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弗爾斯泰得法案”?探討19-20世紀美國憲法和社會演變歷程

美國雖然是一個移民國家,但是早期移民者主要人愛爾蘭人以及德國人等,他們在移民過程中不僅帶來了知識財富,更將酒文化傳播到了美洲大陸。美國酒大致可分為三類

烈酒、葡萄酒和啤酒,酒精飲品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都是非常巨大的,直到現在都是很多人的生活必需品,但是過量飲酒是不提倡的。美國在二十世紀初便發生了長達13年的禁酒“戰爭”,雖然最後被廢除,但是卻意外推動了經濟、文化、藝術等等的發展,這13年的變化直接導致了美國的憲法改革,直到現在都被專家學者用嚴謹的眼光去研究其中產生的社會性問題。

二十世紀初,美國曆史上出現一場經典的社會性變革,在1920年1月16日,美國正式宣佈憲法第18號修正案,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弗爾斯泰得法案”(禁酒法案),根據這條法案,正式確立了美國曆史上第一次全面禁止飲酒,其中個人在家喝酒不犯法,但是製造、販賣乃至運輸酒精含量超過0.5%得飲品皆屬於違法行為,最高可被罰款1000美元及監禁半年。

何為“弗爾斯泰得法案”?探討19-20世紀美國憲法和社會演變歷程

關閉酒廠,將酒直接倒掉的場景

直到,1933年國會頒佈憲法第二十一條修正案廢止了禁酒令。長達13年的禁酒時期終於結束,在這13年間,美國社會出現了數不數勝的變革,經濟的發展也是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美國憲法》1919年美國國會通過憲法第18修正案。該修正案規定,禁止在合眾國及其管轄的所有領土內釀造、出售和運送作為飲料的致醉酒類;禁止此等酒類輸入或輸出合眾國及其管轄下的所有領土。

瞬間改變人們長期的生活習慣,或者說提出部分人的生活必需品,一下子讓推進了市場,在那個時期,沒有了酒精販賣,讓人們動上了其他的心思,畢竟專業的禁酒聯邦員全國只有區區數千人,而飲酒的美國群眾卻有成百上千人,所以例如組合酒精飲品、地下場所的非法買賣都成了那個時期的時代產物。另一方面底層人民的嚴重酗酒問題導致的社會變革以及女權運動由此開始新的認知,人們越來越重視男女平等的問題,逐漸賦予了女姓與男性平等的社會地位。

何為“弗爾斯泰得法案”?探討19-20世紀美國憲法和社會演變歷程

美國“酒文化”

酗酒固然不好,但大部分合理飲酒的人士反倒成小部分不良嗜好的共同受害者,所以反禁酒運動也在此時誕生,兩派之間沒有硝煙的戰爭就此展開,此時很多美國學者也發現這樣一場社會變革卻滋生出了許多的社會問題,好的方面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美國的男性家庭暴力,並且女性逐漸上升的家庭地位,以及對於自己權利、男女平等的意識成長,但是另一方面地下娛樂場所和黑幫犯罪勢力的滋生逐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甚至用現在的眼光去看,這段時間的故事給藝術家在文學、音樂和影視等領域提供了眾多的素材,這段時間的好壞是非並不能簡單的用一兩句話闡述清楚,不過美國憲法的因為社會性質修改很值得我們借鑑,下面就從禁酒令入手,探討此次事件。

自美國移民建國以來“酒”文化便備受質疑

中國古代思想家文子在《淮南子·齊俗訓》中說:“高不可及者不可以為人量,行不可逮者不可以為國俗”。

自從立國之初,美國人民就開始對酒宣戰,在二十世紀初的年代,許多社會學家和法學家將酒看為了犯罪和貧窮的根源,將其稱之為“魔鬼的甜酒”。早期的移民多因為歐洲本土的宗教衝突問題拋棄自己的故鄉,來到富饒的美洲大陸,這些美國創始人也大多數為“清教徒”,力主敬畏上帝,對於惡習的厭惡讓飲酒成了替罪羊,到了十九世紀中期便開始有居民呼籲從法律角度約束飲酒。

