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初小明王昭告天下,主動讓位給朱元璋,會不會保住性命?

智賢智梁


我覺得還是有可能,如果小明王當初主動讓位朱元璋,他應該可以保命,至少會保得一時之命。原因有以下幾點:

1,小明王無兵無權,徒有虛名,幾無威脅

韓山童是元末農民起義的先驅,而且頗有影響力。韓山童捐軀後,韓林兒隨母逃得一命。至正十五年春,韓山童的鐵血搭檔劉福通將韓林兒迎至亳州為帝,號大宋,稱小明王。

劉福通自封丞相,加太保,大權在握,一開始就註定小明王只是一面紅旗而已。

至正二十三年,張士誠手下呂珍包圍安豐,劉福通被殺,前往支援的朱元璋退敵後撿回來了韓林兒,擱置在滁州,這回差不多連旗幟也倒下了。

所以,小明王自始至終只是一面革命的旗幟而已,並無實權,對任何一支革命隊伍基本上夠不成威脅。

之所以有人要,都是想在當時革命尚未成功時多一些正面積極的元素,為自己添彩加分而已。因為劉福通作為革命先烈可歌可贊:出身鉅富之家,性情豪爽,聰明過人,素懷大志,在革命道路受挫不餒,一個安豐城他就守了四年又九月。先烈已去,我輩擁其子繼續革命,這多麼大義、正道呀!

2,那時的朱元璋並非獨霸天下,很多事情他必須權衡

朱元璋當初也是用大宋的名義號令軍兵,救回小明王時,朱元璋尚在遵循謀士朱升“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的方案,處於蓄勢待發之際,並非一家獨大。那是張士誠、陳友諒都不是善茬,論兵力和朱元璋不相上下。

所以,他暫時留下韓林兒就是想要這面旗子,為自己增加一些氣勢和力量。至正二十四年元旦,朱元璋稱吳王,但他依然使用韓林兒的龍鳳紀年,並且以“皇帝(韓林兒)聖旨,吳王令旨”的名義發佈命令。很明顯,這就是朱元璋要韓林兒的用途。

兩年後,朱元璋命廖永忠迎韓林兒回應天,船翻人亡,韓林兒沒了;次年,朱元璋這才開始適應吳元年。也就是此時,他差不多已經一統江南了,氣候已成,自己就是旗幟了。

3,合法得位,總比留罵名好

朱元璋的成功除了其個人能力外,劉福通等前輩的付出功不可沒,韓林兒揮舞的大宋旗幟也為其貢獻不少。

大家心照不明,韓林兒是朱元璋在猶豫很久後安排其沉江而死的。如果韓林兒在獲救後就昭告天下,真心主動讓位的話,那麼朱元璋就能夠光明正大地豎其大宋旗幟,不用轉彎抹角地先當吳王、然後再登基稱帝了。

以上是技術層面上的分析,另外從人性的角度來看,小明王主動讓位,大義在先,朱元璋即便是想殺他情感和道義上過不去,而且也無法給民眾交代。

當然,以朱元璋得位後的所作所為來看,小明王還得死,可能就和那一幫開國功臣一起死,因為他不可能給別人留下一個可以起事的旗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