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人明明自己可哺乳,官宦之家為何要請乳孃,自己餵養不行嗎?

漢史趣聞


乳孃,也稱奶媽,即專門為別人哺乳、帶育嬰兒的特殊行業人員。成書於西漢時期的《禮記》,就有過對這一行業的相關描述——士夫之子有食母。在傳統的“三父八母”之稱中,乳母也就是乳孃佔據第八母的特殊位置,將乳孃的禮教、倫理地位予以了較高明確。

《通俗常言疏證》中,對乳孃有過明確的定義:

專管無乳之小兒,起居一切悉為照料,謂之奶媽(乳孃)。

也就是說,乳孃的主要職責就是哺育“無乳之小兒”,其先決條件就是嬰兒生母沒有乳汁,無法完成正常的哺育工作。

可在封建社會中,尤其是清朝時期的滿洲勳貴、士紳階層、富貴之家中,即使女性生育後,能夠正常分泌乳汁,能夠完成哺育嬰兒的工作,甚至沒有生育情況下,通常也會聘請乳孃,以供驅使。

這又是為什麼呢?

除了哺育嬰兒,乳孃還有其他的特殊作用?

當然!

除了主要工作——哺乳外,封建社會中的乳孃,最起碼還擁有兩大特殊作用,這也是清朝時期,乳孃會出現“奇貨可居”乃至“難以尋覓、高價聘請方得之”之供方市場狀態的原因所在。

1、為護身形而行之

清朝時期,上至皇室宗親、滿洲勳貴下至士紳階層、富貴人家,女眷的主要作用即為傳宗接代、繁育子嗣,但除此之外,服侍男主、滿足男性生理需求也是女眷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這一點,在後宮女性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皇室女性不能親自餵養子嗣,有著祖制規矩的約束,有著避免因母子感情過深而增強外戚勢力的政治考慮,更有著因餵養子嗣而身材走形,導致失去聖寵之嚴重後果的制約。

皇室之下的富貴人家女性,雖然沒有親自哺育子嗣的限制,但因為對女性身形保持、滿族自己生理需求的要求,也一般會聘請乳孃餵養子嗣,以達到一舉兩得的完美效果。

2、美顏

《宛署雜記》曾經記載了清廷對乳孃的巨大需求:

清宮規定,每個季節,精選奶口40人,在內廷之中,闢專室養護,稱為坐秀奶口。再選80人,著籍於宮中,由內府專門供應飲食,稱為點卯奶口,意在坐秀奶口有意外時補缺。每季,更換一批。

饒是清朝皇室所育皇室眾多,也斷然不需要如此多的乳孃供應!那麼,數量龐大的乳孃隊伍,除了餵養皇嗣外,還能起到什麼作用呢?

筆者認為,慈禧太后對乳孃的特殊需求,就注意證明乳孃的其他作用所在!

在晚清宮女榮兒所著《宮女往談錄》中,記載了慈禧太后特殊的癖好:每日飲用新鮮的人奶,再用人奶作為護膚原料,以保持自己肌膚的光澤和潤滑。

《清宮秘方大全》甚至還有著用乳汁保養肌膚的秘方:

以人乳調粉1.5克,可以祛風清熱,潤膚增白,具有清熱解毒、爽滑肌膚之功。

這也是清朝富貴人家乃至皇室內院聘請乳孃的主要原因之一。

3、身份的象徵

乳孃這一特殊職業擁有著悠久的歷史,乃至擁有了系統、完善的正面輿論支持。上層階層的子嗣由乳孃哺養,在封建皇權社會已成定製,甚至一度被認為是權勢者的象徵。

尤其是清朝時期,清廷皇宮對乳孃的制度性要求,哺養皇儲貴胄、鳳子龍孫的乳孃更是成為上層勳貴人家的標配和象徵。也就是說,能夠聘請乳孃才是人上人的認定標準之一。在這種近乎變態的思想作祟下,乳孃這一傳統行當才得以在清朝迅速、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通俗常言疏證》、《通俗常言疏證》、《宛署雜記》、《清宮秘方大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