何為“弗爾斯泰得法案”?探討19-20世紀美國憲法和社會演變歷程

“五月花”號

很多歷史產物離不開經濟的要素。對酒的態度可以視為當代社會的鏡子,在農業社會中,除了社會安定和世道人心的考慮,禁酒與否時常與糧食產量的豐歉相掛鉤,畢竟釀酒需要耗費大量的糧食,按照歷史規律,只要是收成好的年代,喝酒便自由,收成差便出現禁酒的消息,但是自從進入到了工業時代,糧食不再成為最大的問題,酒便開始氾濫了,北美作為酗酒非常嚴重的地區,早在移民時代,十七世紀初,“五月花”號帶著第一批移民者來到這片大陸時,雖然船隻很小,但是他們依舊攜帶著大量的葡萄酒,酒伴隨著早期的拓荒者度過了艱難的草創時期。

到了獨立戰爭時期,華盛頓再戰爭中甚至要求每天都儘量讓士兵能喝上一小杯威士忌,緩解戰爭帶來的疲勞感,十九世紀初,工業革命的到了,社會財富繁榮的同時,酒也開始氾濫,幾乎每個成年男人都喝酒,據統計1820年,15歲以上的男性年人均要喝掉80多瓶威士忌,是現在二十一世紀的三倍,在人口一萬左右的小鎮,往往有上百家酒館,街上的醉漢數不勝數,並且酗酒所引發的最大問題就是家庭矛盾,在當時女性幾乎是沒有社會地位的,被喝醉酒的丈夫毆打幾乎成為司空見慣的事情,並且當時的警察認為家庭矛盾屬於私事,並不理會報案,所以酗酒問題逐漸成為社會化問題。

何為“弗爾斯泰得法案”?探討19-20世紀美國憲法和社會演變歷程

女性的平權運動

女性意識逐漸醒悟、一戰的爆發起到關鍵性作用

民間開始出現自發的禁酒組織,1840年,一個酒鬼自新社團徵集到了五十萬人的簽名,並且在禁酒運動中,女性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越來越多的女性走出家門結成禁酒同盟, 對她們共同的敵人—酒精的抗爭,無形中促進了女性的解放。在人數攀升的作用下,1851年緬因州通過了第一個禁酒法案,突如其來的禁酒讓民眾上街抗議,當地政府持槍鎮壓,導致數人傷亡,這是歷史上第一次禁酒引發的民眾與政府的衝突。

1860年南北戰爭爆發,士兵和將軍的傷痛需要酒精來安撫,並且對於勞民傷財的戰爭年代,聯邦政府需要酒類飲品的稅收,所以導致禁酒運動陷入低潮,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正式統一,西部大開發運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歐洲移民,這時的移民多為愛爾蘭人、東歐人和德國人,都是嗜酒如命的種族,美國飲酒達到歷史新高,此時女性展開了口號為“女性聖戰”的自我抗爭,並且出現了一位卓越的女性佛朗西斯·威勒德,她創建德“女性基督徒禁酒聯盟”吸引了眾多女性加入,禁酒運動逐漸壯大。

何為“弗爾斯泰得法案”?探討19-20世紀美國憲法和社會演變歷程

地下酒館

此時顯示出了兩大組織開始暗自較量, 一是清教徒德後代,他們自認為是最純正的美國人,有著最純正的美國精神,宣揚自律、勤奮的價值觀,是酒精為道德的敵人,另一邊則是城市裡的移民和中產階級,他們認為喝酒與否屬於私事,公權不應該給予干涉。這兩股勢力也是美國政治勢力共和黨和民主黨的雛形。但是底層人民數量始終較多,到了1910年,全美已經超過一半的州頒佈了禁酒法令,這時出現了最大的轉折點,美國女性獲得了選舉權以及一戰的爆發。

首先是女性獲得選舉權,很多政客為了爭取底層女性的選票,從而公開支持禁酒令,其次是一戰的爆發,美國人民對於反德的情緒達到了的巔峰,而美國本土的釀酒巨頭大多都是德國籍移民,政客們也乘機醜化一切跟德國有關的東西,禁酒甚至與愛國與否聯繫到了一起,1919年1月16日,美國正式宣佈憲法第18號修正案,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弗爾斯泰得法案”(禁酒法案),規定禁止在美國境內製造、運輸、販賣酒類飲品,嚴格到飲品中酒精含量超過0.5%的就視為違法,這是禁酒派的勝利,但是他們萬萬沒想到,立法容易,實行法律卻複雜得多。

