只有有實力的憤怒才是有絕對價值的,不然就只是你自己在那裡演一出沒有觀眾的戲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