何為“弗爾斯泰得法案”?探討19-20世紀美國憲法和社會演變歷程

禁酒令的發佈,女權主義的勝利

禁酒令頒佈之後對社會的利否存在疑問

《普通法》中美國著名法學家霍姆斯說,“法的生命不是邏輯的,而是經驗的。”在當時的禁酒令宣佈後的幾分鐘,芝加哥就有六名蒙面歹徒搶劫了裝滿兩輛威士忌的火車,這幾分鐘只是社會變革的開始,他們用實際行動開始了這場沒有硝煙的禁酒戰爭。禁酒令的發佈把許多遵紀守法的民眾逼成了罪犯,很多平時有良好飲酒習慣的人,只能自己在家自釀自飲,但是更多的人只能通過非法渠道買酒,上有政策下游對此,美國民眾發揮了五彩斑斕的聰明才智。

很多商家玩起了文字遊戲,他們不賣酒,轉而賣酒的原料,顧客只要照著說明調兌一下就能喝,醫生也因為能開出酒的藥方所以備受歡迎,每年能開出上百萬加侖的“酒藥方子”,在舉行宗教儀式的時候可以合法的飲酒,甚至連他們最初的陣營,教員人員都成了實際上的酒販子,並且由於很多自己在家釀酒的人員技術不過關,導致經常發生酒精中毒事件。很快就有人販賣私酒而發了大財,喬治·雷蒙斯就是其中的典型,原本只是默默無聞的律師,他作為經銷商,最鼎盛時期一天就可進賬數十萬美元,但是以他為首的中間商並不是私酒販賣的源頭,禁酒助長了另一股勢力—黑幫。

何為“弗爾斯泰得法案”?探討19-20世紀美國憲法和社會演變歷程

禁酒令背後的“化學戰”

黑幫原先只是小範圍內的地下力量,美國本土的黑幫主要分為,意大利幫和愛爾蘭幫,原本只是處理移民內部的日常糾紛,並沒有多少暴力,而禁酒令的到來他們發現了發展的可趁之機,迅速成長為了規模龐大的犯罪集團,其中最為囂張的人物非綽號“疤臉”阿爾卡彭莫屬,靠著私酒販賣,成為了幫派的頭號人物,集團每年進賬過億美元,人稱“芝加哥的地下市長”,甚至接受記者的深度採訪,公開炫耀自己的發家史,最可笑的是竟然還上過《時代週刊》,輪番地渲染之下竟成了史上最著名地黑幫老大。

隨著一戰地結束,美國承接了巨大的產能,一下經濟迅速發展,人們在享樂時更需要酒精的刺激,一時間紐約、芝加哥等地的地下酒吧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是在1929年的股市大崩盤結束了這一切,十年的繁華毀於一旦,由於釀酒業能夠創造一定的就業機會,呼籲接觸禁酒令的呼聲愈演愈烈。迫於民眾的壓力,和越發不可控制的社會問題,1933年12月5日,實行了13年的美國禁酒令正式解除。

何為“弗爾斯泰得法案”?探討19-20世紀美國憲法和社會演變歷程

美國群眾上街遊行要求解除禁酒令

評價

美國最初的憲法只有七條,憲法的修改只能通過憲法修正案,並且當中有著極其複雜的流程,在百年間憲法只修改了17條,禁酒運動引發了人民群眾對於社會的思考。這場轟轟烈烈的禁酒運動雖然名義上只進行了13年,但從其發展開始幾乎是一場近百年的“戰爭”,如果從社會效益來看,肯定是負的,誘發了大量的犯罪,官僚機構的貪腐橫行,並且養育了黑幫這個大魔獸,至今為止也沒能將它“關回去”,雖然沒有了私酒交易,但是黑幫的巨大組織已經建立了起來,“犯罪”逐漸成了一項大生意。

不過,禁酒令促進了平權運動,女性逐漸意識到爭取自己權利,女性得到選舉權就是最大的勝利;並且還無意間推動了民族融合,早期的美國酒館大都跟民族、幫派有關,每個特定的種族只會聚集在自己的領地,而禁酒令期間的地下酒館讓黑人、白人、各國的移民甚至男人、女人坐在一起飲酒,民族、種族和性別的絕對界限被打破了;禁酒時代甚至還為藝術領域增加了靈感,黑幫的誕生為美國的文學、影視增添了無數的素材,現在的很多美國黑幫電影都是以那個時代為歷史背景而創作的。

總的來說,禁酒令這樣奇特的文案我們如今都應該辯證地去看待,從禁酒法令我們得以看到重大憲法文案的簡單修改,可以對整個城市,甚至整個美國社會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它的出現給整個社會帶來的究竟是好是壞,難以得到很好的解釋,畢竟人類始終是難以揣摩的生物。

參考文獻:《美國憲法》、《普通法》、《淮南子·齊俗訓》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